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上午、下午靶控输注(TCI)依托咪酯麻醉诱导时依托咪酯血浆靶浓度测定,探讨近日节律对TCI依托咪酯镇静效应的影响。方法选择术前未用药患者60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上午组(8:00~10:00,A组,30例)和下午组(14:00~16:00,P组,30例)TCI依托咪酯进行全麻诱导。以血浆靶浓度150 ng/ml为起点,达到预期的血浆靶浓度5 min后,每次增加50 ng/ml,直到患者意识消失(睫毛反射消失及OAA/S评分≤3分,且BIS≤50)。记录BIS为50和意识消失时的依托咪酯血浆靶浓度。结果 BIS达50和意识消失时,两组患者HR、MAP、SpO2、BI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P组比较,BIS达50和意识消失时,A组依托咪酯血浆靶浓度明显升高(P0.05)。结论近日节律对依托咪酯的镇静作用有影响,下午组TCI依托咪酯患者BIS达50和意识消失时所需血浆靶控浓度较低。  相似文献   

2.
舒芬太尼复合七氟醚或丙泊酚在全麻诱导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舒芬太尼复合七氟醚或丙泊酚在全麻诱导中的应用.方法 择期ASA I或Ⅱ级上腹部手术患者30例,随机分为七氟醚组(A组)和丙泊酚组(B组),每组15例.麻醉诱导先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5μg/kg,1 min后,A组以肺活量法吸入8%七氟醚和8 L/min氧气,入睡后推注罗库溴铵0.6 mg/kg,维持吸入七氟醚使其呼气末浓度达6%;B组以靶控输注丙泊酚3 mg/L行麻醉诱导,入睡后推注罗库溴铵0.6 mg/kg,BIS值达50并维持5 s后行气管插管.记录患者入睡时间、BIS值达到50的时间以及不良反应.观察两组患者诱导前(T0)、达到插管条件时(T1)、气管插管时(T2)、气管插管后1 min(T3)、3 min(T4)、5 min(T5)、10 min(T6)时SBP、DBP、HR和BIS值的变化,并在各时点抽动脉血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浆肾上腺素(E)和去甲肾上腺素(NE)浓度.结果 A组患者诱导入睡时间、BIS值下降至50的时间均短于B组(P<0.05),两组插管期间均无不良记忆反应.与T0时比较,两组T1时SBP、DBP明显下降(P<0.05),B组HR明显减慢(P<0.05).与T1时比较,两组T2~T4时SBP、DBP明显升高(P<0.05),B组HR明显增快(P<0.05),T5、T6时SBP、DBP和HR基本恢复到插管前水平.B组T1时SBP、DBP和HR下降幅度较A组明显(P<0.05).两组T1~T6时BIS均小于5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T0比较,B组T3~T5时血浆E和NE浓度升高(P<0.05).结论 舒芬太尼复合吸入七氟醚麻醉可以达到良好抑制插管应激反应的效果和足够的麻醉深度,且比复合靶控输注丙白酚麻醉诱导更为平稳和快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丙泊酚滴定法靶控输注用于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全麻诱导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47例,随机分成丙泊酚组(P组,n=24)和依托咪酯组(E组,n=23)。P组以丙泊酚靶控输注,初始血浆靶浓度1.0μg/ml,采用改良警觉/镇静(MOAA/S)评分行镇静评分,每2分钟递增靶浓度0.2μg/ml,至患者MOAA/S评分≤1分时给予芬太尼5μg/kg、维库溴铵0.1mg/kg。E组使用依托咪酯0.25~0.30mg/kg和同剂量的芬太尼、维库溴铵并行气管插管。记录入室(T1)、MOAA/S评分≤1分(T2)、诱导期收缩压最低点(T3)、插管前(T4)、插管完毕(T5)、插管后5min(T6)时的SBP、DBP、HR、CVP;记录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与T1时比较,P组T2~T6时SBP、DBP明显下降,HR明显减慢(P0.05或P0.01),E组T2~T4、T6时的SBP,T2~T6时的DBP明显下降,T2~T4时HR明显减慢(P0.05或P0.01),T3、T4时两组CVP明显降低(P0.05或P0.01)。与E组比较,P组T5时的SBP,T5、T6时的DBP明显降低,T5、T6时HR明显减慢(P0.05或P0.01)。P组患者在T2时的血浆靶浓度平均值为1.61μg/ml。结论丙泊酚滴定法靶控输注用于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全麻诱导的安全性与依托咪酯相似,并且能更好地抑制气管插管后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丙泊酚靶控输注(TCI)联合脑电双频指数(BIS)在高龄患者麻醉诱导期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应激反应.方法 高龄全麻胃癌根治手术患者45例,随机均分为三组.Ⅰ组以BIS值为控制目标;Ⅱ、Ⅲ组以临床指征为目标.Ⅰ、Ⅱ组麻醉诱导采用丙泊酚TCI,Ⅲ组以人工法输注丙泊酚,而后以恒速泵入.记录入室静卧15 min (T0),意识消失时(T1),气管插管即刻(T2),插管后1 min (T3)、3 min (T4)、5 min (T5)的HR、SBP、DBP;并测定血浆皮质醇(Cor)、血糖(Glu)及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的浓度变化.