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对一个DMD家系中先证者之妹的致病基因携带者风险分别用三种方法进行估计。单纯根据系谱分析,其风险为50%;用Bayes分析估算,其风险为25%;用RFLP连锁分析,可推断其风险不超过5%;用此结果再进行Bayes分析,其风险仅为2%以下。实践证明,综合运用孟德尔定律进行系谱分析、用DNA分子杂交进行RFLP连锁分析、用Bayes定理进行概率分析,可以得到最准确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徐彬  杨辉 《安徽医学》1999,20(4):5-6
目的:为寻找DMD家系中与致病基因紧密连锁的多态性DNA标记,以检出女性携带者及实施基因诊断。方法:应用四种DMD基因内及旁侧紧密连锁的DNA探针(P~ERT87-15、P~ERT87-8、XJ23、C7)对四个DMD家系进行了七种RFLPS连锁分析(包括4名肯定携带者和3名可能携带者)。结果:所有肯定携带者和可能携带者均被检出,且对患者进行了基因诊断。结论:提示选择多个探针联合应用RFLPs方法对DMD患者及女性携带者具有较高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应用含胎肌条件培养液的培养体系对 DMD 和正常肌组织进行原代培养。经倒置相差显微镜、透射电镜和 Desmin 免疫细胞化学技术鉴定,显示该培养体系能使肌组织成肌细胞生长并大量繁殖,分化良好,全部形成肌管。提示含胎肌条件培养液的培养体系能激活正常人及患者的肌卫星细胞,具有良好定向培养肌细胞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27例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的肌肉活检材料进行超微结构观察,概括其主要病理变化,并对其发展过程及发病机制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使用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DMD)基因区域多态性位点在非缺失型DMD家系产前诊断的价值.方法:用DMD基因非编码区4个(CA)n重复序列多态性结合染色体核型分析,对16例非缺失型DMD家系进行产前诊断.结果:产前诊断发现4例男胎、2例女胎获得风险X染色体,余1例女胎和9例男胎均未携带风险X染色体.且检测结果的可靠性经出生婴儿DNA分析及临床症状检测得到证实.结论:胎儿性别鉴定结合基因连锁分析的方法,在规范的检测程序和有效的质量控制下,能准确地对非缺失型DMD进行产前遗传学诊断,可有效预防患儿出生.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建立非缺失型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家系产前基因诊断平台。方法 :用Duchenne基因非编码区(CA)n重复序列结合染色体核型分析 ,对 6个非缺失型DMD家系进行产前基因诊断。结果 :在非缺失型的家系产前诊断中 ,发现获得风险X染色体的男胎 3例 ,女胎 1例 ,余 1例女胎和 1例男胎均未携带风险X染色体。检测结果的可靠性经出生婴儿DNA分析及临床症状检测得到部分证实。结论 :胎儿性别鉴定结合基因连锁分析的方法 ,在规范的检测程序和有效的质量控制下 ,能准确地对非缺失型DMD进行产前遗传学诊断 ,是目前预防患儿出生有效的实验室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8.
应用二核苷酸重复多态DMD产前基因诊断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应用二核苷酸重复多态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DMD)基因诊断,探讨DMD产前基因诊断方案及其可行性。方法:在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初步分析Dystrophin基因内含子49和45的(CA)n多态分布的基础上,以Dystrophin基因5′端(CA)n多态和内含子45,49,50以及3′端(CA)n多态为遗传标记,单体型连锁分析的同时直接检测缺失相结合的方法。结果:Dystrophin基因内含子49和45的(CA)n多态共检测到7个和6个等位片段,实际检出的杂合子率为86.6%和73%;在东北地区首次成功地完成了8个家系9例DMD产前基因诊断。结论:该方法不分缺失型和非缺失型一步完成诊断,是临床产前基因诊断较理想的方案。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临床诊断的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1例患儿进行基因诊断,同时进行携带者筛查.方法 采用目标区序列捕获及第2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患儿进行检测,同时采用Sanger测序技术对患者及其父母的基因型进行验证.结果 发现患儿DMD基因第45外显子存在1个纯合无义突变c.6589A>T(P.Lys2197X),患儿母亲为杂合突变携带者.结论 本研究发现了一个尚未报道的致病性基因突变位点,同时发现第2代测序技术可以快速准确检测出DMD基因的点突变,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为遗传咨询提供准确信息.  相似文献   

10.
Li Z  Zhang C  Xie YM  Chen GJ  Liu XR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4,26(3):294-297,i004
目的观察骨髓间质干细胞(MSC)移植治疗Duchenne肌营养不良症(DMD)动物模型dko小鼠后肌组织dystrophin/utrophin的表达情况.方法用体外培养纯化的第5代MSC经尾静脉移植治疗dko小鼠,移植后5、10、15、20周分别取实验鼠腓肠肌组织做荧光免疫组化检测dystrophin/utrophin的表达,计算阳性纤维的平均光密度.结果传3代以上呈集落生长的MSC均一性好,静脉移植免疫反应低.移植后5~20周dko小鼠肌膜组织dystrophin/utrophin免疫荧光表达强度有随着时间逐渐递增的趋势,移植15周前后肌膜荧光带光密度有显著性差异(P=0.035).结论MSC在体内外均具有强大的可塑性,通过血液循环MSC可趋向病变肌组织,并分化为表达dystrophin/utrophin的肌纤维,干细胞移植对dko小鼠肌萎缩组织有一定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11.
