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8 毫秒
1.
<正> 作者自1994年2月-1998年6月利用人工血管行“心包外下腔静脉段与阻塞段远端下腔静脉架桥术”(以下称“腔-腔静脉架桥术”)治疗布-卡综合征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6例,男4例,女2例,年龄32~43岁,平均年龄36.5岁,主要临床表现:全身乏力,活动后心慌、憋气、肝、脾肿大,双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脾静脉-下腔静脉人工血管架桥术(简称脾-腔人工血管架桥术)在布-加综合征(BcS)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999~2002年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72例B-CS病人(均为Ⅱ型)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研究,其中脾一腔人工血管架桥术26例,肠系膜上静脉-下腔静脉人工血管架桥术(简称肠-腔人工血管架桥术)46例。结果脾-腔人工血管架桥术组(简称脾-腔组)手术后血小板数明显升高(P<0.05)。分流前后自由门静脉压力(kportal pressure,FPP)变化情况:脾-腔组和肠-腔人工血管架桥术组(简称肠一腔组)均下降(P<0.05),但两组之间手术前后FPP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两组均无围手术期死亡。对20例脾-腔组和36例肠-腔组B-CS病人进行了6个月至3.5年的随访,有效率分别为90.0%、91.7%,肝性脑病发生率分别为5.0%、5.6%,均未发生再出血。结论脾-腔人工血管架桥术治疗B-CS,可有效降低门静脉压力,控制上消化道出血,达到了肠-腔架桥术同样的效果,且可消除病人脾功能亢进。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布 加综合征合理的临床病理分型、外科治疗方法及原则。方法 对 1983年 5月至 2 0 0 3年 6月收治的 136 0例布 加综合征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根据下腔静脉造影和经皮肝穿刺肝静脉造影 ,将其分为 4种类型 (6个亚型 ) :Ⅰa型 5 94例 ,Ⅰb型 12 3例 ,Ⅱ型 2 92例 ,Ⅲa型 2 37例 ,Ⅲb型 112例 ,Ⅳ型 2例。治疗方法包括 :(1)改良脾 肺固定术 2 6 5例 ,(2 )手指破膜或球囊导管扩张 4 0 7例 ,(3)根治性病变隔膜切除和血栓取出术 2 75例 ,(4 )下腔静脉旁路术 88例 (下腔静脉 下腔静脉架桥术 71例 ,下腔静脉 右心房架桥术 17例 ) ,(5 )肠系膜上静脉 下腔静脉C形架桥术192例 ,(6 )脾静脉 下腔静脉架桥术 32例 ,(7)脾静脉 右心房架桥术 2 3例 ,(8)脾静脉 颈内静脉胸骨后 5 7架桥术例 ,(9)肠系膜上静脉 右心房架桥术 8例 ,(10 )联合手术 6例 (包括 :肠系膜上静脉 下腔静脉 右心房架桥术 2例和脾静脉 下腔静脉 右心房架桥术 4例 ,(11)脾静脉 肾静脉分流术 4例 ,(12 )其他手术 3例 (包括肠系膜上静脉 颈内静脉架桥术 2例 )。手术死亡率 3 0 9% (4 2 / 136 0 ) ,并发症发生率 14 78% (2 0 1/ 136 0 )。结果 对 885例进行了随访 ,随访时间 9个月至 15年 ,平均 (6 8± 1 2 )年。总有效率为 89 4 %  相似文献   

4.
布-加综合征的外科治疗:附17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摘要:目的:探讨布-加综合征的病理特点、临床病理分型及合理的诊断与外科治疗方法和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172例布-加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72例共分为3种类型(7个亚型),采用手术、或手术联合介入治疗,其中:(1)下腔静脉成形术或/和支架置入术99例;(2)肝静脉或副肝静脉成形术或/和支架置入术10例;(3)下腔静脉-下腔静脉架桥术7例;(4)改良脾-肺固定术12例;(5)经右心房手指破膜或球囊导管扩张术5例;(6)常温直视下根治性病变隔膜切除和血栓取除术5例;(7)肠腔转流术11例;(8)肠颈转流术3例;(9)肠房转流术5例;(10)腔房转流术4例;(11)门腔转流联合下腔静脉成形术和支架置入术11例。手术死亡率1.2%(2/172)。全组患者获随访,随访时间3个月至7年,12例复发,复发率7.0%,其中4例因肝衰竭死亡,其余患者恢复满意。结论:布-加综合征术前诊断需借助多种影像学技术检查。对不同病理类型的布-加综合征应采取不同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5.
