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EB病毒是1964年Epstein和Barr最先从非洲儿童的恶性淋巴瘤细胞培养物中发现的一种人类疱疹病毒。1966年Old首次报告在鼻咽癌患血清中存在EB病毒抗体。我国于1973年着手研究鼻咽癌与EB病毒的关系,经研究发现鼻咽癌患中有较高效价的EB病毒抗体,可在肿瘤发生前2年出现,并发现鼻咽癌患血清中存在EB病毒特异性抗原-EA,EBNA、DNA酶的抗体,本用间接免疫酶法检测VCA-IgA抗体,方法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从分子生物学水平研究胆囊结石的胆囊黏膜细菌DNA,探讨细菌对胆囊黏膜功能损害和在胆结石发病机制的作用。方法:采用PCR对70例胆囊结石患者胆囊黏膜5种需氧菌和4种厌氧菌DNA存在进行检测。结果:检测的70例胆囊黏膜中,需氧菌DNA存在占60例(86%),厌氧力DNA存在35例(50%)。两类细菌DNA共同存在31例(44%)。首次从12例黏膜中检测出幽门螺杆菌DNA。结论:胆囊结石患者胆囊黏膜中存在多细菌DNA,提示胆结石核心形成可能与细菌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3.
背景 TT病毒是一种无外壳、单链DNA病毒,它是在ALT异常的输血受者中发现的。在日本经常在非甲至非庚型急、慢性肝炎患者中检测到TT病毒。本研究目的是检测ALT异常/正常供血者TT病毒。研究设计和方法 对861例无输血史,乙肝、丙肝感染标志物为阴性的供血者进行检测。用半巢式引物作PCR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医学界的实验研究已经证实,DNA疫苗可使宿主获得对病毒、细菌和寄生虫感染的有效保护。DNA疫苗,其主要制各方法为调出用来做为免疫原的基因,将该基因克隆入表达载体质粒中,再将质拉转化入细菌中增殖,最后提纯质粒制备成DNA疫苗。据认为该疫苗将为人类战胜各种疾病和防止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提供有利的武器。DNA免疫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裂隙灯显微镜下角膜刮片法在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PCR诊断中应用的意义.方法 将临床上确诊为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患者56例(56眼)随机分成两组,一组采用裂隙灯显微镜下角膜刮片法取样,另一组采用传统常规肉眼下角膜刮片法取样,两种方法均在表麻后用角膜异物刀在角膜病变部位刮取适量病变的上皮组织行PCR检测单纯疱疹病毒-1 DNA,检测结果发现病毒DNA即为阳性,比较两者的阳性检测率.结果 采用裂隙灯显微镜下角膜刮片行PCR检测共28例(28眼),检测结果发现病毒DNA者共16例,阳性率为57.14%.采用传统常规肉眼下角膜刮片行PCR检测共28例(28眼),检测结果发现病毒DNA者共8例,阳性率为28.57%.两组阳性检测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裂隙灯显微镜下角膜刮片法在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PCR诊断中检测阳性率较传统常规肉眼下角膜刮片法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巨细胞病毒(CMV)的DNA探针技术和短期病毒培养增殖后免疫荧光技术是鉴定临床标本中CMV的两种快速的方法。至今为至,DNA探针检培养增殖后免疫荧光技术是鉴定临床标本中CMV的两种快速的方法.至今为至,DNA探针检测CMV主要用于研究,而免疫荧光技术已用于临床.作者建立了一种  相似文献   

