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缺血性脑血管病认知功能障碍的血管性影响因素。方法 134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根据蒙特利尔认知评价量表分为病例组(91例)和对照组(43例),病例组为缺血性脑血管病伴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对照组为缺血性脑血管病无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对患者一般情况及血管性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缺血性脑血管病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结果病例组受教育年限≤9年(56例,61. 54%)、饮酒(55例,60. 44%)、糖尿病(31例,34. 07%)、心脏病(69例,75. 82%)、高脂血症(52例,57. 14%)、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异常(35例,38. 46%)、同型半胱氨酸(Hcy)异常(33例,36. 26%)、颈动脉狭窄(65例,71. 43%)和颈动脉斑块占比(72例,79. 1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 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缺血性脑血管病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与受教育年限≤9年(OR=1. 876,95%CI:1. 028~3. 424)、糖尿病(OR=2. 125,95%CI:1. 015~4. 450)、hs-CRP异常(OR=1. 627,95%CI:1. 062~2. 495)、颈动脉狭窄(OR=2. 375,95%CI:1. 155~4. 886)及颈动脉斑块(OR=1. 650,95%CI:1. 060~2. 570)均显著相关(P0. 05)。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与血管性因素存在密切关系,其中糖尿病、hs-CRP异常、颈动脉狭窄、颈动脉斑块及受教育年限均对患者认知功能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对我国卒中高危人群进行筛查,建立中国人群卒中发病危险的预测模型,以早期防治卒中。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于2011年7月—2012年4月,41家基地医院首次联合对我国6个省市40个项目区715 286人进行常规体格检查及心脑血管疾病相关危险因素调查。对其中61 860例患者进行颈动脉CDFI筛查,高危人群(暴露于≥3项危险因素)有49 386例。筛查记录双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情况、斑块数量及颈动脉狭窄程度。并对颈动脉IMT是否增厚、有无颈动脉斑块和颈动脉狭窄程度(分为狭窄率0~49%与≥50%)分别与卒中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心房颤动、吸烟、缺乏体育锻炼是颈动脉IMT增厚的独立危险因素(高血压,OR=1.17,95%CI:1.12~1.22;心房颤动,OR=1.15,95%CI:1.09~1.21;吸烟,OR=1.13,95%CI:1.08~1.17;缺乏体育锻炼,OR=1.12,95%CI:1.08~1.16)。(2)高血压、心房颤动、吸烟、糖尿病是颈动脉斑块及颈动脉狭窄率≥50%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颈动脉斑块,高血压:OR=1.55,95%CI:1.47~1.62;心房颤动:OR=1.13,95%CI:1.06~1.21;吸烟:OR=1.16,95%CI:1.11~1.22;糖尿病:OR=1.30,95%CI:1.24~1.37。颈动脉狭窄率≥50%,高血压:OR=1.78,95%CI:1.55~2.03;心房颤动:OR=1.59,95%CI:1.39~1.81;吸烟:OR=1.33,95%CI:1.20~1.48;糖尿病:OR=1.30,95%CI:1.17~1.45)。单纯肥胖不增加颈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及颈动脉狭窄率≥50%的发生率(OR分别为0.78、0.83,95%CI分别为0.75~0.82、0.75~0.92)。结论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可作为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及危险因素检测有价值的手段,对早期诊断及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方法均衡混杂因素,针对保健工作重点内容,分析老年脑卒中患者危险因素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2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收治的老年住院患者1650例,根据诊断分为脑卒中组1381例,对照组269例。以1︰1比例运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方法均衡混杂因素,匹配后脑卒中组268例,对照组268例。匹配前后对基线资料进行比较,将匹配后数据通过构建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脑卒中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匹配前脑卒中组年龄、男性、吸烟、饮酒、高血压家族史、脑卒中家族史、冠心病家族史、既往高血压、既往脑卒中、既往冠心病、既往高脂血症、既往糖尿病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体质量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匹配后2组年龄、男性、体质量指数、吸烟、饮酒、高血压家族史、脑卒中家族史、冠心病家族史、既往高血压、既往脑卒中、既往冠心病、既往高脂血症、既往糖尿病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匹配后脑卒中组空腹血糖、同型半胱氨酸和收缩压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TC、LDL-C、HDL-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空腹血糖(OR=1.212,95%CI:1.076~1.364,P=0.001)、同型半胱氨酸(OR=1.036,95%CI:1.009~1.064,P=0.010)、收缩压(OR=1.012,95%CI:1.002~1.023,P=0.024)是影响老年脑卒中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脑卒中患者独立危险因素包括高血糖、高同型半胱氨酸、高血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颈动脉系统急性脑梗死患者128例,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测定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长多态性技术检测MTHFR基因多态性。应用彩色超声心动仪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根据超声结果将患者分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简称斑块组)和无斑块组,比较两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MTHFR基因多态性。结果斑块组TT基因型(35.8%比17.0%)及T等位基因频率(58.6%比40.4%)均显著高于无斑块组(P<0.05)。斑块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显著高于无斑块组(22.42±11.04μmol/L比17.89±5.96μmol/L,P<0.05)。