结果 T1、T2时三组SBP、DBP明显低于T0时(P<0.05);T3时Ⅰ、Ⅱ组SBP明显低于Ⅲ组,Ⅲ组HR明显快于Ⅰ组(P<0.05).T2时三组Cor浓度明显低于T0时(P<0.05),T3、T4时Ⅱ、Ⅲ组Cor浓度明显高于T2时(P<0.05).T3时三组NE、E浓度明显高于T0时(P<0.05),T5时三组NE、E浓度明显低于T3时(P<0.05).结论 在丙泊酚用于高龄患者麻醉诱导中,以BIS指导丙泊酚TCI在麻醉诱导期能够较好地维持适当的麻醉深度,降低气管插管引起的应激反应,维持麻醉诱导期血流动力学的平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依托咪酯联合丙泊酚诱导麻醉用于老年患者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2009年8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需行MECT的老年患者60例,男42例,女18例,年龄60~85岁.按随机化顺序均分为依托咪酯与丙泊酚联合组(A组)、依托咪酯组(B组)和丙泊酚组(C组).A组静注依托咪酯0.15 mg/kg、丙泊酚1mg/kg;B组静注依托咪酯0.3mg/kg;C组静注丙泊酚2 mg/kg.测定三组患者麻醉前、麻醉诱导后和MECT后5、10 min的SBP、DBP、HR、SpO2以及麻醉前、MECT 10 min后的血糖.记录治疗过程中每组患者的脑电癫痫波发作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 B组MECT后5、10 min SBP、DBP明显高于、HR明显快于A、C组,B组MECT后10 min血糖明显高于麻醉前和A、C组(P<0.05).A、B组脑电癫痫波发作时间明显长于C组(P<0.01);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 依托咪酯联合丙泊酚诱导麻醉用于老年患者MECT安全有效,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轻微,同时能明显延长脑癫痫波发作时间,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探讨地佐辛在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诊疗术中的应用价值。我院2017年1~12月择期行ERCP的高龄患者80例,年龄70~83岁,体质量53~78 kg,ASA分级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A组)40例,给予依托咪酯复合丙泊酚麻醉;实验组(B组)40例,术中给予地佐辛复合依托咪酯、丙泊酚维持麻醉。记录麻醉总时间,苏醒时间,依托咪脂总用量,丙泊酚总用量;记录静卧5 min(T1)、麻醉诱导后即时(T2)、操作开始后5 min(T3)、操作开始后10 min(T4)、苏醒时(T5)各个时间点的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观察患者术中和苏醒时出现的不良反应。两组一般情况及麻醉时间、苏醒时间、T1时间点(SBP、DBP、HR、BIS)的观察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相比,B组丙泊酚总用量明显减少(P0.01);A组T3、T4时间点与T2时间点观察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相比,B组苏醒时(T5时间点)血液循环更加平稳(P0.05)。A组1例患者苏醒后发生烦躁,B组未出现不良反应。地佐辛用于老年人ERCP诊疗术,术中及苏醒时循环平稳,可以减少丙泊酚总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瑞芬太尼复合依托咪酯麻醉诱导时腹部手术患者心血管反应和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情况,从而有效的为患者选取合适的剂量进行麻醉诱导.方法:将我院2010年1月到2010年12月进行腹部手术治疗的90例患者随机的分为三组,A组给予1.0ug/L瑞芬太尼,B组给予2.0ug/L瑞芬太尼,C组给予3.0ug/L瑞芬太尼进行复合依托咪酯麻醉诱导,观察三组的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和心血管的反应情况.结果:C组患者在插管后观察点的SBP和DBP以及HR较诱导前比较具有明显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在插管后的SBP和DBP以及HR变化无明显的差异(P>0.05);而A组和B组患者在插管后1min的SBP和DBP以及HR较诱导前有明显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插管后3min和5min的SBP和DBP以及HR变化也明显的降低,但高于C组插管后3min、5min的SBP、DBP及HR变化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剂量的瑞芬太尼复合依托咪酯在腹部手术患者的麻醉诱导中,均具有抑制心血管应激反应.而且临床中采取3.0ug/L的瑞芬太尼复合依托咪酯麻醉诱导的稳定性较好,能够有效的稳定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但是在采取这种剂量诱导时,做好预防严重的心血管抑制情况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全麻诱导期三代喉罩(proseal laryngeal mask airway,PLMA)置入和气管内插管对患者心血管反应和BIS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全麻手术的患者60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气管插管组(A组)和PLMA组(B组)。