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 毫秒
1.
CT血管成像窦汇区影像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窦汇区解剖形态的CT血管成像(CTA)表现。方法:采用64层螺旋CT行头部及头颈部CTA,回顾性三维重建100例窦汇区血管影像,每一病例分别使用常规CTA的容积再现(VR)和减影CTA的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后处理技术观察窦汇区解剖分型、双侧横窦的吻合关系,枕窦的显示以及横窦引流优势。结果:窦汇区CTA解剖形态分为3型:简单型占20%(20例),双分支型占37%(37例),偏侧型占43%(43例);其中偏侧型依据上矢状窦和直窦的不同偏侧方向又分为三个亚型。枕窦显示率为2%,缺如占绝大多数。总体上,窦汇区是以右侧横窦引流优势为主要形式。左右横窦之间吻合形式以间接相连多见。结论:窦汇区正常解剖变异较为复杂,CTA三维成像能予以较好的评价。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利用64排螺旋CT研究静脉窦影像解剖,为入颅手术设计提供解剖学资料。 方法 回顾重组105例64排螺旋CT头部CTA检查患者的静脉窦影像,测量上矢状窦、横窦、乙状窦大小以及观察其与颅骨的关系。 结果 上矢状窦走行于冠状缝下方。上矢状窦后段与人字点-枕骨隆突连线的对应关系以偏右型最多见,偏右型与右侧优势引流有关。窦汇中心左右偏移与SSS末端偏离一致。右侧TS、TSST、SS大于左侧。随着TSST、SS增大,静脉窦与颅骨或乳突表面、外耳道距离越小。 结论 头部CTA术前检查结合图像融合技术,可获得静脉窦解剖特征,以便指导开颅手术入路设计。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上矢状窦旁脑膜瘤(parasagittal meningioma,PSM)患者中镰状窦的发生率及其磁共振静脉成像(MR venography,MRV)影像学特点,为术中静脉保护提供依据。 方法 回顾性分析42例PSM患者的MRV特点,统计永存镰状窦和再通镰状窦的发生率及其分别与上矢状窦(superior sagittal sinus,SSS)狭窄程度之间的关系。 结果 42例患者中,永存镰状窦和再通镰状窦各有3例。再通镰状窦MRV表现为大小不一、片状、边界模糊的不均匀高信号带,范围大于永存镰状窦,但其信号强度较低。再通镰状窦的发生与SSS闭塞程度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其在SSS后1/3段重度闭塞脑膜瘤中的发生率为37.5%。 结论 镰状窦在PSM中并不少见,其MRV表现具有特征性。对于SSS后1/3段重度闭塞的脑膜瘤,术前应行MRV评估镰状窦,以减少静脉循环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上矢状窦旁脑膜瘤(parasagittal meningioma,PSM)患者中镰状窦的发生率及其磁共振静脉成像(MR venography,MRV)影像学特点,为术中静脉保护提供依据。 方法 回顾性分析42例PSM患者的MRV特点,统计永存镰状窦和再通镰状窦的发生率及其分别与上矢状窦(superior sagittal sinus,SSS)狭窄程度之间的关系。 结果 42例患者中,永存镰状窦和再通镰状窦各有3例。再通镰状窦MRV表现为大小不一、片状、边界模糊的不均匀高信号带,范围大于永存镰状窦,但其信号强度较低。再通镰状窦的发生与SSS闭塞程度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其在SSS后1/3段重度闭塞脑膜瘤中的发生率为37.5%。 结论 镰状窦在PSM中并不少见,其MRV表现具有特征性。对于SSS后1/3段重度闭塞的脑膜瘤,术前应行MRV评估镰状窦,以减少静脉循环损伤。  相似文献   

5.
上矢状窦旁大脑上静脉末段的形态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显微解剖和铸型方法观察上矢状窦旁大脑上静脉末段形态特点,为上矢状窦血栓发生及其准确及时的诊断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分别观测30例(60侧)静脉内灌注蓝色乳胶的成人头颅湿标本和观察12例胎儿和幼儿的脑静脉血管铸型。结果:上矢状窦前部和后部分别有一缺乏桥静脉注入段;前段上矢状窦旁大脑上静脉平均为5.2支,直径为(1.99±0.86)mm,末段可顺行、垂直和逆行注入上矢状窦;后段上矢状窦旁大脑上静脉为6.0支,直径为(2.96±1.13)mm,末段大部分逆行注入上矢状窦。结论:大脑上静脉末段的形态可能与上矢状窦内血栓发生密切相关,影响上矢状窦血栓的影像学观察。  相似文献   

6.