各组内MTHFR 677TT纯合子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均显著高于CT型和CC型者(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校正性别、年龄、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饮酒等危险因素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仍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OR 1.160(95%CI 1.034~1.301),P<0.05]。结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是脑梗死患...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甘油三酯血症相关性急性胰腺炎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四川省广安市人民医院2014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高甘油三酯血症相关性急性胰腺炎患者42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收治的42例非高甘油三酯血症相关性急性胰腺炎患者(胆源性和酒精性)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入选患者就诊时的性别、年龄、合并脂肪肝、BMI、合并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高脂血症家族史、血清甘油三酯、血清胆固醇、LDL、HDL、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及D-二聚体浓度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将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再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合并脂肪肝、BMI、合并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高脂血症家族史、血清甘油三酯水平、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及D-二聚体浓度在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2型糖尿病[比值比(OR)=2.206,95%可信区间(95%CI):1.125~4.263,P=0.024]、血清甘油三酯水平(OR=5.253,95%CI:2.502~9.568,P=0.001)、BMI(OR=3.812,95%CI:1.896~7.529,P=0.011)、脂肪肝(OR=4.255,95%CI:2.185~8.236,P=0.009)及D-二聚体浓度(OR=6.258,95%CI:3.526~11.653,P=0.006)是高甘油三酯血症相关性急性胰腺炎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高甘油三酯血症相关性急性胰腺炎的相关发病高危因素积极进行干预,最大限度降低高脂血症急性胰腺炎的发病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女性早发冠心病相关危险因素,以给予早期干预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经冠状动脉造影明确的女性早发冠心病(65岁)患者144例,与同期冠状动脉造影除外的冠心病的女性患者94例,对两组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并行多因素分析筛选女性早发冠心病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提示,早发冠心病组与对照组比,两组间绝经年龄构成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早发冠心病组糖尿病患病率37.5%,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糖化血红蛋白值亦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血液学指标进行比较分析,早发冠心病组HDL-C水平和载脂蛋白A-1较对照组低,载脂蛋白B水平更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于对照组,肾小球滤过率水平早发冠心病组低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45岁绝经(OR=6.103,95%CI:1.502~24.789,P=0.011)、合并糖尿病(OR=3.677,95%CI:1.271~10.635,P=0.016)、高糖化血红蛋白水平(OR=4.341,95%CI:1.341~87.279,P=0.031)、载脂蛋白B(OR=2.803,95%CI:1.114~7.055,P=0.029)、肾小球滤过率下降(OR=1.011,95%CI:1.02~6.69,P=0.031)、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OR=1.980,95%CI:1.02~6.69,P=0.032)是早发冠心病的危险因素。载脂蛋白A-1(OR=0.271,95%CI:0.109~0.674,P=0.005)为保护性因素。结论:女性早发冠心病患者绝经年龄更早,合并糖尿病患者多,且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更高,为早发冠心病的危险因素。载脂蛋白B、肾小球滤过率下降、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为女性早发冠心病的危险因素,载脂蛋白A是女性早发冠心病的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血脂异常的相关性。方法对2017年2月到12月北方某市某体检机构参与体检的58 297例对象的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通过卡方检验分析体检人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差异,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控制年龄、性别及体质指数(BMI)等对结果的影响。结果 Logistic回归显示,男性、高甘油三酯是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危险因素,其对应的OR值为:男性OR=3.861(95%CI:3.265~4.564),高甘油三酯血症OR=1.302(95%CI:1.034~1.639)。另外,随着载脂蛋白AⅠ含量的增加,患者患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风险下降,OR值为0.682(95%CI:0.515~0.904)。结论高甘油三酯血症可能是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危险因素。患者患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风险随载脂蛋白AⅠ含量的增加而下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老年女性颈动脉斑块合并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19年10月1日至2022年1月31日西北大学附属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老年病内科病区住院的老年女性颈动脉狭窄患者193例,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分为斑块组102例,斑块合并缺血性脑卒中组(脑卒中组)91例。