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风,多发于中老年人,50%以上发生在早春,为中老年人早春的流行病。早春时节,由于气候干燥、寒冷,因此,当人体受冷后,会导致交感神经兴奋,全身毛细血管收缩,致使脑部负荷加重,引起血压升高,同时导致血液黏稠度加大,促使血栓形成。此外,中老年人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性差,抵抗力弱,因此极易导致中风。所以,中老年人要十分重视早春防中风。  相似文献   

2.
高血压、肥胖、吸烟、抑郁等,是中风的危险因素,而其它的一些诱因却鲜为人知。这些诱因是: 气候 晚秋和早春是中风易发高峰,都发生在零摄氏度天气,所以应及时防寒、服药。 时间 美国对1万多例中风病的调查中发现,上午六至十时中风的发病率高达百分之七十九。所以,隆血压、抗血栓形成等药在起床后服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中风早期康复及对中风后抑郁症的治疗是当今中风病治疗的关键,直接影响病人预后,因此日益受到学术界重视,中医药在此方面日益显出其优势所在。本文简述了中风早期康复的机理及中风后抑郁症对患者预后的影响,说明了中风早期康复及对中风后抑郁症治疗的重要性。并阐述了中医药在中风早期康复及中风后抑郁治疗中的作用,说明了将中医药引入中风早期康复及中风后抑郁症的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辽宁中医杂志》2019,(12):2666-2671
中风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脑血管疾病之一,具有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高等特征。中风分为出血性中风和缺血性中风,缺血性中风最为常见。中风发病机制复杂,尚无特效治疗。中药在治疗缺血性中风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体现出整体调节、多层次、多靶点的特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文章综述了近年来治疗缺血性中风常用中药的研究进展,为今后中药治疗缺血性中风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5.
刘秉 《世界中医药》2007,2(6):375-378
中风分为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虽然缺血性中风的病死率低于出血性中风,但其发病率明显高于出血性中风,约占中风的70~80%,并且20%的幸存者1~2年内会出现再次中风,使患者的生存质量严重下降.……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中风患者及家属、实习医护人员进行中风康复知识的调查,了解患者及家属、实习医护人员中风康复知识现状,更好地为患者做好中风康复的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50例中风患者及50例家属、30例实习医护人员进行中风康复知识的调查。结果被调查者对中风后的康复治疗项目有所了解,但对中风的康复知识普遍缺乏;多数人通过医护人员的现场指导获取中风康复知识。结论医护人员应重视对中风患者及家属中风康复的健康教育,同时,对即将进入神经科实习的医护人员有必要加强对中风康复知识的岗前培训,并提供多种获取康复知识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正当今社会,中风发病率增高趋势明显,而在中风后,除了谨防中风复发,还需注意复健过程。中医认为,中风的病因分为外在因素诱发的外中风和内在因素导致的内中风。中风后病人常肌肉萎缩或无力、肢体麻痹或疼痛,倘若复健过程中不多加注意,很可能出现皮肤烫伤、肺炎、褥疮等伤害或疾病。不管是外中风还是内中风,神经损伤所导致的半身不遂(偏瘫),都可以视为中医痿症、痹症等范畴。痿症可包括中风后导致的运动神经损害,进一步引起的肌肉萎缩或无力。痹症可包括因中风后感觉神  相似文献   

8.
对缺血性中风发病机理的探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近二年来,我们收治了152例中风病人,其中103例系缺血性中风,占67.7%。现对缺血性中风的发病机理及防治问题作一些探讨。一、历代文献对缺血性中风病机的论述早在汉代,《金匮要略》将中风分为中经、中络、中腑、中脏;唐代《千金方》将中风分为四类:一是偏枯,二是风痱,三是风懿,四是风痹。元代《医经溯洄集》将中风分为真中风与类中风。缺血性中风多属于上述中经、中络、中风及偏枯、风痱等类中风范畴。关于中风的发病机理,在金、元以前,多数医家以“内虚邪中”立论。如《诸病源候论·中风候》篇记载:“中风者风气中于人也。”从金、元以后刘河间、李东  相似文献   

