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附子(附:乌头)是中医临床上常用的回阳救逆,温阳散寒且具有镇痛作用的药物,是古代温法中的主药。《伤寒论》113方中用附子者有20方;《金匮要略》中用附子者有11方,用乌头者5方。后世对附子、乌头的应用更为广泛,无论在寒热温清表里补泻的方剂中,凡符合适用附子证者皆可用之。但近代有些医家惧其辛温有毒,非见亡阳之证,不敢应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刘应柯 《国医论坛》1998,13(5):9-10
附子为毛莨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乌头AconitumcarmichaeliDebx的子根加工品,性味辛热,归心肾脾经,《神农本草经》谓其“主风寒咳逆邪气,寒湿瘘,拘挛膝痛,不能行步。破症坚积聚血瘕……”东汉末年医圣张仲景集秦汉医学之大成,勤求古训,博采众方,临证应用附子,得心应手。其典籍《伤寒论》及《金匮要略》中用附子组方者计33方,方后加用附子者4方,共计37方。笔者通过对《伤寒论》及《金匮要略》的研读学习,将仲景运用附子的经验归纳为8法,探析如下。1扶阳达邪法凡表证未解,又伤阳气,或素体阳虚,又复感外邪者,则宜用扶阳达邪法。…  相似文献   

3.
附子为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乌头的旁生子根,首载于《神农本草经》具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等功效。仲景在《伤寒论》及《金匮要略》中应用附子的方剂约40余首。为进一步探讨仲景应用  相似文献   

4.
肖安菊 《时珍国医国药》2007,18(7):1758-1758
《伤寒论》和《金匮要略》载含附子的方剂达36首[1]。张仲景对附子、乌头的用法是:凡属亡阳急证宜温经回阳者,多用生附子,如:《伤寒论》中四逆汤、通脉四逆汤、四逆人参汤等方中附子(生用、去皮、破八片)。若风寒湿着于肌表筋骨、需温经助阳者,多用炮附子,如:《痉湿3病》篇之桂  相似文献   

5.
《伤寒论》附子应用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和义 《中医研究》1995,8(1):13-14
《伤寒论》附子应用浅析江苏221006徐州市儿童医院刘和义主题词《伤寒论》,附子/治疗应用附子乃回阳救逆温经散寒之要药。仲景善用之,用药严慎精简,配伍有一定之法度,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伤寒论》《金匮要略》运用附子甚多,《伤寒论》太阳篇方11首,阳...  相似文献   

6.
<正>1应用乌头、附子,首重辨证论治1.1乌头、附子选用,体现辨证论治附子为毛莨科植物,其主根称为乌头,旁根称为附子,附子变形无幼稚根者称为天雄。附子、乌头、天雄虽皆乃补火扶阳之要药,然而细味其功效却亦有所侧重。《金匮要略》使用乌头、附子正是以辨证为出发点,各选所需。①亡阳欲脱,急用生附子回阳救逆。《金匮要略》中使用生附子有方2首。《呕吐哕下利病篇》四逆汤证,用以治疗阴盛格阳之虚寒呕吐;同篇第四十五条则以通脉四逆汤治疗寒厥下利之证。四逆汤、通脉四逆汤皆为治疗脾肾阳虚、阴盛格阳、阳欲外脱的急重证所设,但从方中药量对比可见,二者略有不同。通脉四逆汤乃四逆汤倍用干姜,增用生附子,温经回阳之力更强,用以治疗病  相似文献   

7.
附子、乌头在中医临床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经方中多次出现。据统计《伤寒论》《金匮要略》二书用附子之方剂有36首,张景岳将附子列入“四味”药之一(指人参、熟地、附子和大黄。四味药是拯疾扶危要药),学习掌握好附子、乌头的药性及功用在中医临床上有着重大意义。下面从几个方面浅谈如何学习掌握附子、乌头,以便在临床上更好应用。  相似文献   

8.
中药为天然药物,大部分没有毒性,但也有一部分性较峻烈,或含有一定的毒性。其中如附子、乌头、大戟、甘遂、芫花、半夏等为临床所常用。据统计,张仲景在《伤寒论》、《金匮要略》二书中使用的各种有毒药物24种,含有毒药物方剂119首,约占二书总方剂(《伤寒》113方,《金匮》262  相似文献   

9.
附子减毒增效略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农本草经》谓:"附子,味辛温,主风寒咳逆邪气,温中,金疮,破癥坚积聚,血瘕,寒湿踒躄,拘挛膝痛,不能行步。"在古今的药典中,附子性味的记载基本上都是辛温、大热等。《伤寒论》用附子21方,《金匮要略》用附子11方。张景岳将附子与人参、熟地黄、大黄列为"药中四维",足见对  相似文献   

