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比较Narcotrend监测下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和单纯全麻用于老年病人腹部手术的临床效果,探讨老年腹部手术病人更安全合理的麻醉方式。方法 40例ASAⅡ~Ⅲ择期行腹部手术的老年病人,随机分为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组(EGA)和单纯全麻组(GA),每组20例。两组全麻诱导用药为舒芬太尼0.4μg/kg、顺苯磺阿曲库铵0.15 mg/kg、依托咪酯0.2 mg/kg,气管插管后微泵持续输注丙泊酚、瑞芬太尼及间断静注顺苯磺阿曲库铵维持麻醉,术中行Narcotrend监测并使Narcotrend分级(NTS)维持在D0~D2之间。EGA组全麻诱导前先行硬膜外穿刺置管,注入试验剂量1.3%利多卡因3 ml,气管插管后硬膜外追加1.3%利多卡因6~8 ml,再以0.375%罗哌卡因5~8 ml/次维持硬膜外阻滞。术中监测血流动力学变化,术毕记录两组病人全麻维持用药量和病人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及定位功能恢复时间等。结果 EGA组术中收缩压低于GA组(P<0.05);术中麻醉用药比较,EGA组丙泊酚及顺苯磺阿曲库铵用量少于GA组(P<0.05),EGA组瑞芬太尼用量明显少于GA组(P<0.01);恢复时间比较,EGA组病人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定位功能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GA组(P<0.01);两组病人均无术中知晓发生。结论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用于老年病人腹部手术血流动力学稳定,全麻药用量减少,病人恢复较快,是一种安全可行的麻醉方法,同时进行麻醉深度监测,有利于预防术中知晓。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吸入全麻加硬膜外阻滞与单纯吸入全麻对腹部手术患者术中体温、氧摄取量的影响。方法  3 0例行择期腹部手术的患者 ,ASAⅠ~Ⅱ级 ,均分为两组 ,吸入全麻加硬膜外组(GE组 )、单纯吸入全麻组 (G组 )。GE组中硬膜外阻滞平面为T(5± 2 ) ~S(2± 2 ) 。两组均静脉快速诱导插管 ,吸入异氟醚维持全麻。术中持续监测血液动力学、食管下段温度 (Te)、大腿内侧皮肤温度(Ts)、氧及异氟醚吸入和呼出浓度、呼气末CO2 分压并记录。结果 两组病人术中血液动力学较平稳。G组中Te于术中 12 0分钟时降至最低点 (P <0 0 1) ,Ts与Te变化趋势相似。而GE组中 ,Te于术中 90分钟时降至最低点 (P <0 0 1) ,Ts呈持续升高的趋势。两组病人氧摄取量随着Te的回升而明显增加 (P <0 0 1) ,GE组比G组增加显著 (P <0 0 1)。结论 吸入浅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比单纯吸入全麻用于腹部手术时 ,术中氧摄取量增加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单纯全麻和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在梗阻性黄疸手术中对患者血液动力学变化及术后苏醒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梗阻性黄疸患者,随机分成单纯全麻组(全麻组)、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复合组),每组20例。两组全麻方法相同,复合组在全麻基础上是复合低浓度小剂量硬膜外阻滞。记录入室后、插管时、术中、拔管时的HR、MAP,两组病人麻醉维持用药量及清醒拔管时间,术后躁动情况。结果复合组在插管拔管过程中HR、MAP均较全麻组低且平稳(P<0.05),全麻组拔管反应剧烈,在插管、拔管时各项指标与诱导前比较均显著升高(P<0.05)。全麻组全麻用药芬太尼、异氟醚、维库溴铵等用药量均显著多于复合组(P<0.05)。复合组较全麻组清醒快,拔管时间明显早于全麻组(P<0.05)。复合组发生躁动1例,显著低于全麻组的11例,P<0.05)。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更加适合于梗阻性黄疸病人的麻醉。  相似文献   

4.
