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微小RNA(miRNA)是一类长度约为22个核苷酸的非编码单链RNA分子,是调控蛋白质生物合成的一类重要的非编码RNA。关于miRNA在肝纤维化中的作用一直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已有研究发现,miRNA在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中存在异常表达,并在调控肝纤维化相关的信号通路和肝星状细胞(HSC)的增殖、分化和凋亡中起重要作用。此文就近年来有关miRNA在肝纤维化中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外泌体作为人体内多种细胞分泌的微型多囊泡体,存在于机体的多种体液当中,由脂质双层膜结构来保护其内含物的结构与功能稳定,携有大量microRNA(miRNA)、mRNA等活性物质。研究表明外泌体及内含物miRNA与肝纤维化的发生进展密切相关,其通过对肝星状细胞(HSC)的作用,改变HSC活化、增殖、凋亡、漂移等来调节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过程。通过对外泌体miRNA的生物学特点以及与肝纤维化关系的阐述,分析了其在肝纤维化发生发展、诊治及预后评估中的重要作用,指出外泌体miRNA可能成为肝纤维化诊治与预后评估的潜在新靶点。  相似文献   

3.
MiroRNA(miRNA)可通过外泌体等载体分泌,游离于细胞之外,并可在循环血液中保持稳定状态。目前研究表明,循环血中miRNA的变化趋势与疾病的不同病理状态相关,提示循环血中miRNA可作为疾病潜在的诊断和治疗分子靶标。研究表明多种miRNA与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概述了目前关于肝纤维化进程中循环血miRNA表达差异的研究,多种研究提示循环血miRNA可为肝纤维化的无创性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肝纤维化是对多种损害因素引起的慢性肝损伤所进行的修复反应。肝星状细胞(HSC)激活、增殖是肝纤维化发生、发展的关键环节。近年研究发现,微小RNA(miRNA)参与调控HSC激活、增殖等相关信号通路。本文就miRNA调控HSC生物学行为在肝纤维化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正肝纤维化是终末期肝病发生的基础,因此,深入肝纤维化发病机制研究,做出肝纤维化早期诊断并采取适当治疗措施,对各种慢性肝病治疗及预后改善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将结合最新的研究,从肝纤维化的发生机制,诊断方法及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肝纤维化的发生机制肝纤维化的发病机制异常复杂,肝星状细胞(HSC)是肝纤维化发生的细胞学基础[1],另外各类细胞、细胞因子、miRNA等也参与了肝纤维化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6.
【据《J Hepatol》2020年3月报道】题:血吸虫来源的miRNA通过靶向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Ⅲ促进宿主肝纤维化(作者He X等)寄生虫甚至植物来源的miRNA已被证实可以在人类的体液中稳定存在,且能调控宿主细胞的基因表达。本研究旨在探讨血吸虫来源的miRNA是否参与血吸虫感染后宿主肝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过程。通过RNA测序检测感染的肝星状细胞中血吸虫来源的miRNA。通过将虫源miRNA类似物转染进入肝星状细胞筛选可能参与肝纤维化的虫源miRNA。通过尾静脉注射虫源miR-2162过表达或抑制表达的8型重组腺相关病毒载体以升高或降低小鼠肝脏中虫源miR-2162的水平,进而研究虫源miR-2162在宿主肝纤维化中的功能。  相似文献   

7.