筛窦的影像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为临床开展筛窦外科手术提供影像解剖资料。方法 :对 5 0具成人头部标本采用高分辨CT进行冠状位、矢状位以及水平位薄层扫描 ,观测了筛窦的各主要径线。结果 :筛窦的左右径 :前端 :左 9.4± 1.5mm ;右 9.7± 2 .1mm ;后端 :左 15 .5± 4.2mm ;右 15 .1± 4.1mm ;上下径 :外侧前端 :左 2 9.1± 6 .8mm ;右 2 7.3± 6 .9mm ;外侧后端 :左 2 1.2± 8.2mm ;右 2 1.6± 6 .8mm ;内侧前端 :左 18.6± 7.5mm ;右 17.8± 6 .9mm ;内侧后端 :左 15 .9± 4.3mm ;右 16 .1± 5 .1mm。前后径 :上部 3 3 .0± 5 .2mm ;下部 3 2 .3± 5 .4mm。结论 :三种不同层面的薄层扫描可给筛窦影像解剖研究者提供更多更详细的解剖数据 ,为筛窦的三维立体成像提供了方便。  相似文献   

7.
本文观察了100例成人的下矢状窦,并根据它的有无和在大脑镰游离缘内的起端分为Ⅰ~Ⅳ四型。Ⅱ型,即起于大脑镰游离缘的中1╱3,为最多见,占53%;Ⅰ型和Ⅲ型,分别起于大脑镰游离缘的前1/3和后1/3,依次为33%和13%;Ⅳ型,即缺如型,最少见,只占1%。在下矢窦的末端有17%的标本可见一个静脉池。下矢状窦长度平均为70 mm,直径平均为2.0 mm。窦内未见有蛛网膜颗粒,窦壁内无平滑肌细胞。本文还对下矢状窦的胚胎发生及临床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9.
后筛窦的影像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为了提供对内窥镜鼻窦外科及颅底外科手术更具指导意义的后筛窦影像解剖学资料。方法 :取 5 0具成人头颅标本 ,行冠状位、矢状位及水平位薄层CT扫描 ,从不同层面及不同方位观测后筛窦的气化发育情况。结果 :发现属管前型的占 2 3 % ( 2 3侧 ) ;半管型的占 2 8% ( 2 8侧 ) ;全管型的占 3 3 %( 3 3侧 ) ;蝶鞍型的占 16 % ( 16侧 )。其中两侧气化分型完全相同者占 3 3例 ( 6 6侧 ) ;两侧气化不相同者占 17例 ( 3 4侧 )。发现属Ⅰ°后筛窦的占 43 % ( 43侧 ) ;属Ⅱ°后筛窦的占 3 5 % ( 3 5侧 ) ,其中属Ⅱa°后筛窦的占 19%( 19侧 ) ,属Ⅱb°后筛窦的占 16 % ( 16侧 ) ;属Ⅲ°后筛窦的占 2 2 % ( 2 2侧 )。其中两侧分度完全相同者占 2 9例( 5 8侧 ) ;两侧分度不相同者占 2 1例 ( 42侧 )。结论 :后筛窦影像解剖分型分度对内窥镜鼻窦外科及颅底外科手术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上矢状窦起始段及其桥静脉属支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焦轶  韩卉  陶伟  庞刚  朱友余  张铭 《解剖与临床》2005,10(4):259-260,263
目的:探讨上矢状窦血栓形成的原因及上矢状窦与其它硬脑膜静脉窦之间吻合的意义。方法:观察3例新鲜胎儿及婴儿尸体头部制作ABS铸型标本,15例湿性成人尸头标本的上矢状窦起始段形态及注入该部位桥静脉的支数、管径及其与周围其它硬脑膜静脉窦之间的吻合情况。结果:上矢状窦起始段的前端均为闭锁端,起始段长度为(10.9±1.0)cm,由前向后逐渐变宽,注入上矢状窦起始段的桥静脉多位于大脑半球的外侧面,左侧和右侧分别为(6.4±4.2)支和(5.6±3.4)支。上矢状窦通过大脑中浅静脉与海绵窦的吻合。结论:上矢状窦管腔内横穿小梁和纤维索以及桥静脉的锐角逆行注入是血栓形成的形态学和血液流变学基础;上矢状窦借大脑中浅静脉与海绵窦的吻合是保证上矢状窦的静脉血回流的形态学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颈内动脉颈段走形异常的CTA、MRI表现。