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伤害导致的潜在寿命损失评价指标--期望寿命损失年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现较多学者在研究中普遍引用潜在寿命损失年数、平均潜在寿命损失年数等指标衡量伤害的危害性,但它无法衡量在各种死因中伤害所发挥的作用,即无法确定伤害作用的大小,为解决此问题,本研究提出一个新的指标——期望寿命损失年数(Years of Life Expectancy Lost,YLEL)。  相似文献   

2.
目前,较多学者在伤害研究中引用了潜在寿命损失年数、平均潜在寿命损失年数等指标,以便全面评价伤害的危害性及其对人群生命质量的影响,其中最为常用的是潜在寿命损失年数(Years of Potential Life Lost,YPLL),该指标是1986年由美国疾病控制中心正式提出的,并被作为衡量健康水平的指标之一,但它尚不能阐明伤害导致人群损失生存年数的平均水平以及较合理地反映和评价伤害造成的死亡负担。  相似文献   

3.
邵永强 《现代实用医学》2010,22(12):1368-1370
目的 探讨温州市居民伤害死亡分布特点及趋势,为开展伤害的预防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将来源于2003-2007年温州市卫生监测区上报的常住人口的死亡监测报告数据以国际疾病分类法(ICD-10)标准进行死因分类,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伤害死因分析.结果 温州市居民伤害死亡率为45.57/10~52.65/10万,平均(50.66/10±2.83/10)万,占死亡总数的9.41%,在全死因顺位中排第5位;伤害居潜在寿命损失年(YPLL)第2位,平均减寿率(YPLL‰)为9.41‰,平均减寿年数为18.58年.5年伤害平均死亡率男性为62.68/10万,女性为37.86/10万.伤害是1~34岁的主要死亡原因.意外跌落、机动车交通事故、自杀、淹死居民伤害死亡的主要死因,合计占72.83%.结论 伤害是温州市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应采取相应的策略和措施开展伤害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4.
评价贵州省疾病监测区人群的疾病负担情况。方法:分别统计各死因的潜在期望寿命损失,评价城乡和男女性别人群的疾病负担状况。结果:从1999到2004年贵州省疾病监测人群的潜在期望寿命损失(EYPLLP)下降了16.21%。2004年的EYPLLx为1377.40天。EYPLLP农村高于城市,男性高于女性。未来一段时间内,导致监测区人群早死的前5位疾病负担是伤害、心血管疾病、肿瘤、脑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第一位疾病负担,城市为心血管疾病,农村为伤害,男性为伤害,女性为心血管疾病。结论:用潜在期望寿命损失评价疾病负担有一定的前瞻性。今后一段时间的防制工作应以伤害、心血管疾病、肿瘤为重点,同时注意城乡、性别及不同年龄阶段等应各有侧重。  相似文献   

