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甲状腺癌侵及气管时有的作者认为可同时楔形切除受侵的气管组织,但本文作者提出这一方法不彻底,因为分化型甲状腺癌一旦侵犯其粘膜下层间隙时,气管浸润常环绕其周边,楔形切除气管壁会遗留病灶。作者对1984~1992年期间21例甲状腺癌侵及气管病例作管环绕袖式切除和端端吻合,其中男性4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531岁(19~75岁),组织学分类为乳头状腺癌18例、滤泡型腺癌2例和髓样癌1例。甲状腺手术方法有全切除16例、次全切除3例和腺叶切除2例,同时还做了双侧改良式颈淋巴结清扫5例、同侧改良式颈淋巴结清扫和对侧局部颈淋巴结清扫4例、同侧改良式颈淋巴结清扫11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颈部残留转移淋巴结挽救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9月-2010年6月收治的行挽救性颈淋巴结清扫术且有完整随访的97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97例患者中80例侧后颈部淋巴结有癌残留,总的转移淋巴结残留率82.47%,首次行侧后颈清扫的56例中,残留率85.71%,其中行淋巴结摘除的8例均有癌残留,残留率100%;部分侧后颈清扫的30例,残留率93.33%;一侧全侧后颈清扫的18例中,残留率66.67%.未行侧后颈清扫的41例中,残留率78.05%.每例清扫的淋巴结数目在15 ~45个,平均每例23个,平均每例有转移淋巴结8.21个.97例患者中67例有Ⅵ区淋巴结残留,残留率为69.07%,行Ⅵ区清扫的13例患者,7例有淋巴结残留,残留率53.85%;未行清扫的84例中,67例有淋巴结转移,残留率71.42%,Ⅵ区残留部位主要在头臂动脉与气管相交处和喉返神经的深面. 结论 提高术前影像学诊断能力可减少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颈部淋巴结残留;选择正确的清扫术式和足够大的手术范围是挽救手术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超声刀颈淋巴结清扫术后乳糜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超声刀颈淋巴结清扫术后发生乳糜瘘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05年1月至2009年4月期间105例使用超声刀及110例使用传统方法行左颈或双颈淋巴结清扫的甲状腺癌患者的乳糜瘘的发生情况。结果 105例使用超声刀行左颈或双颈淋巴结清扫术后发生乳糜瘘6例,发生率为5.71%,110例未使用超声刀行左颈或双颈淋巴结清扫术后发生乳糜瘘1例,发生率为0.91%,前者明显高于后者(P<0.05)。结论超声刀行左颈或双颈淋巴结清扫增加了术后发生乳糜瘘的风险,在解剖左颈内静脉下段及左颈静脉角时,显露并保护胸导管,使用丝线结扎的传统方法可有效避免术后发生乳糜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粘贴式负压冲洗在颈淋巴结清扫术后并发乳糜瘘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20例颈淋巴结清扫术后并发乳糜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0例患者中18例经粘贴式负压冲洗后,在5d内引流量明显减少,住院时间10~12d,平均11.3d;在治疗过程中未出现感染、水肿、皮肤破溃等并发症。另外2例经粘贴式负压冲洗治疗无效,转为手术治疗,分别于术后15d及17d痊愈出院。结论粘贴式负压冲洗是治疗颈淋巴结清扫术后乳糜瘘的较为有效、理想的方法,具有创伤小,愈合时间短,费用少,患者较易接受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气管腺样囊性癌七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气管腺样囊性癌临床上少见。我院从 1997~ 2 0 0 1年 12月共手术治疗 7例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与方法本组共 7例 ,男 3例 ,女 4例 ;年龄 30~ 5 2岁。所有患者均表现为咳嗽、进行性喘息 ,呼吸困难。发病至就诊时间为 6个月~ 4年。出现呼吸三凹征 4例。病变位于颈段气管 3例 ,胸段气管 4例。病变长度 2 .5~ 8.0 cm ,累及甲状腺或食管各1例。行手术治疗 7例 ,其中颈段气管切除、气管永久性造瘘 2例 ;行气管切开、肿瘤刮除术 2例 ,术后给予放疗 ;二次行颈段气管姑息环切术 1例 ,再次复发给予放射治疗 ;行隆突成形 +右肺中下叶切除术 1…  相似文献   

6.