丁硕  满忠 《腹部外科》1997,10(6):268-269
观察硬膜外阻滞加气管内全麻(简称GA+Epi)和单纯气管内全麻(简称GA)用于上腹部手术、30例ASAⅠ~Ⅱ患者随机分成GA组和GA+Epi组,两组性别、年龄、体重及手术时间无显著差异,全麻用药相同。两组于麻醉前、气管插管后、术中、技管后进行MAP、HR、RR和SPO2监测。结果表明:GA+Epi组插管后及术中MAP、HR波动小,相对稳定,与GA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可使全麻用药量减少,气管技管时间提前,且硬膜外阻滞术后有较好的止痛作用,明显减轻麻醉诱导气管插管期间及术中刺激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5.
妇科手术病人不同麻醉方法绩效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比较妇科手术病人单纯全麻和硬膜外复合全麻的绩效.方法 择期妇科手术病人30例,年龄18~64岁,ASA Ⅰ或Ⅱ级,随机分为2组(n=15):单纯全麻组(G组)和硬膜外复合全麻组(EG组).EG组硬膜外注射2%利多卡因试验剂量3 ml.两组静脉注射地塞米松、氟哌利多、芬太尼、异丙酚和琥珀酰胆碱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机械通气.G组吸入七氟醚及间断静脉注射芬太尼维持麻醉;EG组吸入七氟醚及间断硬膜外注射利多卡因和丁卡因维持麻醉;两组静脉注射维库溴铵维持肌松.术毕入PACU,G组采用病人自控静脉镇痛;EG组采用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记录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和PACU停留时间;记录七氟醚、芬太尼、肌松药和血管活性药物用量;于术后6、24、48 h时记录静息状态和活动状态的VAS评分以及镇痛泵实际按压次数和有效按压次数;记录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计算麻醉有关费用.结果 与G组比较,EG组拔管时间和PACU停留时间缩短,七氟醚和芬太尼用量减少,术后6 h时实际按压次数和有效按压次数减少(P<0.05或0.01),苏醒时间、各时点镇痛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和麻醉总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单纯全麻相比,妇科手术病人硬膜外复合全麻麻醉药物用量少,术后早期镇痛效果好,且麻醉总费用相当.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气管表面麻醉或/和硬膜外阻滞能否降低全身麻醉时异氟醚的使用量.方法 上腹部手术病人60例,随机分为单纯全身麻醉组(G组)、全身麻醉联合气管表面麻醉组(GL组)、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组(GE组)、全身麻醉联合气管表面麻醉和硬膜外阻滞组(GLE组).各组术前及诱导用药相同,术中异氟醚维持麻醉,维库溴铵维持肌松,根据病人生命体征调整异氟醚吸入浓度.比较各组术中异氟醚的使用量及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G、GL、GE、GLE四组呼气末异氟醚MAC维持值分别为(1.01±0.11)、(0.89±0.07)、(0.63±0.06)和(0.51±0.08);异氟醚消耗量分别为(12.9±1.8)、(11.2±1.7)、(6.7±1.2)和(5.3±0.9)ml/h.GLE组术后不良反应最少,无一例病人发生术中知晓.结论 气管表面麻醉或/和硬膜外阻滞明显降低吸入全身麻醉时异氟醚需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硬膜外阻滞加气管插管浅全麻应用于上腹部手术病人的效果。方法择期上腹部手术ASA Ⅰ-Ⅱ级病人2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硬膜外阻滞复合浅全麻组)和B组(硬膜外阻滞复合镇静强化组)。两组分别于麻醉过程中连续监测病人血压、心率、心电图、脉搏血氧饱和度,手术探查应激反应及病人术中知晓情况。结果 A组和 B组术中血压比麻醉前均下降(P<0.05)。B组术中探查时病人血压较麻醉前显著升高,恶心、呕吐发生率高,且术中知晓(P<0.01)。结论硬膜外阻滞复合浅全麻具有应激反应小、术中循环稳定、知晓率低、病人痛苦小等优点,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应用孤立前臂技术(IFT)在全麻病人“箭毒化”后,仍能维持手臂活动能力,以此判断全麻中麻醉深度和病人意识情况。