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骨盆后环损伤的诊断、治疗经验。方法回顾40例骨盆后环损伤病例资料,其中男29例,女11例,年龄19~53岁(平均35.6岁)。骨盆前、后环同时一期手术内固定治疗19例;骨盆外固定架治疗9例;内固定辅助以外固定架治疗6例;因患其他合并症无法手术治疗单纯骨牵引或前环固定6例。结果骨科手术治疗后第17天突发肺栓塞死亡1例。随访37例,随访6个月~4年2个月。根据骶髂复合结构损伤疗效评分标准:优14例,良12例,可4例,差2例,总优良率为83.7%。结论对于骨盆后环损伤患者的治疗早期准确的分析和评估损伤程度及分型是关键,选择合适治疗方式可降低早期手术规模及手术治疗风险,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不稳定型骨盆后环损伤的临床特征和仰卧位C形臂引导下采用经皮骶髂螺钉固定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2年7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2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经皮骶髂螺钉固定的治疗方法来诊治,并记录相关数据,另外采用随访制度,观察放射性治疗和临床疗效患者满意结果。结果:放射性评定患者中满意者和良好者分别为18例和6例,临床疗效满意者、一般者和差者分别为9例、12例和3例。结论:治疗骨盆后环损伤时采用经皮骶髂螺钉固定方法不仅安全有效,还具有创伤小优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后侧入路的骶—髂骨拉力螺钉固定技术治疗骨盆后环损伤的适应证、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针对54例骨盆骶—髂复合结构损伤的患者采用经后侧入路的骶—髂骨拉力螺钉固定技术治疗骨盆后环损伤,手术中采用X线机透视定位。结果:随访54例患者,平均时间7.3个月,平均手术时间70 min。术后3 d后可完成双膝下肢髋、膝关节的活动,3~5周可持双拐下地行走,7~15周可下肢完全负重行走,并逐渐恢复体力劳动。结论:临床上应用拉力螺钉固定技术治疗骨盆后环损伤效果明显,适用于骶—髂关节脱位和骶骨骨折患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微创经皮骨盆前环内固定术治疗不稳定性骨盆前环损伤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77例不稳定性骨盆前环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8例与观察组39例。对照组采用开放性骨盆前环外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微创经皮骨盆前环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疾病相关指标水平、并发症发生率和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骨痂形成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良率为97.44%(38/3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21%(32/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经皮骨盆前环内固定术治疗不稳定性骨盆前环损伤患者可提高优良率,缩短骨痂形成时间,以及减少术中出血量的效果优于开放性骨盆前环外固定术治疗,但手术时间会延长。  相似文献   

5.
6.
目的:研究分析骨盆后环骨折合并腰骶丛损伤。方法:选取从2019年4月-2020年3月,于我院诊治的单侧骨盆后环骨折合并腰骶丛损伤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急救处理,待其病情稳定后综合临床症状表现、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确定患者病情。此外,以数字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保守治疗,观察组进行减压松懈术治疗,对比2组治疗效果。结果:腓总神经、胫神经以及股神经的感觉与运动障碍均呈逐渐下降趋势;L5、S1感觉支损伤占比显著高于L2、L3、L4而运动支损伤中L4、L5、S1占比均显著高于L2、L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3.33%(25/3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00%(18/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骨盆后环骨折合并骶丛损伤后感觉与运动障碍主要发生于腓总神经,而神经根感觉支损伤主要集中于L5、S1而运动支损伤主要集中于L4、L2、S1对患者采取保守治疗能达到更加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观察不稳定性骨盆环骨折微创与开放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5年6月至2011年6月手术完成不稳定性骨盆环骨折58例,按Tile分型:B型32例,C型26例.微创内固定组40例,用空心螺钉内固定骨盆环;开放复位内固定组18例,用钢板固定骨盆环.结果 全部病例获得随访,按Majeed功能恢复评价表评价,优良:微创内固定组92.5%;开放复位组88.9%,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只要掌握好手术适应证,采用微创或开放复位内固定术,不稳定性骨盆环骨折均能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利用三维光弹性实验研究骨盆周围肌肉作用力对骨盆环应力分布的影响。方法:应用光敏材料E-51环氧树脂制作骨盆模型共4套,模型加载,模拟骨盆周围4组肌群收缩作用力,测量分析骨盆的应力分布。结果:当人体双腿站立时,应力集中在I2,S4,P5等处;随着骨盆负重增大,髂骨和耻骨的应力变化不大,骨盆环应力分布均匀。结论:人体骨盆环应力分布复杂骨盆周围肌肉收缩使负重的骨盆环应力均衡化。  相似文献   

