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乔丽 《齐鲁护理杂志》2002,8(11):854-855
20 0 0年 8月我院收治了 1例重症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病变合并肺动脉高压、肺气肿、慢性支气管炎、重度混合性通气障碍的患者。经 38d术前准备 ,使患者的心肺功能达到最佳状态后 ,施行了二尖瓣替换术 ,术后症状改善明显 ,恢复良好 ,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病例简介患者男 ,5  相似文献   

2.
张尔永  袁玉如 《华西医学》1993,8(2):195-197
自1991年6月至1992年12月,测定了40例二尖瓣病变患者术前的肺功能。结果显示82.5%的病人肺功能有损害,其中轻度损害为50%,中度损害的为27.5%,重度损害为5%。结论:二尖瓣病变常常导致患者的肺功能下降。术前测定二尖瓣病变患者的肺功能,有助于心肺功能的判断,有助于指导病人围术期中的处理。  相似文献   

3.
心脏术后患者机械通气期间安全吸痰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脏外科手术的患者术前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肺功能改变,如肺淤血、肺水肿或肺动脉高压形成等,经过体外循环术后又会加重肺功能的损害,因此,术后常规应用呼吸机治疗以维护心肺功能[1].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 1例植物状态病人的双瓣置换手术经验进行总结。方法 :34岁男性患者 ,因心脏瓣膜病变而出现心跳骤停。心肺复苏成功后 ,病人一直处于植物状态。由于患者有严重的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心功能难以维持正常水平。经充分的术前准备 ,于心肺复苏后 83d施行二尖瓣和主动脉瓣转换。结果 :手术顺利 ,术后没有出现并发症 ,心脏功能恢复正常 ,神经系统症状没有因手术而加重。结论 :植物状态病人存在很大的康复可能 ,合理处理危及生命的各种病症是其神经系统功能恢复的前提  相似文献   

5.
急性左心衰竭是临床急重症之一,如不及时治疗,可危及患者生命。一、常见病因 1.左心室后负荷增加:如高血压、主动脉瓣狭窄等疾病。 2.左心室前负荷增加:如主动脉瓣或二尖瓣关闭不全,动脉导管未闭等疾病。 3.心肌本身病变:如心肌炎(风湿性、中毒性及病毒性等),冠心病或急性心肌梗塞、克山病等疾患。二尖瓣狭窄可引起急性肺水肿,但不属于左心衰  相似文献   

6.
顾晖  张伟英 《现代护理》2004,10(11):1073-1073
胸腺瘤切除作为治疗胸腺瘤、胸腺增生和 /或伴有重症肌无力的一种常规手术方法 ,其术后护理已较为熟悉 ,而胸腺瘤同时又合并心脏瓣膜病变则较少见 ,我科于 2 0 0 2年 7月收治1例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细菌性心内膜炎合并二尖瓣重度关闭不全患者 ,成功地同期为该患者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对比3D胸腔镜与常规手术在治疗老年患者二尖瓣病变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某院收治的二尖瓣病变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按患者住院先后顺序编号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开胸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3D胸腔镜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生活质量等进行统计对比。结果术中观察组患者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ICU停留时间、围术期引流量、住院时间等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98%(3/43),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3.26%(10/43),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生活质量包括心理功能、生理功能、日常活动、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开胸术相比,3D胸腔镜治疗老年二尖瓣病变的疗效更好,对患者的创伤性减小,促进患者术后的康复,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血管疾病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患者的围术期处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例心血管病合并甲减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治疗经验及教训.结果:1例有甲减病史37年,因主动脉夹层行主动脉腔内覆膜支架植入术,术后出现心肺功能衰竭;1例无明确甲减病史,因风湿性心脏瓣膜病行二尖瓣生物瓣置换术,术后出现心肺功能不全,经甲状腺激素测定确诊为亚临床甲减.2例术后均存在脱离呼吸机困难,行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后,病情稳定,临床治愈出院.结论:心血管手术后患者出现心肺功能不全、顽固性低氧血症且经常规治疗改善不明显者,应考虑甲减所致.合理的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积极的支持对症处理,是保证患者康复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重症心脏瓣膜术后发生肾功能不全采用连续性肾替代(CRRT)护理经验.方法 收集2006年1月至2010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重症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的患者15例,其中10例为主动脉二尖瓣联合瓣膜病,1例主动脉瓣膜病例,其余为二尖瓣合并三尖瓣瓣膜病变,术前心功能评估为3~4级,手术前后监测肾功和尿量,术后行床旁CRRT的治疗,监测肾功能.结果 除1例合并顽固性心衰死亡外,其余均治愈,最短5d,最长1月肾功能恢复.结论 重症心脏瓣膜术后肾功能不全行CRRT,加强术后护理和全面、准确的病情观察及判断可以有效降低瓣膜置换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促进疾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拉西地平对冠心病单支病变患者PCI术后心肺运动试验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在西安市北方医院住院的冠心病单支病变行PCI手术的9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采用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的47例作为对照组,采用拉西地平治疗的51例作为观察组,所有患者使用德国Cortex心肺运动功能测试仪进行心肺运动试验指标检测.结果 两组...  相似文献   