比较两组患者诱导前(T1)、诱导后(T2)、PLMA置入或气管插管后即刻(T3)、1 min(T4)、3 min(T5)时SBP、HR、BIS值的变化。结果 B组PLMA置入前后SBP、HR、BIS值组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T3~T5时SBP明显高于、HR明显快于T2时(P0.05),T3、T4时BIS值明显高于T2时和B组(P0.05)。结论在相同麻醉深度下,全麻诱导期使用PLMA能保持患者循环系统稳定,且不使中枢神经兴奋性增高;用血流动力学的变化预测麻醉深度的变化并不具有特异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代替丙泊酚镇静用于高龄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麻醉维持的可行性。方法选择择期行LC的70岁以上高龄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丙泊酚+瑞芬太尼麻醉维持组(A组)和右美托咪定+瑞芬太尼麻醉维持组(B组),每组45例。A组患者诱导前不给药,B组患者给予0.5 μg/kg负荷剂量的右美托咪定静脉注射,在10 min内静注完毕。两组患者麻醉诱导方法相同,诱导后均经口插入3#或4#喉罩。麻醉维持:A组以丙泊酚2.0~3.0 μg/ml+瑞芬太尼4.5~5.5 ng/ml静脉TCI维持麻醉;B组在麻醉诱导后则以右美托咪定0.25μg·kg-1·h-1+瑞芬太尼4.5~5.5ng/ml静脉TCI。观察插入喉罩时(T1)、手术开始进镜时(T2)、游离胆囊时(T3)、撤镜时(T4)、拔除喉罩时(T5)的HR、SBP、DBP、BIS值。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的苏醒时间和拔除喉罩时的Steward苏醒评分和改良OAA/S评级。结果不同时点两组BI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A组比较,T1~T5时B组HR明显减慢,SBP、DBP明显降低(P0.05)。术毕两组的苏醒时间和拔除喉罩时Steward苏醒评分、改良OAA/S评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右美托咪定代替丙泊酚镇静用于高龄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中的麻醉维持安全有效,且血流动力学的波动更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不同诱导剂量依托咪酯复合舒芬太尼用于老年患者麻醉诱导对镇静深度的影响。方法 65岁以上老年患者60例,按照依托咪酯诱导剂量随机分为四组:A组0.2 mg/kg,B组0.3 mg/kg,C组0.4 mg/kg,D组0.5 mg/kg。观察并记录诱导前(T0)、插管前(T1)、插管即刻(T2)、插管后1 min(T3)、3 min(T4)和5 min(T5)的MAP、HR和BIS变化。结果 A、D组血流动力学波动比B、C组明显。T2~T5时D组BIS明显低于其它三组(P<0.05或P<0.01),T4、T5时A组BIS明显高于其它三组(P<0.01)。结论依托咪酯0.3~0.4 mg/kg复合舒芬太尼0.3μg/kg较适合老年患者麻醉诱导,镇静深度适中,循环较平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在全麻患者气管插管时有效性和安全性及对丙泊酚效应室靶浓度(Ce)的影响。方法 60例全麻下行择期上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四组:D1、D2、D3、C组,分别在麻醉诱导前10min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0.25μg/kg(D1组)、0.5μg/kg(D2组)和1.0μg/kg(D3组)及10ml生理盐水(C组)。麻醉诱导采用靶控输注丙泊酚,以BIS为靶控目标。丙泊酚初始Ce设为1.5μg/ml,递增梯度为0.5μg/ml,同时泵注瑞芬太尼0.2μg·kg-1·min-1。BIS≤60时推注罗库溴铵0.9mg/kg,BIS≤50并维持5s行气管插管。于输注右美托咪定前(T0)、诱导前(T1)、气管插管前(T2)、气管插管后1min(T3)、3min(T4)、5min(T5)、10min(T6)时记录SBP、DBP、HR、BIS、丙泊酚Ce。结果与T0时比较,T1时D2、D3组HR减慢、D3组SBP、DBP升高(P<0.05);与T1时比较,T2时D1组和C组SBP、DBP下降,HR减慢(P<0.05);与T2时比较,T3~T5时D1组和C组SBP、DBP升高,HR增快,T3时C组BIS升高(P<0.05)。T2~T6时丙泊酚CeD1、D2、D3组明显低于C组(P<0.05)。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各时点对丙泊酚Ce存在明显负相关关系。结论麻醉诱导前静脉输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丙泊酚诱导效应室浓度存在负相关关系。麻醉诱导前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0.5μg/kg心血管反应平稳并能显著减少诱导时所需丙泊酚Ce。