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根据二十多年的教学实践,深刻体会《经络腧穴学》(经络)教学首先要确定人体经络系统的大概念,理论授课以“线”(十二经脉)为主,“面”(络脉、经别、经筋、皮部等)为辅,为系统全面掌握“点”(腧穴)打下良好基础;实训操作在突出十二经脉“有穴通路”的同时,注重“交会穴”,有助于学生对经络理论全面掌握;最大可能渗透临床和相关学科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2.
在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转变过程中,提倡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促使学生主动学习。该文从转变教学观念,让教师成为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者;"以学生为中心"的《经络腧穴学》教学实践等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以期对本门课程的教学有所启示,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从腧穴定位法的合理综合运用,腧穴密集区域的准确定位及区分,经脉循行分布、气血流注、联络脏腑器官的规律及意义和腧穴功效主治的理解记忆四大方面分析经络腧穴学教学难点,分享教学经验。包括首选体表标志法、加用骨度分寸法、辅以手指同身寸法和简便取穴法来定位腧穴;临近经络位置相近的腧穴借助图文或者顺口溜加深理解和记忆;结合特定穴教学,横向联系梳理经络循行流注、联络器官的规律;按照近治、远治和特殊治疗作用分析理解记忆腧穴功效主治等方法,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打下良好的基础。[摘要]教学方法;针灸;经络腧穴学  相似文献   

4.
《经络腧穴学》是针灸推拿专业课中的基础课程,是学生学好《刺法灸法学》、《针灸治疗学》等其他相关针灸专业课程掌握针灸各种操作技能的关键。本文从梳理教材、精心备课,提高教学水平;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互动式教学,增强学生表达能力;实践性教学,锻炼学生动手能力4个方面,对《经络腧穴学》教学方法进行探讨。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5.
Chen XJ  Fang Z 《中国针灸》2011,31(2):169-171
根据近几年自身的教学体会,认为要从4个方面着手提高<经络腧穴学>的教学质量,即增加教学的生动性、强化教学的条理性、注重教学的启发性及延伸教学的内涵性.提出最大可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Hou SW  Ma ZB  Li YC 《中国针灸》2010,30(10):865-869
总结腧穴教学经验,提出腧穴分类教学问题以探索新形势下腧穴教学规律性:腧穴分类教学可减少教学随意性,增加腧穴教学的规范性、合理性、科学性,优化课时利用,达到最佳教学效果。依临床实际应用频次及理论重要性,将经穴分为核心、重点、常规、普通4类;确定了各类腧穴的分类方法、原则和内容,论述了各类腧穴的教学内容、方法及要求;建议对某些教学内容进行充实,如穴名释义、腧穴功能、配穴、临床验案等。认为改革传统经穴重点、普通两类腧学分类及相应教学方法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7.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针对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要求,各高校充分利用各类在线教学平台和资源,实施线上教学.本教学组通过充实在线学习资源、实时在线答疑、布置日常作业和练习、组织在线学习交流会、在线考核等方式,进行《经络腧穴学》腧穴定位操作实操课的线上授课实践.学生积极主动在线上学习腧穴定位操作实操课程,广泛提出问题,...  相似文献   

8.
9.
冯永辉  冯娟芳  薛克瑾 《陕西中医》2011,32(10):1392-1392
目的:总结经络理论的基本要点。方法:根据"脏腑分阴阳,手足定上下,阴阳分表里,阴升而阳降"理论进行分析。结论:经络气血在体内依照空间上"前缘到后缘至中线,并复向前缘"以及时间上"十二时辰"的顺序,依次运转,如环无端,循环往复,周流不息。  相似文献   

10.
该文以4个年级学生的自主学习行为作为研究对象,整理《经络腧穴学》爱课平台自学讨论区的讨论情况,包括从提出问题个数及数量范围、问题回复次数、问题提出与课程进度、问题范围和性质、问题的具体内容、问题的解决情况等等.分析表明,网络课程在线学习,学生的参与度和活跃度有待提高,需培养学生有计划的学习习惯,兼顾兴趣点的发展,同时,...  相似文献   

11.
对"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经络腧穴学》腧穴部分内容进行分析、探讨,对《经络腧穴学》教材的编写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腧穴的各种概念应力求严谨、简洁;腧穴定位当务求精确,符合临床实际,并减少谬误;新版《经络腧穴学》应对奇穴进行合理取舍、补充;增加穴名释义、腧穴功能、配穴条目;充实针刺操作内容;合理增删古代、现代报道摘录等,以顺应时代发展。  相似文献   