重症布-加综合征的治疗(附95例报告)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目的  探讨重症布 -加综合征 (BCS)的治疗方法。 方法  对 1994年 11月~ 1999年 6月收治的 95例重症BCS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手术治疗 75例 ,其中行肠腔静脉人工血管C型架桥吻合 5 1例 ,脾静脉与右颈内静脉人工血管架桥吻合 2 3例 ,肠系膜上静脉右颈内静脉人工血管架桥吻合 1例 ;介入治疗 10例 ,均行经皮肝肝静脉球囊导管扩张成形或 (和 )内支架放置 ;介入加常规手术 10例 ,经皮腔下腔静脉球囊导管扩张成形及内支架放置后行肠腔人工血管C型架桥术。除手术死亡 5例外 ,90例随访 6个月~ 5年 ,效果优者 6 5例 ( 72 .2 % ) ,良者 2 5例 ( 2 7.8% )。 结论  对重症布加综合征病人应依据病变类型行相应的治疗方法 ,多数病人可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治疗Budd-chiari综合征有效的手术方式。方法:肝后下腔静脉短节段闭塞型Budd-chiari综合征,16例采用经腹行肝上下腔静脉与肝后下腔静脉人工血管架桥术(改良手术组),相同病理类型18例应用开胸行右心房与肝后下腔静脉人工血管架桥术(传统手术组),进行疗效对比研究。结果:改良手术组16例中,术中1例急性右心衰,15例术中经过顺利。人工血管长度6~8cm,随访6~55个月人工血管内无血栓形成。传统手术组18例中,术中急性心包填塞1例。术后发生胸腔积液3例,肺部感染与急性心包炎各1例。人工血管长度12~14cm。术后随访60个月,有3例分别于术后37、42、58个月出现人工血管内血栓。结论:经腹腔行肝上下腔静脉与肝后下腔静脉人工血管架桥术临床效果优于传统的开胸行下腔静脉右心房人工血管架桥术,该手术是治疗肝后下腔静脉短节段闭塞型Budd-chiari综合征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7.
放射介入加肠腔架桥联合门奇断流术治疗布-加综合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评价下腔静脉放射介入加肠腔C型架桥联合门奇断流术对布 -加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 1995年 7月至 1998年 12月收治的 10例下腔静脉及主肝静脉完全闭塞、又无扩张代偿的副肝静脉的10例病人 ,行经皮腔下腔静脉球囊导管扩张内支架术后 ,再行肠系膜上静脉下腔静脉人工血管C型架桥联合门奇断流术 (联合手术 )。结果 下腔静脉压力由 1 5 7~ 2 7kPa(16~ 2 8cmH2 O )降至 0 78~ 1 47kPa(8~15cmH2 O) ,门静脉压力由 2 94~ 4 41kPa(30~ 45cmH2 O)降至 2 45~ 2 94kPa(2 5~ 30cmH2 O) ,1例病人死于手术后急性肝功能衰竭 ,余随访 6个月至 2年 ,肝脾缩小 ,腹水减少或消失 ,下肢水肿消失。结论 本联合术式对某些类型的布 -加综合征病人为合理、适用的术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布-加综合征根治术后复发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102例布加征根治术后下腔静脉和(或)肝静脉再狭窄或闭塞3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下腔静脉及肝静脉通畅率,探讨术后复发原因,采用生存分析法研究复发危险因素.结果 102例布-加综合征患者根治术后34例出现再狭窄或闭塞,其中32例为下腔静脉病变(其中19例患者同时合并肝静脉病变),2例患者为肝静脉病变.对于复发患者的治疗:1例行二次根治术,16例行下腔静脉和(或)肝静脉球囊扩张,3例行下腔静脉支架植入,保守治疗14例.结论 布-加综合征根治术后具有较高的复发率,复发者可再次行根治术,也可行下腔静脉或肝静脉球囊扩张或支架成形术及药物治疗.复发原因多为下腔静脉血栓形成,肝尾叶外压,瘢痕挛缩等.复发的危险因素有合并高凝因素、术后抗凝疗程多不足半年.  相似文献   

9.
布-加综合征下腔静脉阻塞合并血栓形成的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下腔静脉阻塞并血栓形成的布-加综合征的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近6年间收治的75例下腔静脉阻塞并血栓形成的布一加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根治性隔膜切除、血栓取出22例,腔-腔(房)人工血管架桥41例,放射介入+内支架放置12例.结果 73例手术成功,手术死亡2例,手术后下腔静脉压力明显下降.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或缓解.随访6个月至6年,复发4例;其中人造血管堵塞2例,再发下腔静脉狭窄2例.结论 对下腔静脉阻塞合并血栓形成的布一加综合征患者,根据阻塞节段及血栓长度选择相应手术方式,大多可以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0.