7.
子宫颈癌是常见的妇科肿瘤之一,发病率位居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之首[1].1974年ZurHausen首次提出人乳头瘤病毒(HPV)DNA感染与宫颈肿瘤密切相关,1983年Durst和Zur Hausen发现HPV DNA高危亚型病毒与宫颈癌密切相关,为宫颈癌的病因学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现在多项研究已经证明,高危型HPV DNA持续感染是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和宫颈癌发病的必要条件[2].现已经发现100多种HPV DNA,能够检测的高危型病毒有15种、低危型病毒6种[3-4];特别是16和18型HPV DNA感染主要引起宫颈癌[5],因而有必要寻找一种方便、有效的检测宫颈HPV DNA感染及其分型的最佳检验方法.现就其诊断与治疗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胆囊结石患者胆囊黏膜需氧菌和厌氧菌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分子生物学水平研究胆囊结石的胆囊黏膜细菌DNA,探讨细菌对胆囊黏膜功能损害和在胆结石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PCR对70例胆囊结石患者的胆囊黏膜5种需氧菌和4种厌氧菌DNA存在进行检测.结果检测的70例胆囊黏膜中,需氧菌DNA存在占60例(86%),厌氧菌DNA存在35例(50%).两类细菌DNA共同存在31例(44%).首次从12例黏膜中检测出幽门螺杆菌DNA.结论胆囊结石患者胆囊黏膜中存在多细菌DNA,提示胆结石核心形成可能与细菌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符合自动化检测要求的核酸扩增法检测细菌的方法,并初步应用于手工浓缩血小板制品的细菌检测。方法对细菌DNA提取方法进行自动化改造,使用不同菌株评估改良后的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并将该方法应用于100例手工浓缩血小板的检测。结果对细菌DNA提取方法进行改造,满足了自动化检测的要求,该方法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灵敏度分别可达10、150、65、15 CFU/m L。使用灭菌水检测50次,均未发现非特异性检测产物。该方法和细菌培养方法同时能从100例手工浓缩血小板中检出1例细菌阳性标本。结论细菌基因组16S DNA检测方法能快速灵敏地检出血小板制品中常见的污染细菌,应用于手工浓缩血小板检测能获得与细菌培养相同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TT病毒粪口传播途径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波  蔡璇 《临床检验杂志》2001,19(3):142-144
目的 初步探讨TT病毒血源性传播以外的传播途径。方法 用半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6位TT病毒感染的肝病患者粪便标本中TTV DNA,测序,分型,比较其与血清中病毒滴度的关系。 结果 在血清病毒滴度较高的2例患者(10^4/ml,10^3/ml)的粪便标本中检出了TTV DNA(10^4ml,10^2ml),基因型分别为1a,1b;在血清病毒滴度仅为10^1/ml的4位患者中,仅1例检出TTV DNA(10^1/ml),为一种新的基因型。结论 肝病患者粪便标本中TTV病毒颗粒含量与血清滴度直接相关,TT病毒可能具有血源及粪口双重传播途径。  相似文献   

11.
母体血循环中胎儿游离DNA的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寻找一种无创性产前基因检测孕妇血浆中胎儿游离DNA的新方法。方法提取32名健康孕妇血浆标本中胎儿游离DNA,经套式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其性别决定基因(sex-determiningregion Y,SRY),并引入内参照基因序列ArrLl;并采用16个短串联重复序列(shorttandemrepeat,STR)多态性位点的多重荧光PCR方法对血浆标本中DNA进行STR等位基因扩增。同时,检测孕妇及其丈夫的外周血白细胞DNA,进行基因扫描及对照分析。结果经SRY-PCR检测发现,17名妊娠男胎孕妇血浆中均出现基因扩增带,其余15名妊娠女胎孕妇中有2名出现假阳性,性别总符合率为94%(30/32)。经STR-PCR检测发现,均从孕妇血浆中检测出父源性胎儿DNA的存在。结论应用孕妇血浆中胎儿DNA作产前诊断准确性较高,是一种无创性产前基因诊断方法,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尿路感染是一种常见病。芦氟沙星是新一代喹诺酮类(quinolone QNS)中活性最高的药物之一。杀菌机制为抑制细菌DNA的螺旋酶,该酶是细菌DNA脱螺旋时所必需的。抑制的结果造成DNA的在脱螺旋状态下的积聚,导致细菌无法生存。芦氟沙星对需氧的G^ 和G^-菌,特别是引起复杂性尿路感染的细菌有很强的抗菌作用。芦氟沙星口服时能很好的吸收,并能很快的在血浆及组织内(生殖器泌尿道)达到很高浓度。尿路感染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有的病反复发作,其病原菌是以G^-杆菌占绝大多数,但近年来也发现G^-感染有日渐增多的趋势。芦氟沙星是一种高效易吸收,服用方便,治疗尿路感染的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快速、可靠的检测机采血小板(PLT)细菌污染的新方法.方法 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1 308份献血员机采PLT 16s rRNA基因,以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 DNA)、白假丝酵母菌和人类基因组DNA为对照,检测该方法的特异性;采用10倍倍比稀释法进行该方法的敏感性检测.结果 检测1308份献血员机采PLT,其中7份16s rRNA基因为阳性,阳性率为0.54%(7/1 308).而与HBV DNA、白假丝酵母菌和人基因组DNA无交叉反应;PCR最低能检测1.5 × 10~4cfu/L大肠埃希菌.结论 献血员机采PLT板细菌污染的阳性率为0.54%;利用PCR检测献血员机采PLT细菌16s rRNA基因的方法具有特异性、快速性和敏感性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14.
病毒(virus)是一种非细胞型微生物,个体微小,可通过细菌滤器,结构简单,由蛋白质与核酸组成,而且核酸只含有一种类型(DNA或RNA)。缺乏产生能量的酶系统,只能在敏感的活细胞内以复制方式进行增殖,为严格细胞内寄生。  相似文献   

