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建立重组德国小蠊变应原Bla g2(rBla g2)诱导的小鼠变态反应气道炎症动物模型.方法在大肠杆菌中诱导表达Bla g2重组蛋白,用镍亲和柱层析法提纯重组蛋白;24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德国小蠊粗浸液组(A组)、德国小蠊粗浸液+重组Bla g2组(B组)、重组Bla g2(C组)、阴性对照组(D组).分别通过HE染色和PAS染色(periodic acid-Schiff)观察小鼠肺部炎症和黏液分泌;观察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细胞总数和细胞分类;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BALF、脾细胞培养上清的细胞因子和血清rBla g2特异的IgE、IgG1、IgG2a抗体.结果成功表达、纯化Bla g2重组蛋白;A、B与C组肺部病理改变呈现明显的变态反应性炎症;BALF中的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数、EOS计数、IL-4、血清抗原特异性IgE抗体、IgG1抗体和脾细胞分泌IL-4均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P<0.01).结论用rBla g2能成功建立小鼠变态反应气道炎症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2.
为比较支气管哮喘与过敏性鼻炎患者对不同种属蟑螂的过敏反应程度,探讨不同种属蟑螂间可能存在的交叉抗原性及其程度,用ELISA法检测支气管哮喘与过敏性鼻炎患者血清中对三种蟑螂(美洲大蠊、黑胸大蠊和德国小蠊)变应原的特异性IgE抗体(sIgE).结果显示支气管哮喘患者对美洲大蠊、黑胸大蠊和德国小蠊变应原的sIgE阳性率分别为23.5%、16.0%和14.0%,美洲大蠊sIgE阳性率比对德国小蠊为高,有显著性差异(P=0.015),虽然美洲大蠊sIgE阳性率比对黑胸大蠊高、黑胸大蠊sIgE阳性率比对德国小蠊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60;P=0.575);哮喘患者中美洲大蠊与黑胸大蠊sIgE反应符合率74.0%,美洲大蠊与德国小蠊sIgE反应符合率73.5%,黑胸大蠊与德国小蠊sIgE反应符合率85.0%.过敏性鼻炎患者对美洲大蠊、黑胸大蠊和德国小蠊sIgE阳性率分别为24.8%、17.6%和15.8%,美洲大蠊sIgE阳性率比对德国小蠊高,有显著性差异(P=0.040),虽然美洲大蠊sIgE阳性率比对黑胸大蠊高、黑胸大蠊sIgE阳性率比对德国小蠊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106,P=0.658);过敏性鼻炎患者对中美洲大蠊与黑胸大蠊sIgE反应符合率为73.9%,对美洲大蠊与德国小蠊sIgE反应符合率为75.2%,对黑胸大蠊与德国小蠊sIgE反应符合率为86.1%.过敏性鼻炎患者对美洲大蠊、黑胸大蠊和德国小蠊sIgE阳性率均比支气管哮喘患者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764;P=0.688;P=0.638).提示支气管哮喘与过敏性鼻炎患者对三种蟑螂的过敏反应程度基本相当,三种蟑螂间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交叉抗原性成分.  相似文献   

3.
变应性鼻炎和哮喘的变应原皮试和脱敏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200例变应性鼻炎、哮喘或二者兼有的病人进行变应原皮肤试验。发现上海地区74%的上述病人中对2种或2种以上抗原过敏,其中除屋尘、尘螨是最常见的变应原外,对花粉、昆虫、真菌、羽毛等过敏也占相当比例。应用相应的变应原对病人进行脱敏治疗,其中59例疗程大于6个多月,最长为2年半。结果显示脱敏治疗对变应性鼻炎和哮喘均有效。总有效率为84.7%。鼻炎更好。凡疗程越长,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德国小蠊变应原皮内试验与血清sIgE检测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对德国小蠊变应原天然粗浸液进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测定蟑螂过敏病人血清sIgE水平,与皮试结果进行相关性比较。结果当皮试阳性反应程度≥“+”时,sIgE阳性率为41.7%,皮试与ELISA的符合率为65.6%;当皮试阳性反应程度≥“++”时,sIgE阳性率为60%,皮试与ELISA的符合率为87.5%,皮试程度与血清sIgE抗体检测结果显著相关;当皮试阳性反应程度≥“+++”时,皮试与ELISA完全相符。结论强阳性皮试反应程度与ELISA检测血清sIgE水平呈一致关系,两种方法可相结合用于分析诊断德国小蠊变应原。  相似文献   

