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 毫秒
1.
朱君  杨向军  黄杏梅 《浙江临床医学》2010,12(11):1169-1171
目的 研究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窦性心律震荡(HRT)各指标间的联系.方法 选取139例同期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和24h动态心电图监测(Holter)的患者,按CAG结果分为阳性组和阴性组,以Holter定量测定HRT指标,统计分析CAG结果和HRT指标的关系.结果 CAG阳性组震荡初始(TO)值显著高于阴性组,且TO值与病变血管数目呈正相关(P〈0.05);CAG阳性组的震荡斜率(TS)值显著低于阴性组(P〈0.05);且TS值与病变血管数目呈负相关(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HRT显著减弱(TO升高,TS下降),提示HRT可能是预测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敏感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冠心病伴缺血性J波患者窦性心律震荡现象(heart rate turbulence,HRT)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8~2011年于我院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患者120例,其中冠心病伴缺血性J波者、冠心病非缺血性J波者及无器质性心脏病者各40例,均检出有室性早搏,计算窦性心律震荡初始(TO)及窦性心律震荡斜率(TS)等指标。结果冠心病伴缺血性J波组TO较无器质性心脏病组高(P〈0.05),TS较无器质性心脏病组低(P〈0.05);与冠心病非缺血性J波组比较,TO及TS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发生缺血性J波时窦性心律震荡现象减弱,更易发生猝死。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窦性心律震荡(HRT)检测与心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 动态心电图显示室早的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65例,全部进行纽约心脏病协会 (NYHA)心功能分级,并测量震荡初始(TO),震荡斜率(TS),进行比较.结果 慢性心功能不全伴有室早的患者窦性心律震荡有否与心功能程度有关.结论 心功能越差者心肌损害越严重,室早后窦性心律震荡越减弱.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不稳定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患者窦性心率震荡(heart rate turbulence,HRT)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05.1-2007.9住院的UAP 患者46例,按照冠脉狭窄程度累计积分法分为轻度狭窄组(n=14)、中度狭窄组(n=14)和重度狭窄组(n=18),健康对照组57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动态心电图检查,测量窦性心率震荡的参数TO、TS.结果 UAP 患者TO较对照组显著升高,TS较正常对照组患者显著降低,冠脉狭窄程度越重窦性心率震荡减弱越明显,相关性分析表明冠脉狭窄程度与TO正相关,与TS负相关.结论 HRT可作为检测UAP患者压力感受器敏感性减退和自主神经功能受损,尤其是迷走神经反射功能受损,以及判断UAP患者冠脉狭窄严重程度的有用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5.
窦性心律是指激动起源于窦房结。并控制整个心脏电活动的主导节律,可分为正常窦性心律和窦性心律失常两大类。正常窦性心律的心电图特征是:①清醒及静息状态下.窦性心律的频率在青少年和成年人为60~100次/分,通常为65~85次/分。婴幼儿和儿童的频率比成年人快。婴儿期心率约为110~150次/分,平均为130次/分。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窦性心率震荡(HRT)现象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6年1月-2008年12月慢性心力衰竭患者50例(简称心衰组)和非器质性心脏病患者50例(对照组),根据24h动态心电图记录资料,分别计算震荡初始值(TO)、震荡斜率(TS)及心率变异性的全程NN间期的标准差(SDNN)、每5min正常RR间期标准差的平均值(SDANN)、全程相邻NN间期之差的均方根值(rMSSD),并进行对照及相关性分析。结果:心衰组TO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心衰组TS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TO与sDNN,SDANN,rMSSD呈正相关,TS与SDNN,SDANN,rMSSD呈负相关,且心衰组相关性明显强于对照组。结论:慢性心衰患者HRT现象明显减弱;HRT是慢性心衰患者预后和危险度的有效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7.
