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中常见的微血管病变,是致死致残的主要因素。糖尿病(DM)史10~20a的患者DN的发病率可达40%以上,且病变呈进行性发展,5~10a后即可出现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目前除了ACEI和ARB类药物外,西医尚无特别有效药物,而中医药却逐步显示其优势。为此,笔者自拟中药制剂莪黄糖肾合剂治疗DN患者,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方玉茹  罗士云 《河北中医》2010,32(2):306-308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最常见、最严重的慢性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终末期肾衰竭的主要病因,在我国约40%的糖尿病患者最终进展为肾病。随着我国糖尿病发病率的迅速增加,DN的患病率也在逐年蠼加。因此,寻求积极有效的手段防治DN至关重要。但是目前西医尚无特效治疗药物,而中医药在DN防治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现将中医药治疗DN的现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最常见而严重的慢性并发症,是糖尿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DN患病率国外报告高达45%,国内报告为0.9%-20%。糖尿病10-19年后死于DN肾功能衰竭者占53%,已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健康,成为世界医学研究的重点之一。迄今尚无有效西药能阻止DN肾功能损害的自然进程,中医药治疗呈现了可喜的苗头。今就DN的中医药研究思路和方法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肾病(diabetesne phropathy,DN)是糖尿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也是重要的死亡原因。在欧美国家和日本,DN占慢性肾衰竭病因的30%-50%,是单个疾病中最重要的致病因素;我国上海地区统计结果约占10%,但随着糖尿病发病率不断升高,DN越来越成为我国慢性肾衰竭的一个重要病因。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性肾病合并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糖尿病性肾病(diabeticnephropath,DN),又称糖尿病肾小球硬化症。据统计,在西方国家糖尿病的发病率已达300/10万人口。在我国,糖尿病患者总数居世界第二位。*N发生后,最终将导致慢性肾功能衰竭,而且治疗比较困难,给社会及家庭带来沉重负担。在美国和日本,DN在导致终末期答功能衰竭最常见病因中分别占第一位和第二位。在美国透析患者中3O%来自DN,近1/5的肾移植在DN患者中进行。所以,对DN并发肾功能衰竭,及时明确诊断,恰当有效地治疗,极为重要。本文总结应用深圳万和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复合氨基酸胶囊等药物,治疗DN…  相似文献   

6.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中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是糖尿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它是由于慢性高血糖所致的系列代谢紊乱及血流动力学改变导致的肾小球硬化症,其发生率约占35%,且有逐年升高趋势,单纯西药对DN无特效疗法,而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DN取得了良好的效果,DN的研究与防治越来越引起有关学者的重视,现将进展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中医药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近况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ies)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发病率在2型糖尿病为25%,其中约5%~15%进展为终末期肾病。中医药对于防治DN具有较好的I临床疗效。现就近几年研究进展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肾病( Diabetic Nephropathy ,DN)是糖尿病( Diabetes Mellitus ,DM)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终末期肾衰竭( ESRD )的重要病因之一。随着DM发病率的迅速上升和严重低龄化,DN的发病率亦随之逐渐增加。调查显示[1],我国1型糖尿病患者DN患病率约为30%~40%,2型糖尿病约为15%~20%。早期DN常因自觉症状不明显而被DM患者忽视,一旦出现双下肢水肿等明显症状时,极可能已经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所以, DN治疗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9.
胡艳丽 《河北中医》2006,28(8):635-637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主要指糖尿病肾小球硬化症,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在2型糖尿病为25%,其中5%~15%进展为终末肾病[1]。因此DN的研究受到了医学界极大的重视和关注,特别是中医治疗本病的研究近年来又有了一些新的进展,现综述如下。1病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神经病变(daibetic neuropathy DN)是糖尿病(DM)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在糖尿病患者中其发病率高达60%~90%。其病变部位以周围神经最多见,可累及运动神经、感觉神经及植物神经。笔者采用丹参川芎嗪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0例,收到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肾病(DN)是由于慢性高血糖所致的一系列代谢紊乱及血液动力学改变导致的肾小球硬化症。它是糖尿病(DN)常见的慢性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约占40%。DN所引起的肾功能衰竭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因之一,日益受到医学界重视。  相似文献   

12.
汪娟 《内蒙古中医药》2011,30(16):99-100
糖尿病肾病(DN)又称糖尿病性肾小球硬化症,是糖尿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是引起慢性肾衰竭和死亡的常见病因。糖尿病肾病主要由2型糖尿病引起,糖尿病。肾病的发病率可达47.66%,占糖尿病患者病死率的60%。临床主要表现为蛋白尿、水肿、高血压和肾脏进行性损害。  相似文献   

13.
彭乐明 《湖南中医杂志》2005,21(3):121-122,125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DM)最主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慢性肾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有资料表明西方国家2型糖尿病患者DN的发生率为30%~50%,而在我国约有21.5%。目前DN已跃升为终末期肾病的首位原因,占35%左右。进一步探讨DN的发病机制,寻求新的防治途径,已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之一。笔者就中医药对此病的认识与治疗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又称糖尿病肾水球硬化症,是糖尿病(diabetesmellitus,DM)常见的慢性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和导致慢性肾功能表竭的常见原因之一。近年来中医药对本病的治疗取得了较好疗效,方法颇多,本文就各种方法取得的新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正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可以引起慢性肾功能衰竭、终末期肾脏病(ERSD)等,具有高致残率和致死率~([1])。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显著攀升,DN发病率也逐年增长。据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目前我国的糖尿病发病率已高达9.7%,由此可推算我国的DN患者数目前已近2000万~([2])。在DN病情发展中,微炎症状态使得DN患者易发生营养不良;与此同时营养不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肾病(DN)是常见的糖尿病(DM)慢性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是DM的特异性肾损害。近10年来其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已成为肾功能衰竭、终末肾脏病的主要病因。近年来,中医药治疗DN取得了一定进展,现将有关文献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正>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约30%的1型糖尿病患者和20%~50%的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DN,也是目前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最常见的病因之一[1],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糖尿病肾病目前尚无特殊药物治疗,一旦病情进展到终末期肾病,只能进行替代治疗,如血液透析、腹膜透析、肾移植等,给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在糖尿病人群中的发生率约为20%~40%,伴有终末期糖尿病肾病的患者5年生存率小于20%[1].现代医学对降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虽有比较好的方法,但对于控制DN等多种并发症却缺乏有针对性的治疗手段.近年来,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早期DN30例,获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最常见,最严重并发症之一.1型糖尿病中5~10年DN发病率为30%~50%,2型糖尿病中10~20年DN发病率为15%~20%[1].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逐年上升,DN的发病人数也相应增加.由于胰岛素的应用使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的病死率显著下降,慢性并发症如DN等已成为目前面临的最主要问题.因此,对DN进行早期诊断,并采取有效措施延缓其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0.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证型方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是糖尿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DN所导致的肾功能衰竭亦日益增多,约有22%~50%的微量白蛋白尿期的DN患者在5—10年发展至临床蛋白尿。糖尿病肾病属中医学“消渴”、“水肿”范畴。中医药治疗不能逆转肾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