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宁波市中小学生贫血与血红蛋白含量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宁波市中小学生贫血患病状况 ,为防治中小学生贫血提供依据。 方法 以整群抽样方法抽取 174 8名中小学生 ,采用世界卫生组织 (WHO)推荐的氰化高铁法测定血红蛋白的含量。 结果 男生和女生血红蛋白的含量均随年龄的增长而上升。中小学生贫血患病率为 2 6 .4 3% ;14岁、17岁男女学生贫血患病率差异有极显著意义 (χ2 =7.80 ,P <0 .0 1) ;小学年龄组与中学年龄组学生的贫血患病率 ,两者差异有极显著意义 (χ2 =33.34,P <0 .0 1)。 结论 贫血以轻度缺铁性贫血为主 ,贫血的防治工作必须从小抓起 ,以初、高中生为重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凉山州喜德县彝族中小学生贫血状况、特点、趋势变化,为彝族学生贫血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在2010、2014和2019年凉山州参与的“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项目中,选取7、9、12和14岁年龄组彝族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WHO贫血诊断标准,了解调查对象血红蛋白水平、贫血患病率及贫血程度,分析7~14岁彝族学生贫血流行现状。结果 2010、2014和2019年彝族中小学生总平均血红蛋白水平分别为(132.58±11.04)g/L、(138.13±11.64)g/L和(132.23±12.79)g/L。各年度男生血红蛋白水平均高于女生,消瘦组平均血红蛋白水平低于正常和超重、肥胖组。各年轻度贫血检出率分别为2010年5.65%,2014年1.89%,2019年5.42%,中度贫血检出率各年分别为2010年0.94%、2014年0.73%和2019年4.29%,贫血程度以轻度贫血为主,中度贫血比例近年来有较大上升,没有重度贫血。凉山州喜德县彝族中小学生贫血患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贫血率分别为2010年6.6%、2014年2.6%和2019年9.7%。2010年彝族女生贫血率显著高于男生。2014、2019年彝族男女生贫血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岁人群贫血患病率有所改善,7、9岁是人群中的薄弱环节,贫血患病率呈上升趋势,趋势经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年度不同营养状况群体贫血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彝族中小学生的贫血问题并未得到彻底改善,应高度重视对彝族学生的贫血监测和防治工作,采取有效措施开展贫血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3.
重庆市中小学生贫血状况及其对体质发育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重庆市中小学生贫血状况及其对体质发育的影响 ,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 方法 对 1999年重庆市中小学生贫血现状以及贫血组与非贫血组学生的体质发育状况进行分析。 结果 中小学生的贫血患病率为2 0 .14% ,12岁组的患病率最高 (3 0 .3 9% ) ;女生贫血患病率明显高于男生 (P<0 .0 1) ,城乡学生的贫血患病率差异无显著性 ,但 12岁组城市学生贫血患病率明显高于农村学生 (P<0 .0 5 ) ;贫血组学生的身高、体重、肺活量、握力在 14岁和 17岁组明显落后于非贫血组 (P<0 .0 5或 P<0 .0 1) ;贫血组学生的 5 0 m跑和立定跳远在 7岁、14岁和 17岁组也明显落后非贫血组 (P<0 .0 5或 P<0 .0 1)。 结论 中小学生贫血的防治工作应从小开始 ,以青春发育早期为重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于都县城乡中小学生贫血状况,为贫血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8年对于都县城乡6所中小学校7545名学生采用氰化高铁法测定血红蛋白,按照WHO推荐的贫血诊断标准进行贫血筛查。结果中小学生贫血检出率为15.1%,以轻度贫血为主,占贫血人数的97.5%。男、女生贫血检出率分别为13.5%和1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小学、初中和高中学生贫血检出率分别为9.6%,15.8%和2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城区与乡镇学生贫血检出率分别为13.1%和1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于都县城乡中小学生贫血以轻度为主。应采用普及营养知识,改善膳食结构,进行营养干预等综合性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2005年韶关市中小学生贫血患病率和贫血程度,为今后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查研究工作手册》和《全国学生常见病综合防治工作技术规范(试行)》,对韶关市区、南雄市共12所监测学校7、9、12、14、17岁在校中小学生进行血红蛋白检测。结果共检测1999名在校学生,其中城市学生1000人,农村学生999人。城市学生贫血患病率(8.0%)低于乡村学生(17.7%),城市女生贫血患病率(10.0%)高于男生(6.0%)(P<0.05),乡村男女生贫血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贫血程度构成以边缘为主(80.9%),轻度次之(19.1%)。结论该市中小学生贫血患病状况不容忽视,仍需加强健康教育与防治。  相似文献   

6.