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辅用右美托咪定全麻诱导对麻黄碱升压效应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44例,年龄18~65岁,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N组)和右美托咪定组(D组)。D组麻醉诱导前泵注右美托咪定0.8μg/kg,15min后改为0.4μg·kg-1·h-1维持,同时开始麻醉诱导和气管插管,插管后5min给予麻黄碱0.1 mg/kg。N组诱导前以同样方式泵注生理盐水,余同D组。记录泵注右美托咪定或生理盐水前(T0)、麻醉诱导前(T1)、插管即刻(T2)、插管后2min(T3)、给麻黄碱即刻(T4)及之后2min(T5)、5min(T6)、10min(T7)、15min(T8)的SBP、DBP和HR。结果与T0时比较,T2时N组SBP、DBP明显升高,HR明显增快(P0.05或P0.01),其余时点SBP、DBP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T4、T7和T8时HR明显减慢(P0.05或P0.01);D组在T1~T8时的SBP、T1~T4和T8时的DBP明显降低,T1和T3~T4时的HR均明显减慢(P0.05或P0.01)。与T2时比较,T3、T4时N组SBP、DBP明显降低,HR明显减慢(P0.01);D组仅T4时SBP明显降低(P0.01)。与T4时比较,T5、T6时N组SBP明显升高(P0.05或P0.01);T5~T7时D组SBP、DBP明显升高,HR明显增快(P0.01)。与N组比较,T1~T3时D组HR明显减慢(P0.05或P0.01),T2时D组SBP、DBP明显降低(P0.01),T5~T8时SBP和DBP明显升高(P0.05或P0.01)。结论全麻麻醉诱导时辅用右美托咪定不仅可减轻气管插管反应,而且可增强麻黄碱的升压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依托咪酯复合丙泊酚诱导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6年4月在我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80例,男44例,女36例,ASAⅠ或Ⅱ级。按随机数表法均分为四组,每组20例。A组:静注丙泊酚2 mg/kg;B组:静注依托咪酯0.3mg/kg;C组静注依托咪酯0.15mg/kg、丙泊酚1mg/kg;D组静注依托咪酯0.1mg/kg、丙泊酚1.5mg/kg。麻醉诱导完成后行快速气管内插管。观察和记录麻醉诱导给药前(T0)、插管前1 min(T_1)、插管时(T_2)、插管后1min(T_3)、插管后5min(T_4)、插管后15min(T_5)四组患者的HR、BP;采集四组在T0、麻醉诱导后30min(Tb)、麻醉诱导后2h(Tc)、麻醉诱导后24h(Td)的静脉血,离心后取血清,采用放射性免疫法测血清中的皮质醇(Cor)、醛固酮(ALD)以及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记录并比较四组患者诱导时注射痛、肌阵挛及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与T0时比较,T_1、T_4、T_5时A组,T_1、T_5时D组HR明显减慢(P0.05);T_1、T_4、T_5时A组,T_1、T_5时C组,T_1、T_5时D组SBP明显降低,T_2时B组SBP明显升高(P0.05)。与T0时比较,Tb、Tc时B、C组Cor、ALD明显降低,Tb、Tc时B组,Tc时C组ACTH明显升高(P0.05);Tb、Tc时B、C组Cor、ALD明显低于A组,Td时B、C组ALD明显高于A组(P0.05);Tb时C组ACTH明显高于A组(P0.05);Tb、Tc时C、D组Cor、ALD明显高于B组(P0.05);Tb、Tc时D组Cor、ALD明显高于C组(P0.05)。结论依托咪酯复合丙泊酚诱导可减轻单纯丙泊酚或单纯依托咪酯诱导时的应激反应,是一种值得推广的麻醉诱导方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咪达唑仑滴定给药不同深度对重度创伤患者全麻诱导插管期间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重度创伤患者80例,依据脑电双频指数(BIS)达到的预定值将这些患者分为A组(60,n=40)和B组(45,n=40)两组,对两组患者全麻诱导插管期间的BIS值、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咪达唑仑用量、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T0时两组患者的BIS值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T1、T2、T3、T4、T5时B组患者的BIS值均显著低于A组(P0.05)。T0、T1、T2时两组患者的HR、MAP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T3、T4、T5时B组患者的HR均显著高于A组(P0.05),T4、T5时B组患者的MAP均显著低于A组(P0.05)。A组患者的咪达唑仑用量显著低于B组(P0.05),但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0、5.0%(2/40)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咪达唑仑滴定给药达到一定催眠深度(BIS=60)对重度创伤患者全麻诱导插管期间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较BIS=45时小。  相似文献   

15.
