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有恢复迹象的产瘫,其治疗及手术时机的选择,一直是临床棘手的问题。通过对123例产瘫患者自然病程的研究,发现有效肌力的恢复往往在6个月以内开始有恢复征象(69.23%~81.25%),6个月以后开始恢复的肌力,最终多在1°~2°(86.36%~93.75%)。故强调对一般产瘫进行6个月的观察期是必要的,严重损伤者则应尽早手术。  相似文献   

2.
1980年以来,我们围绕产瘫早期显微外科修复的临床、教学及科研方面作了一些工作,取得了有成效的经验,成功地对产瘫进行了新的分类畸,促进了产瘫的广泛交流。看到《实用手外科杂志》奥运年发表王树锋关于“治疗产瘫肩关节内旋挛缩畸形伴肩关节后脱位的临床效果”论著及影像资料,使我眼前一亮的是治疗产瘫肩关节后遗症在原基础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改变了原来圈子。使患者真正获得了肩肱关节有效功能的恢复,走出一条为产瘫病人着想的研究之路。  相似文献   

3.
产瘫的早期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目的报道产瘫早期显微外科治疗的经验及分型.方法总结临床发现产瘫类型,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对产瘫早期进行神经松解、移植及移位手术治疗309例.结果随访二年以上168例,优良率82.35%.结论探讨产瘫临床分型及术式选择;早期诊断治疗很重要.  相似文献   

4.
产瘫的早期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82年以来,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神经松解,神经吻合,神经移植及神经移位,治疗产瘫25例。经2个月—7年的随访,按感觉、运动恢复情况评定效果,获优良级占76%。讨论了产瘫的早期诊断与鉴别诊断,早期手术治疗的必要性与手术方法等。  相似文献   

5.
手显微外科手术因血管、神经吻合手术操作精细,要求麻醉止痛完善,绝对制动,而小儿患者大多不能合作,故本文选择氯胺酮复合臂丛神经阻滞用于小儿手显微外科手术,观察发现氯胺酮用量显著减少,同时镇痛完善,镇静深度良好.停药后清醒时间缩短,副作用减少。本文就本院30例病例作了小结。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神经病变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多达50%~60%的糖尿病患者受累。糖尿病性神经病变呈进行性自然病程,不会自发缓解,目前也没有药物能逆转或停止其进程。本研究旨在了解下肢血管手术对于迟缓糖尿病神经病变进程的作用。 病人与方法 55例Ⅰ型或Ⅱ型糖尿病伴周围血管病变的病人参与本研究,均无肾功能不全、维生素B12缺乏、嗜酒、甲减或慢性呼吸功能不全。55例皆接受了下肢血管搭桥术。于手术前一天检查记录神经病变和肢体缺血程度;研究期间电话随访了解血管通畅情况,并于研究期末复查,共有21例的23条下肢接受了复查。失访的原因为路远和未能按时随访复查。但复查组患者与全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疾病程度相比无差异。55例平均年龄62岁(30~74岁),平均患糖尿病时间21年(1~57年)。神经病变的评估包括(1)根据“神经病变症状评分标准”评估首诊时足部与腿部神经病变症  相似文献   

7.
1临床资料,患儿,女,8个月。因生后右肘右肩运动失灵8个月来院治疗。缘于1997年1月18日出生后右上肢运动完全失灵,1个月后手指伸展开始恢复,6个月后肩肘关节有所恢复。查体:神志清楚,头颈部正常。心率、呼吸正常,心肺听诊未见异常。腹平坦无压痛,肝脾不大,肠鸣音正常。右上肢检查:前推试验阴性。肩关节上举不能,外展外旋中度受限,内收正常。三角肌及冈上肌肌萎缩(+++~++++),肌力M2^-;肘关节屈曲中度受限,伸正常。肱二头肌肌萎缩(+++~++++),肱三头肌萎缩(+~++),肱二头肌肌力M2^-,肱三头肌肌力M4。腕及手的检查:伸腕伸拇略受限,屈指正常,痛觉过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索食管狭窄,闭锁或缺损的修复与重建,手术适应证,手术要点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采用吻合血管的带蒂空肠,游离空肠,肠瓣及前臂皮瓣移植等手术对化学灼伤或其它原因致全食管,上胸段及颈段食管狭窄或闭锁的病人进行修复与重建,结果 成功44例,失败1例,结论吻合血管的带蒂或游离空肠及肠瓣移植修复与重建是治疗食管狭窄,闭锁,缺损的理想手术方法。经腹部多次手术的颈段食管缺损病人可采用吻合血管的皮瓣或皮管移  相似文献   

