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卫东 《山东医药》2009,49(2):72-73
58例年龄70~88岁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JPD)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行丙泊酚静脉泵注麻醉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EST)胆总管取石术,术中静脉持续泵注丙泊酚,患者麻醉程度达Ramsaymin分级5级。结果53例取石成功(91.37%),术后发生并发症6例。患者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无明变化。认为EST胆总管取石术治疗高龄JPD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配合丙泊酚持续泵注,有利于操作,对患者生命体征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
将260例拟行胃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82例及对照组178例,对照组按常规进行胃镜检查,观察组则在胃镜检查前静脉注射咪唑安定。观察两组检查过程中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检查反应等。结果观察组心率、血压变化及不良反应(恶心、流涎等)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P〈0.05。认为胃镜检查前静脉注射咪唑安定可增加患者的耐受性,减轻患者痛苦,且安全;镇静程度以Ramsay镇静分级Ⅱ~Ⅲ级状态最佳。  相似文献   

3.
咪唑安定联合芬太尼在无痛胃镜检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咪唑安定联合芬太尼在胃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随机选择在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胃镜室接受胃镜检查的400例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m=200)和麻醉组(m=200)。对照组患者咽部经喷雾利多卡因局麻后,常规进行胃镜检查;麻醉组患者咽部局麻后,静脉注射咪唑安定(0.05mg/kg)和芬太尼(0.5mg),使患者进入睡眠状态后立即行胃镜检查。两组患者在胃镜检查中均监测血压、心率、指脉搏血氧饱和度,观察检查中患者的反应以及操作时间和成功率,并在检查后询问患者的感受。结果在胃镜检查中,麻醉组患者心率和收缩压均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指脉搏血氧饱和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麻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感觉难受和不适患者所占的比例较小(2%),感觉尚可和舒适的比例较大(98%),对照组则相反,而麻醉组检查成功率、操作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咪唑安定联合芬太尼进行胃镜检查安全、舒适、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咪唑安定与异丙酚、芬太尼、维库溴铵联合麻醉诱导的效果并确定咪唑安定的合理用量。方法  80例全麻患者随机分为 4组 , 组咪唑安定 0 .0 5 mg/ kg、 组 0 .1mg/ kg、 组 0 .15 mg/ kg、 组生理盐水对照。按分组静注不同剂量的咪唑安定或生理盐水后依次给予异丙酚 1.5 mg/ kg、芬太尼 3μg/ kg、维库溴铵0 .1mg/ kg麻醉诱导 ,面罩加压供氧后气管插管。观察并记录诱导前、插管前、插管后 1、3、5分钟时的心率、血压指标、术后拔管时间及术后不良反应。结果  组患者插管前血压心率较诱导前下降 , 组患者插管后 1分钟血压升高 (P<0 .0 5 )。 、 组拔管时间较 组延长 (P<0 .0 5 )。 组 1例发生躁动。 组患者插管前后血压、心率平稳 (P>0 .0 5 ) ,无拔管时间延长 (与 组比 ,P>0 .0 5 ) ,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  0 .0 5 m g/ kg咪唑安定与异丙酚、芬太尼、维库溴铵联合诱导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麻醉和镇静术对接受结肠镜检查患者的安全性及治疗效果.方法 225例于我院行结肠镜检查的患者,随机接受丙泊酚伍用芬太尼麻醉或咪唑安定清醒镇静诊疗,比较两组患者结肠镜检查过程中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变化情况及呻吟、肢动等不良反应,并追踪观察患者术后清醒时间及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麻醉组患者呻吟、肢动发生率显著低于清醒镇静组;清醒镇静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下降显著低于麻醉组.两组患者给药时间、术中及术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结论 麻醉及清醒镇静术均可有效缓解结肠镜检查所致的不良反应,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6.