10.
脊柱复合性损伤分型诊断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复合性脊柱损伤的分型,诊断及治疗。方法:按Blauth分型方法对157例复合性脊柱损伤进行分型和诊断,分析该损伤的特点,提出诊断的顺序和避免漏诊的措施。结果:Ⅰ型损伤17例(10.8%),Ⅱ型损伤48例(30.6%),Ⅲ型损伤92例(58.6%);诊断及救治顺序为先稳定生命体征,再抢救重要器官功能,然后处理脊柱及四肢骨折;脊柱复合性损伤的特点有损伤机制复发,创伤能量大,对全身影响重、颅脑  相似文献   

11.
膝关节交叉韧带是膝关节重要的稳定装置之一,各种原因所致的膝关节创伤均可导致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如治疗不当往往造成膝关节不稳及创伤性关节炎.目前交叉韧带损伤程度缺乏统一的评价标准,对于临床上怀疑有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的患者多应用磁共振成像、关节镜诊断与治疗.关节镜是诊断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的金标准,关节镜下能清楚显示韧带形态、损伤部位、损伤性质和程度.到目前为止未查到关节镜下根据韧带损伤形态、性质、部位和程度进行量化评价的报道.本研究按照关节镜下交叉韧带损伤性质、部位和程度并结合KT-1000关节动度仪(简称KT-1000)量化的膝关节松弛程度对确诊的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进行分型,建立统一的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程度的诊断标准,指导治疗与康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胰腺损伤的诊治经验。方法:总结分析经手术治疗的28例胰腺损伤的诊断和治疗过程。结果:28例手术后分别并发胰瘘、隔下感染、假性囊肿8例,治愈25例,死亡3例。结论:胰腺损伤术前诊断多不明确,主要依靠术中全面探查,及时诊断,采取合理手术方式,正确处理内脏合并伤及血管损伤。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不稳定骨盆环骨折 16例采用手术治疗 ,经 8~ 18个月随访 ,优良率达 75 % ,故骨盆环骨折合并内脏损伤者 ,应及早手术治疗。采用 8字钢丝固定耻骨联合 ,松质骨螺钉髂骨翼及骶髂关节 ,可使骨折端和脱位处产生有效拉力 ,使之压缩复位 ,固定可靠  相似文献   

14.
骨盆骨折合并损伤127例的临床分析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611130)周林军,陈家友骨盆骨折是一种严重损伤,其合并伤亦常严重,并发症多,死亡率较高,我院从1979年至1988年共收治骨盆骨折127例,现作分析讨论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27例,男85例,女...  相似文献   

