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陕西中医》2017,(9):1208-1209
目的:探讨补肾活血化瘀法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MT)患者血流变学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140例EMT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孕三烯酮治疗,治疗组患者给予补肾活血化瘀方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全血还原黏度、血浆比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沉降率以及TNF-α、前列腺素F2α(PGF2α)水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的61.43%(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全血还原黏度、血浆比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及红细胞沉降率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治疗组治疗后的全血还原黏度、血浆比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及红细胞沉降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清TNF-α、PGF2α水平分别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肾活血化瘀法治疗EMT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明显改善机体血液循环状态,降低血清TNF-α、PGF2α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山楂降脂丸治疗痰瘀阻络型脑梗死恢复期合并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0例痰瘀阻络型脑梗死恢复期合并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90例单纯采用西医方法治疗,即抗血小板聚集、降脂、稳定斑块、调控血糖、降压及改善心肌供血等治疗。治疗组9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山楂降脂丸治疗。2组均治疗6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L)水平变化情况及治疗前后全血黏度(高切、低切)、血浆黏度及红细胞刚性指数的变化情况。结果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TC、TG、LDL-L、全血黏度(高切、低切)、血浆黏度及红细胞刚性指数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山楂降脂丸能改善痰瘀阻络型脑梗死恢复期的临床症状、血脂水平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3.
活血化瘀药对脑梗塞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活血化瘀药治疗脑梗塞的作用机理,对31例住院患者进行血液流变学治疗前后的检测,以发现多项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的规律。运用活血化瘀药治疗前后进行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比黏度(低切、高切)、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浆比黏度、还原比黏度纤维蛋白原的测定并予以统计分析。结果:红细胞聚集指数治疗前后有非常显著差异(P<0.001)、全血比黏度(低切)治疗前后有比较显著差异(P<0.01)、血浆比黏度、还原比黏度有显著差异(P<0.05)、全血比黏度(高切)、纤维蛋白原治疗前后无显著差异。提示活血化瘀药可以改善脑梗塞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和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4.
黄芬芳 《新中医》2023,55(5):141-143
目的:观察产后调理方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血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血肿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产后调理方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恢复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2.11%,高于对照组78.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较治疗前下降(P<0.05),研究组各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后调理方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血肿疗效显著,能促进血液流变学指标恢复,有利于血肿的吸收。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依达拉奉治疗风痰阻络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2例风痰阻络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1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依达拉奉治疗,治疗组患者加用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红细胞聚集指数、全血比黏度、血浆比黏度、血浆纤维蛋白原指标表达水平。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0.3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9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红细胞聚集指数、全血比黏度、血浆比黏度、血浆纤维蛋白原指标水平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依达拉奉治疗风痰阻络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数,缓解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清肺通络汤对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对40例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基础治疗上加用清肺通络汤,观察治疗组、对照组两组治疗前后组内、组间血液流变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聚集指数、红细胞压积的变化。[结果]两组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聚集指数、红细胞压积组内、组间治疗前后数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或P<0.05)。[结论]清肺通络汤有降低调节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聚集指数、红细胞压积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血液流变性改变与冠心病中医证型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贺劲 《中国中医急症》2008,17(10):1401-1403
目的探讨血液流变学改变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通过冠状动脉造影术(CAG),观察冠心病患者血液流变学与中医证型、CAG结果之间的关系。结果全血高切、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全血高切、低切还原黏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聚集指数等血流变指标在痰、瘀证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而红细胞变形指数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痰证组突出表现在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的异常升高;瘀证组则突出表现在红细胞变形指数的异常降低,其它指标的异常升高在痰瘀相兼组中更为突出。全血高切、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全血高切、低切还原黏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聚集指数等血流变指标随着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的加重而逐渐升高,红细胞变形指数则逐渐降低。重度狭窄突出表现在全血高切、低切黏度,以及全血高切、低切还原黏度的异常升高。随着单支病变、二支病变、多支病变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全血高切还原黏度、全血低切还原黏度、纤维蛋白原定量、红细胞聚集指数逐渐升高,红细胞变形指数逐渐降低。结论血液流变学改变与冠心病中医证型之间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气虚血瘀痰阻型轻中度血管性痴呆(VD)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原则将63例气虚血瘀痰阻型轻中度VD患者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给予尼莫地平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认知能力、行为能力、日常生活能力、血液流变学指标及中医证候的变化。结果:治疗组MMSE、ADL与Blessed量表评分及低、高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治疗后ADL与Blessed量表评分及高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6%,对照组为70.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加味在改善轻中度气虚血瘀痰阻型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能力、行为能力、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血液流变学方面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加味桃红四物汤对闭合性胫腓骨干骨折早期患者IL-1、IL-6、TNF-α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90例闭合性胫腓骨干骨折早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按病情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加味桃红四物汤。治疗7 d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IL-1、IL-6、TNF-α及全血高、中、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 d IL-1、IL-6、TNF-α、全血高、中、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均较术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7 d IL-1、IL-6、TNF-α均较术后1 d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术后7 d全血高、中、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均较术后1 d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7 d全血中、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均较术后1 d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7 d IL-1、IL-6、TNF-α、全血高、中、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桃红四物汤可降低闭合性胫腓骨干骨折早期患者IL-1、IL-6、TNF-α及全血高、中、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等血液流变学水平。  相似文献   