5.
分析酮替芬在治疗支气管哮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酮替芬在治疗支气管哮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8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孟鲁司特治疗)和观察组(酮替芬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ACT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ACT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3.3%(P<0.05)。结论酮替芬治疗支气管哮喘疗效确切,具有持久的抗组胺及抗过敏作用,副作用小,显著优于孟鲁司特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广州地区不同年龄组支气管哮喘(哮喘)儿童总IgE(TIgE)水平和15种变应原特异性IgE(slgE)的阳性分布情况。方法入选859例小儿呼吸门诊的0~14岁哮喘儿童,采用德国FookeAllergy-O-LIQ变应原检测系统,通过酶联免疫捕获法检测TI姬和变应原sIgE,比较0~2岁、3~5岁、6~10岁和11~14岁组哮喘儿童的TIgE水平和15种变应原slgE的阳性分布差异。结果TIgE在6~10岁组[148.2(260.8)IU/ml]和11~14岁组[156.5(329.4)IU/ml]分别明显高于0~2岁组[38.7(82.2)IU/ml]和3~5岁组[64.2(138.2)IU/ml](均为P〈0.01)。吸入变应原sIgE阳性率前4位是屋尘(51.9%)、屋尘螨(49.7%)、粉尘螨(47.7%)和热带螨(9.3%),其阳性率均随年龄的增加而t增高,4个年龄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分别为61.987、125.439、152.507和87.997,均P〈0.01)。食物变应原sIgE阳性率前4位是牛奶(37.7%)、全蛋(23.1%)、花生(6.3%)和小麦粉(5.6%),4个年龄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分别为50.766、22.913、8.275和7.808,均P〈0.05),牛奶和全蛋的阳性率因年龄的增加而降低,而花生和小麦的阳性率分别在6~10岁组和3~5岁组达高峰后下降。结论广州地区哮喘儿童TIgE水平和主要的吸入变应原屋尘、屋尘螨、粉尘螨及热带螨sIgE阳性率总的变化趋势随年龄的增加而增高,而主要的食物变应原牛奶和鸡蛋的sIgE阳性率则随年龄的增加而下降。  相似文献   

