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性肺炎合并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早期诊断和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4月至2004年5月期间8例肝移植患者术后出现巨细胞病毒性肺炎合并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资料。8例患者均给予更昔洛韦5mg/kg静脉滴注,2次/d;减少他克莫司(FK506)或环孢素A(CsA)1/3~1/2的用量,停用霉酚酸酯(MMF)和泼尼松;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同时加强支持治疗。结果8例患者中5例痊愈,3例死亡。无1例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结论胸部X线、CT检查及临床表现是早期诊断的关键。抗巨细胞病毒治疗、调整免疫抑制剂用量、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及有效的营养支持均是改善肝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性肺炎合并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重症肌无力(MG)患者胸腺扩大切除术后发生肌无力危象(PTMC)的原因及影响呼吸机使用时间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大坪医院2008年6月至2014年11月确诊为MG并在胸腺扩大切除术后发生危象7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8例、女41例,进行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结果全组PTMC发生率为20.6%(79/38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后肺部感染是影响呼吸机使用时间的重要原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性别、Osserman分型、术前危象史无相关性(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呼吸机使用时间与手术时间呈正相关(P0.05),与年龄、病程、术前及术后溴吡斯的明用量、手术径路及出血量不相关(P0.05)。结论 PTMC治疗主要依赖于呼吸机辅助呼吸、手术时间及肺部感染是影响PTMC患者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的主要因素。MG患者应尽可能短缩手术时间,术后需采取有效措施避免肺部感染,从而降低PTMC的发生并缩短呼吸机使用时间。  相似文献   

3.
吸入性损伤后预防性气管切开与紧急气管切开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8,自引:16,他引:58  
目的 探讨预防性气管切开的临床可行性。 方法 对 93例中度或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均行气管切开。气管切开前出现明显呼吸困难、血氧分压下降、血氧饱和度下降者为紧急气管切开组 (2 1例 ) ;气管切开前未出现明显通气、换气障碍者为预防性气管切开组 (72例 )。预防性气管切开组实施手术时间为伤后 (4 .31± 3.0 4 )h ,紧急气管切开组为伤后 (34.4 7± 2 .79)h。比较两组患者相关生命体征、血氧分压、氧饱和度、呼吸频率及呼吸机使用情况。 结果 紧急气管切开组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心率等术前均有明显的异常 ,术后得到显著改善 ,而预防性气管切开组相关生命体征较平稳。紧急气管切开组术后 2d内 2 0例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 (95 .2 4 % )。预防性气管切开组术后 2d内 6 5例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 (90 .2 8% )。 结论 对疑有中度以上吸入性损伤的患者应及早行预防性气管切开 ,尽量避免紧急气管切开。气管切开后建议早期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  相似文献   

4.
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机械通气的护理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周俊 《护理学杂志》2006,21(22):34-35
针对354例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患儿的生理及疾病特点和手术方式,机械通气期间采取压力限制容量控制呼吸模式,低流量、高频率的呼吸参数,加强营养支持及胃肠减压,预防拔管后喉痉挛、水肿所致的呼吸困难等措施.结果术后354例患者呼吸机辅助呼吸3~132 h,348例顺利拔管,5例再次插管,1例3次插管;340例治愈出院,14例死亡.提出根据患儿特点,合理应用呼吸机、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促进患儿康复.  相似文献   

5.
肺动脉高压患者围术期呼吸指数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患者围术期肺换气功能的特点及呼吸机的合理使用。方法43例室间隔缺损(VSD)患者分为肺动脉高压组(23例),对照组(20例),对其围术期呼吸指数进行动态观察与分析。结果肺动脉高压组呼吸指数术后1小时降至较低水平后又逐渐增高,在术后12小时达到高峰后逐渐下降,24小时基本达到术前水平呈明显不稳定状态,而对照组相对平稳。结论肺动脉高压患者术后24小时内肺换气功能处于不稳定状态,延长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有利于渡过术后危险期。  相似文献   

6.
周俊 《护理学杂志》2006,21(11):34-35
针对354例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患儿的生理及疾病特点和手术方式,机械通气期间采取压力限制容量控制呼吸模式,低流量、高频率的呼吸参数,加强营养支持及胃肠减压,预防拔管后喉痉挛、水肿所致的呼吸困难等措施。结果术后354例患者呼吸机辅助呼吸3~132h,348例顺利拔管,5例再次插管,1例3次插管;340例治愈出院,14例死亡。提出根据患儿特点,合理应用呼吸机、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促进惠儿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呼吸机在严重胸外伤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应用呼吸机辅助呼吸治疗36例严重胸外伤病人。应用全自动呼吸机同步呼吸模式辅助,31例用加压面罩,5例气管插管连接给氧,辅助1~26天(多为1~5天)。结果:取得良好效果,治愈34例,1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死于重度颅脑损伤。结论:严重胸外伤应该早期应用呼吸机辅助呼吸,上呼吸机有利于肺复张,可有效防止肺水肿和肺间质水肿,提高血氧饱和度,可减轻疼痛,并能对肋骨骨折起内固定作用。主张放宽应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指征,早上早撤,不要等到呼吸停止或严重呼吸困难出现低氧血症时,非上呼吸机不可的时候才上呼吸机,这时缺氧已给多器官、特别是大脑造成了继发损伤。  相似文献   