9.
产瘫52例神经松解手术效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82年~1992年,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对52例产瘫行神经松解手术,经3个月到7年随访,优良率达80.8%。本组病例手术时年龄自3个月以内到4岁以上,随访结果发现早期手术及术中正确判断神经变性程度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对产瘫行神经松解手术的适应证、早期手术时机及早期手术麻醉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臂丛神经鞘瘤的分区、分型以及显微外科治疗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7年1月臂丛神经鞘瘤23例资料,根据肿瘤主体相对锁骨的位置分为锁骨上区、锁骨下区、锁骨内侧三角区,根据肿瘤累及臂丛的位置分为近侧型、远侧型以及中间型,后两型又包括前方型和后方型。锁骨上区肿瘤采用胸锁乳突肌后入路、颈后三角内沿皮纹横切口入路以及锁骨上入路,锁骨下区肿瘤行贴近锁骨上缘的锁骨上入路,锁骨内侧三角区肿瘤行切开胸锁乳突肌锁骨头的锁骨上入路。均行显微外科手术切除,术中行神经电生理监测。结果位于锁骨上区18例,锁骨下区1例,锁骨内侧三角区1例,锁骨上区和锁骨下区1例,锁骨上区和锁骨内侧三角区2例;近侧型7例,前-远侧型1例,前-中间型11例,后-中间型4例。23例均完全切除肿瘤,术后病理类型Antoni A型15例,B型8例。术后1例感觉症状加重,2例肌力下降伴感觉症状加重,随访过程中恢复正常,余患者术后症状均消失,随访6~72个月,平均29.8月,无肿瘤复发。结论显微外科治疗臂丛神经鞘瘤安全有效。新的臂丛神经鞘瘤分区有助于指导手术入路的选择,新的分型有助于指导术中操作进而减少术中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臂丛神经合并血管损伤的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臂丛神经合并血管损伤的诊断,显微外科治疗及临床效果。方法 针对不同损伤部位,采取臂丛神经血管探查,进行神经修复,移植及血管修补和自体静脉及人工血管移植同时修复神经损伤及血管损伤。结果 本组7例,经上述方法处理后患肢血液循环良好,经1年以上随访,部分病例恢复神经功能,优良率为57.1%。结论明确臂丛神经合并血管损伤的诊断,采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拇指指端缺损与再造的方法及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 2003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拇指末节不同部位组织缺损65例,依照Merle对拇指末节组织缺损的分度法,其中Ⅰ°a15例、Ⅰ°b19例、Ⅰ°c24例、Ⅰ°d7例.分别采用(足母)趾末节或第二足趾部分组织移植修复31例,拇指背侧逆行岛状皮瓣修复17例,带神经(或吻合神经)的邻近带蒂皮瓣修复13例,吻合血管的游离皮瓣(足趾皮瓣除外)移植修复4例.65例中63例为急诊或亚急诊手术,2例择期.切取皮瓣的面积:1.3 cm×1.5 cm~2.8 cm×3.2 cm,供区直接缝合或植皮修复. 结果 吻合血管的(足母)趾及第二足趾部分组织移植发生血管危象4例,及时探查血管成活3例,1例皮瓣远侧端小面积坏死;拇指背侧逆行岛状皮瓣术后静脉回流障碍2例,其中1例远端皮肤少量坏死;其余病例均顺利成活.术后获得随访31例,9~26个月.运动功能:指间关节活动度15°~ 75°,平均53°(指间关节功能位固定2例除外).感觉恢复:吻合神经的18例指腹部感觉均恢复较满意,指腹部达到S3+~S4,其中3例2PD<6 mm,12例2PD为6~ 10mm.外形:以切取(足母)趾末节或部分组织者满意度得分为最高. 结论 拇指指端缺损的修复与再造,以采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效果为最好.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缺多少补多少”的原则优先选用(足母)趾末节组织移植;指端小面积缺损采用吻合神经的拇指背侧逆行岛状皮瓣修复,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足踝部损伤的显微外科修复与重建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目的 探讨严重足踝部损伤的最佳修复方法,最大限度地恢复足部负重功能。方法 应用显微外科技术,采用吻口血管的皮瓣移植修复14例,其中股外侧皮瓣移植10例,膝内侧皮瓣移植2例,腹股沟皮瓣移植2例;采用带腓肠神经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移位修复lO例,其他修复方式4例。以早期或延期修复,晚期重建的方法共修复严重足踝部损伤28例。结果 除1例伤口延期愈合外,余者全部I期愈合。经6~48个月随访,足部外形近似正常,足跟修复区皮肤感觉已恢复,皮瓣无磨损及破溃,能着鞋正常行走。结论 采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严重足踝部损伤可以最大限度地挽救肢体功能,减少病残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报道产瘫早期显微外科治疗的经验及分型。方法 总结临床发现产瘫类型,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对产瘫早期进行神经松解、移植及移位手术治疗309例。结果 随访二年以上168例,优良率82.35%。结论 探讨产瘫临床分型及术式选择;早期诊断治疗很重要。  相似文献   