布加综合征合并肝癌十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布加综合征合并肝癌病人的临床特征、预后及治疗情况.方法 对10例布加综合征合并肝癌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探查或(和)下腔静脉造影和肝静脉造影确诊布加综合征:Ⅰ a型4例,Ⅱ型3例,Ⅲ a型3例.肝细胞癌由彩色多普勒超声、增强螺旋CT和病理检测诊断;肝癌单发8例,多发2例.8例均成功开腹进行肝癌切除术,3例并行肠系膜上静脉-下腔静脉人工血管反C型分流术(肠-腔分流术);5例开腹手术前2~3 d介入行下腔静脉球囊扩张成形术或(和)(副)肝静脉扩张成形术.2例多发肝癌合并布加综合征病人行介入超选择性肝动脉化疗栓塞术+下腔静脉球囊扩张成形术或(和)(副)肝静脉扩张成形术.结果 1例行肠-腔分流术+肝癌切除术病人术后5 d死于肝衰竭;1例行肠-腔分流术病人术后4 d出现乳糜漏,治疗15 d后好转.随访9例,随访时间为术后半年至5年;2例多发肝癌病人介入术后1年和半年死于肝衰竭;2例病人在术后1年和2年死于肝癌复发转移.结论 布加综合征合并肝癌病人预后不良,在解除布加综合征病人肝脏淤血的状态的同时尽早并尽可能的切除肝癌病灶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62例肠腔房分流术治疗B-CS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肠系膜上静脉-下腔静脉-右心房人工血管"Y"型架桥术(简称肠-腔-房人工血管"Y"型架桥术)在混合型B-CS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01例混合型B-CS病人中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研究,其中肠-腔-房人工血管"Y"型架桥术62例,脾静脉-腔静脉人工血管架桥术(简称脾-腔人工血管架桥术)26例,肠系膜上静脉-下腔静脉人工血管架桥术(简称肠-腔人工血管架桥术)13例.结果 肠-腔-房人工血管"Y"型架桥术62例(简称肠-腔-房组)手术后血小板数明显升高(P<0.05).脾-腔人工血管架桥术26例(简称脾-腔组)和肠-腔人工血管架桥术13例(简称肠-腔组)手术后血小板数无明显升高(P>0.05).分流前后三组门静脉压力变化情况:肠-腔-房组均下降(P<0.05),脾-腔组和肠-腔人工血管架桥术组(简称肠-腔组)无明显下降(P>0.05).术后进行1年的随访,三组肝性脑病发生率分别为3.2%(2/62)、0%(0/26)和0%(0/13),三组肝性脑病发生率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三组人工血管通畅情况,有效率分别为95.2%(59/62)、69.2%(18/26)和38.4%(5/13),肠-腔-房组与脾-腔组和肠-腔组之间的人工血管均通畅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肠-腔-房人工血管"Y"型架桥术在降低门静脉和下腔静脉压力及控制上消化道出血方面达到了满意的效果,且可同时消除病人脾功能亢进.脾-腔人工血管架桥术和肠-腔人工血管架桥术在治疗混合型B-CS效果非常不理想,不能达到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重症布-加综合征的治疗方法。分析、评价肠腔静脉C形架桥、脾静脉-颈内静脉转流术对重症布-加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1998年1月至2000年2月,作者收治的29例重症布-加综合征病人临床资料综合分析。结果 20例采用肠腔静脉C形架桥,随访2~25个月,其中17例效果良好(85%,17/20),3例症状改善(15%,3/20);9例采用脾静脉与颈内静脉转流术,随访2~25个月,其中5例效果良好(55.6%,5/9),3例症状改善(33.3%,3/9),1例死亡(11.1%,1/9)。结论 对重症布-加综合征病人,根据病变类型行肠腔静脉C形架桥术或脾静脉-颈内静脉转流术是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位肠系膜上静脉-下腔静脉人工血管架桥术(简称高位肠-腔人工血管架桥术,HMCS)联合门奇断流术治疗门脉高压症的疗效。方法对2001—2011年收治的144例行高位肠-腔人工血管架桥术联合门奇断流术门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男89例,女55例;年龄19~55岁。肝炎后肝硬化119例,其他肝硬化25例。均有中-重度胃底食管静脉曲张。有1次以上出血史者128例。术前肝功能分级:Child A级86例,B级58例。均行HMCS+断流术。术后自由门静脉压力平均下降9 cmH2 O。白细胞及血小板计数均明显升高或恢复正常。术后并发症:切口感染4例,腹腔感染1例,发热12例,肝性脑病2例,人工血管内血栓形成1例,出现乳糜漏14例,以上并发症均通过非手术治疗治愈。1例死于肝肾综合征。随访106例患者6个月至10年,其中95人自觉比术前明显好转,无消化道再次出血、肝性脑病、腹水等症状,总有效率89.6%(95/106)。肝性脑病4例,人工血管内血栓形成3例,均通过非手术治疗治愈;上消化道出血复发4例,其中死亡3例,1例通过非手术方式止血治愈。结论高位肠-腔人工血管架桥术联合门奇断流术治疗门脉高压...  相似文献   

14.