老年冠心病患者窦性心率震荡现象的临床价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窦性心率震荡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符合条件的116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和120例有室早的健康体检者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进行24h动态心电图监测,并对其室早后的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及其平均值进行测量对比分析。结果老年冠心病组室早后TO值高于对照组;TS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冠心病组中TO和TS异常的阳性率分别为44%和31.9%;对照组TO和TS异常的阳性率分别为20.8%和12.5%。两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TO和TS均异常者27.6%,对照组TO和TS均异常者9.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TO值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及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呈正相关(r=0.470,P〈0.05),TS值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及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呈负相关(r=0.611,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TO、TS值均有不同程度异常,异常程度随病变严重程度而增加,且TO、TS值均异常时心源性猝死风险增高。及时观察老年冠心病患者的TO和TS值对危险分层及预后判断均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糖尿病心肌病(DC)患者心率震荡(HRT)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DC患者33例及对照组30例进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分别计算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比较两组患者TO及TS均值,并对TO、TS与24h正常窦性心律RR间期的标准差(SDNN)及左室舒张末内径(LEVDD)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DC组的TO值高于对照组[(-0.38±0.12)%与(-1.88±0.13)%;t=7.38,P=0.01],TS值低于对照组[(2.02±0.82)ms/R-R与(9.72±1.18)ms/R-R;t=18.69,P=0.02];TO与SDNN及LEVDD有相关性(r=-0.35,P=0.02;r =0.68,P=0.01),TS亦与SDNN及LEVDD有相关性(r=0.45,P=0.01;r=-0.39,P=0.03).结论 DC患者HRT现象明显受损.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窦性心率震荡(HRT)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的变化。方法:选择发病1~3周的92例AMI患者和70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分别作为AMI组和对照组,收集入选患者详细临床资料。所有患者行24 h动态心电图(Holter)检查,获取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SDNN)、平均心率以及HRT的3个参数,即震荡斜率起始时间(TT)、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结果:AMI患者HRT现象明显减弱,TT、TO高于对照组,TS值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HRT在AMI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尤以TT和TS差异显著,HRT可作为AMI后再发心脏事件的有效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0.
高龄高血压患者窦性心律震荡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高龄高血压患者窦性心律震荡(heart rate turbulence,HRT)现象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高龄高血压患者52例,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除做常规化验及检查外,做24 h动态心电图及动态血压监测,测量窦性心律震荡参数:震荡初始(turbulence onset,TO)的均值,震荡斜率(turbulence slope,TS)的均值及心率变异参数窦性心率RR间期的标准差(SDNN).结果 高龄高血压患者TO(3.21±2.01)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2.24±2.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S值明显小于对照组(分别为7.0±3.6,11.7±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DNN与TO呈负相关,与TS呈正相关,TO、TS无相关性.结论 高龄高血压患者的HRT明显减弱,说明其自主神经功能受损严重.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B型钠尿肽(BNP)测定在心功能正常的房颤患者入院时及恢复窦性心律后的意义。方法采用Axsym型自动发光免疫分析仪测定38例心功能正常的心房颤动患者恢复窦性心律前后血浆BNP浓度。同时取30例原发病相同窦性心律者作为对照测其血浆BNP浓度。结果 房颤组恢复窦性心律前后血浆BNP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房颤组刚入院时血浆BNP浓度与对照组BNP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房颤组恢复窦性心律后与对照组BNP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岭0.05)。结论血浆BNP的浓度受房颤影响.其检测有助于临床对房颤患者的治疗效果作出判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B型钠尿肽(BNP)测定在心功能正常的房颤患者入院时及恢复窦性心律后的意义。方法采用Axsym型自动发光免疫分析仪测定38例心功能正常的心房颤动患者恢复窦性心律前后血浆BNP浓度。同时取30例原发病相同窦性心律者作为对照测其血浆BNP浓度。