8.
重症肺大疱患者多数症状重,常因术前突发的气胸及术后的呼吸循环衰竭而致死,是胸外科护理的难题,及时给予机械通气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因此呼吸道的护理和呼吸机的管理起到很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院收治了14例重症肺大疱患者,现将其围手术期护理和呼吸机管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高龄低肺功能食管、贲门癌患者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目的探讨高龄低肺功能食管、贲门癌患者的外科手术治疗、手术方式的选择及围手术期的合理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2003年12月44例70岁以上低肺功能食管、贲门癌患者的手术切除方式、围手术期处理及术后呼吸机的应用。结果术后19例行呼吸机辅助呼吸,围手术期死亡3例,其中2例死于呼吸衰竭,1例吻合口瘘患者死于胸腔感染,全身衰竭。结论由于手术技术的改进、术后呼吸机的应用及围手术期的正确处理,高龄低肺功能食管、贲门癌患者的手术适应证可相对扩大。  相似文献   

10.
高建  姜伟  刘彦斌  禹猛  杨其顺 《器官移植》2013,4(5):299-303
目的探讨呼吸机辅助呼吸对肾移植术后重症肺炎并发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价值。方法 4例患者中男3例,女1例,平均年龄50岁。除给予常规治疗外,使用纽邦E360呼吸机给予辅助呼吸。有创通气2例,无创通气2例。有创通气采用同步间歇指令+压力支持通气模式;无创通气采用压力支持通气加呼吸末正压通气。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注意气管插管深度、气囊状态、面罩漏气程度等,及时给予调整呼吸机参数。同时积极治疗原发病,患者全身状况得到改善,体温正常,营养状态改善,导致呼吸衰竭的原发病因已解除或得到控制,肺部分泌物减少,呼吸肌力恢复较好,血液循环状态稳定后,从逐渐撤机过渡到完全撤机。结果 4例患者经治疗后,3例痊愈出院,1例死亡。3例痊愈患者的通气时间平均为15 d,其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呼吸频率、心率均较通气前明显改善。在机械通气过程中,1例发生气胸,经予胸腔闭式引流后治愈。1例死亡患者合并糖尿病、肾癌等病史,有延误诊治史。结论经呼吸机辅助呼吸治疗肾移植术后重症肺炎并发呼吸衰竭患者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17例胸外科术后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患者进行病因分析,探讨胸外科术后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的可能病因,针对病因采取相应的措施.方法:对我院自2007年6月~2011年5月胸外科术后被诊断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的17例患者进行病历资料的回顾性分析,查找胸外科术后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的病因.结果:有5例术后并发胸内吻合口瘘,1例术中、术后失血多出现低血压休克.3例术前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痛史,1例术前有放疗性肺炎,3例吸烟指数每年大于1500支持续十年以上,1例有高血压病史.结论:有多种病因导致胸外科手术后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积极采取干预措施,防止术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对胸外科手术患者实施围术期呼吸道护理的效果。方法对31例胸外科手术患者术前行心理干预、指导咳嗽训练,术后实施呼吸机及人工气道管理、预防感染等护理措施。结果 31例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未发生肺部严重感染、肺不张,呼吸衰竭等并发症。结论做好胸外科手术患者围术期呼吸道各项护理措施,对于预防和减少术后肺部感染等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在ICU危重患者术后的应用。方法对20例外科危重患者在出现呼吸危象的情况下,建立人工气道,应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结果20例中,脱离呼吸机15例;痊愈14例,死亡5例,植物状态1例,最长通气时间152天。结论对外科危重病患者及早行机械通气是治疗呼吸衰竭最有效和迅速的方法。小潮气量通气、把握呼吸机撤离的时机、控制感染是减少并发症、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病人 男 ,75岁。因左上叶肺癌于 2 0 0 0年 3月行左肺上叶切除。术后第 1d发生腹胀 ,予以胃肠减压 ,TPN深静脉营养。术后第 3d并发呼吸功能衰竭 ,行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术后第 6d腹痛、腹泻 ,排柏油样便。第 7d行胃镜检查证实十二指肠球部前壁溃疡穿孔 ,直径约 1 5cm。遂于次日行十二指肠球部穿孔修补术。病人术后历经心、肺、肾衰竭等多脏器衰竭 ,抢救 2个月余 ,康复出院。讨论 胸外科手术后并发消化道溃疡穿孔发生率很低 ,我院 45年 2 32 0 5例手术中仅见 5例 ,发生率为 0 0 2 %。为预防其发生 ,对心肺功能差、年龄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为临床预防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提高手术效果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至2013年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胸外科接受食管癌根治术的2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术后是否发生肺部感染,将其分为感染组和对照组,其中感染组患者95例,男性73例,女性22例,平均年龄(63.8±7.5)岁;对照组患者120例,男性83例,女性37例,平均年龄(61.7±6.3)岁。利用卡方检验对两组病例的性别、年龄、病变部位、吸烟史、手术持续时间、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及术前并发症进行率的比较,并通过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方法进一步明确食管癌切除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 结果卡方检验结果表明,术后肺感染组患者高龄(≥ 60岁)、肿瘤发生部位、吸烟史(≥ 20年)、手术持续时间(≥ 3 h)、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 2 h)、术前并发症(糖尿病、COPD Ⅲ级以上、低蛋白血症)的比重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年龄≥ 60岁(χ2 = 4.201、P = 0.04)、烟龄≥ 20年(χ2 = 11.204、P = 0.001)、病变部位(χ2 = 12.415、P = 0.000)、手术时间≥ 3 h(χ2 =4.28、P = 0.045)、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 2 h(χ2 = 4.565、P = 0.033)、术前并发糖尿病(χ2 = 7.335,P = 0.007)、术前合并低蛋白血症(χ2 = 4.97、P = 0.026)及术前合并COPD Ⅲ级以上(χ2 = 5.225、P = 0.022)是食管癌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高危因素。 结论年龄≥ 60岁、烟龄≥ 20年、肿瘤发生部位、手术时间≥ 3 h、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 2 h、术前合并糖尿病、低蛋白血症或重度肺功能受损是食管癌切除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28例高龄患者肺切除的呼吸管理经验。方法:加强术前准备和术后处理工作,重症者实施机械通气,预防肺部并发症,适当使用药物治疗。结果:28例患者平均住院21天,未出现肺部并发症,均康复出院。结论:①术前训练腹式呼吸和深呼吸,做好心理护理,使患者积极配合,有利于术后康复。②对重症患者术后应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③咳嗽、排痰是预防肺部并发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气管断裂伤围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15例气管断裂伤患者术前积极抢救,保持呼吸道通畅;术后初期加强呼吸道管理与吸痰护理,恢复期加强鼻饲护理、心理护理与肺功能训练.结果 15例患者中8例呼吸机辅助呼吸3 d,7例呼吸机辅助呼吸2 d.平均住院16.2 d,痊愈出院.术后随访6个月,均无吻合口瘘发生,胸部X线摄片示肺扩张良好.结论 对气管断裂伤患者,术前以抢救生命为主,术后应强调气道管理和肺功能训练.  相似文献   

