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温阳利水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48例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郑军 《陕西中医》2005,26(2):102-103
目的 :观察温阳利水类中药配益气活血类中药治疗慢性心衰的疗效。方法 :治疗组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配温阳利水 ,益气活血类的中药 (附子、茯苓、泽泻、丹参等 )治疗本病 48例 ;对照组只采用常规西药治疗。结果 :在心功能改善方面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 95 .8%、79.1 % ;在中医证候改善方面 ,两组分别为 97.9%、75 .0 %。提示 :以温阳利水法为主配以益气活血法 ,提纲携领 ,标本兼顾。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利水中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方法:慢性心力衰竭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益气活血利水中药,疗程28 d;观察治疗前后的总体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心功能指标的变化及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体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心功能指标、生活质量评分改善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益气活血利水中药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疗效确切,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心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疗效优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3.
朱立友  闫瑞  褚颖 《陕西中医》2009,30(8):948-949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类中药配合西药治疗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采用肺心康(黄芪、益母草、丹参、汉防己、葶苈子、干姜等)配合西药治疗本病52例,并设对照组观察治疗前后心功能、血气分析及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心功能、血气分析、血液流变学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本方法对本病有益气活血,利水消肿的功效;可缓解症状,改善心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王锦  马骥  刘玉霞 《陕西中医》2012,33(6):656-657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益气活血,温阳利水中药汤剂(黄芪、茯苓、丹参、党参、桂枝、葶苈子、泽泻、猪苓等)口服,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心力衰竭均有所改善,但治疗组总有效率94.1%明显高于对照组75.0%,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结论:诸药合用共奏益气活血,温阳利水之功;可增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心功能,同时可提高机体免疫力,最终达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患者寿命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齐绒芳 《陕西中医》2012,33(6):658-659
目的:观察益气温阳,化瘀利水法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自拟参七汤(人参、黄芪、附子、三七、车前子等)治疗。结果:治疗组心功能疗效总有效率94.2%,对照组心功能疗效总有效率74.3%;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95.8%,对照组72.6%。结论:参七汤具有益气温阳,化瘀利水的作用,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比单用西药治疗效果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6.
于清华  刘淑荣 《陕西中医》2010,31(10):1277-1278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活血利水法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气阴亏虚、血瘀水停证)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均在应用西药基础上加用益气养阴活血利水中药汤剂治疗(人参、五味子、丹参、葶苈子、黄芪、麦冬、黄精等)14d。结果:应用益气养阴,活血利水法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中医单项症状较入院前明显改善。结论:本方法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比单用西药治疗效果显著提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刘金山 《陕西中医》2008,29(2):139-140
目的:观察补气、活血、利水类中药配伍组方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将128例患者随即分为两组,均采用常规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健心汤(生晒参、丹参、黄芪、葶苈子、茯苓等)治疗。结果:治疗后两组中医症候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5%;对照组为78.4%,P<0.01。心衰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82.5%;对照组为76.9%,P<0.05。可见治疗组在改善临床症状和心功能疗效方面均优于对照组。提示:本病病机以气虚血瘀水停为多见,本方剂具有强心利尿扩血管改善循环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温阳利水法对气虚血瘀、阳虚水泛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水平的变化。方法:将入选的CHF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试验组30例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给予益气活血温阳利水方药,观察两组病人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以及学者TNF-α水平。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临床心功能级别、症状、体征、六分钟步行距离、中医证候治疗后均有显著改善,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P<0.01),两组TNF-α值均有显著改善,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活血温阳利水剂可有效改善气虚血瘀、阳虚水泛型CHF患者的心力衰竭程度,可有效改善气虚血瘀、阳虚水泛型CHF患者的TNF-α水平。  相似文献   

9.
《辽宁中医杂志》2017,(6):1248-1250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方药联合西药治疗冠心病心气虚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中医辨证为冠心病心气虚证的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中药益气活血方药,疗程为4个周。治疗后观察两组心绞痛症状、心电图表现以及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对照组心绞痛症状改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6.7%、76.7%(P0.05);治疗组、对照组心电图改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0.0%,73.3%(P0.05)。结论:益气活血方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之心气虚证有确切疗效,与冠心病内科常规治疗用的西药具有协同增效的作用,能够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发挥了中医药的优势和特色。  相似文献   