乳头状甲状腺微癌是指≤ 1 0mm的甲状腺癌肿 ,多数不能扪及 ,临床上无症状 ,这些微癌 (PTMC)预后良好 ,极少伴有可扪及的肿大淋巴结 ,有关淋巴结清扫的观点有分歧 ,在日本即使未扪及淋巴结均常规行同侧颈淋巴结清扫 (预防性 ) ,而在北美和欧洲仅在淋巴结扪及的情况下行颈淋巴结清扫术 (治疗性 )。为了明确PTMC中淋巴结转移的频率和类型 ,以及颈淋巴结清除的结果 ,用以提出这些病例中颈淋巴结清扫的最佳选择 ,分析日本Ito医院于 1 988~ 1 998年 2 5 9例PTMC施行甲状腺切除和颈淋巴结清扫的结果 ,计男2 9例、女 2 3 0例 ,平均年龄 48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手术的治疗方法。方法 2015年1月~2016年5月,我科收治甲状腺微小癌126例,行患侧加峡部切除或甲状腺全切除术及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中央区淋巴结转移者行同侧选择性区域淋巴结清扫术。统计手术并发症、术后病理及恢复情况。结果发现隐匿性多发癌4例;术中证实中央区转移45例(35.7%),行横行小切口侧颈区选择性区域淋巴结清扫术(清扫Ⅱ、Ⅲ、Ⅳ、部分Ⅴ区),术后病理侧颈区淋巴结转移23例。术后声音嘶哑3例,饮水呛咳2例,短暂性低钙血症15例(均为甲状腺全切除术后),术后乳糜淋巴漏4例(均为侧颈区淋巴结清扫术后)。无术后切口出血导致再次手术。结论甲状腺微小癌具有较高的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中央区淋巴结转移者侧颈区淋巴结转移率高,建议对甲状腺微小癌行常规小切口甲状腺全切除及选择性区域淋巴结清扫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术中喉前淋巴结(DLN)及气管前淋巴结(PLN)联合冷冻病理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6年12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甲状腺乳腺外科术前经细针穿刺活检明确诊断并接受首次手术治疗的245例PTC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DLN与PLN术中冷冻病理检测,并根据DLN与PLN转移情况选择手术方式。结果:245例患者术中冷冻病理均发现DLN与PLN,淋巴结数目2~11枚,126例(51.43%)发现DLN与PLN转移。术后病检气管旁淋巴结转移165例,侧颈区淋巴结转移62例。76例行单侧腺叶及峡部全切+患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42例行全甲状腺切除+患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101例行全甲状腺切除+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26例行全甲状腺切除+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侧颈区清扫。统计分析表明包膜侵犯是DLN与PLN转移的独立风险因素(OR=9.62,P=0.021)。结论:DLN与PLN可作为PTC前哨淋巴结,其转移与气管旁淋巴结转移、侧颈区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术中行DLN与PLN联合冷冻病理检测有助于选择最佳手术方式,实现对PTC更加精准的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甲状腺峡部分化型腺癌(DTC)的手术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12年1月手术治疗的26例甲状腺峡部DTC患者临床资料.结果:26例均行甲状腺全切除术及同期双侧颈Ⅵ区淋巴结清扫术,16例颈深淋巴结转移者同时行单侧或双侧功能性/根治性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全组无手术死亡,一侧喉上神经损伤1例,一侧喉返神经损伤2例,短暂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3例,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1例.26例均获得1~12年的随访,均健康生存,7例发生颈侧区淋巴结复发转移,再次行单侧颈部淋巴结清扫,并经131I治愈.结论:甲状腺全切除术联合同期双侧颈Ⅵ区淋巴结清扫术是甲状腺峡部DTC的有效术式,有颈侧区淋巴结转移时,同时行单侧或双侧功能性/根治性颈部淋巴结清扫术;熟悉解剖、规范精细操作是避免发生严重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颈淋巴结清扫术是治疗头颈部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的根治性方法,乳糜瘘是一种不常见但后果严重的手术并发症,约占颈淋巴结清扫术的1%~3%,处理不当容易引起电解质紊乱、诱发感染、伤口不愈合等并发症,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我院于2005年1月至2007年7月,应用锐性解剖分离胸导管、右淋巴导管的方法施行颈淋巴结清扫术52例,无一例出现术后乳糜瘘.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张玲 《护理学杂志》1998,13(1):28-28
晚期喉癌病人,行喉全切除发音重建术常采用食管音、人工喉及安置发音钮的气管食管音。我院1992~1996年参考孙健等[1]术式,采用喉咽粘膜瓣发音管成形术9例,术后1~2年,发音及吞咽功能恢复正常。现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晚期喉癌9例中男7例,女2例,年龄51~67岁。喉癌病理检验均为鳞癌,行喉全切除术,其中1例同时行颈淋巴结清扫术,1例行舌根组织(约1cm)切除术。2手术方法先在局麻下行低位气管切开造口术,插入麻醉导管后采用静脉复合麻醉进行喉全切除术。在气管与食管间向下分离约1cm,气管后壁行“V”型切除,缝合“V”型缺口,将气…  相似文献   

12.