选择同期来院进行健康体检的颈动脉正常老年女性69例(正常组)。各组行颈动脉超声检查、相关生化指标检测和病史记录,并进行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颈动脉斑块合并缺血性脑卒中的影响因素。结果 斑块组和脑卒中组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和HDL水平明显低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卒中组收缩压、同型半胱氨酸、TC、高血压比例明显高于斑块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收缩压、同型半胱氨酸和TC是颈动脉斑块发生的危险因素,eGFR是颈动脉斑块发生的保护因素(P<0.05,P<0.01);收缩压、同型半胱氨酸、TC和高血压是颈动脉斑块合并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危险因素(OR=1.024,95%CI:1.005~1.044,P=0....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ascular pakinsonism,VP)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可能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7年12月北京市顺义区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VP患者76例(VP组)以及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92例(PD组)。比较2组一般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VP患者临床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VP组年龄、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基底节多发腔隙性脑梗死、脑出血、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认知功能障碍、锥体束征、小便失禁、LDL及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PD组,静止性震颤、嗅觉减退及睡眠障碍比例明显低于P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246,95%CI:1.010~1.298,P=0.008)、高血压(OR=7.012,95%CI:1.092~30.201,P=0.035)、基底节多发腔隙性脑梗死(OR=11.030,95%CI:3.560~70.542,P=0.002)以及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OR=1.802,95%CI:1.200~2.780,P=0.004)是VP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VP患者在临床上常合并锥体束征、认知功能障碍及小便失禁,而静止性震颤、睡眠障碍、嗅觉障碍较少合并;老年、高血压、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及基底节多发腔隙性脑梗死是VP的相关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脑梗死复发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复发脑梗死和192例首发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脑梗死首次发病与复发组危险因素比较,复发组高血压病,糖尿病,高纤维蛋白原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吸烟与首发组有着显著差异(P<0.05~0.001);脑梗死首发组和复发组比较,血糖、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纤维蛋白原、同型半胱氨酸上有显著差异。(P<0.05~0.01);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影响脑梗死复发的危险因素有:高血压病,高纤维蛋白原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结论脑梗死复发的危险因素主要是高血压病,高纤维蛋白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积极防治高血压病,高纤维蛋白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对防止脑梗死复发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脑梗死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干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复发性脑梗死及56例初发性脑梗死的临床资料,分析年龄、性别、吸烟、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心脏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尿酸血症、颈动脉斑块等因素与脑梗死复发的关系。结果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心脏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尿酸血症、颈动脉粥样斑块是脑梗死复发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动脉狭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应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60例,根据年龄分为青年组(29~44岁)、中年组(45~59岁)、老年组(60~81岁),每组20例。观察3组患者动脉狭窄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颅内动脉狭窄的主要部位为大脑中动脉(MCA),颅外动脉狭窄的主要部位为颈内动脉颅外段(E-ICA)。3组患者动脉狭窄部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动脉狭窄支数分别为42、47、51支。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脂异常〔OR=3.82,95%CI(1.92,5.03)〕、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OR=3.04,95%CI(1.16,4.87)〕是颅内动脉狭窄的影响因素,年龄〔OR=2.96,95%CI(1.63,4.19)〕、颈椎病〔OR=3.14,95%CI(1.88,4.91)〕、高血压〔OR=1.22,95%CI(1.14,3.07)〕、糖尿病〔OR=0.97,95%CI(0.41,0.99)〕、冠心病〔OR=1.93,95%CI(1.37,3.93)〕是颅外动脉狭窄的影响因素,吸烟〔OR=4.71,95%CI(2.66,6.41)〕是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不同年龄段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动脉狭窄特点不同,后循环狭窄支数少于前循环,年龄较大患者出现颅外动脉狭窄的可能性较大;血脂异常、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颅内动脉狭窄的影响因素,高龄、颈椎病、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是颅外动脉狭窄的影响因素,吸烟是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新疆地区青年人群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青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86例作为观察组,随机选取同期住院的非心脑血管疾病患者18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根据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分为轻度神经功能损伤组、中度神经功能损伤组和重度神经功能损伤组;根据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分为正常内膜组、内膜增厚组、斑块形成组和颈动脉狭窄组;参照14天时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分为短期预后良好组和短期预后不良组。