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良型ACTIVATOR矫治反He对颅颌面三维结构改变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改良型ACTIVATOR矫治早期反He对颅颌面三维结构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型ACTIVATOR矫治乳牙期及替牙前牙反He80人,对治疗前后的He模型、薛氏位关节片及头颅侧位片投影测量进行分析。结果:①上下颌牙弓宽度治疗前后无明显改变;②上颌长度及突度增大,上切牙唇倾;③下颌髁突后退至正常位,上下颌基骨关系明显改善,乳牙反He改变最明显,矫治后呈I类骨面型,替牙期反He矫治后仍遗留骨骼异常,骨面型仍属Ⅲ类;④下切牙舌倾及颏角变小更趋严重。结论:改良型ACTIVATOR矫治反He,能有效促进上颌生长,抑制下颌生长,使颅颌面的生长方向趋向正常。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改良型ACTIVATOR矫治早期反对颅颌面三维结构的影响。方法 采用改良型ACTIVATOR矫治乳牙期及替牙期前牙反 80人 ,对治疗前后的模型、薛氏位关节片及头颅侧位片投影测量进行分析。结果 ①上下颌牙弓宽度治疗前后无明显改变 ;②上颌长度及突度增大 ,上切牙唇倾 ;③下颌髁突后退至正常位 ,上下颌基骨关系明显改善 ,乳牙反改变最明显 ,矫治后呈Ⅰ类骨面型 ,替牙期反矫治后仍遗留骨骼异常 ,骨面型仍属Ⅲ类 ;④下切牙舌倾及颏角变小更趋严重。结论 改良型ACTIVATOR矫治反 ,能有效促进上颌生长 ,抑制下颌生长 ,使颅颌面的生长方向趋向正常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乳牙及替牙期反牙合经FR-Ⅲ矫治后牙合颌面的改变。方法 选择乳牙期及替牙期反牙合患者64例,全部采用FR-Ⅲ治疗,对治疗前后的牙牙合模型、薛氏位关节片及头颅定位侧位片进行测量分析,研究牙合颌面长、宽、高的改变情况。结果 上下颌牙弓宽度治疗前后无明显改变;上颌长度及突度增大,上切牙唇倾;下颌髁突后退至正常位,上下颌基骨关系明显改善;下切牙舌倾及颏角变小更趋严重;下面高及后面高增加。结论 FR-Ⅲ矫治器可重新调整口颌系统的肌功能,促进牙弓和颌骨的正常发育。  相似文献   

4.
乳前牙反(牙合)已是乳牙期常见的错(牙合)畸形,有逐年增多趋势.现在研究证明,乳牙反(牙合)常常导致颅面骨骼发育异常,有必要尽快矫治[1].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上颌垫矫正器与前方牵引矫治在乳牙反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乳牙反患者90例。以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其中观察组患者给予前方牵引矫治治疗,对照组患者则行上颌垫矫正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反复发率为0,治疗时间为(12.7±3.6) 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89%和(15.2±4.2)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上、下牙槽座角分别为(83.4±3.1)°,(81.6±2.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6±2.5)°及(80.3±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方牵引矫治在乳牙反治疗中的疗效相对上颌垫矫正器更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乳牙及替牙期反牙合经FR-Ⅲ矫治后牙合颌面的改变。方法选择乳牙期及替牙期反牙合患者64例,全部采用FR-Ⅲ治疗,对治疗前后的牙牙合模型、薛氏位关节片及头颅定位侧位片进行测量分析,研究牙合颌面长、宽、高的改变情况。结果上下颌牙弓宽度治疗前后无明显改变;上颌长度及突度增大,上切牙唇倾;下颌髁突后退至正常位,上下颌基骨关系明显改善;下切牙舌倾及颏角变小更趋严重;下面高及后面高增加。结论FR-Ⅲ矫治器可重新调整口颌系统的肌功能,促进牙弓和颌骨的正常发育。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乳前牙反(牙合)与40例正常乳牙(牙合)儿童的X线牙颌面形态特征.方法 随机抽样选取40例哈尔滨地区正常乳牙(牙合)儿童和40例乳前牙反儿童的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进行头影测量分析.结果 头影测量分析显示,两组中以下指标FNA、A-NV、SNB、FH/NP、SE、SND、ANB、Wits、NA/PA、UI-NA、UI/NA、UI-AP、LI-NB、LI/NB、LI-AP、LI/MP、FMIA、UI/LI、FH/OP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余指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乳前牙反主要存在颌间关系不调及上下切牙位置异常等改变,其中颌间关系不调主要为上颌后缩及下颌功能位置的改变造成.乳前牙反以牙性-功能性改变为主,但亦存在牙颌面形态结构的异常.  相似文献   

8.