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对临床怀疑脑血管病或体检行头部及头颈部CTA检查的389例患者的影像资料,发现15例异常患者,还有1例行MRI平扫检查确定,观察颈内动脉颈段走形位置异常的部位及走行线路异常的形态。 结果 颈内动脉颈段走形位置异常在CTA、MRI上表现为三种形式①鼻咽部粘膜下②口咽部粘膜下③横跨咽旁间隙并远离口鼻咽腔;走形路线异常形态有“>或<”状、“C”状、“横U”状、“S”状、“Z或N”状、圈状及“3”字状。 结论 颈内动脉颈段走形位置和走形线路异常,是同一事物的两个表现形式,CTA检查不仅能从横断位局部观察走形位置异常,而且通过VR后处理技术整体上显示走形线路异常,可为临床咽部手术及脑血管疾病诊断提供可靠的影像解剖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眶尖部CT解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 :通过对眶尖部CT影像表现和断层解剖标本的观测 ,探讨眶尖部诸结构出现的CT扫描层面和临床意义。方法 :用 3 3侧干燥成人颅骨行轴位横断CT扫描 ,结合 10例颅脑断层标本进行解剖学观测。结果 :眶上裂和眶下裂分别出现于CM基线上、下 15mm和 10mm范围内 ,视神经管影多见于CM基线上方 7~ 12mmCT扫描层面。结论 :颞骨岩锥上部层面是观察眶上裂和视神经管的最佳层面 ,对眶尖部病变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三维CT血管成像(CTA)评估分析直肠癌患者肠系膜下动脉(IMA)分型及解剖特点,为直肠癌手术血管处理提供参考。 方法 回顾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接受IMA CTA检查的直肠癌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通过三维CT血管成像重建IMA图像。对IMA进行分类并测量统计肠系膜下血管各解剖参数。 结果 266例研究对象中男性187例,女性79例。111例(41.7%)左结肠动脉(LCA)从主干独立发出,112例(42.1%)LCA和乙状结肠动脉(SA)共干发出,33例(12.4%)LCA、SA及直肠上动脉(SRA)共干,10例(3.8%)缺乏LCA。全组IMA主干长度(LIMA)为(39.1±10.1)mm、IMA根部至髂血管分叉距离(DIMA)为(44.1±7.4)mm、IMA根部与肠系膜下静脉(IMV)水平距离为(24.6±8.9)mm、IMA分支点与IMV水平距离为(13.0±5.3)mm。LCA走行包括:122例(47.6%)高位型,88例(34.4%)中位型,46例(18.0%)低位型。65例(25.4%)LCA紧贴IMV内侧,136例(53.1%)LCA紧贴IMV外侧,55例(21.5%)LCA外侧远离IMV。 结论 术前利用三维CT血管成像可准确评估IMA分型及肠系膜下血管的形态走行关系,为直肠癌手术中血管处理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对冠状动脉正常解剖及变异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09 年5月至2009年10月行双源CT检查的638例冠状动脉影像资料,分析冠状动脉的正常解剖及变异情况。结果 638例中,左优势型占2.8%(18例),右优势型占89.0%(568例),均衡型占8.2%(52例)。冠状动脉变异占9.4%(60 例),其中,心肌桥32例,右冠状动脉高位开口3例,左冠状动脉高位开口8例,副冠状动脉8例,左主干缺如3例,单一冠状动脉2例,左回旋支冠状动脉瘤1例,无冠窦左房瘘1例,左回旋支起源于右冠状动脉1例,右冠状动脉起源于左冠窦1例。 结论 双源CT 冠状动脉成像能准确直观地显示冠状动脉解剖及变异,可作为冠状动脉变异的早期筛查手段。  相似文献   

15.