5.
某人群死因资料之死亡率潜在寿命损失年数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死亡率和潜在寿命损失年数(YPLL)两类指标对某人群1996~1998年的死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显示:YPLL位次和死因顺位有较大差异,意外伤害在死因顺序中居第五位,而在YPLL位次中跃居首位。男女性别YPLL位次基本相同,除了心血管疾病,男性SYPLL率均不同程度地高于女性。提示YPLL能合理地反映低年龄死亡的危害,应综合YPLL和死亡率来评价人群的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广西2014—2015年疾病监测点居民伤害死亡状况及疾病负担,为制定伤害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潜在寿命损失年(years of potential life lost,PYLL)指标对广西伤害死亡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广西2014—2015年疾病监测点居民伤害死亡率为43.69/10万、标化死亡率44.56/10万,男性高于女性(2.33倍)。道路交通事故、意外跌落、其他意外伤害、溺水、自杀及后遗症是伤害前5位死因。0~14岁年龄组伤害首位死因是溺水,15~64岁人群为道路交通事故,65岁以上人群主要死于意外跌落。道路交通事故、溺水、其他意外伤害、意外跌落、自杀及后遗症是伤害死亡前5位PYLL。伤害导致的PYLL为29.60年/人,男性明显高于女性、农村高于城市,但平均到个人后,溺水成为广西居民“早死”的最大威胁。结论 伤害是导致广西居民早死的重要疾病负担,应根据性别、城乡和年龄因素采取针对性防控措施和策略。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造成唐河县居民1986~2005年潜在寿命损失年(YPLL)的主要疾病及其演变过程。方法应用SPSS 11.5软件对唐河县居民1986~2005年监测资料统计分析。结果1984年唐河县居民YPLL为7597人年,其中男性、女性YPLL分别为4222人年和3375人年,2005年YPLL下降为3544人,1984年和2005年YPLL率分别为73.6‰和29.0‰,YPLL和YPLL率分别下降了53.4%和60.6%。2001~2005年造成居民寿命损失前5位疾病为伤害、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心脏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结论1984~2005年唐河点居民的YPLL和YPLL率呈下降趋势;慢性病是造成寿命减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泰安市1993-2003年城市社区内职业人群的死因构成及潜在寿命损失年(PYLL),经社区诊断。探讨职业人群的死因顺位和主要的卫生问题。方法 用SPSS10.0统计分析软件计算各主要死因的构成比、PYLL和PYLL相对比,注明死因位序。结果 按照死因构成比排序,前五位死因为恶性肿瘤、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伤害与中毒、呼吸系统疾病;按照PYLL构成比排序,前五位死因为恶性肿瘤、伤害与中毒、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按照PYLL相对比排序,前五位依次是伤害与中毒、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和心血管疾病。另外,不同性别的职业人群,其死固顺位也有区别。结论 泰安市城市社区职业人群的主要死因和卫生问题应是恶性肿瘤、伤害与中毒、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而造成早死的主要疾病是伤害与中毒、以及男性的消化系统疾病和女性的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应加强社区为基础的综合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2004~2013年沈阳市市内五区城市居民伤害死亡状况及对居民健康造成的威胁,为日后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沈阳市2004~2013年城市居民死亡资料,分析伤害的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年龄别死亡专率、性别死亡专率及变化趋势,并计算潜在寿命损失年(PYLL),分析伤害死亡的疾病负担情况。结果沈阳市城市居民2004~2013年伤害总死亡率为22.71/10万,标化死亡率为15.31/10万,占全死因的2.99%;男性粗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均高于女性(P<0.05);总体上伤害死亡率随年龄的增长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45~50岁达高峰)。城市居民伤害前五位死因依次为运输事故、自杀、意外跌落、其他意外伤害和有害效应、意外中毒;男性伤害死因顺位的前3位分别是运输事故、自杀和其他意外事故和有害效应;女性伤害死因顺位的前3位分别是运输事故、自杀和意外跌落。由伤害导致的潜在寿命损失年数为188257.5,其中运输事故和自杀所致的PYLL占伤害所致PYLL总量的54.5%以上。全年龄段伤害所致PYLL总体上男性大于女性,且随年龄的增长先上升后下降(45~50岁达高峰)。结论伤害对人群的死亡威胁男性高于女性,且在50岁之前随年龄的增长而上升。伤害造成的“早死”疾病负担以运输事故和自杀最为严重,总体负担男性大于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重庆地区男女及城乡不同人群的主要死因及其对期望寿命的疾病影响因素,分析各类疾病的危害程度,为制订疾病控制和健康促进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整理2010年重庆地区全死因监测点数据,计算死亡率、期望寿命、去死因期望寿命、潜在减寿损失年数、减寿率等指标,分析居民死亡和减寿的主要原因。结果 2010年重庆地区人口期望寿命值为76.5岁,在西部地区属于高寿命值地区,但低于其他直辖市及部分沿海发达省市;处于死因构成前5位的分别是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伤中毒和消化系统疾病;不同人群的死因顺位基本一致,但在不同性别、不同地区的病死率存在差异;去除前5位死因后,人均期望寿命可分别增加4.22、2.50、2.01、1.26、0.27岁,各类疾病对不同人群的寿命影响程度不同;对居民早死威胁最大的是恶性肿瘤,以肺癌为首,其次是以交通事故、意外死亡为主的损伤中毒类;自杀行为导致的早死是意外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结论重庆地区人口期望寿命值有待进一步提高;加强针对不同人群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以及意外伤害的防治策略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1)目的:研究导致煤矿井下工人“早死”的主要死因及其危害程度。(2)方法:采用减寿分析指标对唐山市某煤矿井下工人1990-1999年的死因资料进行分析。(3)结果:危害井下工人健康的主要死因依次是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损伤与中毒,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和消化系疾病,导致井下工人工作年限损失的前3位死因是损伤与中毒,恶性肿瘤和心血管疾病。(4)结论:煤矿井下作业环境存在着职业危害因素,长期在此环境下工作,其寿命及工作年限会受到一定的损失。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贵州省监测区人群主要死因,为制定疾病预防和控制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分析2003年死亡监测资料,计算潜在期望寿命损失年数EYPKL。结果:人群EYPLL0为1523.68天,导致EYPLL损失最严重的前3位死因依次为意外伤害、心脑血管病和肿瘤;农村高于城市,男性高于女性。25岁之前,意外伤害是首位死因;25岁以后,心脑血管病成为首位死因。结论:意外伤害、心脑血管病和肿瘤应是今后贵州省预防和控制的重点;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年龄的人群,预防控制措施的重点应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湖北省监测点居民伤害死因及潜在寿命损失状况,为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死亡率与潜在减寿年数(PYLL)等指标对湖北省2006-2007年监测点居民伤害死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监测点居民伤害死亡5994例,粗死亡率为61.45/10万(标化死亡率为58.26/10万),其中男性3 725例、女性2 26...  相似文献   