11.
正二尖瓣腱索断裂是常见的退行性二尖瓣病变,如果行瓣膜置换,需长期抗凝且左心室功能受损。而二尖瓣成形术有利于保护左室功能[1],降低术后抗凝并发症[2],已成为退行性二尖瓣病变患者首选手术方式[3]。人工腱索移植术是二尖瓣腱索断裂常见术式,可有效保留瓣叶开放面积。但该术式技术难度较大,各项要求较高,国内开展较少,尚处于起步阶段[4]。2010年1月—2015年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初步探讨经食管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TEE)在二尖瓣病变术前诊断、术中监测及术后评价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RT3D—TEE对31例二尖瓣病变患者进行术前、术中及术后检查,并与外科手术结果对比。结果RT3D—TEE清晰显示23例风湿性瓣膜病变患者的二尖瓣病变情况、累及瓣膜情况,并指导手术成功完成;准确显示7例二尖瓣脱垂患者的病变部位并量化病变情况;准确诊断1例二尖瓣人工机械瓣置换术后再狭窄患者的病因。31例患者均获得满意的RT3D—TEE图像。结论RT3D—TEE能在二尖瓣病变术前、术中及术后提供真实准确的评价信息。  相似文献   

13.
风湿性瓣膜病变合并肺动脉高压87例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87例风湿性瓣膜病变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行手术治疗的围术期处理经验。方法:87例风湿性瓣膜病变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行二尖瓣置换75例,二尖瓣置换 主动脉瓣置换12例。结果:此组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术后并发低心输出量综合征5例,严重心律失常9例,早期死亡2例,病死率2.3%,其中低心排1例,1例因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结论:风湿性瓣膜病变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病情较重,注意围术期各环节处理,即重视术前心功能改善,术中加强心肌保护,合理纠正病变,术后严密监护,可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胸腺瘤切除作为治疗胸腺瘤、胸腺增生和/或伴有重症肌无力的一种常规手术方法,其术后护理已较为熟悉,而胸腺瘤同时又合并心脏瓣膜病变则较少见,我科于2002年7月收治1例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细菌性心内膜炎合并二尖瓣重度关闭不全患者,成功地同期为该患者行手术治疗后痊愈出院,随访半年,患者康复情况良好,现将该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术中多平面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在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术式选择、术后疗效监测中的作用。方法 对72例行二尖瓣手术的患者(其中58例二尖瓣重建术患者和14例二尖瓣置换术患者)术中予以TEE监测。结果 58例二尖瓣成形术患者术后即刻疗效评估显示:无或轻微二尖瓣反液(MR)28例,轻度MR22例,轻中度以上MR8例(前叶病变7例,均合并瓣下结构受损,后叶病变仅1例)。二尖瓣成形术的患者术后共  相似文献   

