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 探讨T3期声门型喉癌合适的外科治疗方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57例T3期声门型喉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手术方式和预后,分析不同手术方式和不同年龄组患者的3年无瘤生存率.结果 57例T3期声门型喉癌患者全部行喉部手术治疗,失访7例,总的3年无瘤生存率为63.2%(36/57).采用喉全切除术24例,喉近全切除术8例,喉部分切除术25例,3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66.7% (16/24)、50.0% (4/8)和64.0% (16/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694).≥70岁者和<70岁者的3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70.0% (7/10)和61.7%( 29/47),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621).36例患者行颈淋巴结清扫术,其中全颈淋巴结清扫2例,改良颈淋巴结清扫6例,分区性颈淋巴结清扫28例,颈部淋巴结转移率为17.5%(10/57).局部复发10例,其中喉部分切除术后7例,喉近全切除术后2例,喉全切除术后1例.结论 喉全切除术与不同的喉部分切除术均是T3期声门型喉癌的重要手术方式,应根据患者局部病变与全身状况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个体化手术方式.≥70岁的T3期声门型喉癌患者,应慎行喉部分切除术,喉全切除术也可以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2.
喉鳞癌全喉与喉部分切除术的远期疗效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Li S 《中华肿瘤杂志》2000,23(5):426-428
目的 回顾分析声门上型及声门型喉鳞癌患者经全喉及喉部分切除治疗后的远期效果 ,提出今后治疗措施。方法  42 3例喉癌患者中 ,声门上型 32 7例 ,声门型 96例。 2 43例全喉切除患者中 ,声门上型喉癌 2 10例 ,声门型 33例。喉部分切除的 180例中 ,声门上型 117例 ,声门型 6 3例。依照直接法计算出声门上型和声门型喉癌的全喉切除与喉部分切除的 1,3,5年生存率 ,以及各期病例的 3,5年生存率。结果  32 7例声门上型喉癌术后 5年生存率为 72 9% ,全喉与喉部分切除的 5年生存率分别为 70 1%和 77 4% (P >0 0 5 )。 96例声门型喉癌术后 5年生存率为 86 0 % ,其中全喉与喉部分切除后的 5年生存率分别为 72 2 %和 92 3% (P <0 0 5 )。结论 喉癌治疗仍以手术为主 ,声门上型喉癌的喉部分切除与全喉切除远期疗效大致相等 ,而声门型喉癌的喉部分切除远期疗效明显高于全喉切除。在适应证选择合适的基础上 ,应大力倡导开展有利于患者生存质量的喉部分切除手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喉水平垂直部分切除术在喉癌治疗中的疗效。方法:总结1995年-2009年于我院行喉水平垂直部分切除术的134例喉癌患者的临床治疗及生存情况,其中声门上型喉癌129例(96.3%),声门型喉癌2例(1.5%),跨声门型喉癌3例(2.2%)。T2 78例,T3 49,T4 7例。9例未行颈清扫术,102例行单侧颈淋巴结清扫术,23例行双侧颈淋巴结清扫术。结果:累积法统计其3年和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82.1%和70.1%,淋巴结转移组的患者3、5年生存率为50.0%和36.7%,无淋巴结转移组的患者3、5年生存率为91.3%和79.8%。按患者就诊年份1995年-2009年每5年分为三组,不同年份就诊的患者的生存率有差异,生存率有提高,1995年-1999年手术患者3、5年生存率为73.8%和62.3%,2000年-2004年手术患者3、5年生存率为87.1%和75.8%,2005年-2009年手术患者3、5年生存率为100.0%和81.8%。