14.
徐州市市区1998年潜在生命,工作损失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进一步评价徐州市市区居民健康状况和各类疾病的危害性。方法 对市区疾病监测资料通过ICD-9分类,应用潜在生命损失年数,潜在工作损失年数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徐州市市区居民在死因平均减寿率46.50‰,主要死因平均YPLL为9.84a,按平均YPLL顺位为:意外伤害,消化系病,肿瘤,泌尿生殖系病等。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青岛市城阳区2008-2012年居民期望寿命的性别差异及其影响因素,为开展相关干预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中的居民死因及期望寿命等相关数据,按照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对死因进行编码,采用Arriaga法对居民期望寿命性别差异的年龄别进行分析。结果:2008-2012年青岛市城阳区居民期望寿命总体呈上升趋势,女性期望寿命始终高于男性。60-80岁年龄组死亡率的性别差异最为明显,是产生期望寿命性别差异的主要原因。结论:青岛市城阳区居民期望寿命的性别差异主要是由老龄组死亡率的性别差异造成的。缩小期望寿命性别差距,应重点关注≥60岁以上男性老年人的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余姚市居民伤害死亡水平、原因及分布特征。方法对2005年余姚市死亡登记系统资料进行伤害死亡分析。结果伤害粗死亡率为71.57/10万,位于死因顺位的第4住。伤害粗死亡率男性高于女性。机动车交通事故是男性第l位伤害死因,其他意外事故和有害效应是女性第1位伤害死因,死亡率分别为35.91/10万和15.33/10万。60岁以上老年人是伤害死亡的高发人群。伤害造成的寿命损失率男、女分别为19.30‰和7.32‰。结论伤害是居民主要死亡原因,机动车交通事故、其他意外事故和有害效应以及意外跌落是主要的伤害死因,对人群寿命造成极大的损失,应采取有效措施,预防人群伤害死亡。  相似文献   

17.
宋·唐慎微《证类本草》中收载的苏颂《本草图经》中,曾引录张仲景佚文48条,均系未经宋臣校定的佚文。分析可知苏颂所见张仲景医书至少有两类传本,一类兼含伤寒、杂病内容,很可能是古本《伤寒杂病论》或王洙发掘的《金匮玉函要略方》;另一类专论杂病,有可能是宋臣校正《金匮要略方》的基础。另据《本草图经》引文中的文字特点,以及该书转引其他来源仲景佚文中有今本《伤寒论》、《金匮要略》中未载内容,推测苏颂所参底本可能早于唐高宗李治之时,比宋臣校改的仲景医书底本更加古老。  相似文献   

18.
郑州市1990—1998年居民意外伤害死亡调查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了解郑州市居民伤害死亡的总体情况。方法 用人口统计学方法对郑州市1990~1998年居民意外伤害死亡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并计算潜在生命损失年数(YPLL)。结果 郑州市意外伤害死亡率年均为28.25/10万,居死因等3位,YPLL居第1位,以交通事故、自杀、他杀、中毒为主死因,占73.15%,男性高于女性,20~40岁青壮年占4种伤害死亡人数的65.17%,60岁以上为第2次高峰。结论意外  相似文献   

19.
基于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的医疗技术评估能更全面地评估医疗技术本身,推动医疗技术的发展,有利于促进技术主体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结合,实现技术客体的全面利益。基于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的医疗技术评估将是一个从思想变为行动、从分散走向系统、从专科走向整合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