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T2D)患者发生认知障碍的危险因素,为认知障碍的临床诊疗提供一定思路。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0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入院的脑梗死合并T2D的患者资料,将符合入组条件的191例患者根据简易精神状态检查分为认知障碍组(CD组)和认知正常组(Non-CD组),对患者的一般特征、临床特征和生化检验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教育程度、依赖程度、糖尿病病程、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与认知障碍显著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和ROC曲线分析显示,年龄(OR=2.249,95%CI=1.172~4.319,P=0.015)和教育程度(OR=0.587,95%CI=0.352~0.978,P=0.041)与脑梗死合并T2D发生认知障碍的显著危险因素。结论 年龄和教育程度与脑梗死合并T2D密切相关,也是其发生认知障碍的有效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刘妍君  雒扬  滕庆兰 《医学综述》2011,17(20):3092-3095
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不仅能引起运动功能缺损、言语障碍、吞咽困难、括约肌功能障碍等多种神经功能缺损,还能导致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人们以往更多地关注如何降低脑血管病的发病率以及神经功能的康复,对于脑血管病引起的认知功能障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对(ICVD)的高危人群进行干预治疗,可以延缓认知障碍的进一步发展。现就ICVD认知障碍的概念、危险因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3.
张海燕 《基层医学论坛》2004,8(7):673-673,667
脑梗死是常见的脑血管病之一,许多梗死可呈反复发作,甚至发展为血管性痴呆。现将本院十年来收治的脑梗死再发患者60例与脑梗死初发患者40例进行比较分析.以探讨脑梗死再发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介绍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年龄、高血压、心脏病、眼底动脉硬化是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糖尿病、吸烟、高脂血症、血液学因素也有相关作用,多种危险因素的联合,其危险性更大.干预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则可能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与急性脑梗死后认知障碍有关的多种因素,评估其预测价值。方法 将2020年1月—2021年1月入住秦皇岛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MoCA量表进行分类,将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组作为观察组,无认知障碍(NCI)组作为对照组,采集二组患者的临床数据,先进行单因素比较,再采用多变量Logistic分析二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结果 收集了28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PSCI组134例(47.3%),NCI组149例(52.7%)。二组患者的年龄、既往有脑卒中病史、NIHSS评分、脑梗死面积大小、脑梗死数量、脑白质稀疏程度、D-二聚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变量Logistic分析显示年龄、既往有脑卒中史、脑白质稀疏程度、脑梗死面积是卒中后认知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PSCI的发生比例较高;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年龄大、既往有卒中史、脑梗死面积大、脑白质稀疏程度重的易发生PSCI,可针对这些因素早期进行PSCI的风险预测。  相似文献   

6.
7.
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是指由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血脂等)、明显(如脑梗死和脑出血等)或不明显的脑血管病(如白质疏松和慢性脑缺血)引起的从轻度认知障碍到血管性痴呆的一大类综合征.VCI的提出有两点重要意义,首先强调了血管性病因是可被识别和控制的,其次强调要对各种程度的认知功能损害进行识别,而非仅是难治的晚期血管性痴呆(vacuIar dementia,VaD).认识和发现导致认知功能损害的各种危险因素,将为预防这种危害性极大的老年期疾病带来新希望,指明新方向.尤其是在对痴呆缺乏有效治疗的今天,其社会和经济意义不容低估.  相似文献   