结论: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的基础上,喉水平垂直部分切除术主要适用于声门上型喉癌,喉3/4切除后一期利用附近组织进行修复,可保留喉的部分或全部生理功能,对提高喉癌患者术后生存质量有一定的意义,并能够保留喉的部分或全部功能,能够提高喉癌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背景与目的:声门上型喉癌有较高的隐性淋巴结转移率,目前尚无法在手术治疗前判断其是否有潜在转移.因此,如何正确处理声门上型喉癌潜在隐性淋巴结转移成为影响声门上型喉癌疗效的重要因素.本文旨在研究择区性颈清扫术(selective neck dissection,SND)在喉癌(声门上型)cN0治疗中的应用.方法:125例行择区性颈清扫的喉鳞状细胞癌声门上型cN0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5例cN0患者行择区性清扫术后发现pN+39例(31.2%);清扫标本中共发现64枚阳性淋巴结,其在颈部的分布如下:Ⅰ区1.6%、Ⅱ区70.3%、Ⅲ区25.0%和Ⅳ区3.1%,3年生存率为87.2%.结论:声门上型喉癌患者cN0病例行择区性清扫术能有效清除头颁部癌患者颈部潜在淋巴结转移;与根治性颈清扫比较,可以达到同样的疗效,同时能避免行全颈清扫造成手术范围过大,术后并发症多的缺点;应对声门上型喉癌cN0患者重点行Ⅱ和Ⅲ区颈淋巴结清扫术尤其是Ⅱb区.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CN0 喉癌患者颈淋巴结转移特点并为外科治疗方式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分析 2 5例CN0 喉癌患者行颈部探查时所见淋巴结在各区出现频率及病理对照结果。结果 所有病例均行病变侧全颈探查或清扫 ,9例同时行对侧上颈探查或清扫 ,共 34侧。合计 5 3个区出现颈淋巴结 ,以Ⅱ区频率最高 ( 2 7/ 5 3,5 0 .9% ) ,Ⅲ区其次( 1 5 / 5 3,2 8.3% ) ,其余依次为Ⅳ >Ⅵ >Ⅴ =Ⅰ ,所有淋巴结均送病理检查 ,确认有 5个区之淋巴结呈阳性 ( 5 / 5 3,9.4% ) ;CN0 声门上型喉癌同侧颈淋巴结转移为 30 % ,对侧为 1 0 % ,分布于Ⅱ区 ( 3/ 4 )和Ⅲ区 ( 1 / 4 ) ,CN0 声门型喉癌同侧颈转移为 6 .7% ,无对侧转移 ,分布于Ⅵ区 ( 1 / 1 )。 6例声门上型喉癌行术中冰冻 ,均报告无颈淋巴结转移 ,1例为假阴性。结论 对CN0 声门上型喉癌患者应常规行Ⅱ区之分区清扫 ,术中冰冻意义有待探讨 ;对于CN0 声门型喉癌在行原发灶手术的同时行Ⅵ区之清扫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喉声门上水平部分切除术在声门上喉癌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声门上水平部分喉切除术治疗声门上癌 30例 ,在行声门上水平部分切除术同时有 3例舌根部分切除 ,1例一侧犁状窝内侧壁切除 ,舌骨及会厌前间隙均切除 ,用甲状软骨膜与喉室底壁黏膜缝合封闭甲状软骨创面 ,在黏膜下将残喉与舌根紧贴缝合。结果 3、5年生存率分别为 89.5 %和 77.8% ,局部复发率为 3.3% ,颈部淋巴结复发率为 6 .7%。喉功能恢复 (发音功能 )均良好。拔管率为 96 .7% ,吞咽功能术后 2 0~ 6 0天均恢复正常饮食。并发症 :咽瘘 1例 ,伤口感染 1例 ,吸入性肺炎2例 ,发生率 14 .3%。结论 该术式在声门上喉癌 T1 、T2 及累及会厌前间隙及舌根的 T3病变治疗中能彻底切除肿瘤 ,又能保留喉的生理功能 ,是理想的喉切除术  相似文献   

7.
于锋  焦粤龙  张浩亮 《肿瘤》2006,26(12):1113-1116
目的:探讨喉癌cN0患者颈部处理的方法,降低颈淋巴结转移癌的复发率。方法:回顾分析87例T3、T4期cNo喉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颈部处理方式为颈改良性清扫术或颈分区清扫术,分析手术组阳性淋巴结的分布情况及病理特点,观察颈清扫术对预后的影响,采用Kaplan—Meier方法计算肿瘤复发及生存趋势。结果:87例颈部淋巴结隐性转移率为36.8%,声门上型喉癌40.4%,声门型喉癌32.5%;淋巴结转移分布为:声门上型喉癌89.5%(17/19)位于Ⅱ和Ⅲ区,声门型喉癌92.3%(12/13)位于Ⅱ和Ⅲ区;5年颈部复发率:隐性淋巴结转移复发率为13.5%,无隐性淋巴结转移复发率6.7%;5年生存率:有淋巴结隐性转移生存率为53.8%,无隐性转移为71.1%。结论:晚期喉癌隐性转移率较高,分区清扫术后,隐性转移复发率与无隐性转移复发率无差别,分区清扫术十分必要,注意双侧Ⅱ、Ⅲ区的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8.