7.
广州地区呼吸道疾病患儿16种常见变应原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广州地区呼吸道疾病患儿对16种常见变应原的过敏情况,同时探讨不同年龄组之间的变应原阳性率差异,并比较致敏程度.方法 选择2007年8月至2008年3月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呼吸科门诊和儿科门诊初诊为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呼吸道感染等患儿32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婴幼儿组(≤3岁)214例,儿童组(>3岁)106例.采用德国FOOKE ALLERG-O-LIQ-SYSTEM变应原检测系统,通过免疫捕获法检测血清中常见的16种变应原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SIgE)抗体.结果 在所有患儿中,其中261例(81.56%)SIgE呈阳性.59例(18.44%)呈阴性.16种变应原SIgE阳性率为屋尘螨(36.88%)、粉尘螨(35.31%)、热带螨(24.06%)、狗毛(6.56%)、猫毛(8.75%)、德国小蠊(16.56%)、蜜蜂毒素(0.94%)、屋尘(45.63%)、全蛋(45.94%)、牛奶(46.25%)、小麦面粉(6.88%)、玉米粉(1.25%)、花生(9.06%)、大豆(5.94%)、螃蟹(2.81%)、虾(4.38%).婴幼儿组SIgE的阳性率为81.78%,以食物性变应原(牛奶、全蛋)为主;儿童组的阳性率为81.13%,以吸人性变应原(尘螨)为主(X2=0.02,P=0.89).儿童组尘螨的过敏阳性率均高于婴幼儿组(P<0.05),且儿童组屋尘螨和粉尘螨的过敏程度多在3级以上.婴幼儿组各级阳性率比较平均.两组对热带螨的过敏程度均较低,多在3级以下.婴幼儿组牛奶和全蛋过敏阳性率高于儿童组(P<0.05),两组的过敏程度均在3级以下.结论 儿童组与婴幼儿组对常见变应原的总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只是对不同变应原阳性率及过敏程度的差异.儿童组主要是对吸人性变应原产生过敏,婴幼儿组主要是对食物性变应原产生过敏,应以不同年龄段来分析儿童变应原检测结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小儿支气管哮喘使用孟鲁司特钠以及酮替芬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方法将小儿支气管哮喘患者分为使用孟鲁司特钠治疗的观察组和使用酮替芬治疗的对照组,治疗过程持续2个月,对两个组进行对比,并统计治疗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经过2个月的治疗,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好于对照组,观察组出现的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比较结果具有统计学的差异。结论小儿支气管哮喘使用孟鲁司特钠治疗的临床效果好于使用酮替芬进行治疗,不良反应很少出现,可以进行推广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化学修饰剂聚乙二醇(PEG)对德国小蠊(蟑螂)重组变应原rBla g 2变应原性的影响.方法 rBla g2在大肠肝菌中表达后,采用Ni+亲和层析纯化,然后甲氧基聚乙二醇2-N-羟基琥珀酰亚胺酯(mPEG2-NHS,Mr为10×103)修饰,经阳离子交换层析纯化,用SDS-PAGE、免疫印迹及ELISA分析其生物学特性.结果 rBla g 2纯化后的相对分子质量(Mr)约39×103;sDs-PAGE分析PEG-rBla g 2修饰产物,考马斯亮蓝染色可呈现5条带,而I2-KI染色则呈现7条带.对修饰产物的纯化表明阳离子交换层析可分离rBla g 2和PEG-rBla g 2;对修饰产物的免疫印迹分析显示Mr为100×103和130×103的修饰带可与蟑螂过敏患者血清特异性IgE结合,同时ELISA分析结果表明PEG-rBla g2复合物的体外免疫学反应性显著下降,仅为原来的42%.结论 PEG修饰可保持rB-la g 2与特异性抗体结合能力,却大大降低变应原的体外免疫学反应性,为重组低致敏原的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提高咳嗽变异性哮喘(ough variant ansthma,CVA)的治愈率。方法:收集1996年1月至1999年5月我院儿科门诊和住院病例中咳嗽变异性哮喘共30例,年龄2~14岁的儿童给予β_2受体激动剂:<3岁者给予舒喘宁0.2~0.3mg/kg.d分3次服;3~6岁(包括6岁)给予美喘清12.Sμg,q12h;6~4岁予25μg,q12h,疗程为3~15天,辅以卡慢舒及酮替芬口服,对于胃酸返流所致 CVA者,加用西沙比利 0.2mg/kg3/1日,疗程一个月。上述综合性治疗一周内咳嗽消失为显效,用药2周内咳嗽消失为有效,用药2周以上仍有咳嗽为无效。结果:30例病例经上述方法治疗。显效28例(93.3%),有效1例(3.3%),无效1例(3.3%)。结论:μ_2受体激动剂为治疗CVA最有效的药物,对于胃食管返流引起的CVA者,加用西沙比利治疗可提高治愈率,卡慢舒和酮替芬可辅助治疗CVA。  相似文献   

11.
约80%的婴幼儿哮喘由尘螨过敏引起,40%~50%的成人哮喘由尘螨过敏引起。据统计,哮喘患者的发作,以4—5月、9~10月间为多,即哮喘发作与季节变化有关。由于哮喘是IgE介导的I型变态反应性疾病,因而哮喘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也可能呈季节性变化,且这种变化可能与室内尘螨抗原浓度的变化相关。本研究每季度采集哮喘患者外周血并检测螨特异性抗体IgE、IgG等,  相似文献   

