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32例脑弥温性轴索损伤的临床资料。结果 87.5%的DAI为交通事故伤,伤后立即迷并呈持续状态,CT扫描有异常者占75%,而 MR对DAI的诊断敏感性优于CT,能清楚显示脑干损伤,DAI的治疗以非手术治疗为主,亚低温治疗是处理DAI的关键。结论 临床与影像学的结合有助于DAI的早期诊断,加强监护和治疗是防止DAI引起继发性脑损害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与脑挫裂伤、原发性脑干伤和脑震荡的关系。方法 分析56例DAI病人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特点,与原发性脑损伤的特征进行比较。结果 56例DAI伤者中66%为交通伤。伴脑挫裂伤者40例(71%)。CT/MRI发现出血灶者45例。结论 DAI是较常见的弥漫性脑损伤,脑震荡和原发脑干伤被包含其中,且常常与脑皮质挫裂伤伴发。将原发性脑损伤分为局限性和弥漫性损伤两大类似乎更为简单实用。  相似文献   

3.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46例的MRI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蓝威 《浙江创伤外科》2010,15(4):540-541
<正>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是一种原发性脑损害,系当头部遭受加速性旋转暴力时,因剪应力而造成的神经轴索损伤。其病理改变主要位于脑的中轴部分,即胼胝体、大脑脚、脑室周围、脑干及小脑上脚等部位,多属挫伤、出血及水肿[1],具有死亡率高,预后不良和影像学表现不明显的特点。笔者将46例弥漫性轴索损伤的MRI表现进行分析,探讨MRI在诊断中的价值,为临床进行及时的治疗提供信息。  相似文献   

4.
MRI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中的急诊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 1996年 3月至 2 0 0 0年 9月对急诊 2 1例拟诊为脑弥漫性轴索损伤 (DiffuseAxonalInjury,DAI)的病人进行CT及MRI检查对比 ,以探讨一种更为确切的影象学诊断方法 ,为进一步治疗及预后评价提供参考。结果表明 :2 1例中 ,MRI均有特异性表现 ,CT与MRI相符 5例 ,MRI显示的病状比CT数量多、范围大 6例 ,CT检查未见异常 ,而MRI检查显示病灶者 10例。作者认为 :MRI可判断受损的确切范围 ,MRI弥散像更能为DAI的定位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详实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的CT表现,评价螺旋CT对DAI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DAI患者的CT表现。结果 DAI在CT影像上可见弥漫性脑肿胀,皮层下及脑深部小出血灶,中线结构无明显移位。43例患者检出58个病灶,非出血性病灶37个,呈斑片状大小不一低或稍底密度影,边界不清晰;出血性病灶21个,呈斑片状大小不一高密度影。结论螺旋CT检查是DAI的影像学诊断依据之一,结合临床能协助判断伤情,并为动态观察预后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6.
32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与脑挫裂伤、原发性脑干伤和脑震荡的关系。方法分析32例DAI病人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特点,与原发性脑损伤的特征进行比较。结果 32例DAI病人中59%为交通伤,多次暴力致伤比较常见(47%)。伴脑挫裂伤者21例(66%)。CT、MRI发现出血灶者29例。结论 DAI是常见的弥漫性脑损伤,脑震荡和原发脑干伤被包含其中,且常常与脑皮质挫裂伤伴发,将原发性脑损伤分为局限性和弥漫性损伤两大类更为简单实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膝关节损伤诊断中应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nane Iamge,MRI)与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医院收治的40例膝关节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40例患者均给予CT、MRI检查,将关节镜检查及手术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CT、MRI检查的诊断结果,并对影像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CT检测的检出率为77.50%,MRI检测的检出率为100.00%,MRI检出率显著高于CT,两种检测方式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关节镜探查及手术结果显示,40例膝关节损伤患者半月板损伤11例、韧带损伤9例、骨质损伤6例、关节腔积液14例,CT、MRI对不同类型膝关节损伤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5.00%、100.00%,MRI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CT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对膝关节损伤检出率及不同类型膝关节损伤诊断准确率均高于CT,可为临床诊断、治疗及评估预后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分析48例DAI病人的临床、影像学表现、治疗及预后。结果 按GOS评分结果:良好10例,中残9例,重残13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13例,死亡率为27.1%。结论 DAI是颅脑损伤中的一种严重类型,它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及CT/MRI等影像学技术。死亡率高,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报告86例脑弥慢性轴索(DAI),占同期重型颅脑损伤的13.35%,其主要临床特点为患者由交通事故等致伤,伤后即刻持续昏迷,而CT检查表现较轻微。结合文献对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诊断进行初步总结。认为使用MRI检查有有助于DAI的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10.
赵鑫  马迅 《实用骨科杂志》2004,10(2):141-143
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由于颈髓受压,功能受损,致感觉、运动功能障碍。影像学的发展,MRI、CT对颈椎病的诊断有很大的价值,但不能对颈髓的功能状态作出评价,临床发现有些患者影像显示明显受压,而临床症状、体征却很少,为诊断带来困难。神经电生理检查可以弥补不足。神经电生理检查是一项重要的神经科辅  相似文献   