15.
王光义  刘杰 《中原医刊》2007,34(20):42-43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合并严重创伤的综合救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153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严重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根据GOS分级标准,本组良好36例,中残25例,重残18例,植物生存11例,死亡63例,死亡率41.2%。结论 早期确诊、合理有效的救治顺序是颅脑合并伤抢救成功的关键。为了避免漏诊误诊,对患者进行仔细迅速的全面体检,必要的影像学检查,积极抗休克治疗,及早解除脑受压及控制颅内外出血是有效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收集测量骨盆后环解剖数据,设计微创螺钉的钉道,并通过建立骨盆有限元模型,进行三维有限元分析,为后续骶骨骨折及微创螺钉的研究设计打下基础。方法 测量20例健康志愿者骨盆数据,初步筛选确定骨盆后环微创螺钉的设计数据,并建立骨盆有限元模型,进行三维有限元分析,分别进行静态和动态力学加载,进行骨盆有限元模型验证。结果 完成健康志愿者骨盆CT数据测量后,对骨盆进行三维重建,并选择A、B、C 3条髂骨钉钉道,获取钉道A、B、C相关数据,测量结果显示:B、C钉道长度和宽度大于A钉道,钉道进钉点与软组织的距离较A钉道短。建立正常骨盆有限元模型后,静态力学加载结果显示,在施加500 N的外旋载荷下,骨盆受到的最大Von Mises应力为582.05 Pa;骶髂复合体处的受力为107.38 Pa;应变分布显示,在500 N的外旋载荷下,应变分布最大的部位在同侧骶髂关节软骨,对侧骶髂关节软骨和耻骨联合的应变次之。位移分布显示,在500 N的外旋载荷下,位移分布最大的部位在同侧髂骨,沿着同侧对侧方向,位移分布呈梯度降低。同侧髂前上棘处的位移最大为0.35 cm。动态力学加载结果显示,髂前上棘在Z轴方向的位移是1.5 mm,在X轴方向的位移是1.8 mm,在Y轴方向的位移是-0.2 mm。耻骨联合在Z轴方向的位移是0.8 mm,在X轴方向的位移是1.0 mm,在Y轴方向的位移是0.03 mm。Y轴,即沿冲击方向的位移最大。等效应力在耻骨支、坐骨、髂前上棘、骶骨、髋臼等骨折易发生处应力相对较大。随着冲击力的增加,骨盆受到的应力随着时间增大,冲击力下降,其应力也呈下降趋势。冲击力、应力、骨盆位移的最大值在10 ms处,即达到峰值力时候的冲击时间。在4 000 N和5 000 N的冲击力作用下,骨组织的应力超过了200 MPa,超过了其平均屈服强度,提示此时可能会出现骨盆骨折。结论 通过数据测量及分析,得出B/C钉道作为主钉道,A钉道作为辅钉道的设计合理;建立的骨盆有限元模型可作为后续骶骨骨折及内固定模型研究及对比研究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18.
<正>口腔颌面部损伤是口腔科常见病。现就我科1984~1996年间收治口腔颌面部损伤206例治疗体会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口腔颌面部损伤206例,男158例,女48例。年龄1~74岁,好发于16~45岁(67.46%)。致伤原因多为车祸,以及斗殴、摔伤、坠落伤等。单纯软组织伤79例,多见于唇、颊、口腔前庭,其次为腭、舌、口底、颌面部及颈部软组织。 骨组织损伤127例中上颌骨24例,下颌骨41例,颧骨颧弓29例,腭骨4例;上下颌骨合并8例,上颌骨合并颧骨10例,下颌骨合并颧骨8例,上下颌骨合并颧骨3例。合并软组织伤19例,多为粉碎性骨折,常伴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19.
垂直应力影响骨盆环应力分布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应用三维光弹力学实验,研究垂直应力对骨盆环应力分布的影响。方法:我敏材料E-51环氧树脂制作人体骨盆三维光弹模型共8具(16个髋关节)。骨盆模型加模型垂直作用力,模型应力冻结,测量和分析骨盆环的应力分布及应力改变。结果:双腿站立及垂直应力下,等色线条纹集中在骶髂关节和髋臼附近,垂直应力主要通过骶髂关节,髂骨弓状线处,髋臼穹顶及骶骨传导,随着垂直应力的增加,骶髂关节,髂骨弓状线处,髋臼穹顶及骶骨等部位的应力明显增大(P<0.05);耻骨上支的应力也增大(P>0.05)。结论:垂直应力作用下,骨盆环的应力分布复杂,骨折易发生在骶髂关节,髂骨,髋臼穹顶骶骨等部位,耻骨上支传导部分垂直应力;治疗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时应复位及内固定上述损伤部位。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比C型臂机透视下和透视下导航下经皮骶髂螺钉治疗骨盆后环损伤临床疗效,分析两种技术的特点。方法:2014年1月~2015年12月,前瞻性研究采用微创内固定技术治疗19例骨盆后环损伤患者,其中男10例,女9例;平均年龄34.5岁。随机分为两组:A组采用X线透视下经皮骶髂螺钉置入技术,共9例;B组应用透视导航下经皮骶髂螺钉置入技术,共10例。对比两组患者在平均X线暴露时间、手术时间、复位满意率及术后功能优良率等方面的结果。结果:A组为75.6 min,B组手术时间平均为55.5 min。与A组比较,B组平均X线暴露时间、手术时间均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骨折复位满意情况、骨折愈合时间和术后功能恢复方面,两组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经9~18个月(平均12.5个月)随访,功能恢复良好,无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结论:经皮骶髂螺钉内固定治疗不稳定骨盆后环损伤,固定可靠、创伤小、功能恢复良好、并发症少,是治疗骨盆后环损伤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应用透视导航技术可减少X线暴露时间,缩短手术时间,使手术更加精确、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