T1、T2No舌活动部鳞癌隐匿性颈淋巴结转移的规律及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T1、T2舌鳞癌隐匿性颈淋巴结转移的分布特点和治疗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肿瘤医院133例T1,T2No舌活动部鳞癌病例,根据隐匿性颈淋巴结转移分布探讨早期舌鳞癌的转移规律;分析选择性全颈淋巴结清扫术和区域性颈淋巴清扫术的预后。结果:133例早期舌鳞癌中32例发生隐匿性颈淋巴结转移,转移率是24.1%,隐匿性颈淋巴结主要分布在leveⅡ(52.6%),其次是LeveII(36.8)%,再次是leveⅢ(7.9%),以及对侧leveII(2.6%),leveIV和V无隐匿性转移淋巴结存在。本组选择性全颈清扫组,区域性颈清扫组(leveII-Ⅲ)和未颈清扫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是83.5%,76.9%和71.0%,三组两两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T1舌鳞癌中颈淋巴结清扫组与未行颈淋巴结清扫组的生存率分别为87.6%和80.0%,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T2舌鳞癌全颈清扫组,区域性清扫组和未行颈清扫组患的5年生存率为80.6%,74.1%和61.1%,全颈清扫和区域性清扫组间存在着统计学差异(P<0.05),所有患的5年生存率是78.2%。结论:T1、T2No舌鳞癌隐匿性颈淋巴结转移主要分布在leveI,II和Ⅲ,T1舌鳞癌颈部以观察为主,T2宜施行leveI,II和Ⅲ(上半颈)选择性颈淋巴清扫术。  相似文献   

9.
声门型低分化喉癌21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声门型低分化喉癌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1例声门型低分化喉癌病例.结果 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57.1%(12/21)和47.1%(8/17),局部复发率为23.8%(5/21),累计颈淋巴结转移率为47.6%(10/21).有颈淋巴结转移和无颈淋巴结转移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12.5%(1/8)和77.8%(7/9),存在显著性差异(χ2=4.866,P=0.027).喉部分切除手术的局部复发率为18.2%(2/11),其中6例结合放射治疗均无复发.结论声门型低分化喉癌颈淋巴结转移率高,预后相对较差,建议采用手术结合放射治疗,喉部分切除手术是可行的,颈部N0的患者应行选择性治疗.  相似文献   

10.
声门上喉癌临床 N0期病例隐性颈淋巴结转移的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声门上喉癌临床N0期病例隐性颈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材料和方法:回顾1982年至1991年于中山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住院治疗的81例声门上喉癌病例资料,其中48例为临床N0期病例。应用单因素Kaplan-Meier与多因素Cox模型分析影响声门上喉癌临床N0期病例隐性颈淋巴结转移的因素。结果:本组81例声门上喉癌中33例(40.7%)出现颈淋巴结转移。48例临床N0期的病例中隐性颈淋巴结转移率为23%(11/48)。出现和未出现隐性颈淋巴结转移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0%和86.5%,存在显著性差异(Log Rank=24.55,P=0.0000)。20例T1+T2及28例T3+T4病例的隐性颈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28.2%和35.6%,无显著性差异(LogRank=0.02,P=0.9000)。鳞癌高、中、低分化的隐性颈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12.2%,45.3%和50%,存在显著性差异(Log Rank=6.97,P=0.0307)。多因素Cox模型分析亦显示仅鳞癌病理分化级别显著隐性颈淋巴结转移(P=0.0337)。结论:鳞癌病理分化级别是声门上喉癌临床N0期病例隐性颈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低分化鳞癌易出现隐性颈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11.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surgical methods and evaluate the long-term results of laryngectomy in patients with supraglottic laryngeal cancer.METHODS A total of 182 patients with supraglottic laryngeal carcinoma underwent an operation from 1979 to 1999. These cases comprised 11 in stage Ⅰ , 45 in stage Ⅱ , 49 in stage Ⅲ and 77 in stage Ⅳ. The choice of surgical procedure was decided based on the condition of the diseasedl arynx. The surgical procedures proposed by TD Wang were adhered to as follows: minor partial laryngectomy 36, major partial laryngectomy 85,subtotal partial laryngectomy with laryngoplasty 22 and total larygectomy 39.RESULTS The final rate of larynx preservation was 78.6% (143/182) and 69.8% (88/126) in patients with stage III and IV diseases. The extubation rate was 81.8% in cases with preservation of laryngeal function. The overall 3-and 5-year survival rates were 82.9% and 67.3%, with 76.88% and 57.4% in the advanced (stage III and IV) cases who survived with preserved laryngeal function, and 82.5% and 67.0% in similar advanced cases who were treated by total laryngectomy. The difference in the survival rates between these 2 groups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CONCLUSION It is suggested that preservation of the laryngeal function is possible for advanced supraglottic laryngeal carcinoma without compromising the long-term survival rate. To improve the rate of larynx preservation, one should follow the surgical methods suggested.  相似文献   

12.