12.
范怡敏  程训佳 《现代免疫学》2004,24(5):437-438,F003
HDM能引起多种变应性疾病 ,已发现的HDM变应原有 19类 ,其中第 1类和第 2类最为重要。变应原来源的多肽或者编码HDM变应原多肽的DNA可以用于制备HDM性哮喘疫苗。应用一些可生物降解的微球包装质粒DNA ,或者同时运用CpG以及编码Th1细胞因子的DNA等能加强预防接种疫苗引起的免疫反应 ,起到佐剂的作用 ;以BCG等与HDM变应原进行联合免疫亦能增强其效应。随着研究的深入 ,有效预防过敏性哮喘定将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黑胸大蠊体部浸液 (WBE)和粪浸液 (FE)的变应原交叉性及与哮喘的关系。方法 :支气管哮喘患者和健康人各 30例 ,分别以WBE和FE作人嗜碱粒细胞脱颗粒试验 (HBDT)、ELISA进行比较。采用SDS PAGE和免疫印迹试验分析和确定变应原的组分 ,进而用ELISA和免疫印迹抑制试验观察WBE和FE的交叉性。结果 :①哮喘组HBDT和sIgE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健康组 (P <0 0 5 ) ;②SDS PAGE显示 ,WBE至少有 30条可分辨的蛋白条带 ,而FE有 15条蛋白带 ,至少有 8条(97 4kD、79 5kD、72kD、6 6kD、4 3kD、4 1kD、36kD、2 4kD)与WBE处于相同的位置 ,免疫印迹试验显示 ,9例sIgE呈阳性的哮喘患者中 88 9% (8/ 9)出现阳性条带 ,其中 72kD、36kD较常见 ;③将WBE或FE预先与阳性血清作用后可抑制阳性血清的ELISA和免疫印迹试验的阳性反应。结论 :黑胸大蠊的体部和粪便中具有相似的变应原性 ,与哮喘的发病有关 ;其主要变应原组分为 72kD、36kD。  相似文献   

14.
用ELISA法检测变应性疾病患者血清中对三种常见蟑螂:美洲大蠊、黑胸大蠊和德国小蠊变应原的特异性IgE抗体(sIgE),以探讨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的交叉抗原性及其程度。结果美洲大蠊、黑胸大蠊和德国小蠊sIgE阳性率分别为24.1%、16.7%和14.8%。美洲大蠊与黑胸大蠊间血清学反应符合率为74.5%,美洲大蠊与德国小蠊间血清学反应符合率74.2%,黑胸大蠊与德国小蠊间血清学反应符合率为85.5%。美洲大蠊头部和体部sIgE阳性率分别为17.3%和13.4%;黑胸大蠊头部和体部sIgE阳性率分别为12.1%和9.6%。美洲大蠊头部抗原与其体部抗原间血清学反应符合率为82.5%;黑胸大蠊头部抗原与其体部抗原间血清学反应符合率为88.2%;ELISA交叉抑制实验结果显示,三种蟑螂相互之间均存在较明显的交叉抑制现象。表明三种蟑螂间及美洲大蠊、黑胸大蠊不同部位之间均存在一定程度的交叉抗原性成分,即具有共同的IgE结合组分。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德国小蠊抗药性与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关系。方法采用化学比色方法对敏感品系和抗性品系的德国小蠊分别测试乙酰胆碱酯酶,对比两者的测定值,分析抗性品系和敏感品系德国小蠊乙酰胆碱酯酶的差异。结果敏感品系和抗性品系德国小蠊的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分别是2.863和5.609,抗性品系德国小蠊酶活性显著高于敏感品系,两者酶活性比值为1.96。结论乙酰胆碱酯酶活性与德国小蠊抗药性有关。  相似文献   

16.
广州地区支气管哮喘患者常见吸入变应原调查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调查广州地区支气管哮喘发病相关的主要致敏变应原 .方法 对 10 2例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 ,其中儿童 4 8例 ,成人 5 4例 ,用尘螨、霉菌、猫毛等 12种常见吸入变应原进行皮肤点刺试验 ,并测定其中 2 7例总IgE(TIgE)的水平 .结果 儿童组尘螨皮试阳性率最高 (均为 79.2 % ) ,其次是屋尘 (72 .9% ) .成年组尘螨皮试阳性率最高 ,粉尘螨和屋尘螨分别为 5 9.3%、6 2 .9% ,其次为屋尘 (4 0 .7% ) .在动物毛发皮屑中 ,以狗毛为主 ,猫毛次之 ;对于所有变应原 ,儿童组的阳性百分率远远高于成年组 ;2 7例血清总IgE的均值为 5 0 6 .1KU/L ,远高于正常人 ,其中皮试阳性者TIgE水平高于皮试阴性者 (p<0 .0 1) .结论 广州地区主要变应原均为尘螨 ,且哮喘儿童对尘螨过敏的阳性率显著高于成人  相似文献   