198 8年 8月~ 2 0 0 2年 12月我院共收治老年胆内瘘 15例 ,术前确诊 9例 ,均经手术治愈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男 6例 ,女 9例 ,年龄 5 5~ 82岁 ,胆石症病史 5~ 15年者 5例 ,15年以上者 10例。 15例中 13例有不同程度剑突下或右上腹疼痛 ,反复发热 9例 ,黄疸 4例 ,腹泻 3例。本组病人入院后均经B超、X线等影像学检查 ,术前确诊胆内瘘 9例 ,余 6例系术中探查发现。术中见胆囊颈胃窦部内瘘 2例 ,胆囊颈十二指肠瘘 4例 ,胆囊体底部十二指肠瘘 4例 ,胆囊体底部横结肠瘘 3例 ,胆总管十二指肠瘘 2例。本组 15例均行胆囊切除 ,胃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儿童甲状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2005年12月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手术治疗的26例儿童甲状腺癌患儿的临床病理资料、特点及治疗方法。结果女性患儿15例,稍多于男性(11例)。患儿均经病理证实为甲状腺癌,其中乳头状癌14例,滤泡状癌9例,髓样癌2例,未分化癌1例。行肿瘤剔除手术1例;一侧腺叶及峡部切除加患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5例,加单侧颈淋巴结清扫术15例;行甲状腺全切或近全切除加双侧颈淋巴结清扫术5例。颈淋巴结转移21例(80.8%)。术后3例患儿出现暂时性有症状性甲状旁腺机能减退,经治疗后缓解;全组未出现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无喉返神经麻痹及手术相关性死亡。5,7年总生存率为96.2%和91.6%。结论儿童甲状腺癌多为分化型甲状腺癌,手术治疗后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后淋巴结复发进行临床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普外科手术治疗的38例病人临床资料。结果行淋巴结再清扫的38例病理检查证实均有乳头状癌转移。其中34例位于原右侧中央区清扫区域,发生率为89.5%,4例(10.5%)位于原左侧中央区清扫区域。右侧复发者淋巴结位于右颈总动脉深面的气管右侧、右喉返神经内侧和右肺尖上方所构成的三角内,左侧复发者淋巴结位于锁骨深面的气管左侧和左颈总动脉之间。术后7例(18.4%)出现暂时性声音嘶哑,1例(2.6%)出现永久性喉返神经损伤。6例(6/38,15.8%)出现暂时性低钙血症。结论再次清扫中央区淋巴结风险大,因此,首次清扫务必彻底和规范。特别不要遗漏斜行的右颈总动脉深面,位于气管右侧、右喉返神经内侧和右肺尖上方的这一区域。  相似文献   

15.