9.
缺血性中风是复发率、致残率、致死率均高的常见疾病,一旦罹患,防残、防复发、防致死就成为主要矛盾."血浊"作为贯穿缺血性中风的病理基础,是缺血性中风二级预防的重要切入点之一. 1 中风先兆是缺血性中风二级预防的临床切入点 中风先兆是未发生中风而临床出现一些需要引起中风警觉的症状.刘完素指出,出现中风先兆后"三年内必有大风之至".流行病学调查发现,50%的缺血性中风患者有中风先兆史,约1/3的中风先兆患者将发展为中风[1].缺血性中风存活者6个月内复发率为8.8%,5年内为25%,且预后比首次中风更差,是病死、致残、痴呆的主要原因[2].可见,对已表现出了中风先兆和有中风经历的患者,若能见微知著,通过寻找中风事件发生的原因,采取积极的防治措施,治疗可逆性病因,纠正可干预的危险因素,预防中风发生与复发,是二级预防的临床切入点.  相似文献   

10.
中风现已成为人类的三大死亡原因之一,在寒冬腊月时发病和死亡率最高。因此要预防中风,首要的是了解中风,认识中风。  相似文献   

11.
脑血管病与中风单元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主要介绍了中风单元的形成和发展,中风单元的结构组成以及规范中风单元的诊疗程序。在规范中风单元的诊序程疗中,着重论述了以针灸为主的中风单元的特色以及心理、饮食、健康、中风合并症及并发症的控制和治疗。  相似文献   

12.
中风后抑郁是中风后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中风病人的康复和预后。本文从少阳阳明合病角度,探讨中风后抑郁的中医发病机制,以"方证相应"原则阐述大柴胡汤治疗中风后抑郁的可行性,并验之于临床。强调应用大柴胡汤治疗中风后抑郁宜谨遵仲景之法,方能取得良好效果。中风后抑郁不仅有中风后的症状同时也有抑郁症的症状,如何强化患者服药的依从性,大柴胡汤具有良好的前景,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中风又名脑卒中,是中老年人常见的一种脑血管病变。中医认为它是由于阴阳失调、气血逆乱、上犯于脑所引起的突然昏仆、不省人事或半身不遂。《素问·玉机真脏论》篇描述中风为“忽眩冒而颠疾”。张仲景《金要略·中风历节》篇云:“邪入于腑不识人,邪入于脏舌即难言,口吐涎。”两者均认为中风的发病部位在头部。计算机断层扫描运用于头部检查以后,中西医结合学者提出将中风分为出血性中风、缺血性中风和混合性中风三大类。出血性中风中风指非外伤引起的血液从破裂血管直接进入脑部。临床上,出血性中风起病急、症状多、变化迅速常危及生命,是…  相似文献   

14.
从中风理论(发展气血理论、创气虚血瘀学说)、中风论治(中风病因、中风先兆、中风治疗)对王清任所创立的中风学说做了考释。指出王清任在气血理论、脏腑结构、活血化瘀等方面均提出了深刻见解,其创立的中风理论在后世中风病的诊断和治疗上有着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中风是中医学对脑卒中的总称,根据病理的不同可在临床上将其分为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本文就近几年治疗缺血性中风的有关研究报道表明,使用中医治疗中风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边宁涛  马菲鸿 《光明中医》2014,(6):1141-1141,1273
中医“治未病”思想对中风防治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可降低中风的发病率、致残率、复发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通过探讨中医学“治未病”思想对中风防治,纵览《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经典著作,体会中医学“治未病”思想精髓,并将其应用到中风的防治之中,普及中风的防治知识,让公众了解中风的了解中风的危险因素、先兆症状、有效预防措施,加以主动干预,使中风的危害降至最小。  相似文献   

17.
中风后失眠是中风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有文献报道中风后合并失眠者高达56.5%,严重影响了中风患者的后期生活质量和康复,因此如何治疗中风后失眠已成为现医学界研究的热点。在对中风后失眠的临床治疗研究中,发现采用针灸治疗能够有效的治疗并改善中风后失眠症状,其中针灸治疗又细分为针刺治疗、艾灸治疗、耳穴治疗以及综合治疗等。本文主要就近年来针灸治疗中风后失眠的临床研究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18.
我国中风人群以缺血性中风为主。相对于西医治疗中风的局限性,中医药治疗组中风更具有优势,历代医家不断完善发展中风治疗方法,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本文参阅近年众学者运用中医药治疗缺血性中风的相关研究报道,从病因病机、中医治法和针灸治疗对缺血性中风的中医药治疗研究现状作了综述,并对中医学在这一领域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中风的发生与瘀血有很大的关系,所以活血化瘀法是治疗中风的有效方法,不论是缺血性中风还是出血性中风在急性期都可选用活血化瘀药来治疗,但在治疗这两种类型中风时要正确地选择活血化瘀药。  相似文献   

20.
列举古代医家治疗中风先兆、中风急症、中风后遗症、中风闭证、中风脱证验案6则,分析其中的辨治思路和经验;认为从元气虚论治是其重要的方法,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