18.
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呼吸机治疗的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天真 《护理学杂志》1995,10(6):335-337
1991-1994年本科收治ARDS患者30例,通过呼吸机应用的监测护理,总结了良好的监测护理对患者的康复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主要经验:(1)尽早发现低氧血症,使用呼吸机治疗。(2)采取人工呼吸器辅助吸痰及纤维支气管镜下行肺部灌洗术等有效吸痰方法,保持呼吸道通畅。(3)应用呼吸未正压通气的监测护理。(4)肌肉松弛剂应用的监测护理。预防呼吸机肺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气管断裂伤围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15例气管断裂伤患者术前积极抢救。保持呼吸道通畅;术后初期加强呼吸道管理与吸痰护理,恢复期加强鼻饲护理、心理护理与肺功能训练。结果15例患者中8例呼吸机辅助呼吸3d,7例呼吸机辅助呼吸2d。平均住院16.2d,痊愈出院。术后随访6个月,均无吻合口瘘发生,胸部X线摄片示肺扩张良好。结论对气管断裂伤患者,术前以抢救生命为主,术后应强调气道管理和肺功能训练。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胸外科手术后急性呼吸衰竭合并支气管胸膜瘘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术后支气管残端瘘1例和肺瘘4例患者均并发急性呼吸衰竭,均需应用呼吸机治疗。支气管残端瘘患者应用呼气末正压通气模式,4例肺瘘患者应用同步间隙指令呼吸模式。结果应用呼吸机时胸腔引流管均有Ⅱ-Ⅲ度漏气。残端瘘患者由于瘘口较大,大部分气体由残端瘘口处逸出,引起呼吸机运行不稳定,且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在氧浓度(FiO2)达0.60时仍持续于0.90—0.92。试用气管内球囊封堵瘘口后使SaO2达0.93—0.95。2例肺瘘自动闭合;另2例亦经胸内注入纤维蛋白原2.0g后封闭肺瘘口,均未致其他呼吸支持并发症或胸腔感染。结论瘘口大小决定处理重点,对较大支气管瘘,应先保证气道闭合性;术后肺瘘亦有自愈的可能;术后注重营养支持,引流管的局部护理应严格无菌操作;合理选择呼吸机参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