11.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axonalinjury,DAI)是脑损伤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也是导致脑损伤患者重残和植物生存的最常见原因,其临床诊断的及时与否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本院近年来结合亚低温等措施综合治疗DAI12例,现结合文献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2例,男性8例,女性4例;年龄24~65岁,平均34岁。损伤类型:交通伤9例,坠落伤2例,打击伤1例。创伤后皆呈昏迷状态,GCS3~8分,瞳孔0.2~0.5cm,对光反应迟钝或消失。头颅CT及MRI检查:5例未见脑结构异常,3例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胼胝体区及脑室内小出血灶,2例脑干出血。12例均行保守治疗,予气…  相似文献   

12.
钡灌肠和CT及MRI对结直肠癌诊断的比较影像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比较钡灌肠(BE)、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CT)和磁共振成像(MRI)对结直肠癌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对64例经临床拟诊结直肠癌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64例患者中39例行BE检查,31例行螺旋CT检查,42例行MRI检查。其中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结直肠癌54例。BE、CT和MRI对结直肠癌检查的敏感度分别为96.9%、96.2%和97.1%;准确度分别为92.3%、83.9%和90.5%。CT和MRI对结直肠癌T分期诊断的准确度分别为73.1%和82.9%。结论BE是结直肠癌的基本影像学检查方法,CT和MRI是BE必要的补充检查手段,BE加MRI是诊断结直肠癌的优选组合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随着CT、MRI等检查手段的普及,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诊断率逐步提高,现将我院自1998.1~2000.12收治的53例DAI作一临床总结。  相似文献   