正病人,女,53岁。因甲状腺髓样癌术后2年余,复查发现咽旁肿物1周于2017年6月15日入院。病人2年前发现甲状腺肿物,行甲状腺全切加左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病理:(双侧甲状腺)髓样癌;左侧中央区淋巴结2/5。术后2周复查:降钙素 5000 pg/ml;PET-CT检查提示双侧颈部淋巴结代谢增高,考虑为肿瘤转移。2015年1月9日行双颈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病理检查:左颈淋巴结髓样癌转移(9/16),右颈淋巴结(0/16)。2017年5月15日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甲状腺癌颈淋巴结清扫术后淋巴瘘的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2004年1月至2009年4月9例颈清扫术后淋巴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9例患者中表现为左侧乳糜瘘3例,右侧乳糜瘘1例,乳糜胸1例,颈部淋巴瘘伴胸腔淋巴积液1例,其他3例均为淡黄色淋巴液,均通过保守治疗治愈.结论 熟悉颈部淋巴管道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治疗方法。方法 48例均行手术治疗,据病理组织类型、肿瘤大小、病变范围、年龄和颈部淋巴结转移选择不同术式。单侧分化型甲状腺癌行患侧甲状腺及峡部切除或加对侧甲状腺部分切除;双侧者行全甲状腺切除,保留背侧部分组织;高危患者(年龄>45岁,肿瘤>4 cm)行颈淋巴结清扫术,术后辅以内分泌治疗。结果患侧腺叶+峡部切除术12例,患侧腺叶+峡部切除术+对侧腺体部分切除术34例,双侧甲状腺全切除术2例,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术16例,中央区颈淋巴结清扫术18例。术后发生神经损伤及甲减3例,无手术死亡病例。随访5 a以上者44例,无死亡病例,颈部淋巴结转移4例,无远处转移病例。结论分化型甲状腺癌应根据病理组织类型、肿瘤大小、病变范围、年龄和颈部淋巴结转移选择不同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8.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颈淋巴结清扫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颈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分析高分辨率B超对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和淋巴结清扫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0年6月期间我院连续收治的284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颈淋巴结转移率为29.2%(83/284),中央组淋巴结转移率为22.2%(63/284),同时发生中央组和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率为4.9%(14/284),跳跃式(仅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率为2.1%(6/284)。年龄<45岁、肿瘤直径≥5 mm、多灶性和甲状腺外浸润者颈淋巴结转移率明显升高(P<0.05)。未发现跳跃式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行中央组+颈侧区淋巴结清扫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长于未行淋巴结清扫患者和行中央组淋巴结清扫者(P<0.05),3种手术后甲状旁腺和喉返神经损伤均为暂时性,损伤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分辨率B超对跳跃式淋巴结转移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假阴性率和假阳性率分别为95.0%、75.0%、5.0%和25.0%,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5%和85.7%。结论对有颈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年龄<45岁、肿瘤直径≥5 mm、多灶性、甲状腺外浸润)的患者建议行甲状腺全切除,同时行中央组淋巴结清扫,是安全的;高分辨率B超可作为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重要评估手段;对高度怀疑跳跃式淋巴结转移者应行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19.
<正>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术中行颈淋巴结清扫可降低肿瘤的复发率和病死率,但术后可能发生淋巴漏[1-2]。本研究总结笔者医院2008-2014年行甲状腺全切除+颈淋巴结清扫术病例,对术后淋巴漏发生及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共纳入行甲状腺全切除+颈淋巴结清扫术病人234例,其中男性82例,女性152例,年龄46.8(16~79)岁。淋巴漏的发生界定为术后第2天引流量明显术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食管癌淋巴结转移情况及其危险因素,为外科手术行淋巴结清扫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总结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胸外科行三野淋巴结清扫食管癌根治术30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淋巴结的转移规律及特点。结果308例患者平均清扫淋巴结(35.6±14.5)枚,197例(64%)患者出现淋巴结转移。Logistic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脉管(淋巴管及血管)侵犯(P=0.019)及肿瘤浸润深度(P〈0.001)是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各站淋巴结中,胸部气管旁淋巴结转移率最高(25.0%)。上段食管癌腹部淋巴结转移率显著低于中段或下段食管癌(P=0.001),而各段食管癌颈胸部淋巴结转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颈胸部和颈胸腹部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14.6%和11.0%,而颈腹部和胸腹部则分别为3.6%和4.9%。脉管侵犯(P〈0.001)和胸部气管旁淋巴结转移(P=0.014)是食管癌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结论食管癌淋巴结转移具有上、下双向和跳跃性的特点.胸部气管旁淋巴结转移可作为行颈部淋巴结清扫的指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