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腹针治疗中风后肢体肌张力增高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腹针治疗中风后肢体肌张力增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腹针治疗中风后肢体肌张力增高的患者58例,与传统取穴方法治疗的58例作疗效对比。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肢体Ashoworth张力评分及Fugl-M eyer运动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张力评分评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功能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升高(P<0.01),但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肢体运动功能改善更显著(P<0.01)。结论腹针治疗中风后肢体肌张力力增高,疗效较传统的针刺方法更明显。 相似文献
3.
通络搽剂加推拿治疗中风后肌张力增高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笔者自2001年以来,配合医生在临床上应用自制通络搽剂外搽加推拿治疗中风后患肢肌张力增高31例,经临床实践,疗效满意,现将临床观察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分析康复配合针灸治疗中风后肌张力增高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8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62例中风后肌张力增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分析康复配合针灸治疗中风后肌张力增高的疗效。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shworth评定疗效,治疗后0级、1级、2级及3级同治疗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1+级及4级之间没有显著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配合针灸在中风后胍张力增高疾病临床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王丹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1,(14):84-86
目的:分析中频电疗在高血压脑出血后肢体痉挛性肌张力增高治疗中的运用.方法:选择2017年8月~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59例高血压脑出血后痉挛性肌张力增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常规组与电疗组,分别给予两组常规治疗及中频电疗,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相关数据并做统计学处理,根据疗效差异总结中频治疗方法的先进性.结果:电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牵伸训练联合蜡疗对降低中风偏瘫患者肢体肌张力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0例中风偏瘫患者,按治疗方案的不同平均分为两组。常规组单纯进行蜡疗,研究组采用牵伸训练联合蜡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肢体功能改善情况、肢体肌张力和临床总有效率。结果两组患者的Ⅰ级、Ⅱ级、Ⅲ级、Ⅳ级、Ⅴ级功能障碍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肢体肌张力0级比例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7.14%,显著高于常规组的80.00%(P<0.05)。结论采用牵伸训练联合蜡疗治疗中风偏瘫患者,可有效改善其肢体功能,降低肢体肌张力,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临床医学工程》2016,(11):1481-1482
目的探讨中风后肢体功能障碍分期针刺规范化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中风患者80例,根据入院时间分为分期组和普通组各40例。分期组给予分期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普通组给予常规针刺结合康复训练。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各项指标。结果分期组的肢体运动功能及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均优于普通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0%,显著高于普通组的7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中风后出现肢体功能障碍的患者给予分期针刺规范化治疗可有效改善其肢体肌张力,缓解机体神经受损部位,帮助患者尽早重返社会,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针刺合并中药汤剂对中风后焦虑症的治疗作用。方法治疗组30例给予常规针刺治疗;配合逍遥散加减口服。对照组30例予以常规针刺治疗。以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对患者的焦虑程度及改善状况进行评定,并将疗效和安全性作对比。结果治疗组患者焦虑症状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0.0%。结论针刺结合中药汤剂治疗中风后焦虑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乙哌立松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的疗效。方法 48例脑卒中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4例。治疗组采用口服乙哌立松结合运动疗法,乙哌立松是50毫克,每日3次,每次,每日最大剂量为300毫克;对照组仅应用运动疗法。采用改良Ashworth分级法,对两组病人治疗前后肌张力进行评定。结果治疗组治疗后4周病人上下肢肌张力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乙哌立松结合运动疗法对脑卒中所致肌张力增高有显著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张辉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05,12(10):49-50