10.
益气活血法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3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童存存  赵明君  周端 《陕西中医》2011,32(5):557-558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法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气虚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益气活血中药汤剂。疗程均为1个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心绞痛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心电图疗效、降低超敏C-反应蛋白(H s-CRP)方面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治疗后,治疗组在心绞痛疗效、中医证候疗效、降低H s-CRP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P<0.01),心电图疗效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活血法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确切,中西医结合治疗优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益气强心煎剂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率变异性及心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11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同时口服益气强心煎剂。周期为8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NN)、平均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ANN)、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高频(HF)、低频(LF)、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和心排血量(Co)。结果治疗组各项时域指标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P〈0.05),频域指标LF、LF/HF较治疗前降低,HF升高(P〈0.01)。对照组各项时域指标较治疗前均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频域指标LF、LF/HF较治疗前降低,HF升高(P〉0.05)。结论益气强心煎剂可明显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我院院内制剂加味参附颗粒对冠心病合并心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冠心病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加味参附颗粒,每次1包,每日2次,疗程为4周。[结果]治疗组在自觉症状、心血管事件发生次数的改善及心功能改善等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味参附颗粒对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功能不全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心经经脉与心脏相关联系的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荣培晶  朱兵 《针刺研究》2005,30(2):97-101
目的:从牵涉痛产生的机理出发,探讨心源性牵涉痛区(沿上肢内侧面分布)和心经与心相关的神经科学机制。方法:将三种荧光素(快蓝、碘化丙啶、双苯甲亚胺)分别注入心经、肺经穴位和心脏,观察C6~T5节段脊神经节中标记细胞的分布。结果:左右两侧标记心经穴位与心脏的双标细胞平均数均高于标记肺经穴位与心脏的双标细胞,而左侧心经穴位心脏的双标神经元与左侧肺经穴位心脏的双标神经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左侧心经穴位心脏双标细胞明显多于右侧同节段的双标细胞(P<0.05)。结论:脊神经节细胞的轴突有分支现象,其一支分布于心脏,一支分布于上肢,这种现象是体表内脏相关和经脉脏腑相关的神经形态学基础;心经循行线与心脏之间的脊神经节细胞分支支配现象更明显,提示心经、心源性牵涉痛与心脏的联系有相对特异性,这种特异性联系的神经基础是神经节段的相同性和神经分布的密度。  相似文献   

14.
心经经脉与心脏相关联系的电生理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荣培晶  朱兵 《针刺研究》2005,30(4):238-242,245
目的:探讨心源性牵涉痛区(沿上肢内侧面分布)和心经与心相关的神经科学机制。方法:采用电生理学方法,观察刺激心经和肺经穴位对心交感神经诱发反应及刺激大鼠心交感神经,在心经的“青灵”“少海”和肺经的“侠白”“尺泽”穴位上记录的反射性肌电反应。结果:左心经穴位刺激诱发心交感神经发放的阈值低于右侧心经引起心交感神经反应的阈值,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用相同强度的串脉冲分别刺激心经和肺经穴位,可诱发心交感神经不同强度的激活反应。在左侧和右侧心经穴位上刺激诱发心交感神经放电高于同样强度刺激肺经穴位上诱发的心交感神经放电(P<0.05)。刺激心交感神经引起同侧心经反射性肌电反应的阈值低于引起肺经反射性肌电的阈值(P<0.02)。刺激左心交感神经,不同强度的刺激可引起心经穴位明显的肌电反应,而肺经穴位的诱发肌电反应则很弱。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加,两经穴位肌电活动都呈上升趋势。结论:和肺经穴位相比,相同强度的电针刺激心经穴位可引起更大的心交感神经兴奋;反之,心交感神经刺激可引起心经穴位最大的肌电反应。  相似文献   

15.
你有没有试着对一棵树凝神沉思?有没有试着看天边的云彩的变幻?有没有去看花开花落?看炊烟在原野上冉冉升起?你能不能耐心地坐下来,看着孩子摇摇晃晃地从草地那边跑过来?  相似文献   

16.
心病早医     
泓阳  张杨  张昕 《东方养生》2007,(4):98-100
冠心病的基本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而冠状动脉硬化可自幼年开始。[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李增  张明雪 《辽宁中医杂志》2019,46(6):1176-1178
本虚标实是冠心病合并心衰水肿的基本病机,本虚常常为心的气血阴阳虚损,特别是以心之气、阳亏虚为主要;标实则指瘀血、水饮。虚实夹杂,相互交错,久病迁延不愈,则会导致气虚阳日益虚甚,引起血瘀、水停从而引发水肿。该病的病位主要在心,与肺、脾、肾三脏关系密切。冠心病合并心衰水肿多由饮食不节、外感六淫、情志失常及久病体虚所导致。通常将其证型分为心肺气虚、心肾阳虚、血瘀饮停和痰湿阻滞。文章就冠心病合并心衰水肿的病因病机、证候分析及辨证论治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活心汤加减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方法]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以ACEI、利尿剂等,根据心功能状况使用硼酸酯及地高辛。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自拟活心汤加减治疗。[结果]治疗组显效16例,有效11例,无效3例;对照组显效13例,有效8例,无效9例。[结论]活心汤有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减少住院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美托洛尔联合通心络胶囊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190例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疗法,对照组给予美托洛尔,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通心络胶囊,4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6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每分钟排血量(CO)、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E峰/A峰比值(E/A)变化,并评价整体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8%(91/95),对照组为84.2%(80/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2,P〈0.05)。两组患者CO、LVEDD、LVESD、LVEF、E/A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t=4.31、4.92、4.11、4.62、6.34、5.78、5.56、5.92、6.13、6.90,P〈0.05);两组比较,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t=4.13、4.90、4.10、4.01、4.45,P〈0.05)。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5例,观察组出现8例,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1,P〉0.05)。结论:美托洛尔联合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有协同作用,可有效改善心功能,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杨焕斌 《光明中医》2016,(22):3289-3291
目的观察补肾强心法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CHF)的疗效。方法 60例冠心病慢性心衰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加用补肾强心中药,服药前后记录患者临床症状、血脑钠肽(BNP)、一氧化氮(NO)、C反应蛋白(CRP)、同型半胱氨酸(HCY)、血脂四项、心脏彩超等。结果加用补肾强心中药治疗后,患者慢性心力衰竭总有效率达到90%,血BNP、NO、CRP、HCY、左心室射血分数(EF值)、血脂等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补肾强心法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疗效明显,且没有任何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