10.
《伤寒论》是中医学临床基础,奠定了辨证论治的基础,《伤寒论》中用药用方十分精妙,故被称作方书之祖。通过研究《伤寒论》中附子的用法,阐明其用药规律和本质内涵,对临床辨证论治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金匮要略》附子运用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附子在《金匮要略》中运用十分广泛.该书前22篇,载方205首,其中用附子(包括乌头在内)者23首,占十分之一强.现就其运用附子的规律作粗浅的分析,以就正于同道.  相似文献   

12.
试论仲景对方剂的命名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福田 《河南中医》2005,25(8):11-12
张仲景撰著的《伤寒杂病论》,被后世誉为“方书之祖”。经过历史的变迁,年移代革,渐被分成《伤寒论》与《金匮要略》。记其方数,《伤寒论》载方114首,《金匮要略》载方205首,两书共319方。通观其方之命名规律,可分为几类。笔者不揣鄙陋,将管窥之见奉于同道,以冀斧正。  相似文献   

13.
张仲景《伤寒论》、《金匱要略》共载方313首。其中含乌头或附子的方剂达40首,约占两书方剂总数的12.8%。学习、归纳仲景关于含乌附复方的煎服法经验,可为当今临床提供借鉴。煎法溶媒含附子的煎方一律以水煎煮,乌头则全用蜜  相似文献   

14.
附子一药应用于临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古代医家中,善用附子者,首推东汉张仲景。在其所著《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两书中关于附子的运用共有55条32方(重复、附方除外),遍及伤寒、杂病,为附子的运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今天我们学习和研究这些方剂中附子的功用及其配伍、炮制、用量等方法,对于进一步认识附子的功效,正确地掌握运用,是很有裨益的。一、附子的功用附子辛热有毒,能上助心阳以通脉,中温脾阳以健运,下补肾阳以益火,回阳救逆,温经散寒,燥湿止痛,为温里扶阳之要药。《伤寒论》、《金匮要略》中关于附子的功用,归纳起来约有以下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医圣张仲景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载用附子方36首(复出方不计)。以附子冠名15首,涉及条文55处,治疗各种病证,尤对疑难急症,沉寒痼疾屡起捷效,堪称后世之楷模。笔者用以指导临床实践,获益非浅。现归纳如下九端。一、麻黄附子温经发表《伤寒》301条云:“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本条  相似文献   

16.
附子提取工艺的优化选择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附子 ,为毛茛科植物乌头 Aconitum Carmichaeli的子根加工品 ,具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祛风寒湿邪的功效。附子临床应用广泛 ,早在《金匮要略》、《伤寒论》中就已收载 ,因其毒性极强 ,历代医家都十分重视附子的毒性。目前 ,临床上为了降低附子的毒性 ,常采用炮制、久煎等方法 ,但随着毒性降低 ,其疗效也随之减弱。为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性 ,本文以其主要成分乌头碱含量为指标 ,采用正交试验法对提取工艺进行优选 ,以选择最佳提取条件 ,增加药材的利用率 ,减少毒副作用。1 材料与仪器附子 root of Aconitum Carmichaeli购自上海市药材公…  相似文献   

17.
张仲景在《伤寒论》的113方中,有43方使用了桂枝;《金匮要略》262方中,使用桂枝者有57方。共计100方。两书中,除16方的方名与药味相同(其中又除桂枝附子汤、甘草附子汤、桂枝加桂汤、苓桂甘枣汤、乌梅丸等方药主治完全相同)外,余者皆  相似文献   

18.
附子、半夏配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朱林平  李志强  李侠 《中成药》2007,29(12):1817-1818
中药配伍禁忌“十八反”明言半夏反乌头,附子又是川乌的附生根,两者同出一物,其所含成分也大致相同,故多认为半夏亦反附子。《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就在川乌、制川乌、草乌、制草乌与附子条下指出:附子不宜与半夏同用。但古今医家对此多有异议,用此对药配伍治病者也屡见不鲜。据陈馥馨[2]统计,在《普济方》和《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中含十八反组对的共411方,以半夏配附子方数最多,达163方,可见其配对应用的普遍性了。本文就附子配伍半夏的研究情况作一综述。1附子、半夏功效1.1附子功效附子,为毛莨科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adiDebx的子…  相似文献   

19.
浅谈乌头、附子在《金匮要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匮要略》中附子的用法十分广泛 ,用于杂病、外感、阳证和阴证。而且 ,对生附子、炮附子及乌头在用法上也各不相同。附子为毛莨科植物 ,其主根称为乌头 ,旁根称为附子 ,附子变形无幼稚根者称为天雄。《本草蒙筌》记载 :“天雄长而尖者 ,其气亲上 ,故曰非天雄不能补上焦阳虚  相似文献   

20.
擅用附子——张仲景学术大道至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以附子所组成的方剂共40首(包括5个隨证加附子方),是其仅次于甘草、姜、枣、桂枝的极为常用的药物。这里谨从诸附子方的运用规律上可以看出,附子不仅用于重症痼疾,而且用于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