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总结经颈、胸骨上段劈开径路手术治疗上胸段食管癌的临床经验,并探讨食管癌外科治疗手术径路的选择以及术后并发症等问题。方法采用左颈部胸锁乳突肌前缘切口以游离颈部食管,将胸骨上段部分劈开,充分显露及游离上胸段食管及肿瘤;经腹部切口游离胃后行胸段食管内翻拔脱,将胃经食管床上提后行食管胃吻合。颈部吻合23例,纵隔内吻合14例。结果37例上胸段食管癌患者的癌肿全部切除,切除率100%,无手术死亡。术后发生颈部吻合口瘘3例,经保守治疗后痊愈;发生声音嘶哑12例,7例声带功能逐步恢复。结论经颈、胸骨上段劈开径路对上胸段食管的显露满意,可在直视下完成食管及肿瘤的游离。手术切除率高,术后发生危重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2.
采用经颈、部分胸骨劈开和腹腔径路,施行肿瘤切除、食管内翻拨脱与食管胃吻合术式。治疗5例病人,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4例顺利出院,有1例术后早期发生颈部吻合口瘘,经局部换药等处理后恢复。此径路提高了手术成功率,避免术后严重的并发症,减少手术的创伤。  相似文献   

3.
电视胸腔镜经右胸前侧径路胸腺切除治疗重症肌无力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 (VATS)胸腺切除治疗重症肌无力的效果。 方法  10例重症肌无力患者采用 VATS经右胸前侧径路行胸腺切除及纵隔脂肪清扫 (VATS组 ) ,并与 2 0例胸骨劈开胸腺切除 (胸骨劈开组 )相对照。 结果  VATS组中 9例顺利完成手术 ,1例因电凝钩伤及头臂静脉干而中转开胸止血 ;全组无术后死亡及危象发生 ;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较胸骨劈开组明显缩短。 结论  VATS经右胸前侧径路行完全胸腺切除是可行的 ,且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可在临床进一步应用。  相似文献   

4.
采用颈胸骨劈开径路切除上段食管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告1988年2月至1995年9月采用颈胸骨劈开途径治疗上段食管癌39例,切除34例,切除率为87.2%。术后发生颈部吻合口瘘7例,声嘶5例,切口感染2例,全组无死亡。这种径路对上段食管癌显露好,大多在直视下操作,切除率高;食管与胃吻合方便;同时具有不开胸、对病人心肺功能影响较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食管癌三切口手术后,管状胃经胸骨后和经食管床两种径路上提行胃食管颈部吻合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7月至2009年5月间107例行食管癌三切口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患者上提管状胃采用经胸骨后径路行胃食管颈部吻合者52例,经食管床径路者55例.两种径路吻合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胸管置管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胸骨后径路组的住院时间[(12.9±9.4)d]长于食管床径路组[(9.9±5.4)d,P<0.05].两组均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胸骨后径路组的吻合口瘘发生率(26.9%)明显高于食管床径路组(5.5%)(P<0.01);两组患者肺部感染、肺不张和心律失常等心肺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胸骨后和经食管床径路管状胃上提均为有效、安全的途径;但胸骨后径路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较高.应个体化选择管状胃的上提径路.  相似文献   

6.
贲门癌三种常见手术径路优缺点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贲门癌手术的最佳径路。方法 将 1990年 1月至 2 0 0 2年 1月我们手术治疗的贲门癌病人 462例 ,按三种常见的手术径路分成三组 ,对其切除率、残留癌发生率、术中意外损伤及术后并发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左胸后外侧切口术中意外损伤较多 ;上腹正中切口上端残留癌的发生率较高 ;胸腹联合切口切除率较高 ,且切除彻底 ,意外损伤少。结论 应根据不同病人的具体情况 ,选择合适的手术径路。  相似文献   

7.