15.
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是乳多空病毒科的一种具有圆形二十面体结构的双链DNA病毒。近年来,基于第二代测序技术的病毒宏基因组学逐渐兴起,它可以直接获得特定环境中的全部病毒核酸信息,并对其进行序列进化分析。可用于研究环境中病毒的多样性、未知病毒的鉴定、实时监测病毒的变异情况以及发现可能存在的新病毒。本文主要就近年来病毒宏基因组学及其相关检测方法在HPV感染相关性疾病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HPV相关疾病的检测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俞信忠  吴满武 《疾病监测》2006,21(7):390-392
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CT)是1957年由我国学者汤飞凡和张晓楼发现的一种病原体,属立克次体纲,衣原体目,衣原体属。CT的核酸兼有DNA和RNA,沙眼衣原体具有细菌与病毒的中间性质,但更接近细菌。为了解沙眼衣原体在阴道炎患者中的感染状况我们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宫颈分泌物,随机对2004年3月至2005年6月,到绍兴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202例阴道炎患者的沙眼衣原体感染状况进行了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2004年3月至2005年6月在该院就诊的202例阴道炎患者,年龄20~48岁。1.2方法1.2.1标本的…  相似文献   

17.
1 引言 1997年12月日本学者Nishizawa等采用代表性差异分析法(representational diffcrence analysis,RDA)从1例输血后非甲-庚型肝炎病人血清中获得一种新的DNA病毒克隆(N22)。他们将该病毒克隆DNA序列与基因库中已登汜的序列比较,未发现相同或相似的基因序列,证明是一种新的病毒。……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早期、快速检测流感嗜血杆菌的方法。方法 应用流感嗜血杆菌编码外膜蛋白特异的P6基因设计引物 ,通过聚合酶链反应合成特异探针 ,采用反向斑点杂交法检测生物素标记DNA ,并应用于痰标本的检测。结果 只有流感嗜血杆菌扩增出 35 1bp的DNA片段 ,该探针能检测出 10ng的细菌DNA ,与其他细菌、病毒、真菌无交叉反应。该方法和培养法分别检测 5 0份痰标本 ,两者的阳性率分别为 30 %和 2 2 %。结论 该方法快速、特异 ,对流感嗜血杆菌感染有早期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9.
PCR荧光定量检测HBV—DNA与其血清学标志物检测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HBV感染时,外周血中HBV-DNA是病毒复制活动最直接和可靠的标志,而最新发展起来的PCR荧光定量检测技术以其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结果准确可靠而在HBV-DNA的定量检测中迅速得到了广泛应用,为临床乙型肝炎的动态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参考数据犤1犦。与此同时,ELISA作为HBV临床诊断的常规方法,其检测结果为人体对HBV的免疫状态提供了很好的说明。这两种作为检测乙型肝炎的主要方法,在临床应用上互有弊益,不能相互替代。为了进一步阐明两种方法在临床诊断上的诊断意义以及HBV-DNA与其血清标志物的关系,我们对临床送检的3…  相似文献   

20.
乙型肝炎病毒DNA和血清学标志物模式的检测是目前临床分析和判断肝炎患者病情传染性和疗效分析的主要依据之一。在 198例检测HBV DNA含量标本中发现 3 2例抗HBsAb、抗HBeAb、抗HB cAb特殊血清学模式 ,现就此与HBV DNA含量的关系作一分析。1 材料与方法1 1 研究对象 本院门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