微小RNA(microRNA,miRNA)是一类长约21~22nt的内源性非编码调控RNA,可作用于靶mRNA导致其降解或抑制其翻译,对基因表达起重要的负性调控作用,参与体内如发育、细胞分化、细胞增殖、细胞死亡等众多重要的生物学进程。近年研究发现,miRNA这一转录后水平调控分子在肝纤维化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已发现若干miRNA可调控参与肝纤维化形成的细胞因子或通过调控肝星状细胞(HSC)的活化增殖、凋亡等,促进或减缓纤维化进程,本文对miRNA在HSC及肝纤维化进程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微小RNA(microRNA,简称miRNA)是长约19~25个核苷酸的内源性非编码单链小RNA,其通过与mRNA 3'-端非翻译区(3'-untranslated region,3'-UTR)结合进行转录后水平的负性调控。miRNA通过调节肝星状细胞的活化、转分化、迁移、增殖和凋亡,在肝纤维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不同miRNA在肝纤维化过程中发挥着不同的促(抗)纤维化作用,miRNA的作用已逐步引起科研工作者的重视。本文对miRNA在肝纤维化进程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寻找能够准确识别慢性乙型肝炎(CHB)肝纤维化的血清标志物十分重要。归纳了在CHB肝纤维化过程中存在表达差异的microRNA(miRNA),分析表明随着肝纤维化发展,血清miR-33a、miR-185、miR-222等表达量升高,而血清miR-122、miR-29、miR-27b等表达量下降。发现血清miR-185、miR-122等miRNA单独或联合其他指标在诊断CHB肝纤维化中已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认为应进一步加大对存在差异表达的具有诊断CHB肝纤维化价值的血清miRNA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正>肝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肝病的共同病理过程,是各种慢性肝病发展为肝硬化的必经之路。肝纤维化是可逆的,而晚期肝硬化难以逆转,因此探讨肝纤维的发病机制、阻断肝纤维化的进程、寻找治疗肝纤维化的靶点具有重要意义。外泌体作为细胞之间传递的小信息球,可参与细胞通讯、细胞迁移、血管新生和肿瘤细胞生长等过程。外泌体中miRNA或蛋白质等遗传分子与肝脏病理息息相关,在肝纤维化诊断中可作为潜在的分子标志物。对外泌体的研究,将有利于探索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11.
肝纤维化是由胶原和非胶原在肝脏异常沉积引起,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热休克蛋白47(heat shock protein 47,HSP47)是一种存在于内质网中的胶原特异性分子伴侣,已被证实主要来源于纤维生成细胞,可协助三螺旋胶原前分子的正确折叠和稳定。在肝纤维化进程中,细胞外基质的主要来源是肝星状细胞,体内外研究均证实HSP47在肝内主要存在于肝星状细胞中,通过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growth factor-β1,TGF-β1)信号转导通路调控肝纤维化的发生,miRNA、HSP47-蛋白相互作用也参与了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本文将对HSP47与肝纤维化的发病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吡喹酮对日本血吸虫虫卵引起的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选用BALB/c小鼠建立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模型,实验组以250 mg/(kg·d)吡喹酮连续用药3 d进行杀虫,再以600 mg/(kg·d)连续给药30 d进行抗纤维化治疗;对照组仅进行吡喹酮杀虫。以肝组织羟脯氨酸含量等指标评定小鼠肝纤维化的程度,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检测各组肝组织中某些微小RNA(microRNA,miRNA)的表达水平。各组检测结果以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过吡喹酮治疗后,小鼠肝脏羟脯氨酸含量等肝纤维化指标明显降低,小鼠肝脏羟脯氨酸含量:感染后第75天,感染组、杀虫组、治疗组依次为(0.86±0.07)、(0.66±0.06)、(O.25±0.05)mg/g肝湿重,治疗组低于感染组和杀虫组(t=12.86,P0.01)。同时小鼠肝脏的部分miRNA表达水平发生了明显改变,治疗组与杀虫组相比较,Col I、miR-223、miR-146b、miR-142-5p、miR-199a-5p、miR-34c*、miR-195依次下调了62%、38%、75%、77%、40%、54%和56%。结论吡喹酮对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作用可能与调节某些宿主miRNA的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3.
肺间质纤维化是各种不同病因肺间质疾病的共同结局,是呼吸衰竭的重要病因,其发病机制至今仍不明了.microRNA(miRNA)自发现以来即成为生命科学研究的重要热点,已发现miRNA的异常表达与多种人类疾病紧密相关.近年来的研究发现miRNA在肺间质纤维化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预示miRNA有望成为肺间质纤维化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4.
免疫因素在肝纤维化过程中的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肝纤维化是肝脏对各种原因所致肝损伤的创伤愈合反应,是组织发生修复反应时细胞外基质(ECM)合成、降解与沉积不平衡而引起的病理过程.肝纤维化的形成涉及多种细胞、细胞因子及ECM的变化.其中肝星状细胞(HSCs)激活并转化为肌成纤维细胞是肝纤维化发生、发展的核心环节,各种致肝纤维化因素均把HSCs作为最终靶细胞,促使其转化为肌成纤维细胞而导致肝纤维化的发生.影响肝纤维化形成的因素很多,至今尚未完全阐明.临床资料表明,免疫抑制对肝纤维化的进程起明显的促进作用,在HCV和HIV联合感染或肝移植需长期应用免疫抑制药物的患者,肝纤维化进程加快.本文就免疫因素在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的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肝脏纤维化的发生机制尚不完全明确,研究发现肝内巨噬细胞(Kupffer细胞)在肝纤维化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Kupffer细胞主要通过受体介导及细胞因子表达和分型变化影响纤维化形成;分泌促纤维化的转化生长因子(TGF) β1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或促纤维降解的基质金属蛋白酶-13等,导致Kupffer细胞在不同纤维化阶段发挥不同的调节肝纤维化的作用,本文综述Kupffer细胞在肝纤维化发生过程中双向调节作用,以期为肝纤维化的研究提供新的临床思路.  相似文献   

16.
