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比较短节段内固定加椎体成形术与单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疗效.方法 40例患者随机分两组,A组(n=20)采用单纯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B组(n=20)采用短节段内固定加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结果 两组病例的术后后凸畸形均较术前明显矫正,但术后随访中两组伤椎矫正度丢失程度有显著差异.丢失率A组(-5.82%±134%)、B组(0%).两组病例的术后疼痛缓解程度有显著差异,A组缓解率(90%)、B组缓解率(100%)内固定失效比A组有1例发生断钉,失效率为(5%),B组未见内固定失效,失效率为(0%).结论 短节段内固定加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可提高脊柱后结构稳定性,重建脊柱前中柱生物力学功能,较单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疗效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经皮内固定联合椎体后凸成形术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胸腰椎骨质疏松性A3型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老年胸腰椎骨质疏松性A3型骨折患者5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联合组28例采用经皮内固定联合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对照组28例患者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比较2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注入骨水泥量、疼痛评分等相关指标以及近远期疗效。结果联合组平均手术时间(95.6±11.7)min、术中出血量(51.5±12.5)ml,注入骨水泥量(4.75±0.99)ml,均优于对照组(34.7±9.3)min、(11.6±1.7)ml、(4.16±0.54)ml,2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2组术后下床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随访324个月,2组术后VAS疼痛评分、术后Cobb'角和椎体前缘丢失高度明显低于术前,术后6个月、12个月、24个月联合组VAS疼痛评分、术后Cobb'角和椎体前缘丢失高度均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经皮内固定联合椎体后凸成形术可以更好地恢复脊柱稳定,有效维持伤椎高度,从而减轻疼痛,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汪立  杨青川  陈迪  彭彬 《重庆医学》2011,40(24):2434-2435
目的评价经皮椎体成形术对脊柱转移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23例脊柱转移癌疼痛三阶梯疗法不佳患者,在C臂透视下行经皮椎体成形术,分别于术前、术后7 d、术后1月对疼痛情况、生活质量情况进行评分,并进行安全性评估。结果治疗后1周、1个月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分别为(1.78±1.24)和(1.53±1.24),明显低于术前的(7.63±1.11)。治疗前生活质量调查表(QQL)评分为(17.80±5.26),治疗后1周、1个月时分别为(33.67±5.52)和(31.80±4.76),生活质量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介入治疗方法,能有效缓解脊柱转移癌疼痛患者的疼痛,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经皮椎体成形术和椎体后凸成形术对多节段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患者的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5例老年多节段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患者,根据其临床情况选择性实施实施经皮椎体成形术以及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在术后疼痛均消失,VAS评分和术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Cobb角度均恢复正常,随访后显示未出现再次疼痛,未出现并发症。结论按照多节段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患者症状不同选择经皮椎体成形术和椎体后凸成形术可起到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MRI对经皮椎体成形术、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的疗效分析评估。方法:根据影像学特点,对13例老年骨质疏松性多节段脊柱压缩骨折选择性进行单侧经皮椎体成形术或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结果:13例在术后腰背部疼痛基本消失,24h后均离床活动,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VAS)由术前(8.3±1.5)分降至术后(2.5±1.2)分,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椎体高度恢复明显,Cobb角平均矫正10.17°。术后随访6~12个月,腰背痛无复发。结论:对多节段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患者,根据MRI影像学特点选择经皮椎体成形术、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能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行后路短节段内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伴骨质疏松的椎体不稳定骨折疗效。方法:对21例伴有后柱损伤的椎体压缩>2/3的老年患者行后路短节段内固定及椎体成形术。对手术前后患椎高度、脊柱后凸Cobb角、腰背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进行评价分析。结果:全部病例平均随访12个月,对术后1周、3个月、6个月所得数据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脊柱不稳定骨折的老年患者行后路短节段内固定及椎体成形术,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对缓解椎体转移瘤疼痛的价值.