乳牙期及替牙期前牙反(牙合)矫治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婴儿期由于不良的哺乳姿势,幼儿期前牙滞留或早失,吮上唇或下颌前伸的不良习惯,以及腭扁桃体或舌扁桃体的慢性炎症肥大等引起的前牙反(牙合)者较为常见.笔者对1994~2000年完成治疗的单纯前牙反(牙合)(不包括拥挤)33例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乳牙反(牙合)是乳牙期重点矫治的错(牙合)畸形,本文就功能调节器(FR)矫治乳牙反(牙合)的疗效及若干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天津市乳牙正常[牙合]儿童颅颌面形态特征,为口腔正畸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重要参考依据。方法:对60名天津市乳牙期正常验儿童进行数字化X线头颅侧位片拍摄,利用WinCeph软件对其颅面硬组织结构进行测量、分析。结果:得出天津市乳牙正常[牙合]X线头影测量分析的正常参考值,并对不同性别进行了比较,除Wits值外其它测量值之间差异均无显著性;与天津市替牙期、恒牙早期、恒牙期正常值比较绝大多数测量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随着儿童的生长发育,颅颌面的软硬组织结构会发生明显改变,对乳牙正常[牙合]进行研究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开展型多用途唇弓矫治替牙期的牙性前牙反(牙合).方法:常规磨牙带环,粘着标准方丝弓托槽.然后用0.40~0.45 mm不锈钢丝或澳丝弯制开展型多用唇弓.结果:18例前牙反(牙合)均得以解除,疗程最短者4周,最长20周,平均12周.结论:利用开展型多用途唇弓矫治替牙期前牙反(牙合),取得良好矫治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M"状曲矫治替牙期前牙反(牙合)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12例替牙期以牙性为主的前牙反(牙合)患者,应用"M"状曲推前牙向前,通过矫治前后的X线头影测量观察其上下领前牙移动及上下领骨位置的变化.结果:应用"M"状曲矫治替牙期前牙反(牙合)2至3个月后,前牙反(牙合)得到矫正,后牙建(牙合).上颌切牙向唇侧平均移动4.53mm,下颌切牙向舌侧平均移动1.51 mm,下颌骨向下、向后旋转.结论:只要病例选择合适,"M"状曲能获得较满意的矫治替牙期前牙反(牙合)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乳牙反(牙合)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牙颌畸形之一.绝大多数学者主张在乳牙期给予矫治.在以往文献报道中,大多数反(牙合)矫治采用活动矫治器,也有报告采用下颌斜面导板矫治器;活动矫治器联合面部正中前牵引矫治和单纯头帽-颏兜矫治装置等,均取得了不同程度的疗效.我们报告的15例乳牙反(牙合)病例,均使用特制的乳牙托槽,应用固定矫治技术配合面部前方牵引进行矫治,疗程短,固位佳,效果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Frankel—III型功能矫治器治疗替牙期AngleIII类错猞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替牙期安氏III类错验患者15例,应用X线头影测量技术进行治疗前后的硬组织分析。结果进过治疗,前牙反覆(牙合)反覆盖得到纠正,磨牙达到中性关系。SNA角、SNB角、NP—FH角、ANB角、MP—FH角和上下牙倾斜度的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Frankel—III型功能矫治器对替牙期功能性或轻度骨性的安氏III类错(牙合)患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在深覆(牙合)矫治中,由于下颌唇弓上的磨牙后倾弯的作用,可在压低下切牙的同时,对下磨牙牙冠施有向远中倾斜的力量。本研究从力与曲线的机理方面,对下磨牙的这种角度的改变给深覆 矫治所带来的影响进行初步的探讨。结果表明:在不同类型的深覆(牙合)矫治中,对于下颌反向唇弓对下颌第1恒磨牙牙冠所施加的向远中倾斜的力量应做不同的调整。  相似文献   

16.