2002年广东省居民贫血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广东省不同人群贫血流行特征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四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广东省13个县(区)24051人,用面对面询问调查获得居民个人基本信息,用氰化高铁法测量血红蛋白;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筛选贫血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广东省居民贫血总患病率为13.6%,标化患病率为14.2%。男、女性粗患病率分别为10.8%、15.7%.标化率分别为10.0%、16.7%,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城乡粗患病率分别为11.3%、15.7%,标化率分别为12.3%、16.1%,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不论城市和农村,均是2岁以下的婴幼儿、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20~59岁的女性贫血患病率较高。2岁以下婴幼儿贫血的相关影响因素是低出生体重、性别、父亲文化程度和母亲贫血状况,OR值分别为0.16、0.48、0.59和2.87;2岁及以上人群贫血的相关影响因素是年龄、性别、地区、家庭人口数和经济收入,OR值分别为1、21、1.63、1.46、0.91和0.88。结论 广东省居民贫血患病率较高。婴幼儿、老年人和生育期妇女是高危人群,应加强对高危人群贫血防治工作,改善贫血状况,提高居民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7.
百色市中小学生贫血状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百色市中小学生贫血状况,为贫血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7年对百色市城区15所中小学校19903名学生进行Hb检测。结果中小学生贫血检出率为14.34%,以轻度贫血为主,占贫血人数的99.34%。男、女生贫血检出率分别为13.56%和15.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小学、初中和高中学生贫血检出率分别为8.28%,16.97%和22.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城区与乡镇学生贫血检出率分别为14.43%和14.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百色市中小学生贫血以轻度为主。应采用普及营养知识,改善膳食结构,进行营养干预等综合性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8.
董晓莲 《职业与健康》2003,19(12):99-100
目的 掌握德清县中小学生贫血患病率的动态 ,以便制订今后学生贫血的防治措施。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 ,抽取调查样本 ,取受检者左手无名指末端血 ,测定血红蛋白含量。结果 中小学生贫血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中学生贫血率明显高于小学生 ( χ2 =3 1.49,P <0 .0 0 5 ) ;中小学生男女贫血率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 χ2 =3 6.62 ,P <0 .0 0 5 ) ,显示该年龄段为女生生理性贫血高峰。结论 德清县中小学生贫血的防治工作应以中学生为重点对象。  相似文献   

9.
陕西省学龄前儿童贫血状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利用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陕西省的数据,分析学龄前儿童的贫血状况。方法采用国际血液标准化委员会(ICSH)推荐的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法测定1150名学龄前儿童的血红蛋白浓度,分析不同地区、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段学龄前儿童的贫血患病率。结果2002年陕西省学龄前儿童的贫血患病率为16·6%,以轻度贫血为主。男性学龄前儿童的贫血患病率为16·7%,女性为16·5%;城市学龄前儿童的贫血患病率为12·7%,农村为18·6%,农村儿童贫血患病率明显高于城市;≤1岁、2岁、3岁、4岁、5岁和6岁各年龄儿童的贫血患病率分别为33·0%、16·5%、18·1%、13·9%、10·4%和9·1%,各年龄儿童的贫血患病率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陕西省学龄前儿童的贫血患病率较高,贫血防治应该成为儿童常见病防治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0.
李书峰  刘焕平 《职业与健康》2007,23(23):2207-2208
目的了解漯河市中小学生贫血状况,指导我市中小学生常见病防治工作。方法随机抽取漯河市城区和农村中学、小学各1所,年龄7~17岁的中小学生6271名为调查对象,采用国际血液学标准委员会推荐的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测定法(HiCN)测定血红蛋白含量,按WHO贫血诊断标准判定是否贫血。结果该市中小学生贫血患病率为4.29%,以7、8、9岁的小学生患病率为最高,分别为5.81%、5.80%和5.78%。结论应加强学校卫生监督管理和健康监测工作,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做到早发现、早防治,提高中小学生身体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