8.
急性脑血管病(ACVD)是常见病、多发病,病死率与致残率较高。近代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证明,一些因素与ACVD的发病密切相关,称为危险因素。现就我科住院治疗的160例ACVD的危险因素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自1994年3月至1997年11月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颅脑外伤中继发脑梗死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方法:将87例脑外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继发脑梗死的病例进行分析,探究外伤性继发脑梗死(PTCI)相关危险因素的分析.结果:PTCI 共30例,经数据分析可知,休克、年龄、手术方式、糖尿病、及脑疝可为PTCI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外伤性继发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低血压与休克、年龄、脑疝、手术方式和糖尿病,这些因素对该病的治疗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脑血管病是指由各种血管性的因素所引起的脑部疾病的总称,是指供应脑部的血管的疾患所造成的一种神经系统疾病。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极其严重的后果,其危险因素分为可控因素和不可控因素,不可控因素包括年龄、性别、遗传、天气;可控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脑动脉粥样硬化、高脂血症、吸烟、饮酒等。近期发现C反应蛋白、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近期感染、高尿酸血症、A型性格血液病与其关系密切。这些研究结果的普及对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以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等均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老年无体征性脑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方法设对照组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两组危险因素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脑血管病病因复杂,多因素参与,因此应对危险因素早期进行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12.
13.
近年来脑血管病(CVD)的发病率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呈增多趋势。CVD是神经系统常见病和多发病,死亡率约占所有疾病的10%,是目前人类疾病的三大死亡原因之一,50%~70%的存活者遗留瘫痪、失语等严重残疾,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所以,预防CVD成为重中之重,预防应针对主要危险因素进行综合防治,以期最大限度地降低发病率和致残率。现将我科2009年5月-2010年3月收治的180例脑血管病患者的发病危险因素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连云港市灌西盐场在职员工脑血管病主要危险因素患病率,为制定针对性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对灌西盐场所有在职员工657人,用统一调查表调查血压、体重指数(BMI)、吸烟、饮酒及一些血液生化指标等与脑血管病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 该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为16.74%.超重和肥胖、血脂异常、高血糖、高尿酸及吸烟所占比例分别为24.04%、30.28%、1.82%、2.43%、39.87%.结论 采取脑血管病预防健康宣教,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有效干预,以降低脑血管病发病率.  相似文献   

15.
针刺对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凡  刘悦  周飞雄  姚国新  贺清涛 《广东医学》2008,29(11):1918-1920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对照组2组,两组均按常规进行偏瘫肢体康复训练及认知功能训练,针刺组选用百合、人中、神门等穴位。疗程为4周。治疗前后运用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画钟试验(CDT),积木试验(blocktest)进行测评,对评分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针刺组测评分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结论 针刺治疗血管性认知障碍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目前在贫困地区脑梗死患者存在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选取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心脏病和吸烟作为危险因素,观察其在脑梗死组和健康体检者组的差异。结果脑梗死组和健康体检者组年龄和性别构成无明显差异(P〉0.05),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和心脏病在两组中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和心脏病均为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尤其是在贫困地区提高对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是预防脑梗死最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无症状脑梗死(SCI)的危险因素及非特异性症状。方法对照分析无症状脑梗死组与有症状脑梗死组(CI)及对照组的危险因素及临床非特异症状,采用简易智力量表(MMSE)、临床记忆量表评定认知功能。结果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心房纤颤、吸烟史、眼底动脉硬化、短暂脑缺血(TIA)史、高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比较,SCI组与CI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SCI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0.01)。SCI有头痛、健忘等非特征性症状,认知功能评定近记忆力及注意、计算力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P<0.05),SCI组临床记忆记忆商(MQ)及各项忆评定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0.01)。结论SCI有与CI相同的危险因素,有非特异性症状及认知功能障碍,应重视SCI危险因素、非特异症状及认知障碍。  相似文献   

18.
脑梗死危险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目前在贫困地区脑梗死患者存在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心脏病和吸烟作为危险因素,观察其在脑梗死组和健康体检者组的差异。结果 脑梗死组和健康体检者组年龄和性别构成无明显差异(P〉0.05),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和心脏病在两组中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和心脏病均为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尤其是在贫困地区提高对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是预防脑梗死最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9.
脑血管病是指脑部动脉或支配脑的颈部动脉发生病变,从而引起颅内血液循环障碍、脑组织受损的一组疾病。临床上常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或伴有口眼歪斜、言语不利和偏瘫为主要表现。经研究证明.脑血管病是目前人类疾病的三大死因之一.发病率为1%e~3%e,存活者中60%~70%致残。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老年脑梗死后痴呆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研究。方法:收集2009年1月到2011年1月在本院住院的180例老年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所有患者均行颈动脉彩超及头颅CT/MRI检查,用MMSE量表进行智能评定,先对研究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然后再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本组脑梗死后痴呆的发生率为28.9%(52/160)。统计学分析显示,患者年龄、文化程度的高低对脑梗死后痴呆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高血压及既往脑血管病病史为脑梗死后痴呆的相关危险因素,颈动脉狭窄、多发性梗死、优势侧半球梗死、双侧半球及大面积梗死与脑梗死后痴呆的发生相关(P〈0.05)。结论:老年脑梗死后痴呆由多种因素引起,应对引起痴呆的危险因素进行积极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