方法 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椎体转移瘤47例,观察其止痛效果.结果 术后1周疼痛明显减轻,疼痛缓解率为97.9%.随访6个月,疼痛缓解的46例均无复发.随访1年,1例疼痛复发.结论 经皮椎体成形术可明显减轻椎体转移瘤引起的疼痛.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转移瘤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本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对18例脊柱转移瘤患者共26节病变椎体实施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术前、术后24 h、1个月、6个月、12个月、24个月分别记录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和O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得分,用以评估患者疼痛程度缓解和日常活动能力改善的状况,并观察骨水泥的渗漏情况及临床并发症。术后随访1~24个月,平均18个月。结果:术后24 h的平均VAS评分和ODI得分分别为(2.79±0.45)、(28.50±4.70)分,均明显低于术前的(8.13±0.38)、(83.50±6.3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个随访时段的平均VAS评分和ODI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水泥渗漏的发生率为38.5%。术后3例患者出现发热,对症处理后体温降至正常,1例患者出现右下肢麻痛不适,脱水对症处理后症状缓解。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转移瘤能够达到迅速止痛和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效果,并且这种效果可持续到术后2年。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转移瘤的效果是确切的,对于椎体转移瘤的治疗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经皮椎体成形术在脊柱转移瘤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在脊柱转移瘤中的镇痛治疗效果.方法 对有15例明显脊柱疼痛表现的脊柱转移瘤患者进行了经皮椎体成形术.结果 15例共20个椎体施行椎体成形,平均每椎体注射骨水泥3.5~4 ml.术后1~3 d,患者疼痛症状均有缓解,平均随访6个月,随访期末,5例明显缓解(VAS平均2分),8例中等度缓解(VAS平均4分),2例部分缓解(VAS平均6分),2例再次出现疼痛,术中和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经皮椎体成形术可作为脊柱转移瘤缓解疼痛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分析椎体强化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骨质疏松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96例骨质疏松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分为A、B两组.A组给予椎体强化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B组给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手术指标,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VAS评分、ODI指数、后凸Cobb角、椎体前缘和后缘压缩比,术后恢复指标.结果:A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中透视次数均高于B组患者(P<0.05);术前两组患者VAS评分及ODI指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A组患者VAS评分及ODI指数较B组患者均显著降低(P<0.05);术前两组患者后凸Cobb角、椎体前缘和后缘压缩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A组患者后凸Cobb角、椎体前缘和后缘压缩比均显著低于B组患者(P<0.05);A组患者疼痛缓解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较B组显著缩短(P<0.05).结论:椎体强化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可显著缓解患者疼痛,纠正后凸畸形,恢复伤椎高度,缩短术后恢复的时间,提高患者对于治疗的满意度,但是延长了手术时间、增加了术中出血量和术中透视次数,因此在治疗过程中要采取有效的方法规避风险.  相似文献   

11.
王赛博 《医学综述》2014,20(21):3896-3898
在治疗一些严重疾病困扰的患者时,常常需要用到肠内营养支持进行辅助,胃造瘘术是目前肠内营养主要的手段之一。目前常见的介入下胃造瘘术有经皮内镜胃造瘘术(PEG)和经皮影像下胃造瘘。PEG法又衍生出三种:Pull法、Push法和Introducer法。这些介入下胃造瘘术的新方法 ,由于具有微创、操作简单、患者耐受、少严重并发症等特点,大大优于外科手术途径,已经逐渐成为肠内营养支持的趋势,值得在国内临床应用上普及和推广。  相似文献   

12.
苏庆军  田世杰 《北京医学》1997,19(5):262-265
报道经皮椎间盘镜腰椎间盘的商除系统行腰椎间盘摘除治疗36例中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随访结果。本组随访平均2年8个月,优良率为72.2%。  相似文献   

13.
彭东 《中外医疗》2016,(15):114-115
目的:探讨不同椎体成形术对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方便选取2013年7月—2015年6月收治的110例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A组和B组各55例。A组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 B组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疼痛程度。结果 A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2.73%,与B组的90.71%无明显差异(P>0.05);A组治疗前疼痛得分(8.06±1.37)分,与B组的(8.02±1.29)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后疼痛得分(2.31±0.76)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25±0.95)分(P<0.05)。结论两种椎体成形术都是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有效方式,但PKP能更好的改善患者的疼痛症状。  相似文献   

14.