陈虹羽  常秀林  徐俊吉 《现代实用医学》2023,(12):1649-1651+1681
<正>随着喂养习惯的改变,奶瓶喂养的孩子越来越多。不良的奶瓶喂养习惯及咬上唇、伸舌吞咽等诸多不良习惯导致乳牙期前牙反(牙合)的患儿也越来越多[1]。如果乳牙期前牙反(牙合)没有得到及时矫正,将会导致下颌发育过度,同时又限制了上颌骨发育从而使面中部凹陷和下颌前凸畸形更加明显,不但会严重影响美观,还可能会引发颞下颌关节各种功能和器质损害等不良后果[2],严重的可能会导致心理和精神障碍[3-4]。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改良式FRⅢ型功能矫治器对替牙期AngleⅢ类错(牙合)的临床矫治效果.方法使用改良式FRⅢ型功能矫治器对54例替牙期AngleⅢ类错(牙合)患者进行矫治,对其治疗前后的上颌模型牙弓长度、宽度、弧形长度进行分析评判.结果矫治后上颌牙弓前段长度、中段宽度、弧形长度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1),反(牙合)解除,覆(牙合)、覆盖关系正常.结论改良式FRⅢ型功能矫治器对替牙期AngleⅢ类错(牙合)畸形的矫治效果明显,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8.
王君  兰青 《广西医学》2007,29(5):688-689
目的 探讨弹性夹板式(牙合)垫加前方牵引矫治替牙期骨性反(牙合)的适用性及治疗前后的牙颌结构变化.方法 选择替牙期骨性III类错牙合患者7例,年龄(8.1±1.9)岁,患者前牙反(牙合),上颌相对于下颌后缩,应用弹性材料制作包绕上颌全部牙齿及部分牙槽骨的夹板式(牙合)垫,加前方牵引矫治反(牙合).结果 弹性夹板式(牙合)垫固位良好,作用力适度.对替牙期骨性反(牙合)的前方牵引治疗能够促进上颌骨生长、下颌骨轻度向下、向后旋转、面形改善.SNA平均增大1.9°,ANB角平均增大2.8°.治疗后上切牙唇倾,下切牙舌倾.结论 弹性夹板式(牙合)垫加前方牵引治疗替牙期骨性Ⅲ类错(牙合)有效,利于Ⅲ类骨骼畸形的改善.  相似文献   

19.
毛峻武 《华夏医学》2007,20(1):20-21
目的:研究Frankl Ⅲ功能调节器治疗16例替牙期前牙反[牙合]儿童的治疗效果。方法:对矫治前后软硬组织变化行X线头影测量分析。结果:①Frankl Ⅲ功能调节器对上颌骨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对下颌骨生长无抑制作用。②Frankl Ⅲ功能调节器可使下颌向下向后旋转。③Frankl Ⅲ功能调节器有使上前牙唇向倾斜,下前牙舌向倾斜的作用。结论:Frankl Ⅲ功能调节器对替牙期前牙反[牙合]儿童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对36例行前方牵引器治疗患者治疗前、后侧位X线头颅定位片进行测量.发现前方牵引器疗效是骨骼和牙齿在矢状方向及垂直方向共同发生变化的结果,软、硬组织均有改善;不同(牙合)期指标改善无显著性差异;男性骨骼的改善程度较大,女性的牙齿代偿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