喉声门上水平部分切除术在声门上喉癌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Xu Z  Tu G  Tang P 《中华肿瘤杂志》1998,20(4):296-298
目的评价喉声门上水平部分切除术对声门上喉癌的治疗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07例声门上型喉癌行水平部分切除术的治疗结果。男性69例,女性38例。年龄在38~80岁之间,平均年龄51.4岁。手术适应证选择包括声门上T1病变、未累及声带的T2病变和累及会厌前间隙及梨状窝内壁的T3病变;舌会厌谷受累的T4病变同期切除部分舌根。结果术后气管套管拔除率92.2%。发音满意率为91.6%。I、II、II和IV期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0%、83.3%、71.7%和41.7%。结论各期声门上型喉癌经适当选择,可采用声门上水平部分喉切除术,根治率较好而喉功能得以保留。对于颈部N0患者不应一律行颈淋巴结清除术;上颈淋巴结清除术作为诊断措施,效果肯定,可避免不必要的全颈淋巴结清除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会厌癌局限于会厌或侵及杓会厌襞者,可采用声门上喉部分切除术治疗。手术中切除甲状软骨上1/3、会厌、会厌前间隙、室带的前部,如切除一侧杓状软骨,也可基本上恢复喉的全部功能。方法采用声门上喉切除术治疗40例会厌癌患者,并进行了病例整理与随访。根据UICC1987年标准,T117例,T217例,T46例。结果12例行单侧颈淋巴结清除术,1例行双侧颈淋巴结清除术,术后淋巴结转移7例,占58%。围手术期无死亡,有8例患者早期进食有轻微呛咳,所有患者均拔除套管。术后行放、化疗29例,占73%,3年生存率为74%。结论选择T分级适当的患者行声门上喉切除术可获得满意的喉功能及预后  相似文献   

14.
杨蕾  郭朱明  陈文宽  曾宗渊 《癌症》2009,28(6):637-641
背景与目的:肿瘤微淋巴管可能对肿瘤的转移起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通过检测声门上型喉鳞癌微淋巴管密度(1ymphatic microvessel density,LVD),了解声门上型喉鳞癌微淋巴管生成与其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评估LVD对判断声门上型喉癌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确诊并行原发灶切除的51例声门上型喉鳞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取原发灶石蜡切片行podoplanin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染色,并计数podoplanin染色阳性的LVD,统计分析其与喉鳞癌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关系。结果:51例声门上型喉癌标本LVD均值为3.25±2.37,中位数为3,有颈淋巴结转移组患者LVD较无转移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9)。总体5年生存率为54.9%,肿瘤低分化、局部晚期、淋巴结转移、临床晚期及LVD高均可使5年生存率下降。Cox回归分析提示肿瘤病理分化、T分期及LVD是声门上型喉鳞癌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声门上型喉癌LVD与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相关,是声门上型喉癌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5.
