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究电子胃镜对食管憩室的检出情况及临床特点。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10月在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消化内镜中心行电子胃镜诊断的155例食管憩室患者的资料,包括患者年龄、性别、憩室部位、数量、伴发症。 结果在行电子胃镜检查48 850例患者中,食管憩室患病率及检出率均为0.3%,其中单发憩室占97.45%,多发憩室占2.55%,其中无症状憩室占比达89.03%;在食管憩室的伴发病,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以61~70岁最常见,发病率依次为慢性胃炎(94.2%)、消化性溃疡(9.7%),反流性食管炎发病率仅为7.1%;在不同部位食管憩室伴胃食管反流病中,膈上部憩室伴发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生率最高达45.45%(5/11),其次分别为食管中段36.36%(4/11)、咽食管部18.18%(2/11),且不同部位食管憩室与胃食管反流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50,P<0.05);胃镜下表现为真菌性食管炎4例(2.6%),早期中段食管癌1例(0.6%)。 结论电子胃镜对食管憩室有诊断价值,值得临床医师采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食管憩室患者的临床特点、胃镜表现、诊断及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77例食管憩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77例患者中,咽食管(Zenker's)憩室9例,中段憩室52例,膈上憩室16例;经由上消化道钡餐检查发现食管憩室19例,胃镜检查发现58例;单发憩室68例,多发憩室9例;有临床症状及并发其他疾病患者35例;行外科手术治疗33例,其中1例死亡,1例治愈,26例恢复良好,症状基本缓解未见复发;2例经保守治疗后1例症状减轻,1例病情反复.结论 食管憩室患者症状不典型,食管动力紊乱是主要的临床表现,憩室以单发多见,胃镜是主要的诊断手段,有症状患者外科手术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门静脉高压性胃病(PHG)胃镜下胃黏膜特征及其与食管胃静脉曲张、溃疡病及肝硬化并发症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2018年6月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867例肝硬化患者临床资料,统计其胃镜下食管胃静脉曲张、PHG、溃疡病发生的情况,收集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肝性脑病、原发性肝癌的数据资料。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性检验。结果肝硬化患者PHG发生率高达66.2%(574/867),轻度PHG胃黏膜改变以红点灶(68.6%)和蛇皮征(56.8%)为主,而重度PHG以弥漫红斑为主(76.5%)。PHG在不同程度的食管静脉曲张中发生率差异显著(χ2=304.712,P<0.05),并且随着食管静脉曲张加重,PHG程度亦越来越重(r=0.515,P<0.05)。不同程度胃静脉曲张的患者PHG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004,P<0.05),且PHG程度与胃静脉曲张程度相关(r=0.292,P<0.05)。不同部位静脉曲张患者PHG的发生率差异显著(χ2=41.361,P<0.05),当患者仅出现胃静脉曲张时,PHG发生率(34.8%)最低,且均为轻度;而食管和胃均出现静脉曲张时,PHG发生率(85.6%)最高。未合并PHG患者中有71例(24.2%)因呕血和(或)黑便就诊住院,而574例PHG患者中有316例(55.1%)因此而住院,二者差异显著(χ2=74.562,P<0.05)。结论不同PHG严重程度的患者胃黏膜特征差异显著,PHG的发生和严重程度与食管胃静脉曲张程度密切相关,且是肝硬化消化道出血重要原因,应积极治疗和预防PHG以降低消化道出血风险和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高分辨率食管压力测定在食管裂孔疝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胃食管反流病合并食管裂孔疝的腹腔镜术前资料。[结果]胃镜诊断与腹腔镜术中诊断符合者11例,符合率36.7%;上消化道钡餐透视诊断与术中判断符合者7例,符合率23.3%;高分辨率食管压力测定诊断与术中诊断符合者20例,符合率66.7%;高分辨率食管压力测定与胃镜及上消化道钡餐透视在食管裂孔疝的检出率方面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27、P0.05及χ2=9.70、P0.05)。[结论]高分辨率食管压力测定诊断食管裂孔疝较胃镜及上消化道钡餐透视更为准确。  相似文献   

5.