中风后球麻痹导致的吞咽障碍的发生率约为30%~45%。由于患者不能吞咽及进食水返呛,又不能说话,有些患者长年累月靠鼻饲管维持生命,常引起一些并发症,如吸入性肺炎、营养不良等,给患者带来严重后果,影响预后。笔者采用针刺双颊车、廉泉、双人迎穴,并配合康复治疗,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医综合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患者的效果.方法:以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50例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患者为例,根据患者入院顺序进行编号,并按照编号抽签法将50例患者平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康复疗法进行治疗,观察组以此为基础,再联合中医疗法进行治疗,进而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痉挛程度疗效、肢体临床症状和ADL指数评分.结论:观察组患者的痉挛程度改善、肢体临床症状改善效果更佳,且观察组的ADL指数评分也都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应用中医综合康复方法对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进行治疗,具有效果显著的优点,且有效降低了患者的肌张力,值得在临床中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医综合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50例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把50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康复疗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在采用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再联合中医疗法进行治疗,进而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痉挛程度疗效、肢体临床症状和ADL指数评分.结论:观察组患者的痉挛程度改善、肢体临床症状改善效果更佳,且观察组的ADL指数评分也都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中医综合康复方法的方法对治疗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的效果显著,有效降低了患者的肌张力,值得在临床中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针刺方法对于中风失语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将2009年3月至2010年7月期间我科室82例中风失语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针刺治疗)与对照组(康复训练),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0.24%显著优于对照组73.17%,2组之间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针刺方法对于中风失语症有着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在肌张力增高患儿的临床治疗中对患儿采取经络导平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徐州市妇幼保健院2020年6月-2021年6月收治的30例肌张力增高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措施;观察组采取经络导平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更高,小儿神经心理发育检查表评分降低更明显,神经运动功能20项评分明显更高(P<0.05);观察组患儿的Ashworth分级1级占比明显更高,3级占比明显更低(P<0.05);在两组患儿分别治疗后可见患儿并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P>0.05)。结论 在肌张力增高患儿的临床治疗中对患儿采取经络导平治疗能够明显提高患儿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针刺加穴位注射黄芪注射液在治疗中风恢复期的作用。方法将80例中风恢复期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采用针刺加穴位注射黄芪注射液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体质状况评分(KS)、运动功能障碍评分(FM)、感觉障碍评分(SIS)以及血流变学的差异。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在体质状况评分、运动功能障碍评分、感觉障碍评分以及血流变都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针刺加穴位注射黄芪注射液治疗中风较单纯针刺治疗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穆晓青 《今日健康(家庭版)》2016,(12):326-326
目的:分析研究针刺法联合语言训练对于中风性失语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6月至2015年8月我科收治的102例进行康复治疗的中风性失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了三组各34例,其中甲组应用语言训练康复,乙组采取针刺法康复治疗,丙组使用针刺联合语言训练进行康复治疗,均进行2个疗程的治疗,分别于治疗前、1个疗程后、2个疗程后根据“汉语标准失语症检查(CRRCAE)”对其进行评分。结果:治疗后甲乙丙组评分均有明显的提升,其中甲乙两组之间的差异统计学分析没有意义(P>0.05),丙组提升的分数要高于甲乙两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与语言训练联合治疗比单一的针刺或者语言训练具有更快、更好的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研究观察康复锻炼对于中风后瘫痪病人活动能力恢复的干预效果。方法:从2012年3月到2014年2月于我院治疗的中风后瘫痪患者中选取50例神志清楚的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常规护理的对照组(25例)及在常规护理中对患者采取系统性1对1康复锻炼的观察组(25例),康复锻炼干预3周后比较两组ADL(生活自理能力)评分厦运动功能情况评分,以此分析康复锻炼对于中风后瘫痪病人的活动能力恢复的干预效果。结果:50例中风后偏瘫患者经我院治疗与护理干预后,包括ADL评分与运动功能情况均取得不同程度改善,其中在常规护理中对患者采取系统性1对1康复锻炼的观察组其运动功能情况与ADL评分情况均好于对照组25例患者(P〈0.05)。结论:早期康复锻炼对于中风后瘫痪病人活动能力改善具有显著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分期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肢体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患者入院顺序,把此次研究所抽取的84位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即治疗组42人,对照组42人,对84位患者实施常规治疗,对照组的42位患者在接受常规治疗的前提下进行康复训练,同时治疗组的42位患者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接受分期针刺治疗。结果对比接受治疗后的两组患者病情恢复情况,得出治疗组的临床效果相对于对照组更加显著,并且两组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分期针刺配合康复训练对中风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