资料和方法 30例ASA Ⅰ~Ⅱ级病人。在硬膜外阻滞(EB)复合异丙酚全麻下行上腹部手术。麻醉方法:无术前药。硬膜外穿刺、置管和给药,出现节段性阻滞后,静注芬太尼0.1mg、维库溴铵0.1mg/kg和异丙酚2mg/kg全麻诱导,气管内插管。术中EB基础上持续静脉泵入异丙酚2mg·kg~(-1)h~(-1),辅以肌松剂,控制呼吸。全麻诱导前于上臂置止血带并加压达收缩压以上(250mmHg),在气管插管、手术切皮和腹腔探查时观察止血带远端手和前臂的自主活动和指令性反应情况。术毕停异丙酚;肌松剂拮抗;当病人咽喉反射和通气量恢复后。拔除气管导管。术后24小时随访了解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静、吸复合全麻与单纯静脉全麻在小儿腭裂整复术中的应用。方法:40例小儿腭裂整复术病人,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20例。A组用静脉复合气管内吸入全麻,B组为单纯静脉全麻。两组病人麻醉诱导药物相同,A组术中间断静推小量氯胺酮的和吸入安氟醚(低流量),B组术中间断静推足量氯胺酮。结果:静脉全麻复合气管内吸入全麻组麻醉平稳,用药量均减少,术毕病人清醒快,与单纯静脉复合全麻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静脉复合气管内吸入全麻为小儿腭裂整复术提供了一种麻醉平稳,苏醒迅速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0.
麻醉对老年上腹部手术病人儿茶酚胺和血糖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儿茶酚胺系统和血糖的变化直接影响机体的循环 ,是判断机体应激反应的重要指标 ,本研究旨在观察 3种麻醉方法 (硬膜外麻醉、气管插管全麻和硬膜外复合气管插管全麻 )对老年病人上腹部手术过程中儿茶酚按和血糖的影响。资料和方法 选择上腹部手术病人6 0例 ,年龄 6 2~ 81岁 ,ASA ~ 级 ,无高血压和糖尿病病史 ,随机分为硬膜外麻醉组 (2 0例 ,组 ) ,气管插管全麻组 (2 0例 ,组 ) ,硬膜外麻醉复合气管插管全麻组 (2 0例 ,组 )称复合麻醉组。组 、组 的病人入室后 ,取左侧卧位 ,选择 T8- 9为穿刺部位 ,阻滞药物为1%利多卡因和 0 .2 5 …  相似文献   

11.
中胸部硬膜外阻滞对气管插管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硬膜外阻滞后气管插管的心血管反应明显降低 ,但其血浆儿茶酚胺反应如何以及与心血管反应之间的关系值得探讨。资料和方法18例ASAⅠ~Ⅱ级腹部手术病人随机采用硬膜外复合全麻 (E G组 )或单纯全麻 (G组 ) ,每组各 9例。方法 :均无术前用药。E G组病人行T1 0~ 1 1 硬膜外腔穿刺置管 ,使阻滞节段大于T6~ 1 2 。以芬太尼、维库溴铵和异丙酚全麻诱导 ,气管插管 30s完成。N2 O、异氟醚和维库溴铵维持全麻。G组除无硬膜外阻滞外 ,均与E G组相同。麻醉前、全麻诱导后、插管后即刻和 5min取动脉血测血浆去甲肾上腺素 (NE)和…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高位或低位硬膜外麻醉复合全麻胸、腹部手术病人围术期心率变异性(HRV)的变化,以探讨其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的状态。方法择期行胸、腹部手术病人25例,ASAⅠ或Ⅱ级,年龄18-65岁,男女不限。随机分为2组:低位硬膜外麻醉复合全麻组(L组,n=13,行腹部手术,T12-L1或T11,12硬膜外穿刺置管)、高位硬膜外麻醉复合全麻组(H组,n=12,行胸科手术,T6,7或T7,8硬膜外腔穿刺置管)。静脉注射异丙酚、维库溴铵麻醉诱导,术中吸入60%N2O及异氟醚,维持呼气末吸入麻醉药浓度1.0 MAC。术前1 d、入室后、硬膜外麻醉平面稳定后、复合全麻后即刻、拔管后及术后1、2 d观察HRV:高频功率(HF)、低频功率(LF)、低频功率与高频功率比(LF/HF)的变化。结果感觉阻滞平面稳定后,L组阻滞平面上界T8.8±2.0,H组T3.0±0.3。与入室后比较,两组硬膜外麻醉平面稳定后、复合全麻后即刻、拔管后LF、HF及LF/H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组术后1、2 d LF、HF降低,L组术后1 d LF、术后2 d LF/HF高于H组(P<0.05)。