16.
总结了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ulse-indicated continuous cardiac output,PICCO)监测在神经重症患者术后预见性护理中的价值.PICCO监测的预见性护理价值主要包括患者术后1周颅内压、脑灌注压控制良好,患者术后新发外伤性脑梗死、神经源性肺水肿及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明显降低.认为PICCO技术是实现神经重症患者术后预见性护理的有效手段,为神经重症患者术后提供新的监测手段以及治疗护理思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本研究旨在采用体元(voxel)模型动态三维重建技术,以立体角度观察分析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二尖瓣的形态学特征,为手术方法的选择和术后疗效的评价提供依据。方法:研究对象为行二尖瓣成形术的病例共15例。术中图象采集选用HPSonos2500多功能超声诊断仪和5MHz多平面食管探头,三维重建选用德国TOMTEC公司生产的ECHOSCAN计算机工作站。结果:上述患者术前前叶脱垂3例,后叶脱垂10例,前后叶均脱垂2例;其中合并位索断裂9例,包括前叶腺素断裂2例,后叶腱索断裂7例。术后再次三维重建发现10例患者术后仅为二尖瓣轻微或轻度返流。5例患者术后出现轻中度返流,三维重建示3例轻度残余脱垂,2例对合不良,当即予以换瓣治疗。5例术后出现二尖瓣轻中度返流患者术前二尖瓣后叶脱垂合并广泛腱索断裂仅占1例,前叶脱垂合并腱索断裂占2例,前后叶均脱垂占2例其中1例合并腱索断裂。以二尖瓣前叶病变为主的二尖瓣重度返流的患者行二尖瓣成行术的疗效远不如以二尖瓣后叶病变为主的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患者(P<0.05)。结论:以二尖瓣前叶病变为主的重度二尖瓣返而患者宜采用换瓣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左心房折叠(LAP)与射频消融(RFA)对重症二尖瓣病变合并巨大左心房的临床效果。方法2010年7月至2013年6月,38例重症二尖瓣病变合并巨大左心房[左心房内径>100 mm,心胸比(C/T)>0.8]患者,随机分为三组:LAP组16例(二尖瓣置换+LAP)、RFA组10例(二尖瓣置换+RFA)和对照组12例(二尖瓣置换)。观察术中、后临床指标,并随访3~40个月,比较三组术后左心房大小、心功能改善及窦性心律恢复率等指标。结果术后早期死亡3例,对照组2例死于低心排综合征和肺部感染,RFA组1例死于术后肺部感染。LAP组体外循环时间、ICU时间、呼吸机辅助时间、低心排综合征及肺部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RFA组主动脉阻断时间和体外循环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肺部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而 ICU 时间、呼吸机辅助时间及低心排综合征发生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3个月,与术前资料相比较,三组患者左心房内径[LAP组(P<0.01)、RFA组(P<0.05)、对照组(P<0.05)]均较术前明显缩小;术后三组患者C/T均明显缩小(P<0.01);NYHA 心功能分级示术后三组患者心功能均有明显改善(P<0.05);术后三组 LVEF 均明显升高[LAP组(P<0.01)、RFA组(P<0.05)、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与对照组比较, LAP组在左心房内径(P<0.01)、C/T(P<0.05)、NYHA分级(P<0.05)以及LVEF(P<0.05)方面均有显著差异;而 RFA 组的上述各指标与对照组均无明显差异(P>0.05)。三组患者窦性心律恢复率在术后3个月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随访的3~40个月中,1例失访,1例于2年后死于脑卒中,其余患者心脏大小、C/T以及心功能均有明显改善。结论对于重症二尖瓣病变合并巨大左心房的患者,LAP术可以明显改善心肺功能,安全、高效,优于RFA术,而RFA术并没有明显提高术后窦性心律的恢复率,需慎重选择。LAP联合RFA能否进一步提高疗效,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本研究旨在采用体元(voxel)模型动态三维重建技术,以立体角度观察分析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二尖瓣的形态学特征,为手术方法的选择和术后疗效的评价提供依据。方法:研究对象为行二尖瓣成形术的病 列共15例。术中图像采集选用HPSonos2500多功能超声诊断仪和5MHz多平面食管探头,三维重建选用德国TOMTEC公司生产的ECHOSCAN计算机工作站,结果:上述患者术前前叶脱垂3例,后叶脱垂10例,前后叶均脱垂2例;其中合并腱索断裂9例,包括前叶腱索断裂2例,后叶腱索断裂7例。术后再次三维重建发现10例患者术后仅为二尖瓣轻微或轻度返流。5例患者术后出现轻中度返流,三维重建示3例轻度残余脱垂,2例对合不良,当即予以换瓣治疗。5例术后出现二尖瓣轻中度返流患者术前二尖瓣后叶脱垂合并广泛腱索断裂仅占1例,前叶脱垂合并腱索断裂占2例,前后叶均脱垂占2例其中1例合并腱索断裂,以二尖瓣前叶病变为主的二尖瓣重度返流的患者行二尖瓣成行术的疗铲远不如以二尖瓣后叶病变为主的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患者(P<0.05)。结论:以二尖瓣前叶病变为主的重度二在瓣返流患者宜采用换瓣术。  相似文献   

20.
总结39例老年全肺切除术患者呼吸循环并发症的预防性护理体会.术前对心肺功能进行综合评价,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劝告患者彻底戒烟;术前指导进行体力锻炼和呼吸功能锻炼,提高心肺功能储备.术后严格控制补液量及速度,预防右心衰竭、肺水肿;稳定血氧分压、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维持纵隔稳定、减轻应激反应,以预防心律失常;彻底清除气道分泌物、规范使用抗生素以预防健侧肺感染及肺不张.本组患者术后发生心律失常2例(5%),肺部感染3例(8%),均经对症治疗纠正.39例患者全部康复出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