10.
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塞早期的中医辨证特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塞早期的中医辨证特点与血液流变学及血脂变化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统计82例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塞患者(其中气阴两虚、瘀血阻络证型38例,气阴两虚、痰瘀阻络证型44例)的血脂、血流变、血凝检测结果.结果:两组患者在病情轻重程度方面有显著差异.瘀血组和痰瘀组的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同正常组相比有显著差异,其中痰瘀组的甘油三酯同正常组相比有非常显著差异,痰瘀组的血糖、甘油三酯同瘀血组相比有显著差异.瘀血组和痰瘀组的全血高切、高切还原黏度、纤维蛋白原同正常组相比有显著差异,其中痰瘀组的全血高切、高切还原黏度、纤维蛋白原同正常组相比有非常显著差异,痰瘀组的全血中切、低切、血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同瘀血组相比有显著差异.三组在全血刚性指数、血凝方面无显著差异.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塞早期中医辨证分型与血液流变学、血脂的变化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血瘀证与活血化瘀治疗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1血瘀证的临床诊断 血瘀证诊断是具有中国传统医学特色的诊断,涉及病种多,具有指导实践的意义.传统观点认为,久病多瘀,慢病多瘀,温热病重症及创伤也多有瘀证.瘀血证具有多样性,有潜瘀血证或前瘀血证.不少国家对此进行了相应的临床和实验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如美国医生所熟识的ABC药(Activating BloodCirculation Herbs),即活血化瘀药;日本医生称之为Oketsu Syndrome,即血瘀证.  相似文献   

12.
论张仲景妇科血瘀学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研究发现,张仲景《金匮要略》对妇科血瘀证的病因病机、证候特点及其治疗进行了较为完备的论述,从而建立了中医妇科血瘀学说。  相似文献   

13.
左旭锐  肖照岑 《天津中医药》2019,36(10):971-972
通过阐述"痰瘀同源"的理论渊源,结合咳嗽的临证经验,认识到痰饮、瘀血为咳嗽的重要致病因素,痰瘀互结是咳嗽发病的重要病机。对于咳嗽辨治要以"痰瘀同源"理论为基础,重视痰瘀同病、互结、同治,从而提高中医药治疗咳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活血化瘀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病理组织学基础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中医活血化瘀法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病理组织学基础。方法 :对 1995年 1~ 12月资料完整的41例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手术切除标本分别进行溃疡病变部位及非溃疡区域的动脉、静脉及毛细血管的病理组织学研究 ,并与祖国医学理论的血瘀证和活血化瘀的治疗原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发现溃疡处的动脉狭窄明显高于非溃疡区域 ,并具有显著动脉血管管腔的瘀血、毛细血管增生和毛细血管瘀血 ,与非溃疡区比较均有明显意义。结论 :揭示了中医对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血瘀证认识的病理组织学基础。中医对胃及十二指肠的溃疡采用活血化瘀治疗的意义在于逆转其血液流变学及血流动力学的异常 ,使血流通畅 ,聚积减少 ,血管再通 ,供血增加 ,血瘀的病理改变得以改善 ,从治本上完成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康复过程。  相似文献   