《腹部外科》2012,25(4)
目的 探讨胃癌ⅢC期腹腔动脉系淋巴结清扫径路改进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胃癌ⅢC期腹腔动脉系淋巴结清扫径路改进65例(A组)与胃癌ⅢC期腹腔动脉系传统淋巴结清扫径路68例(B组)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A、B两组手术时间分别为( 180±28) min、(220±30) min,P<0.01;出血量分别为(355±85)ml、(450±95) ml,P<0.05;淋巴结清除数分别为(28±5)枚、(22±4)枚,P<0.05;根治性切除率分别为98.4%、85.3%,P<0.01.结论 A组腹腔动脉系淋巴结清扫径路能使腹腔动脉系淋巴结清扫容易化、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增加淋巴结清除个数、提高ⅢC期胃癌根治性切除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与开放性输尿管切开取石术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 15例 (A组 )及开放性输尿管切开取石术 2 2例 (B组 )的临床资料 ,并比较 2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肠功能恢复情况、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总天数、住院总费用、并发症等指标。结果 :A组在手术中出血、术后肠功能恢复情况、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总天数、并发症方面明显优于B组 ,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P <0 .0 1)。B组在总住院费用优于A组 ,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P <0 .0 1) ;手术时间两组差别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同开放手术相比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痛苦小的优点 ,中上段输尿管结石以腹膜后径路手术为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手术消化道不同重建径路术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2月~2010年12月我院125例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手术的临床资料,其中94例经食管床径路(食管床组)、31例经胸骨后径路(胸骨后组)重建消化道,比较2组术中、术后情况。结果 2组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量、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别(P〉0.05)。2组围术期无死亡病例。食管床组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低于胸骨后组,但无统计学差异(4.3%vs.16.1%,χ2=3.302,P=0.069),术后第1天胃肠减压液量明显多于胸骨后组[(306.0±151.7)ml vs.(118.6±76.9)ml,t=6.591,P=0.000],术后第1天胸引流液量明显少于胸骨后组[(306.4±195.7)ml vs.(419.0±257.6)ml,t=-2.559,P=0.012]。2组术后肺部感染、心房纤颤、胸腔积液等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手术消化道不同重建径路术后疗效差异不大,应综合病人个体化选择消化道重建径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内镜辅助下经颈径路胸骨后巨大甲状腺肿手术切除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2019年2月行内窥镜辅助下经颈入路手术切除的5例巨大胸骨后甲状腺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肿块大小为11 cm×6 cm×3.5 cm~15 cm×7 cm×5 cm。结果 5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平均135 (82~198)min,术中出血量平均90(50~100)ml,拔除引流管时间4~6 d,住院时间10~14 d。无喉返神经损伤、大血管破裂和气胸等并发症。并发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者1例,予对症治疗后恢复正常。术后病理示结节性甲状腺肿。所有患者均获随访,时间6~24个月。术后患者无呼吸及吞咽困难,甲状腺肿无复发,甲状腺及甲状旁腺功能均恢复正常。结论经颈部低领切口内窥镜辅助下切除巨大胸骨后甲状腺肿,无需胸骨劈开,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血管置换技术在联合静脉血管切除重建T3期胰头癌治疗中的安全性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伴有门静脉和(或)脾静脉侵犯的T3期胰头癌接受联合静脉血管切除重建的扩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9例使用同种异体血管重建为A组,行联合门静脉和(或)脾静脉切除同种异体血管重建的扩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按年龄、性别等与A组匹配的其他重建方式49例为对照组(B组),实施其他方式重建的扩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结果:手术时间A组较B组无明显延长;术中出血量A组较B组有所增多,但无统计学差异;A组门静脉和(或)脾静脉的R0切除率较B组有所增加;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相似;A组术后1年、2年的总体生存率较B组有轻度的增加,无病生存率术后1年、术后2年均有所增加。