靶控输注依托咪酯用于全身麻醉维持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探讨靶控输注(TCI)依托咪酯用于全身麻醉维持的可行性.方法 择期全麻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E组麻醉诱导时TCI依托咪酯和雷米芬太尼;P组TCI丙泊酚和雷米芬太尼.E组术中TCI依托咪酯1~2μg/ml和雷米芬太尼6 ng/ml维持BIS值40~60;P组术中TCI丙泊酚2~4 μg/ml和雷米芬太尼6 ng/ml维持BIS值40~60.检测围术期血糖、血浆皮质醇、醛同酮、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浓度.记录停药后患者苏醒时间,术后随访术中知晓.结果 两组术中血流动力学均维持稳定.E组术毕皮质醇浓度与术前相比明显降低(P<0.05),术后24 h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术后48 h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术毕ACTH浓度与术前相比明显升高(P<0.05),术后24 h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而P组围术期血浆皮质醇和ACTH浓度均无明显改变.E组苏醒时间长于P组(P<0.05).结论 依托咪酯抑制肾上腺皮质功能,但在24 h内肾上腺皮质即恢复对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反应.TCI依托咪酯复合雷米芬太尼可安全用于无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患者的全凭静脉麻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全麻子宫切除术中血流动力学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子宫切除术的患者40例,年龄42~58岁,随机均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对照组(C组)。D组右美托咪定0.2m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50ml(4μg/ml),麻醉诱导前10min开始以10ml/h持续泵注到子宫标本切下为止,C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采用咪达唑仑、舒芬太尼、顺式阿曲库铵、丙泊酚行麻醉诱导,气管插管控制呼吸。麻醉维持:静脉输注丙泊酚、瑞芬太尼,间断静注顺式阿曲库铵。记录给右美托咪定前(T0)、打开腹膜子宫操作开始时(T1)、子宫操作开始10min(T2)、20min(T3)、30min(T4)、子宫切下时(T5)和后腹膜缝合完毕时(T6)的SBP、DBP、HR和血浆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皮质醇浓度。结果 C组T1~T5时的SBP、DBP明显高于,HR明显快于T0时(P0.05),且SBP、DBP明显高于、HR明显快于D组(P0.05)。C组T1~T5时的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皮质醇浓度明显高于T0时(P0.05),且明显高于D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用于全麻子宫切除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可降低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靶控输注(TCI)依托咪酯对老年肿瘤患者围手术期肾上腺皮质功能的影响。方法全麻下年龄65~75岁老年择期手术患者60例(食管癌患者23例,肺癌12例,肝癌10例,宫颈癌8例,甲状腺癌7例),男39例,女21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依托咪酯组(E组)和丙泊酚组(P组)。术中麻醉维持E组TCI依托咪酯1μg/ml;P组TCI丙泊酚2~4μg/ml。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检测诱导前(T1)、麻醉诱导后30min(T2)、2h(T3)、24h(T4)、48h(T5)患者血清中的皮质醇(Cor)、醛固酮、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浓度。结果与T1时比较,T2~T4时E组Cor浓度、T3时醛固酮浓度明显降低、而T3时ACTH浓度明显升高(P0.05);T2、T3时P组Cor、醛固酮浓度升高,T4时患者血清中的Cor、醛固酮、ACTH浓度基本恢复到T1时水平,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T4时E组Cor浓度较P组明显降低(P0.05);T2、T3时E组点醛固酮浓度较P组降低、ACTH浓度较P组升高(P0.05)。结论依托咪酯TCI对老年患者围手术期肾上腺皮质的抑制作用超过24h,但Cor已经恢复到诱导前水平的70%以上,48h基本恢复到原有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依托咪酯靶控输注(TCI)在全胸腔镜二尖瓣置换术中的使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拟在全胸腔镜下行二尖瓣置换术的风湿性二尖瓣病变患者110例,男48例,女62例,年龄29~55岁,ASAⅡ或Ⅲ级,随机分为依托咪酯TCI组(E组)和丙泊酚TCI组(P组),每组55例。