国人消化道憩室的发病学特征及其并发症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目的 探讨国人消化道憩的患病情况,临床特点及并发症。方法 对551例消化道憩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经胃镜,消化道钡餐或两者联合确诊食管和胃憩室分别为14例和10例,分别经消化道钡皮,手术,ERCP或手术+ERCP确诊十二指肠憩395例,分别经消化道钡餐,手术或两者联合确诊空回肠憩室70例,分别经肠镜,结肠气钡造影和手术确诊结肠憩室62例。结果 551例消化道憩室中,老年患者占58.6%,14例食管憩室中,中段占78.6%,高于咽食管憩室的11.2%。62例结肠憩室中,右半结肠憩室占56.5%,高于左半结肠的38.7%。大多数食管和胃憩室无特殊表现,约半数的小肠和结肠憩室属于症状性憩室病。十二指肠憩室的胆石和胰腺炎并发症分别为34.2%和10.1%,且降段憩室并发率显著高于非降段憩室(P<0.05)。结论 国人消化道憩室在发病特征和临床并发症方面与西方社会均存在某些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超声胃镜小探头应用于检查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在宿迁市人民医院行超声胃镜小探头检查的100例上消化道隆起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入院后均使用超声胃镜小探头检查,评价超声胃镜小探头在上消化道隆起病变检查中的诊断价值。结果 100例患者经超声胃镜小探头检查,其中食管病变32例(32.0%),胃部病变63例(63.0%),贲门病变2例(2.0%),十二指肠病变3例(3.0%);诊断出间质瘤、平滑肌瘤和息肉病发率最高,其中间质瘤48例(48.00%),平滑肌瘤16例(16.00%),息肉12例(12.00%),其他还包括囊肿、腔外压迫、乳头状瘤、异位胰腺、鳞状上皮增生、黏膜内癌、食管鳞癌及胃腺癌等,占34.00%;所有超声胃镜小探头检查结果经术后病理结果证实,符合达到100%。结论将超声胃镜小探头应用于检查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可明确判定病变部位及性质,提高疾病诊断准确率,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不同状态糖尿病患者的胃电活动特征, 探讨糖尿病胃电紊乱的发展规律.方法: 2005-11/2006-05北京协和医院就诊的糖尿病患者54例, 根据糖尿病并发症及上消化道症状的有无分为3组: 无并发症及上消化道症状组, 有并发症而无明显上消化道症状组, 有并发症及明显上消化道症状组. 记录空腹30min和餐后60 min的体表胃电活动.结果: 糖尿病患者胃电节律异常发生率为74.1%. 餐前胃电活动表现为: 正常节律(46.3%)、胃动过缓(31.5%)、无节律(14.8%)、胃动过速(7.4%); 餐后胃电活动表现为: 胃动过缓(37%)、正常节律(35.2%)、无节律(20.4%)、胃动过速(7.4%). 有并发症及上消化道症状组的PR值显著高于无并发症及上消化道症状组(1.07±1.17 vs 0.93±0.14, P = 0.022).有并发症及上消化道症状者早饱症状的严重程度和PR值负相关( r = -0.535, P = 0.040).结论: 糖尿病患者胃电节律紊乱以胃动过缓最常见, 不同状态糖尿病患者的胃电活动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8.
胃镜诊断35例胃憩室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憩室胃镜下表现和特点。方法回顾分析35例经胃镜确诊的胃憩室患者胃镜下表现。结果胃镜检查确诊胃憩室35例,检出率0.058%。男女性别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憩室位于胃底和胃窦者分别占48.57%和42.86%,明显多于8.57%的胃体憩室。胃体憩室直径显著大于胃窦(P〈0.01),胃体憩室患者年龄也显著大于胃窦憩室患者(P〈0.05)。胃底憩室多见于大弯和后壁,胃窦憩室多见于大弯侧,胃体憩室多见于前、后壁。结论胃憩室是一种罕见病,多见于胃底和胃窦,男女检出率相当,并发症少见。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上消化道异物的种类、异物所在上消化道解剖位置及胃镜治疗效果。方法对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00年1月至2017年2月做胃镜检查患者的结果进行统计,对其中疑诊上消化道异物者的胃镜结果进行分析,并对所发现异物给予相应内镜治疗,分析上消化道异物种类、所在解剖位置分布情况。结果共267例患者疑诊为上消化道异物,262例确诊为上消化道异物,5例未发现异物,仅见食管上段黏膜损伤。262例异物患者有259例胃镜下成功取出,3例胃镜无法取出。从异物嵌顿到就诊时间2 h~8 d。所有异物在嵌顿24 h内就诊且胃镜取出者无严重并发症发生,而超过24 h才就诊者,均伴发较严重并发症,包括食管-气管瘘,需住院治疗,甚至行外科手术处理。对262例异物嵌顿解剖位置进行分析,食管异物最多,达166例(63.36%),胃内异物共63例(24.05%),十二指肠及胆道、胰管异物共27例(10.31%),吻合口4例(1.53%),咽部异物2例(0.76%)。异物种类以食源性异物多见,达151例,其中以动物骨性异物最常见,达110例;非食源性异物111例,种类较繁多,包括金属片28例,各种支架14例,牙签12例,打火机11例,胃石8例,药物及锡箔外包装7例,硬币5例,义齿5例,塑料片及陶瓷类5例,牙刷3例,其他包括胶囊内镜、玻璃瓶、筷子、纽扣等共13例。结论上消化道异物以食管最多见,以食源性异物最多见,其他异物种类较多。内镜下取出是安全有效的,对于上消化道异物,应尽早内镜下处理,延缓处理会导致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运用高分辨率食管测压(HRM)观察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不同胃食管连接部(EGJ)形态,探讨食管体部运动功能及反流事件与不同EGJ形态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20年3月—2021年6月期间经胃镜检查、HRM检查及24 h食管pH-阻抗监测明确诊断GERD的患者,将患者EGJ分为Ⅰ、Ⅱ、Ⅲ型,对各型的一般资料、体部动力参数、反流事件以及胃镜结果进行比较。结果:150例GERD患者中,EGJⅠ型96例、Ⅱ型41例、Ⅲ型13例。3型年龄、体质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型食管下括约肌(LES)上11 cm处蠕动波幅度分别为(58.22±30.65)、(39.56±24.46)、(32.12±15.32) mmHg(1 mmHg=0.133 k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型酸反流均发生明显变化,尤以Ⅱ、Ⅲ型明显(P<0.01),但Ⅱ、Ⅲ型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型的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明显高于Ⅰ型(P<0.05)。结论:胃食管连接部形态各亚型与年龄、体质指数密切相关。LES与膈肌分离超过1 cm,则容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