15.
探讨活血化瘀在恶性肿瘤辨治中的应用方法。认为恶性肿瘤之病理变化与血瘀状态及瘀血产物密切相关,临证运用活血化瘀法,当与病机相应,重成瘀之因;与病程相应,明瘀成之时;与病位相应,知生瘀之处;与病理产物相应,晓瘀生之度。活血方药之用,以扶正为先,以正本清源为治;化瘀治法之用,中病即止,时时养血,以防瘀血再生。  相似文献   

16.
采用冰水浴游泳和皮下注射盐酸肾上腺素法复制急性血瘀大鼠模型。采用UPLC-Q-TOF/MS方法分析正常大鼠、急性血瘀大鼠和给药佛手散干预急性血瘀大鼠尿液之间的内源性代谢物差异,并通过变量重要性投影选取潜在的生物标志物,结合质谱信息和数据库检索对潜在的生物标志物进行鉴定,将鉴定到的生物标志物输入MetPA数据库中构建代谢通路。研究急性血瘀大鼠给药佛手散后大鼠尿液内源性代谢物变化,寻找可能的生物标志物,探讨佛手散的活血化瘀作用机制。结果在急性血瘀大鼠尿液中发现并鉴定了11个潜在的生物标志物,这些标志物主要和苯丙氨酸代谢、色氨酸代谢和鞘脂类代谢3条代谢通路相关。而佛手散可调节急性血瘀模型大鼠体内紊乱的代谢通路并使其向正常状态转归。该研究结果表明代谢组学在中药整体性药效评价、作用机制的阐明等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的病因病机十分复杂,临床中观察到,血瘀既是DM的病理产物,又是DM的致病因素,贯穿于DM的始终,且随着病情的加重而加重。在DM的综合治疗中,辨证地应用中医药,尤其是注重活血化瘀法的运用,是中西医结合治疗DM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肿瘤血瘀证实质及活血化瘀治则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阐述肿瘤血瘀证与纤维蛋白原 (Fng)的关系 ,进一步探讨肿瘤血瘀证的实质及活血化瘀治则的临床应用。方法 采用比浊法测定 77例原发性肺癌患者Fng含量 ,其中肺癌组 (未转移者 ) 5 0例 ,转移组 2 7例和健康人对照组 2 0例 ,并按中医辨证标准予以分型。结果 肺癌组、转移组较对照组Fng含量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P <0 .0 1 ) ,且转移组与肺癌组也有明显差异 (P <0 .0 5 ) ;中医辨证分型中具有血瘀证特征者 ,Fng含量增高尤其突出 ,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结论 高纤维蛋白原血症加剧肿瘤血瘀证 ,而肿瘤血瘀证的实质是血液凝固—纤溶—血小板功能紊乱。活血化瘀贯穿于中医治疗肿瘤的始终 ,在此基础上 ,根据辨证和病程辅以其它治则。  相似文献   

19.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至今仍是世界医学界面临的难题,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出活血化瘀药在防治再狭窄方面的优势.本文综述了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中医病机,单味中药、传统成方、新型制剂的活血化瘀类中药在防治PTCA术后再狭窄方面临床及实验研究,旨在提高对活血化瘀药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血瘀体质是中医体质分类中一种基本类型,女子以血为主,更容易形成血瘀体质。血瘀体质的女性除一些常见特征外,多伴有月经不调,更易患血瘀证,其血瘀体质成因与女性生理特点、机体衰老、精神因素、遗传因素、外界因素、生活习惯等有关。因此应针对女性血瘀体质的成因,制定调理方案,促使女性血瘀体质向平和体质转变,可有效防治相关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