14.
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OBPP)诊断目前仍存在许多争议,焦点在于如何准确评估患儿臂丛神经损伤性质、程度与范围。神经电生理及影像学检查是临床可借助的两种主要辅助诊断手段。神经电生理检查在评估病情严重程度上往往出现过于乐观的假象,但在术中判断神经根损伤性质时仍是最可靠手段。影像学检查中X线平片主要用于评估患儿膈肌功能;B超对臂丛神经检查主要用于束及以远水平,臂丛神经根干部复杂的局部解剖结构及B超自身对骨性结构显影的欠缺,均限制了其在臂丛神经近端的应用;CT脊髓造影仍是当前显示OBPP臂丛神经根的最佳手段,但判断脊神经根有无撕脱的敏感度尚不令人满意;MRI是目前研究的新方向,三维稳态构成干扰(3D-CISS)、三维短时反转恢复(3D-STIR)等新序列的开发,使得臂丛神经根显像质量进一步提高。该文就神经电生理检查及影像学检查在OBPP中的应用及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CT和MRI对自发性脑干出血的诊断及对临床治疗和预后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分析43例自发性脑出血的临床及CT和MRI检查资料.结果43中35例有高血压病史(81.4%).CT检查43例,其中桥脑出血33例,中脑出血9例,延髓出血1例.MRI检查23例,均为桥脑出血,其中5例急性期出血表现为等T1稍长T2信号;亚急性期血肿15例,5例T1WI和T2WI呈混杂高信号,10例呈环形高信号;慢性期3例,MRI表现为T1WI和T2WI均呈高信号,周边可见明显低信号铁环.内科治疗38例,手术治疗5例.出血量<5ml病例治愈率和好转率明显高于出血量>5ml病例,出血量>5ml病例死亡率高.结论:高血压是脑干出血的主要原因;脑干出血以桥脑出血最多见;诊断脑干出血首选CT;MRI作为CT检查的补充手段;CT和MRI可为脑干出血的诊治及预后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6.
目的加深对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认识,提高其诊断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结果62例DAI患者中,存活30例,死亡32例,19例恢复良好,4例轻残,4例重残,3例植物生存。结论DAI在CT图像上有特征性改变,综合治疗仍然为目前治疗DAI的原则。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影像学检查在小肾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35例术后经病理确诊为小肾癌患者的B超、IVU、CT、MRI等影像学资料,比较分析各影像学检查的优缺点。结果:35例小肾癌病例,常规行B超、IVU检查,并结合CT或MRI检查。其中,B超诊断肾癌23例,准确率65.7%。IVU提示有肾盂肾盏受压等间接征象5例(14.3%)。21例行CT检查,诊断肾癌20例,准确率95.2%。14例行MRI检查,诊断肾癌13例,准确率92.9%。结论:综合应用B超、IVU、CT和MRI检查对于小肾癌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尤以CT检查更具价值。  相似文献   

18.
小肾癌的影像学诊断(附43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评价影像学检查在小肾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3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小肾癌(直径≤3cm)患者的B超、IVU、CT、MRI等影像学资料。结果 43例小肾癌中,B超诊断恶性肿瘤28例,诊断准确率65.1%。29例行IVU,7例有间接征象(24.1%)。CT诊断恶性肿瘤42例,诊断准确率97.7%。14例MRI检查诊断恶性肿瘤13例,诊断准确率92.9%。结论 影像学检查中CT及CT增强扫描对小肾癌的定性、定位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脑病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病(NPSLE)患者的CT、MRI表现及其与临床的关系。方法收集符合NPSLE诊断标准患者26例,对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CT、MR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临床表现:头痛、癫痫、脑血管意外、精神异常、颅内压增高等不同程度的神经精神症状。全部患者脑脊液检查存在异常。抗心脂抗体(ACL)阳性率为53.84%,抗核糖体蛋白(r-RNP)抗体阳性率为61.53%。影像表现:CT扫描阳性率为84.61%(22/26),MR扫描阳性率为92.30%(24/26)。CT主要表现为脑内灰白质弥漫性及局灶性低密度灶;MRI主要表现为大脑、小脑、脑干及深部白质的异常信号,T1WI呈低或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脑萎缩12例,脑出血4例,基底节钙化7例。结论MR、CT的影像学表现可以对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病的早期发现、鉴别诊断及疗效评价提供参考,但对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病的诊断必须密切结合其他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20.
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是近年来被认识的一种原发性脑损伤,主要损伤脑中轴和邻近结构,如脑干、胼胝体、基底节区及三脑室周围,其病理变化是广泛性轴索损害和小血管、毛细血管损伤出血1。病情变化快,死亡率高,预后差2。加强对DAI病人的护理,能及时发现病情变化,有效的预防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自1998年1月至2002年8月,共收治DAI148例。其中男32例,女16例;年龄2~65岁。致伤原因为车祸、坠落伤。GCS评分3~5分者30例,6~8分者18例。辅助检查:CT扫描48例均表现为弥漫性脑肿胀,脑室和脑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