结论:行同种异体血管置换重建的扩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T3期胰头癌,不增加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且可提高R0切除率,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切实可行并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在重症肌无力(MG)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应用随机对照研究前瞻性分析2005年至2008年开展的VATS和胸骨部分劈开行胸腺切除治疗MG疗效,比较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胸管放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发生重症肌无力危象及疗效等方面差异.结果 VATS组中26例手术顺利,1例因电凝钩伤及头臂静脉中转开胸.与部分胸骨劈开组比较,VATS组术中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术后放置胸管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缩短.VATS组与胸骨劈开组比较发生肌无力危象0例对3例,肺部感染2例对9例,胸骨上窝或伤口感染0例对3例.随访6~24个月,VATS和胸骨劈开组有效率分别为81%(21/26例)和85%(23/27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VATS下胸腺扩大切除治疗重症肌无力,技术是安全、可行的,具有创伤小、痛苦轻、并发症少、疗效可靠等优点,临床应用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管状胃和膈肌缝合固定在预防经颈、胸、腹三切15食管癌切除术后胃排空障碍中的应用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9年6月至2013年7月980例经颈、胸、腹三切口手术治疗食管癌患者,均行管状胃代食管手术。将患者分为两组:A组530例,未作特殊处理,其中食管上段癌63例,食管中段癌382例,食管下段癌85例;B组450例,将胃缝合固定于膈肌,其中食管上段癌43例,食管中段癌343例,食管下段癌64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胃排空障碍的发生情况。结果A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患者死亡。B组与A组相比较,其术后胃排空障碍的发生率显著减少(P〈0.05)。结论在经颈、胸、腹三切口治疗食管癌手术中,通过将管状胃与膈肌缝合固定可以降低经颈、胸、腹三切口食管癌切除术后胃排空障碍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与胸骨劈开扩大胸腺切除治疗重症肌无力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2年6月扩大胸腺切除治疗重症肌无力70例,其中VATS组43例,其中全麻双腔气管插管30例,单腔气管插管支气管封堵13例,左侧卧30。,右侧3个5—10mm操作孔,切除双侧膈神经中间的胸腺及脂肪组织;胸骨劈开组胸骨劈开27例,全麻单腔气管插管,仰卧位,正中胸骨劈开,切除胸腺及纵隔脂肪组织。比较2组术中、术后情况及疗效。结果VATS组术中出血量中位数100ml(20—600m1),明显少于胸骨劈开组中位数200ml(50~2000m1)(Z=-3.978,P=0.000);VATS组引流管留置时间中位数2d(0.5—5d),明显短于胸骨劈开组中位数3d(1~20d)(Z=-4.462,P=0.000);VATS组ICU时间中位数1d(1~15d),明显短于胸骨劈开组中位数3d(1~75d)(Z=-3.358,P=0.001);VATS组术后住院时间中位数12d(5—100d)明显短于胸骨劈开组中位数23d(11—95d)(Z=-4.715,P=0.000);VATS组住院费用(25897.8±12743.2)元,明显低于胸骨劈开组(45568.8±29413.5)元(t=-3.858,P=0.000)。2组术后随访16—66个月,中位数28个月,术后12个月2组治疗效果无显著性差异(Z=-0.593,P=0.553)。结论VATS扩大胸腺切除术可行,较胸骨劈开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外科治疗的优选手术方法【食管胃连接部癌】手术径路繁多。单纯腹部切口,食管显露不够充分。为了充分显露下段食管,可采用左或右侧开胸加腹部径路,胸骨正中切开的腹部径路,左侧胸腹径路等。其中以左侧胸腹径路最为可取,其优点是:①能充分显露手术野;②可同时检查腹部及纵隔;③可接近任何大小的肿瘤;④术中无须改变病人体位;⑤可完成各种类型重建术或转流术;⑥手术危险性较小,手术死亡率较低,术后恢复过程一般平稳。采用左侧胸腹径路时,病人斜置干右外侧和仰卧位之间。皮肤切口一般在第六或第七肋间。开始仅在切口的前段作一小切口,先开腹探查是否有广泛转移,这种转移是禁忌进一步切除的。在断定肿瘤适于切除后,再将皮肤切口向侧上方延长,开胸并在第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电视纵隔镜下经胸入路对食管中下段鳞癌的切除和淋巴结清扫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2018年6月我院确诊并手术治疗的124例食管中下段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TNM分期Ⅰ~Ⅲ期,均在电视纵隔镜下行肿瘤切除和淋巴结清扫,其中69例采用左胸入路(A组), 55例采用右胸入路(B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围术期并发症、随访1年肿瘤复发率和总生存率。结果共4例患者中转开胸手术。两组手术完成率、出血量、引流量和肿瘤切除直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A组手术时间更短,淋巴结清扫数目更多(P0.05)。A组围手术期并发症共5例(7.2%),其中吻合口瘘、肺部感染、肝肾损伤、心律失常或心力衰竭、纵隔损伤各1例;B组围手术期并发症共6例(10.9%),其中吻合口瘘、肺部感染、肝肾损伤、心律失常或心力衰竭各1例,纵隔损伤2例;两组患者围术期并发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随访1年,两组随访复发率和总生存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电视纵隔镜下经左胸或右胸入路手术视野好,安全性高,对食管中下段鳞癌均有较好的切除和淋巴结清扫效果,短期随访结局相当。