声门上喉癌的手术治疗(附18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Zhang L  Luan X  Pan X  Xie G  Xu F  Liu D  Lei D 《中华肿瘤杂志》2002,24(1):59-61
目的 探讨声门上喉癌手术治疗的方法及其疗效。方法 对182例声门上喉癌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按1997年UICC修订案分期,I期11例,Ⅱ期45例,Ⅲ期49例,Ⅳ期77例。根据病变情况不同,采用相应的切除及修复方式。结果 全组喉部分切除术占78.6%(143/182);Ⅲ、Ⅳ期患者中,喉部分切除术占69.8%(88/126)。喉部分切除术拔管率为81.8%(117/143)。全组患者3,5年生存率分别为82.9%和67.3%,Ⅲ、Ⅳ期喉部分切除术患者的3,5年生存率分别为76.9%和57.4%,Ⅲ、Ⅳ期全喉切除术患者的3,5年生存率分别为82.5%和67.0%。Ⅲ、Ⅳ期喉部分切除术与全喉切除术患者的生存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晚期声门上喉癌保留喉功能是可行的。熟练掌握多各修复方法,择优采用,可提高喉功能的保留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T_(3)声门型喉癌患者行全喉切除术或部分喉切除术的临床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的84例T_(3)声门型喉鳞状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病理学分级、N分期、手术方式、手术切缘、术后放疗、术后咽喉部复发、术后颈部淋巴结复发,评估与喉癌预后的相关性;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单因素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或者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结果:T_(3)声门型喉癌患者5年总体生存率为75.0%,10年总体生存率为64.7%;部分喉切除术患者5年生存率79.6%,全喉切除术患者5年生存率68.6%;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病理学分级、手术切缘、N分期、术后咽喉部复发、术后颈部淋巴结复发与T_(3)声门型喉癌的预后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N分期、手术切缘、肿瘤复发是影响T_(3)声门型喉癌患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对于选择的T_(3)声门型喉癌患者,部分喉切除术在保留喉功能的同时可获得较好的肿瘤学效果;精确评估肿瘤范围,保证安全切缘,合理的颈清扫术及术后及时放疗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7.
背景与目的:早期舌癌的治疗效果理想,但复发是影响早期舌癌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27例早期舌癌的临床资料,探讨早期舌癌复发的主要原因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收集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1992—2003年首治的227例早期舌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Kaplan—Meier法对各影响因素进行生存率分析并计算生存率,log-rank法比较各因素不同水平生存分布的差异。Cox同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影响复发不同因素间比较用卡方检验。结果:高分化鳞癌组复发率为19.3%,中高低分化鳞癌组复发率为39.2%,二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4),综合治疗组复发率为15%,单纯手术组复发率为28%.二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4)。复发组及非复发组3年及5年生存率分别为40.7%、87.3%及25.9%、80.3%,二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行颈清扫组及未行颈清扫组3年及5年生存率分别为为76.4%、75.0%及68%、61.2%.二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3);≥45岁组及〈45岁组3年及5年生存率分别为75.6%、78%及59.5%、66.1%,二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1)。结论:病理分级及是否进行综合治疗是影响早期舌癌复发的原因,患者的年龄、是否行颈清扫、是否复发是影响早期舌癌预后的因素,年龄及是否复发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18.
T3声门上喉癌33例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T3声门上癌的治疗效果,讨论分析T3病变的临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1982年-1991年于中山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住院治疗的T3声门上喉癌33例。声门上癌原发灶均行手术治疗,其中27例行全喉切除术,6例行声门上水平部分喉切除术。颈部的处理方式包括:13例临床N(+)的患者中2例行根治性颈淋巴结清扫术,11例行区域性颈淋巴结清扫术;20例临床N0病例中1例选择性颈淋巴结清扫术,其余19例均随诊观察。本组病例中单纯手术治疗19例,其余14例手术加放疗的综合治疗。结果:本组T3声门上喉癌治疗后的五年生存率为63.6%(21/33),五年的无瘤生存率为57.6%(19/33),Kaplan-Meier分析总体的五年累计生存率为63.9%。原发灶部分喉手术和全喉手术的五年生存率分别为80%和59.9%,Kaplan-Meier分析两者间差异无显著性(Log Rank=0.82,P=0.3646)。单纯手术和手术加放疗的五年生存率分别为56.4%和67.3%,Kaplan-Meier分析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Log Rank=0.61,P=0.4341)。33例临床T3的声门上喉癌病例治疗后有5例出现原发灶复发,12例出现颈部复发,治疗对原发灶和颈部的控制率分别为84.8%(28/33)和63.6%(21/33)。结论:声门上癌侵犯会厌前间隙和舌根的T3亚型,声门上水平喉切除术可以获得较好的疗效。对于伴声带固定的T3病变,应谨慎选择部分喉手术。手术加放疗虽然不能显著影响生存率,但较单纯手术有较高的五年生存率的趋势。结合放化疗治疗声门上T3病变仍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