结论高位或低位硬膜外麻醉复合全麻病人围术期HRV无明显改变;术后高位硬膜外麻醉病人自主神经系统张力降低,但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维持平衡。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应用于腹部大手术患者的可行性。方法:全麻诱导用咪唑安定0.1mg/kg,芬太尼3μg/kg,丙泊酚2mg/kg,维库溴铵0.1mg/kg。复合组于诱导前在T_(8~9)或L_(3~4)间隙行硬膜外穿刺置管,注入2%利多卡因5ml,平面确定后进行全麻诱导。全麻维持用丙泊酚2mg.kg~(-1),h~(-1)持续泵入,间断静注芬太尼和维库溴铵,并吸入安氟醚。用多功能监测仪监测心血管功能,记录术后躁动及药物用量。结果:复合组插管、切皮、拔管时的平均动脉压,心率上升幅度较对照组少。术后躁动率、药物用量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应用于腹部大手术,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应激反应小,全麻药用量和手术后躁动减小。硬膜外术后镇痛有利于患者创口愈合、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喉罩与气管插管用于全麻或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患者的HR和BP变化.方法妇科手术80例,随机分为全麻气管插管(T)组、全麻喉罩(L)组、硬膜外阻滞 全麻气管插管(ET)组、硬膜外阻滞 全麻喉罩(EL)组,每组20例.硬膜外阻滞用1%利多卡因 0.15%丁卡因.全麻诱导咪唑安定2 mg、芬太尼0.2 mg、丙泊酚1.5 mg/kg、琥珀胆碱1.5 mg/kg后插气管导管或喉罩.全麻维持50%N2O O2 异氟醚,静注阿曲库铵、芬太尼.于麻醉前(基础,入室静卧10 min后)、插管后1 min、切皮、进腹探查后5 min、拔管后1 min记录MAP、SpO2、HR、PETCO2.结果插管时HR和MAP均低于基础值,而两组喉罩HR低于插气管导管者,硬膜外复合全麻喉罩组MAP低于气管插管组.切皮时两组全麻MAP高于复合硬膜外组.探查时两组复合硬膜外者HR和MAP均低于基础值,且MAP低于单纯全麻者(P<0.05).拔管时各组HR均显著高于基础值,MAP未复合硬膜外者显著高于基础值.结论(1)插喉罩对BP和HR的影响不如气管导管剧烈;(2)复合硬膜外阻滞时气管插管或喉罩置入应激反应轻,也可减轻探查时的BP波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对胸、上腹部癌症手术病人循环、苏醒、躁动发生的影响。方法42例择期行胸、上腹部癌症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Ⅰ组)和单纯全麻组(Ⅱ组),每组21例。分别测定麻醉前、插管后、探查时、术中2 h、拔管后,SBP、DBP及HR的变化及全麻药用量,术毕观察苏醒时间及躁动情况。结果术中监测时段的SBP、DBP、HR、Ⅰ组均较Ⅱ组低且平衡,Ⅰ组插管后心率有减慢趋势,Ⅱ组则无明显变化(P>0.05),Ⅰ组术中SBP、DBP均明显低于术前(P<0.01),拔管后恢复到术前水平,Ⅱ组插管后DBP下降(P<0.05),但术中BP无明显改变,拔管后BP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Ⅰ组全麻药用量和术后躁动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而苏醒时间也明显小于对照组。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用于胸、上腹部癌症手术病人循环状态稳定,应激反应小,是一安全可行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检测单凭全麻和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术中病人的血糖、血压和心率变化,比较两种麻醉方法对抑制手术时应激反应差异。方法:将46例ASAⅠ~Ⅱ级食管癌择期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A组按常规方法诱导后行气管内插管全麻,B组先行硬膜外穿刺置管后再行气管内插管全麻。分别在入室、插管时、切皮时、切皮后45min、拔管后四个时点记录血糖、平均动脉压、心率等参数。结果:A组血糖在切皮后45min,拔管时均明显高于B组。A组、MAP、HR在插管时、切皮时、拔管时均高于B组(P<0.05)。结论:对于食管癌手术,使用全麻加硬膜外麻醉能有效地抑制手术引起的应激反应,使病人在术中更为安全平稳,麻醉效果更为可靠。  相似文献   

17.