12.
王珑  邹伟  于学平 《中国针灸》2008,28(12):925
从《针灸学》教学中提高学生主体意识的必要性和途径两方面进行论述。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式学习能力、总结与归纳能力和临床实践能力为目的,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树立主体意识,是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的本质要求,也是真正实现"教"与"学"的双向互动,从而切实体现教学以学生为本,为提高《针灸学》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经络学说与针灸原理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简要回顾针灸经络研究的历史并结合其研究现状,提出针灸主要通过神经、体液及心理三条途径发挥调整作用;介绍中医学(包括针灸学)理论的一些特点,即蕴涵整体理念、重视时间因素和强调环境条件,以及这些原则的现实指导意义。最后,就针灸经络的发展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中医针刺手法教学测试仪的研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顾星 《中国针灸》2001,21(4):1-9
为提高针灸的课堂教学水平,笔者采用微电机传感技术,研制了该测试仪。它能客观的反映针刺中的提插、捻转手法,使学生直观定量的掌握运针力度和深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并有一定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针灸住院医师及专科医师培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宁  毛兵  王丹琳  吴滨 《中国针灸》2007,27(2):79-83
应用广义循证医学的原理和方法,系统检索《中国针灸》《针灸临床杂志》《上海针灸杂志》3种专业针灸期刊在2003年1月-2005年6月间发表的针灸临床研究文献,及相关卫生主管部门的官方网站,制定统一标准,筛选文献。初筛得到针灸临床研究文献1637篇,综合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官方网站信息发现,尽管针灸治疗疾病被广泛运用于临床各专科疾病(327种),但目前尚无针灸住院医师和专科医师的系统培养制度,不利于学科发展及与国际接轨。针灸住院医师和专科医师培养应在综合考虑国内外医学发展趋势、针灸人才培养和学科发展特点的基础上尽快建立。  相似文献   

16.
王鸿谟 《中国针灸》2005,25(3):191-193
目的:探讨经脉循行的基本规律.方法:以<黄帝内经>等经典医籍为依据,继承前人的成熟经验,并加以发展.结论:经脉循行规律有命名规律、分布规律、交接交会规律,表里配合规律,以及终始走向规律、经气双向运行规律、脏腑使道联络规律、经脉分野规律8项.  相似文献   

17.
田开宇 《中国针灸》2002,22(2):14-22
为方便学生记忆,笔者将头穴按纵线10条和斜线4条分类,参照穴线分区和腧穴定位,对定位以及主治进行比较和归纳,总结出一些简便易记的特征。本法将有助于中医系学生和未系统学习过针灸学的医务人员尽快掌握和应用头针疗法。  相似文献   

18.
“针刺手法信息分析系统”在针刺手法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可运用于针灸教学中提高学生掌握针刺手法的系统与方法.方法:应用"针刺手法信息分析系统"采集授课教师的针刺手法,以波形、视频、量化数据等方式显示,根据这些数据,学生(15名)在针刺手法学习的过程中不断进行调整和修正自己的针刺手法,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应用系统的评分功能,评价学生学习的效果.结果:训练后,学生针刺手法操作的稳定性有了显著提高(均P<0.01),学生学习成绩亦有显著提高(P<0.001).结论:"针刺手法信息分析系统"有利于学生模拟、学习专家针刺手法,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9.
66例高血压患者经络诊察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高血压病的经络反应,探索其临床经络诊断意义.方法:对66例高血压病患者分2种方法进行经络检测:首先,采用康威人体经络特性诊断分析系统,检测分析十二经脉原穴的伏安特性曲线;检验完毕,休息5 min后,采用传统经络诊察法,循按十二经肘膝关节以下及督脉、头背部循行部位有无压痛、结节、条索状反应物等变化.结果:66例高血压患者中,65例经络伏安特性曲线有异常,其中足少阴肾经、足太阳膀胱经均为28例,异常率43.1%为最高;采用传统经络诊察方法,41例有异常经络反应,其中督脉28例,异常率68.3%为最高.结论:高血压病主要异常经络反应是督脉、足少阴肾经、足太阳膀胱经,从而为经络诊断提供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20.
孙丽娟 《中国针灸》2001,21(5):313-314
《针灸学》六版教材与五版、四版比较,有改进的一面,但也有不足之处。如“经络腧穴篇”里十二经脉的“是动”、“所生病”不应删去;“刺灸篇”中“水针疗法”的具体使用方法不够清楚;穴位埋线疗法不应删去,因其临床疗效好,常为中西药物所不及,治疗篇中有的不是针灸特色的病如肺痨、疔疮、水肿等可删去,而有的如颈椎病、肩周炎、坐骨神经痛、呃逆、面肌痉挛等可增附于相关的病症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