不同麻醉药物配伍在结肠镜检查中的应用与护理支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芬太尼复合咪唑安定与复合异丙酚两种静脉麻醉方法的用于肠镜检查中的临床麻醉效果和安全性.方法:13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Ⅰ-Ⅱ级患者随机分为2组:FM组(芬太尼 咪唑安定,n=75),FP组(芬太尼 异丙酚,n=55).观察两组镇静镇痛程度、遗忘程度、起效时间、苏醒时间、镜检满意度、呼吸抑制及血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结果:FFM组、FP组均取得了良好的镇静镇痛效果,FP组作用更显著(t=29.33,P<0.01;t=1 5.35,P<0.01);FP组起效时间(t=6.63,P<0.01)、苏醒时间(t=7.83,P<0.01)、遗忘率(X~2=22.70,P<0.01)、镜检满意度(P<0.01或P<0.05)明显优于组FM;对血压和血氧饱和度的影响FM组低于FP组,两组呼吸抑制(SPO2<90%)率FM组(4%)与FP组(3.6%)相比差异无著性(P>0.05).结论:芬太尼复合咪唑安定与复合异丙酚均有良好的镇静镇痛效果,是安全有效的;且护理支持中必须加强呼吸、循环监护及镇静观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在围麻醉期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采用小剂量右美托咪啶控制血压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于该院进行前列腺电切术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05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35例。其中右美托咪啶组采用0.4μg/kg静脉泵注(10 min注完);咪唑仑组采用静脉滴注咪达唑仑2 mg;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静注。观察记录三组患者的脉搏、血氧饱和度及血压和心率,并比较三组患者发生的不良反应。结果右美托咪啶组患者收缩压下降,心率和脉搏血氧饱和度基本不变;咪达唑仑组脉搏血氧饱和度降低,收缩压和心率基本不变;对照组收缩压和心率升高(均P<0.05)。三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均不相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围麻醉期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采用小剂量右美托咪啶控制血压,具有明显的降压作用,有助于患者更加平稳地度过围麻醉期,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咪唑安定和异丙酚联合应用在胃镜检查中的镇静效果。方法 应用咪唑安定和异丙酚进行胃镜检查 5 0 0例 (镇静组 ) ,常规胃镜检查 2 0 0例 (对照组 ,不给镇静药物 ) ,观察两组病人在胃镜检查时的反应 (头部晃动、胃食管反流、食管裂孔疝、胃体胃窦蠕动、幽门口开放 ) ,血压、心率和血氧饱和度的变化 ,检查操作时间 ,检查后病人的遗忘情况和满意度。结果 镇静组 ,95 %病人检查中保持安静 ,无不适 ;对照组 ,88%病人出现痛苦表情 ;镇静组检查时头动、胃食管反流、食管裂孔疝的发生率及胃体胃窦蠕动的次数分别为 0 0 %、7 4%、1 8%和 2 1± 1 2次 /min ,明显低于对照组 (分别为 3 7 5 %、85 5 %、16 0 %和 5 4± 3 2次 /mm ,P <0 0 5~ 0 .0 1) ;镇静组检查时幽门口开放率 5 2 2 % ,对照组为 2 8 0 % (P <0 0 1) ;镇静组胃镜操作时间 4 4± 1 4min ,短于对照组 5 4± 1 6(P <0 0 1) ;镇静组检查时血压、心率有所下降 ,对照组血压、心率有所上升 ,呈一过性 ,检查结束后自行恢复正常 ;镇静组 1% ( 5 / 5 0 0 )出现血氧饱和度下降至 75 %~ 80 % ,给予吸氧后恢复正常 ,对照组血氧饱和度无明显变化 ;镇静组检查结束后 97%病人完全遗忘 ,3 %部分遗忘 ;95 %病人很满意 ,5 %病人满意 ,满意率 1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异丙酚和咪唑安定在快速心律失常同步直流电复律前期诱导中的疗效。方法将97例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内A组(异丙酚)36例、观察B组(咪唑安定)31例、对照C组(安定)30例。根据患者体重在静脉注射药物后行直流电复律,观察术中镇静程度、苏醒状况、自我感觉、记忆缺失、呼吸和血氧饱和度等情况。结果镇静程度、苏醒状况、自我感觉A组和B组均优于C组(P0.01),A组和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丙酚和咪唑安定同样有效,都是快速心律失常同步直流电复律前期诱导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异丙酚应用于结肠镜检查治疗术中的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应用异丙酚作镇静麻醉用于结肠镜检查治疗术中的安全性、有效性和不良反应。方法 麻醉组 3 16例给予异丙酚静脉注射麻醉镇静结肠镜检查治疗 ,对照组 14 2例常规进行结肠镜诊疗 ,比较两组结肠镜操作时间及患者反应 ,观察麻醉组清醒时间及检查前、中、后血压、心率和血氧饱和度变化。结果 麻醉组 3 16例中 3 15例顺利完成检查 ,成功率 99.7% ,对照组 14 2例 ,13 6例完成检查 ,成功率为 95 8%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麻醉组结肠镜到达回盲部的平均时间为 7 3± 1.4min ,对照为 12 .5± 1.6min(P <0 .0 5)。麻醉组患者清醒时间为 1min~ 8min。操作过程中均见一过性血压和心率下降 ,但检查结束后又恢复到原来水平。对照组操作过程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血压升高 ,心率加快 ;两组操作前、中、后的SpO2 值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结论 应用异丙酚作镇静麻醉于结肠镜检查治疗术安全有效 ,操作时间缩短 ,其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常规结肠镜操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