结果 房颤组恢复窦性心律前后血浆BNP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房颤组刚入院时血浆BNP浓度与对照组BNP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房颤组恢复窦性心律后与对照组BNP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岭0.05)。结论血浆BNP的浓度受房颤影响.其检测有助于临床对房颤患者的治疗效果作出判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浆B型钠尿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水平、窦性心律震荡现象在判断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患者预后中的价值.方法:选择112例慢性心力衰竭和120例健康人,分别测定血浆BNP、室性期前收缩后的震荡初始(turbulence onset,TO)和震荡斜率(turbulence slope,TS)值、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随访观察患者出院后30 d和3个月严重不良心脏事件发生情况,并分析BNP、TO、TS与LVEF的相关性.结果:CHF组BNP、TO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TS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心源性猝死组、非猝死组TO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TS明显低于存活组(P<0.05),均有显著性差异,LVEF与BNP、TO、TS明显相关.结论:CHF患者血浆BNP值明显升高、HRT现象明显减弱,两者对CHF患者的心源性猝死及预后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老年室性早搏患者实施动态心电图检查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近1年我院74例老年室性早搏动态患者心电图资料,按照是否存在心脏病的差异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7例。其中,对照组为心脏病患者,观察组为非心脏病患者,总结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室早异常发生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24 h室早发生次数、与复合型异常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对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患者是否出现室性早搏无法判断是否为心脏病,但可结合患者室性早搏发生次数、发生异常情况进行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窦性心率震荡(HRT)现象与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91例HFpE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2年随访期间失访11例,最终纳入280例),根据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计算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并根据是否存在HRT现象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比较2组患者一般资料,并比较2组患者随访期间胸痛、心功能不全、心房颤动、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等心血管不良事件以及再住院、死亡等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80例患者中,TO异常(TO≥0)者117例(占41.79%), TS异常(TS≤2.5 ms/RR间期)者25例(占8.93%), TO与TS均异常者13例(占4.64%), TO异常者占比高于TS异常者占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2组患者均未出现死亡事件,观察组胸痛、心房颤动、心功能不全、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发生率和再住院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HRT现象与心血管不良事件和再住院情况均呈负相关(P<0.05)。...  相似文献   

16.
Geller  JC  魏建华 《新医学》2001,32(7):403-403
为评价莫雷西嗪(moricizine)对维持心房颤动窦性心律的效果与安全性,作者进行了一项研究。选择85例连续收治的复发性心房颤动病人,平均病程(2.6±0.5)年,平均应用2种抗心律失常药未能维持窦性心律,其中69例(81%)有器质性心脏病,左心房内径(4.6±1)mm,左心室射血分数0.51±0.01,90日内均无心肌梗死。莫雷西嗪用量609±9mg/d。结果有6例病人因明显不良反应、5例病人因转律失败而停药,6例发生轻微不良反应但无须停药。总共有74例病人坚持治疗,6个月时有68%的病…  相似文献   

17.
18.
观察中药心律宁胶囊治疗频发性室性早搏的疗效。治疗组(30例)用心律宁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心律平治疗。结果表明,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间的症状消失率、心律失常控制率和总有效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说明中药心律宁对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病毒性心肌炎等引起的频发室性早搏有明显的疗效,服用方便且无副作用。作者对心律宁胶囊的组成以及治疗机制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常规心电图虽是诊断心律失常的基本方法,但不能满意观察到诸如心理、运动、睡眠、药物以及某些病理情况下的心电图变化;对于某些一过性或复杂性心律失常更是如此。一次常规心电图仅能提供50~100个心动周期的信息,而动态心电图连续监测24小时却可提供10万个以上。资料表明,对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心律失常,无论在质或量的方面,动态心电图均优于常规或运动试验心电图。现将本组10例室早的动态心电图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0.
心房颤动与窦性心律肺静脉血流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恩魁  张薇  张运 《实用医学杂志》1999,15(11):861-862
目的:观察心房颤动与窦性心律肺静血流频谱,以对比评价房颤时的肺静脉血流动力学变化及价值。方法:用经食管超声多普勒技术(TEE)记录并分析74例房颤患者和20例窦律对照的肺静脉血流频谱,并与对比研究。结果:房颤患者肺静脉和因流的心房收缩期负向P波,心室收缩早期正向S1波消失,心室收缩早期存在负向血流R波,心室收缩中晚期正向血流S2波、心室舒张期正向血流D波较窦律要应峰值速率平均值降低。S2/D由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