用Southern印迹杂交法,选DMD的4种基因组探针(754、pERT87-8、pERT87-15和p20)对3个DMD家系作了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连锁分析。结果在3个家系共5名具有50%携带者风险的女性中,检测出2名为DMD携带者,3名为非携带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构建中国西南地区杜氏/贝氏肌营养不良症(DMD/BMD)dystrophin基因变异谱,探讨dystrophin基因型与临床表型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multiplex ligation-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MLPA)对170例DMD/BMD患者进行dystrophin基因分析,其中3例怀疑点突变患者采用Sanger测序分析基因突变位点。结果 Dystrophin基因突变MLPA检出率为72.94%,其中基因缺失、重复及点突变所占比例分别为62.35% (106/170), 8.82% (15/170)及1.76% (3/170)。共发现64种不同类型突变,连续外显子44~55缺失突变型占全部缺失型患者的75.47%。大部分5′端断裂点集中在2个热区(主热区:内含子43~55;次热区:内含子1~20)。基因型-表型分析显示DMD/BMD严重程度与基因缺失型或重复型无关,而与改变开放阅读框架型突变有关( r=0.640, P<0.001)。结论 连续外显子缺失或重复是dystrophin基因突变的主要类型,DMD/BMD严重程度与其改变开放阅读框架型突变有关。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克隆的C7,754,pERT87-1,pERT87-8,pERT87-15 DNA片段作为探针,对1例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高危妊娠,成功地进行了产前基因诊断。根据RFLPs连锁分析证明胎儿不携带DMD基因,为正常男胎,足月顺产后,随访证明产前诊断正确。证明产前基因诊断是防止DMD患儿出生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4.
Background 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 (DMD) and Becker muscular dystrophy (BMD) are X-linked recessive, allelic disorders.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look into the spectrum of DMD gene mutations in Hong Kong Chinese patients with Duchenne or Becker muscular dystrophy (DMD/BMD), and to study genotype-phenotype correlation.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mUCMSC移植治疗DMD标准模型mdx小鼠后炎症相关因子变化,探讨MSC治疗DMD相关机制。方法 PCR鉴定出mdx小鼠随机分为两组:生理盐水组和治疗组;另取正常C57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治疗组腹腔注射mUCMSC的生理盐水细胞悬液,生理盐水组和对照组输入等体积生理盐水,检测血清CK值;对各组小鼠的腓肠肌进行HE染色,显微镜下观察病理变化并计数CNF;采集mdx小鼠腓肠肌组织用QAM-INF-1蛋白芯片测定小鼠肌组织炎症因子含量。结果 治疗组与生理盐水组相比具有差异明显:(1)Mdx小鼠血清CK值生理盐水组为(1374.60±127.13)U/L,治疗组为(434.60±19.39)U/L,显著低于生理盐水组(P<0.05);(2)治疗组mdx小鼠腓肠肌切片显示细胞间炎性细胞浸润减轻,细胞大小趋于统一,核中心移位现象减少;(3)生理盐水组mdx小鼠腓肠肌细胞CNF可达(94.37±11.65)%,治疗组CNF为(80.37±7.65)%,显著减少(P<0.05);(4)mdx小鼠后肢腓肠肌组织中CD30L、IL-21、MIP-1a、PF4含量明显较低(P<0.05)。结论 mUCMSC治疗后,腓肠肌组织中CD30LIL-21、MIP-1a、PF4含量较低,血清CK值降低,细胞损伤减少。肌组织炎症表现减轻,在mUCMSC治疗DMD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已知dystrophin基因50号外显子缺失的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DMD)患者及正常对照者进行单个淋巴细胞遗传学诊断,建立该病单细胞植入前遗传学诊断(preimplantation genetic diagnosis,PGD)方法,为携带者夫妇进行植入前遗传学诊断以提供细胞学基础.方法 在解剖显微镜下获取已经确诊为dystrophin基因50号外显子缺失型DMD患者和正常对照者的单个淋巴细胞,采用dystrophin基因50号外显子引物/SRY基因引物二重二次PCR的方法进行遗传学诊断.结果 男性患者单个淋巴细胞中SRY基因阳性同时50号外显子阴性的比例为92%;正常男性对照中SRY基因和50号外显子均阳性的比例为91%;正常女性对照中50号外显子阳性和SRY基因阴性的比例为93%.结论 通过二重二次PCR能够进行dystrophin基因50号外显子缺失型DMD患者和正常对照的单个淋巴细胞遗传学诊断,为PGD技术在该病遗传学诊断中的应用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7.
60例DMD/BMD患者用抗肌营养不良cDNA探针的基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14kb的抗肌营养不良cDNA,在60例不相关的肌营养不良DMD/BMD(杜氏/贝氏肌营养不良)患者中检测到31例基因片段缺失及1例基因部分区域重复。缺失的主热点区位于基因中心区域,这一区域涉及cDNA次级片段5b-7检测范围3’区的4个外显子及C8检测范围的全部外显子。末观察到缺失的位置或长度与临床症状的严重性之间存在明确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