远期疗效需扩大样本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合并肝硬化的肝癌的手术切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合并肝硬化的肝癌的手术切除的手术安全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以 1 9 9 7年 2月为界,将 2 2 9例肝癌合并肝硬化的患者分为A组和B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并发症、病死率。分析影响手术并发症、病死率的因素。结果 B组的平均年龄明显高于A组 (P < 0. 0 5 ),B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并发症率、病死率明显低于A组 (P< 0. 0 5 )。手术时间和出血量为影响并发症的独立因素。结论 术前准确评估肝功能和未来肝残余量以决定手术范围;术中技术的改进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防止胆漏;术后等量输液,使用营养支持,早期肠内营养,合并肝硬化的肝癌的手术切除的安全性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乳腺癌病人围手术期红细胞免疫状态及丙二醛 (MDA)的变化。方法  30例病人随机分成静吸复合全麻 (A)组和高位硬膜外阻滞 (B)组 ,分别于麻醉前、麻醉后、手术中和术后1天、3天及 5天取静脉血测定红细胞补体受体Ⅰ活性 (CR Ⅰ )和MDA水平。结果 A组麻醉后、术中、术后 1天及 3天RBC C3 bRR、RBC CaR及RFER均比麻醉前明显下降 (P <0 0 5或P <0 0 1) ,B组仅在术中及术后 1天明显下降 (P <0 0 5 )。两组在各同一时点相比 ,A组麻醉后较B组低 (P <0 0 5 )。RFIR和MDA在A组麻醉后、术中、术后 1天及 3天均明显高于麻醉前 (P <0 0 5或P <0 0 1) ,B组也在术中及术后 1天明显高于麻醉前 (P <0 0 5 )。两组病人术后 5天CR Ⅰ和MDA均恢复到麻醉前水平。结论 乳腺癌病人围手术期红细胞免疫功能受到明显抑制 ,静吸复合全麻影响大于高位硬膜外阻滞 ,并且与红细胞免疫调节功能紊乱及血浆MDA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食管胃交界部癌采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的效果,以及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探讨合理的手术方法。方法 2007年7月至2011年10月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食管胃交界部癌患者148例,男111例,女37例,平均年龄64(47~77)岁。根据术前评估和肿瘤外侵情况不同对148例食管胃交界部癌患者分别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并分为3组。A组:81例,行胃近端大部切除、食管胃弓下吻合术;B组:20例,行全胃切除、食管空肠吻合术;C组:47例,行胃近端大部切除、食管残胃间空肠间置术。术后观察3组患者的手术死亡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年观察复发转移率和病死率,并且用EORTC QLQ问卷表对随访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进行术后生活质量评价。结果 3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P=0.762)和手术死亡率(P=0.6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年3组复发转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83);术后1年3组患者的生存率均为100%。术后1年A组、C组患者躯体功能(P=0.037,0.000)和总体健康状况评分(P=0.035,0.006)明显高于B组,而A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情绪功能评分明显低于C组(P=0.015)。A组、C组患者术后疲劳(P=0.040,0.006)、食欲丧失(P=0.045,0.025)、恶心呕吐症状评分(P=0.033,0.048)明显低于B组;A组疼痛症状评分低于C组(P=0.009),失眠症状评分高于C组(P=0.028);反流症状评分明显高于B组、C组(P=0.025,0.021)。结论食管胃交界部癌行全胃切除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较差,而行胃近端大部切除、食管残胃间空肠间置术能明显改善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术后患者生活质量评价可能有助于手术方式的选择。  相似文献   

20.
3种颈外径路内镜甲状腺手术7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总结非颈部径路施行内镜甲状腺手术的经验。方法根据内镜位置将手术径路分成3种类型:①胸前壁径路33例(A组);②双乳间径路28例(B组);③腋乳径路17例(C组)。术前医师向病人介绍3种径路术后瘢痕的大小和位置,由病人选择其中1个径路。结果78例手术全部成功。总手术时间A组(61.3±19.1)m in明显短于B组(81.9±22.3)m in(q=5.243,P<0.05)和C组(83.3±16.6)m in(q=4.936,P<0.05),皮下空间建立时间A组(39.9±14.1)m in明显短于B组(51.2±17.7)m in(q=3.264,P<0.05)和C组(53.9±21.7)m in(q=3.565,P<0.05)。患侧甲状腺叶切除时间各组间无差异(F=0.11,P=0.896)。术后声嘶5例,5~15 d恢复正常;其中饮水呛咳1例10 d症状缓解。无甲状旁腺损伤及其他并发症。所有病人对术后美容效果感到满意。78例随访1~9个月,平均6个月,无并发症。结论3种颈外径路内镜甲状腺切除术都是安全可行的。手术时间主要取决于创造手术空间所需要的时间。径路的选择与病人年龄和性别有关,提供个性化的手术径路是决定病人对术后美容效果满意程度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