17.
上海地区过敏患者皮肤点刺试验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上海地区过敏性疾病的主要过敏原,探讨过敏患者过敏原的分布情况及变化规律,收集1 407例过敏患者的皮肤点刺试验资料。结果显示,阳性率位于前五位的过敏原依次为粉尘螨64.89%、屋尘螨58.56%、热带螨40.58%、德国小蠊21.32%和美洲大蠊20.90%。以尘螨(粉尘螨、屋尘螨和热带螨)的阳性率最高。过敏患者对尘螨(粉尘螨、屋尘螨和热带螨)、蟑螂(德国小蠊和美洲大蠊)、狗毛屑、猫毛屑及虾过敏与年龄有关。呼吸道过敏性疾病患者对尘螨、蟑螂、狗毛屑、猫毛屑和花粉过敏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过敏性皮肤病患者(P<0.05)。提示上海地区以尘螨为主要过敏原,对尘螨、蟑螂、狗毛屑、猫毛屑及虾过敏与患者年龄有关,但与性别无关。呼吸道过敏性疾病患者较过敏性皮肤病患者有更高的阳性率。  相似文献   

18.
对48例与花粉过敏有关的外源性哮喘病例进行过敏史、病史、体格检查,结合花粉变应原支气管激发试验(BPT)、皮肤挑刺试验(SPT)、特异性IgE(S-IgE)及特异性IgG(S-IgG)检查。结果BPT阳性率为70.9%(35/48),BPT阳性组的SPT、S-IgE以及S-IgG阳性率分别为100%,71.4%,62.9%,明显高于BPT阴性组。SPT,S-IgE,S-IgG与BPT的符合率分别为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广州地区支气管哮喘发病相关的主要致敏变应原.方法对102例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其中儿童48例,成人54例,用尘螨、霉菌、猫毛等12种常见吸入变应原进行皮肤点刺试验,并测定其中27例总IgE(TIgE)的水平.结果儿童组尘螨皮试阳性率最高(均为79.2%),其次是屋尘(72.9%).成年组尘螨皮试阳性率最高,粉尘螨和屋尘螨分别为59.3%、62.9%,其次为屋尘(40.7%).在动物毛发皮屑中,以狗毛为主,猫毛次之;对于所有变应原,儿童组的阳性百分率远远高于成年组;27例血清总IgE的均值为506.1KU/L,远高于正常人,其中皮试阳性者TIgE水平高于皮试阴性者(p<0.01).结论广州地区主要变应原均为尘螨,且哮喘儿童对尘螨过敏的阳性率显著高于成人.  相似文献   

20.
通过研制环保、低毒、高效的蟑螂诱杀产品,加速蟑螂诱饵产品的应用和推广,为寻找依靠化学药剂为主防治蟑螂的替代产品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本研究以植物源物质、聚集信息素结合食饵对蟑螂开展了诱杀试验,通过德国小蠊和美洲大蠊对3种不同配方的饵剂:配方1(PPF-A)、配方2(PPF-B)、配方3(PPF-C)的行为反应和死亡率来综合评价饵剂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德国小蠊和美洲大蠊对饵剂PPF-A、PPF-B、PPF-C的趋向反应率均显著高于对照,但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美洲大蠊对3种配方饵剂(PPF-A、PPF-B、PPF-C)的趋向反应率均低于德国小蠊。在选择取食3种饵剂(PPF-A、PPF-B、PPF-C)的情况下,德国小蠊在7 d内全部死亡;其中取食饵剂PPF-C的德国小蠊在第6 d就全部死亡,而对照组均无虫死亡。仅取食饵剂PPF-C的美洲大蠊在7 d内全部死亡。三种配方饵剂对德国小蠊的诱杀效果要高于美洲大蠊,饵剂PPF-C对美洲大蠊和德国小蠊的防治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