咽旁间隙断层解剖与CT影像对比研究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咽旁间隙疾病的影像识别和诊断提供断层解剖学依据。方法选用成人尸体头颈部20例,CT扫描后制成横断切面,经咽隐窝等层面观察咽旁间隙及咽旁结构的解剖学关系,测量咽旁间隙的面积。结果咽隐窝层面的咽旁间隙呈近似三角形,横断面及CT面积分别为(447.6±2.18)mm2(左)、(446.4±2.10)mm2(右)和42.6±3.12mm2(左)、43.1±2.96mm2(右),两侧咽旁间隙及咽旁结构呈对称性。自茎突至咽隐窝的连线将咽旁间隙分为咽旁前、后间隙,CT图像能较好显示咽旁后间隙内各结构的相互关系。结论咽旁脂肪组织、颈内动脉、颈内静脉、茎突、翼内肌是CT诊断的重要解剖学标志,咽旁间隙的横断层解剖对疾病的影像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Anatomical variations in the human paranasal sinus region studied by CT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A precise knowledge of the anatomy of the paranasal sinuses is essential for the clinician. Conventional radiology does not permit a detailed study of the nasal cavity and paranasal sinuses, and has now largely been replaced by computerised tomographic (CT) imaging. This gives an applied anatomical view of the region and the anatomical variants that are very often found. The detection of these variants to prevent potential hazards is essential for the use of current of endoscopic surgery on the sinuses. In the present work, we have studied the anatomical variants observed in the nasal fossae and paranasal sinuses in 110 Spanish subjects, using CT in the coronal plane, complemented by horizontal views. We have concentrated on the variants of the nasal septum, middle nasal concha, ethmoid unciform process and ethmoid bulla, together with others of lesser frequency. The population studied showed great anatomical variability, and a high percentage (67%) presented one or more anatomical variants. Discounting agger nasi air cells and asymmetry of both cavities of the sphenoidal sinus, which were present in all our cases, the variations most often observed were, in order, deviation of the nasal septum, the presence of a concha bullosa, bony spurs of the nasal septum and Onodi air cells.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256层螺旋CT对脊髓前大根动脉(the Adamkiewicz artery,AKA)解剖位置的显示情况。方法本院72例行脊髓动脉CTA造影患者,通过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容积显示(VR)、最大密度投影(MIP)等后处理方法寻找前大根动脉,并根据在解剖上的连续性和图像质量对其显示情况进行分级。结果前大根动脉作为脊髓的主要供血动脉,走行在左侧椎间孔者占74.0%,右侧椎间孔者占26.0%,位于T9-L1水平者占79.5%。全部病例图像质量为优秀的显示率为63.9%,一般者显示率为23.6%,而且非血管畸形组AKA显示率高达98.1%。结论 256层螺旋CT可以很好的显示AKA的解剖位置,可作为无创性血管成像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8.
蝶窦的CT与断层解剖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有关蝶窦手术提供解剖学和影像学资料。方法:采用CT技术和断层解剖方法对15例尸头和50例颅骨标本蝶窦的形态、类型、径线、毗邻等进行了观察。结果:蝶窦的前后径大于上下径,上壁和前壁较苤,下壁和后壁较厚。在蝶窦CT水平层面上可清楚显示其气化类型,前、后壁,两侧壁及中隔的位置、厚度、毗邻;在冠状层面上可显示上、下壁的厚度及上壁与垂体、颈内动脉的关系。蝶窦内可见管型视神经管隆起和管型颈内动脉隆起,其出现率分别为23.8%和21.9%。视神经管隆起仅见于发育良好的鞍前型和全鞍型蝶窦。发育良好的枕鞍型和全鞍型蝶窦的后壁较薄,最苤者仅为0.6mm。结论:蝶窦的气化程度差异较大,视神经、颈内动脉可向窦腔内突入。发育良好的枕鞍型和全鞍型蝶窦与脑干间仅隔以纸样薄骨板。经蝶窦入路手术,应控制手术操作范围,避免损伤毗邻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