放射介入加肠腔架桥联合门奇断流术治疗布—加综合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下腔静脉放射介入加肠腔C型架桥联合门奇断流术对布-加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1995年7月至1998年12月收治的10例下腔静脉及主肝静脉完倒闭和塞、又无扩张代偿的副肝静脉的10例病人,行经皮腔下腔静脉球囊导管扩张内支架术后,再行肠系膜上静脉下腔静脉人工血管C型架桥联合门奇断流术(联合手术)。结果 下腔静脉压力由1.57~2.7kPa(16~28cmH2O)降至0.78~1.47kPa  相似文献   

15.
体外循环深低温麻醉下停循环施行布加综合征根治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往的手术方法治疗布加综合征多不能达到根治目的;而且手术死亡率高。为此,我们设计了体外循环深低温麻醉,自身和体外循环停止后施行布加综合征根治术。循环停止后切开肝静脉上方的下腔静脉,在无血状态直视下经下腔静脉腔内切除肝静脉和下腔静脉病灶,恢复其通畅,达到根治目的。自1993年9月至1995年11月治疗11例,取得良好效果,术后2个月可从事正常工作,无症状复发。我们认为,本术式只开胸不开腹,在下腔静脉腔内施行根治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停循环后术野无血,在直视下切除病变能达到极满意的效果;优于其他根治术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重症布-加综合征围手术期的合理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94例重症布-加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放射介入治疗11例,均行经皮肝穿肝静脉球囊导管扩张成形术;手术治疗83例,其中肠-腔分流术53例,脾-颈内静脉转流术10例,改良脾.肺固定术2例,腔-房转流术15例,B—CS根治术3例。结果围手术期内,79例治愈,9例好转,死亡6例。结论对于不同临床症状,不同病变类型及不同手术方式的患者,要分别给予不同的围手术期处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断流加自体脾静脉游离移植肠——腔静脉“H”架桥分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0月~2003年12月间完成的9例病例资料及随访资料。结果断流联合自体脾静脉游离移植肠~腔静脉架桥分流8例.门~腔静脉架桥分流1例。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食道静曲张消失5例,明显好转4例.随访3~14月,分流道均通畅。结论该联合术式近期效果理想,具有创伤小.不需要抗凝,费用低廉等优点.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肝移植手术中的经典转流方式和肝上下腔静脉端端吻合的流出道重建方式已很成熟,但肝下下腔静脉与右心房的转流方式及供者肝上下腔静脉与受者右心房吻合的流出道重建方式尚未见到文献报道。我们于2005年4月27日为1例曾行腔房人工血管分注又并发早期肝癌的布-加氏综合征患者进行了肝移植,并在术中进行了腔房转流和腔房重建,术后恢复顺利,目前已随访10个月,肝脏功能和一般情况良好,报告如上。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重症布-加综合征围术期的合理处理方法。方法对我们收治的重症布-加综合征9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一回顾性分析。放射介入治疗11例,均行经皮肝穿肝静脉球囊导管扩张成形术;手术治疗83例,其中肠-腔分流术53例,脾-颈内静脉转流术10例,改良脾-肺固定术2例,腔-房转流术15例,B-CS根治术3例。结果围术期内,83例治愈,8例好转,死亡6例。结论对于不同临床症状、不同病变类型及不同手术方式的病人,要分别给予不同的围术期处理。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肝移植治疗布加综合征的外科新技术。方法1999年以来笔者共为6例布加综合征病人施行了桥式背驮式肝移植,通过血管架桥将供肝的肝上下腔静脉与受者的右心房吻合,供肝的肝下下腔静脉与受者的下腔静脉吻合。结果6例次肝移植术均获成功,未发生手术技术并发症。其中1例术后3个月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其他5例仍在随访中,1例已存活近7年,术后均未出现布加综合征复发。结论桥式背驮式肝移植为临床治疗布加综合征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途径,减少了技术并发症和布加综合征复发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