15.
我院自2001年以来,应用张咸中提出的产瘫5型4度分类法^[1]诊治10例产瘫,通过术前诊断分型分度,识别预后,选择术式,术后跟踪随访2年,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为临床提供端侧缝合与神经移位修复臂丛损伤疗效优劣的实验依据。方法 Wistar大鼠36只,按术后取材时间分为1、2、3个月组,每组12只。按手术方法分为2组。(1)端侧缝合组(前肢右侧):于臂丛内侧束远端外侧外膜上开窗,将桡神经远断端和内侧束开窗处作外膜端侧缝合。(2)神经移位组(前肢左侧):在正中神经远端切断神经,将其近端和桡神经远断端作端端缝合。术后两组各时间组行电生理、肌湿重、肌纤维截面积、运动终板面积及抗神经丝(neurofilament,NF)免疫组化和神经超微结构观察。结果 端侧缝合组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诱发电位潜伏期,NF阳性表达强度均劣于神经移位组(P<0.01);肌湿重、肌纤维截面积及运动终板面积两组差异无显著意义(P>0.01)。结论 端侧缝合组术后远端神经虽可再生但疗效明显差于神经移位组,故临床上是否可用其来修复臂丛神经损伤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大圆肌转位修复重建大龄产瘫患者肩外展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大圆肌转位修复重建术治疗17例大龄产瘫后遗肩外展功能障碍的患者。结果 17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0~62个月。术后6个月,Gilbert分级1级2例,2级3例,3级5例,4级7例;Mallet评分7~8分3例,9~10分4例,11~14分10例;肩关节外展活动度30°~90°。结论大圆肌转位是治疗大龄产瘫后遗肩关节内旋挛缩畸形和外展功能障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产瘫早期手术时机与方式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产瘫造成的臂丛神经损伤可分为椎孔内根性撕脱伤、椎孔外神经干完全断裂、连续性神经瘤,其中以臂丛上干神经瘤最常见。根性撕脱伤及神经干完全断裂,应行神经移位或病段切除吻合术。臂丛上干神经瘤,目前处理原则是用电刺激检测其传导性,若有传导功能,则不切除神经瘤而...  相似文献   

19.
产瘫的肌电图神经电图分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介绍产伤所致臂丛神经损伤的程度、部位,及其肌电检查特点。方法:对131例产瘫进行肌电图神经电图检查,测定臂丛五大神经主要支配肌肉的肌电和运动诱发电位,并根据其结果对损伤程度和部位进行分类。结果:按损伤程度分类,131例中,完全损伤13例,占10.8%;严重损伤16例,占12.2%;部分损伤102例,占77.0%。按损伤部位分类,全臂丛根性损伤61例,占46.6%;中下干损伤39例,占29.8%;上中干损伤18例,占13.7%;单纯的上干损伤(Erb麻痹)和单纯的下干损伤(Klumpke麻痹)分别为9例、4例,占6.9%和3.1%。结论:131例产瘫中,部分损伤占多数,大于2岁组中以全臂丛根性损伤和中、下干损伤为多见,Klumpke麻痹仅占3.1%。  相似文献   

20.
对我院1988-1992年间117例产瘫的手术疗效进行分析。通过对上肢肩外展、屈肘、伸指、屈指四项功能综合评估,术后肌力恢复≥3度者:(1)神经松解术(手术平均年龄41.7个月),为46.1%-61.9%;(2)神经移位术,为53.3%。我们认为手术时机选择应为6-12个月左右,术式的选择应根据年龄、伤情等多方面因素决定,而术后综合功能评估适于所有手术完成后的康复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