各种致病因素所致的慢性肝损伤均可引起肝纤维化.实验证明,肝星状细胞的激活是肝纤维化发生发展的中心环节,而诱导活化的肝星状细胞凋亡可使肝纤维化发生逆转.国内外的一些研究显示,植物神经系统参与对肝脏功能的调控,可影响肝纤维化的形成.其中,肝星状细胞可能是植物神经递质的作用靶点.作用于植物神经系统的药物可能为临床治疗肝纤维化提供新的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17.
环氧合酶-2(cyclooxgenase-2,COX-2)是一种诱导酶.在正常情况下,人类和大鼠肝组织几乎不表达,但在慢性肝炎和肝硬化的肝组织中呈高表达.抑制或干扰COX-2表达可显著抑制大鼠肝纤维化的形成.提示COX-2参与肝纤维发生、发展过程.但是,COX-2参与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的机制并不清楚.近期研究表明COX-2参与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可能与免疫反应有关.本文综述了C O X-2及代谢产物对肝内免疫反应和肝纤维化进程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旨在为临床防治肝纤维化提供新的途径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生物信息学分析miRNA参与肝纤维化的潜在机制。方法通过GEO数据库获取小鼠肝纤维化miRNA芯片GSE19865及GSE66278数据,利用数据库软件GEO2R筛选差异miRNA。取两组芯片中同时上调的miRNA为研究目标,通过在线工具TargetScan及microT-CDS分析靶基因,取同时被两款软件预测到的基因进行功能分析。结果 GEO2R分析显示GSE19865芯片中miRNA上调37个,下调0个;GSE66278芯片中miRNA上调19个,下调18个;两组芯片中表达均上调的miRNA为mmu-miR-802。TargetScan及microT-CDS同时预测到的靶基因共有138个。通路分析显示这些靶基因主要参与线粒体生成,TGF-beta信号通路,组蛋白赖氨酸甲基化,Toll样受体信号传导等;生物学过程分析提示靶基因主要参与组蛋白赖氨酸甲基化,碱基转运,Wnt及钙调通路,JUN激酶活化,基因表达的昼夜调控,葡萄糖饥饿的细胞应答,蛋白类泛素化修饰,脂肪组织发育及细胞对氨基酸刺激的应答等。蛋白相互作用分析显示YWHAE、PPP2CA、RHOA、FOS、PSMD2、CDK19、ATF2、PAFAH1B1为调控网络中的关键基因。结论 miR-802参与肝纤维化的发生,其机制可能与miR-802靶向YWHAE、PPP2CA、RHOA等基因进而调控组蛋白甲基化等生物学过程相关。  相似文献   

19.
临床流行病学资料显示肝纤维的发生存在有显著性别差异.研究证实,雌激素通过雌激素受体信号通路直接参与调控肝纤维化的发生.结缔组织生长因子是一种重要的肝纤维化发生相关细胞生长因子,其可能作为雌激素受体共调节因子,直接调控肝纤维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明胶酶原A在实验性肝纤维化过程中表达变化   总被引:9,自引:9,他引:0  
目的研究实验性肝纤维化过程中明胶酶A(mmp-2)酶原蛋白表达的动态变化.方法建立四氯化碳大鼠肝纤维化模型,采用Western印迹法和免疫组化方法,对肝纤维化不同阶段肝内mmp-2的酶原蛋白的表达水平与分布进行了检测.结果在正常大鼠肝组织中有mmp-2的酶原表达.在肝纤维化发生发展过程中mmp-2酶原蛋白表达水平逐渐增强,至肝纤维化中期到达最高峰,到肝纤维化晚期及肝硬变阶段其表达较中期下降,但仍高于正常对照水平.正常肝组织内,mmp-2的表达主要位于汇管区的胆管壁和毛细血管壁及肝窦壁的间质细胞;纤维化时,增生的纤维间隔附近亦有较高表达.结论 mmp-2在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直至肝硬变形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