不同溶剂对扑热息痛体外透皮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溶剂组成对扑热息痛体外经皮渗透的影响。【方法】采用Franz扩散池,用离体大鼠皮肤考察乙醇、丙二醇、甘油及聚乙二醇4种溶剂单用与合用对扑热息痛体外经皮透过性影响的研究。【结果】单用乙醇、丙二醇、甘油及聚乙二醇4种溶剂时扑热息痛体外经皮累积透过量不同,其中乙醇为溶剂的累积释放量最大,甘油及聚乙二醇的累积释放量最小。而采用不同比例乙醇水(5%、10%、15%)做溶剂时,随乙醇比例增大,扑热息痛的累积释放量增加。而分别采用混合溶剂15%乙醇水中加入10%丙二醇、甘油、聚乙二醇,扑热息痛的累积释放量无明显增加,而15%乙醇水混合溶剂中,扑热息痛的累积释放量明显增加。【结论】在4种不同溶剂,15%的乙醇水做溶剂时,扑热息痛经皮透过量最大,说明乙醇作为溶剂对扑热息痛有一定的促透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与经皮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PKP)治疗轻中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s)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轻中度OVCFs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PVP25例,PKP23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Cobb’s角、椎体前缘高度、视觉模拟评分(VAS)、活动功能评分、并发症和治疗费用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前后Cobb''s角、椎体前缘高度、VAS、活动功能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术后3d、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均较术前明显好转(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费用比较,PKP组明显高于PVP组(P<0.05)。结论PVP与PKP治疗轻中度OVCFs的临床疗效相当,从治疗成本考虑,建议优先应用PVP。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5例(91椎)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PKP治疗,对照组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椎体前中柱平均高度、Oswestry功能评分、后凸畸形矫正情况及骨水泥渗漏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后VAS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而术后两组VAS、椎体前中柱平均高度及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水泥渗漏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Oswestry功能评分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但术后两组患者Oswestry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KP能显著减少骨水泥渗漏的发生,但费用较高;PVP费用低,操作简单,但骨水泥渗漏率较高。两种方法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疗效相当,均能有效缓解椎体压缩性骨折引起的疼痛,改善患者脊柱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技术应用于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治疗失败的上尿路结石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09年1月至2012年2月采用经皮肾镜碎石(PCNL)治疗26例32侧ESWL治疗失败的上尿路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一次性成功建立单通道,通道建立时间6~17 min,平均8.6 min。结石处理时间20~105 min,平均58.6 min。出血量10~30 ml。术中发现游离型结石7侧,其余25侧结石周围均有不同程度炎性息肉包裹,结石与周围管壁粘连,6例结石中心有大量基质成分堆积。术后复查清石率75%(24/32),无临床意义残石率25%(8/32)。结论 ESWL治疗失败的上尿路结石的特点往往由于病程长、体外碎石致管壁黏膜损伤出血及炎症等因素,造成结石周围炎性息肉包裹,包裹的息肉可能嵌入碎石间形成核心再次形成更大结石。经皮肾镜可有效治疗ESWL治疗失败的上尿路结石。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分析经皮椎间孔镜和经皮切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整群选取2015年2月一2016年4月该院因腰椎间盘突出症需手术治疗患者128例为研究对象,按入院时间先后分为2组,设定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予以经皮椎间孔镜术治疗,对照组予以经皮切吸,每组64例,比较两组治疗后术中和术后指标、VAS评分以及ODI。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11.7±3.6)mL少于对照组(110.6±18.9)mL,术后住院(3.2±0.9)d少于对照组(9.6±3.0)d,卧床时间(26.5±7.8)d少于对照组(95.4±20.3)d,镇痛药物使用率7.8%低于对照组50.0%,满意度96.9%高于对照组7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4 h、48 h和72 hVAS评分(3.6±0.9)分、(2.0±0.8)分和(1.3±0.5)分分别低于对照组(7.0±2.1)分、(5.5±1.7)分和(4.7±1.8)分,术后1个月ODI1(2.0±5.0)%和术后6个月ODI(5.1±1.9)%分别低于对照组(19.1±4.1)%和(13.1±3.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效果较好,术中术后指标更有优势,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和探讨经皮穿刺椎体成型术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诊断,治疗的适应证及相关技术。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皮穿刺椎体成型术治疗50例患者64节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椎体的术后疗效。结果 58节椎体采用单侧椎弓根入路的椎体成型术,6节椎体采用双侧椎弓根入路的椎体成型术治疗均获成功,术后2h及1d疼痛即明显缓解,术中注射骨水泥平均为5.2ml,有2节椎旁静脉丛有细条样骨水泥外渗,1节椎体后软组织内小条状漏出(经小切口钳出)。50例64节椎体经皮穿刺椎体成型术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脊柱骨折疗效及并发症。方法98例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PVP组50例和PKP组48例,分别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进行治疗,比较和分析两组疗效及并发症。结果PVP组单椎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均较PKP组少(P〈0.05);PKP组术后伤椎增加高度显著高于PVP组(P〈0.05);两组手术前后疼痛均显著缓解,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两组主要并发症均为骨水泥渗漏,无严重并发症。结论PVP是一种手术时间短、止痛效果好的骨质疏松脊柱压缩性骨折微创治疗手段,椎体高度均得到不同程度恢复,且稳定性较好,患者术后恢复快,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