连续硬膜外腔阻滞对地氟醚麻醉期间交感神经活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连续硬膜外阻滞对地氟醚诱发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反应的预防作用。方法 30例病人随机分为地氟醚组和连续硬膜外阻滞与地氟醚联合醉组,每组15例。麻醉诱导气管内插管后,地氟醚组以挥罐设定浓度(FD)2%开始,并以每间隔30s递增1%的方法吸入地氟醚-氧,直至达到满足手术要求的浓度并维持麻醉;联合麻醉组在全麻诱导前于T9-10或T10-11间隙行硬膜外穿刺置管,术中用利多卡因维持硬膜外阻滞,其余步  相似文献   

18.
硬膜外阻滞复合喉罩吸入全麻在上腹部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更适合于上腹部手术的麻醉方法,减轻术中牵拉反应,30例择期上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硬膜外阻滞(Ⅰ)、气管内吸入全麻(Ⅱ)和硬膜外阻滞复合喉罩吸入全麻组(Ⅲ),每组10例。其性别、年龄、体重、手术种类及手术时间组间无明显差异。术前30min常规肌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观察冠心病病人行胸部手术时采用全麻复合高位硬膜外阻滞能否减轻心肌的损伤.方法 32例冠心病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6例,Ⅰ组为安氟醚复合高位硬膜外阻滞;Ⅱ组为单纯安氟醚麻醉.两组病人入室后测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Ⅰ组病人在行安氟醚全麻前行T3~4或T4~5硬膜外麻醉,5 min后开始诱导插管,安氟醚全麻;Ⅱ组病人直接行安氟醚全麻.两组病人在诱导前和诱导插管后8 h分别抽取血样测定肌钙蛋白I(cTnI)浓度.结果Ⅰ组病人插管后1、5 min及拔管时HR、MAP比麻醉前低(P<0.05);Ⅱ组病人比麻醉前高(P<0.05),两组病人插管后1、5 min及拔管时HR、MAP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病人插管后8 h cTnI浓度均高于诱导前(P<0.05),但Ⅰ组插管后8 h cTnI浓度比Ⅱ组为低(P<0.05).结论全麻复合高位硬膜外阻滞麻醉能够减轻冠心病病人手术期的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测试连硬外阻滞联合臂丛神经阻滞在乳腺癌根治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2 4例乳腺癌择期手术病人随机分成A、B、C三组 ,三组人数均为 8例。A组运用胸 4~ 5棘突间隙连续硬膜外神经阻滞联合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 ;B组选用单纯胸 4~ 5棘突间隙连续硬膜外神经阻滞 ;C组选用循环密闭式静脉吸入气管插管。结果 :A组病人整个手术过程中生命体征稳定 ,肌肉松弛满意 ,手术顺利 ;B组病人术中清扫腋窝淋巴结期间牵拉疼痛不适感强烈 ,生命体征有较大波动 ;C组病人全麻诱导及术毕清醒拔管期间心血管反应明显 ,生命体征波动剧烈。结论 :连硬外阻滞联合臂丛神经阻滞用于乳腺癌根治术具有术中镇痛充分、肌肉松弛理想、生命体征稳定等优点 ,是乳腺癌根治术理想的麻醉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