E组使用依托咪酯-舒芬太尼TCI(依托咪酯初始血浆靶浓度为0.2μg/ml,根据BIS值以0.1μg/ml梯度逐步增加,舒芬太尼效应室靶浓度1.0ng/ml)进行麻醉诱导与维持,P组使用丙泊酚-舒芬太尼TCI(丙泊酚初始血浆靶浓度为1.0μg/ml,根据BIS值以0.3μg/ml梯度逐步增加,舒芬太尼效应室靶浓度1.0ng/ml)进行麻醉诱导与维持。记录两组患者诱导期低血压发生情况、诱导期血管活性药物用量、诱导期睫毛反射消失时间、麻醉期舒芬太尼用量、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升主动脉阻断时间、入CCU时APACHE II评分、术后24h正性肌力药物评分、术后清醒时间、机械通气时间、CCU停留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记录术前、术后2、6、24h血浆中血糖、乳酸浓度,术前及术后24h血浆皮质醇、醛固酮、ACTH浓度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E组患者诱导期低血压发生率明显低于P组,诱导期去甲肾上腺素用量明显少于P组(P0.05);E组清醒时间、机械通气时间、CCU停留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P组(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2、6、24h两组患者血糖和乳酸浓度明显升高(P0.05),6h达到高峰,24h开始下降,两组患者各时点血糖、乳酸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术前比较,术后24hP组皮质醇浓度明显升高(P0.05);术后24hP组皮质醇和醛固酮浓度明显高于E组(P0.05);两组ACTH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组院内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P组(P0.05)。结论依托咪酯靶控输注可以维持麻醉诱导期血流动力学平稳,患者术后恢复时间明显缩短,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降低,能安全应用于全胸腔镜二尖瓣置换术。  相似文献   

19.
国产依托咪酯乳剂用于全身麻醉诱导的多中心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目的观察和比较依托咪酯乳剂与丙泊酚应用于健康成人全麻诱导时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和不良反应的情况。方法选择来自五个研究中心的健康成年患者共489例,随机分为丙泊酚(P)组(n=246)和依托咪酯(E)组(n=243),两组患者全麻诱导均用咪唑安定0.03mg/kg、芬太尼2μg/kg、维库溴铵0.1mg/kg,在此基础上P组用丙泊酚2.0mg/kg,E组用依托咪酯乳剂0.3~0.4mg/kg完成诱导。记录患者在基础状态(T0)、插管前1min(T1)、插管即刻(T2)及插管后1min(T3)、2、3、4、5min(T4)、10min(T5)、15min(T6)的SBP、DBP、MAP、SpO2和HR。术后回访观察肌颤、注射痛、恶心、呕吐和浅表性静脉炎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与T0比较,两组患者在T1、T2时SBP、DBP、MAP有明显的波动(P<0.05或P<0.01),但E组变化幅度显著低于P组(P<0.05)。E组患者注射痛的发生率显著低于P组(P<0.01)。结论依托咪酯乳剂可安全地用于健康成人的麻醉诱导;与丙泊酚相比,依托咪酯乳剂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轻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依托咪酯复合舒芬太尼麻醉诱导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将60例气管插管全麻下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异丙酚组(A组)和依托咪酯组(B组),各30例,ASAⅠ~Ⅱ级。比较麻醉诱导各时段的血流动力学、血浆皮质醇(Cor)浓度和血糖(Glu)的变化。结果于麻醉诱导前(T0)、插管前即刻(T1)、插管后1 min(T2)、5 min(T3),测量每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在各时点抽取动脉血监测Cor浓度和Glu。与T0比较,2组患者T1时点MAP、HR均明显下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AP、HR在T2、T3时点A组较B组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插管后各时间点Cor浓度和Glu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托咪酯复合舒芬太尼麻醉诱导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更适于全麻手术患者的麻醉诱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