比较各组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结果,探究青年缺血性脑卒中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和短期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青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青年发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随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而增加;中度、重度神经功能损伤组患者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均高于轻度神经功能损伤组患者(P<0.05);同型半胱氨酸是青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OR=34.194,95%CI:8.184~142.876)和短期不良预后(OR=388.547,95%CI:50.271~3 003.108)的危险因素;同型半胱氨酸预测青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短期不良预后的曲线下面积为0.712(95%CI:0.616~0.807),其与白细胞联合预测时曲线下面积为0.831(95%CI:0.745~0.916)。[结论]血浆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是新疆地区青年发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颈动脉粥样硬化及短期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并对青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短期不良预后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4.
探讨复发性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干预措施方法对48例复发性脑梗死及62例初发性脑梗死的临床资料,分析年龄、性别、吸烟、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心脏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尿酸血症、颈动脉斑块等因素与脑梗死复发的相关性。结果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心脏病、高同型半胱氨酸、高尿酸血症、颈动脉粥样斑块是复发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年龄和HOMA法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 insulin-resistance,HOMA-IR)对糖代谢异常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影响。方法将本院行动脉超声的300例患者纳入本研究,根据糖代谢是否异常分为观察组(糖代谢异常,200例)和对照组(糖代谢正常,100例),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及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300例患者中,有颈动脉斑块者占59.00%(177/300)。对照组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是年龄(OR=1.06,95%CI:1.01~1.12,P0.05),而观察组患者是年龄(OR=1.07,95%CI:1.03~1.10,P0.01)和HOMA-IR(OR=1.53,95%CI:1.16~2.01,P0.05)。结论糖代谢异常可增加颈动脉斑块形成的风险,而糖代谢异常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是年龄和HOMA-IR。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缺血性卒中患者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缺血性卒中患者314例,所有患者均为藏族。根据是否患有高原性红细胞增多症分为观察组(105例)和对照组(209例),观察组为高原性红细胞增多症合并缺血性卒中患者,对照组为无高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缺血性卒中患者。比较两组卒中发病的常见危险因素,并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单因素指标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高胆固醇血症、嗜烟史、卒中家族史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6.489、8.107、11.206,P值分别为0.011、0.004、0.001),其余卒中发病危险因素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胆固醇血症、嗜烟史、卒中家族史均为高原性红细胞增多症合并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高胆固醇血症:OR=4.799,95%CI:1.266~3.148,P=0.028;嗜烟史:OR=4.539,95%CI:1.061~4.182,P=0.033;卒中家族史:OR=3.549,95%CI:1.279~5.377,P=0.008。结论高胆固醇血症、嗜烟史、卒中家族史为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对该地区缺血性卒中防治应针对地域及人群发病特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任丘市城乡老年居民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颈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以任丘市年龄60~70岁的常住居民为筛查对象,进行面对面健康问卷调查、人体测量和实验室检测。筛查对象5 010人,根据颈动脉彩超结果分为正常组(567例)、中层增厚组(1 671例)、斑块组(2 490例)、狭窄组(282例),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颈动脉病变的危险因素。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提示:校正混杂因素后,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为颈动脉病变各组的独立危险因素。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组(B=0.427,OR=1.533,95%CI:1.382~1.700,P<0.001);颈动脉斑块组(B=0.302,OR=1.352,95%CI:1.260~1.451,P<0.001);颈动脉狭窄组(B=0.271,OR=1.311,95%CI:1.148~1.497,P<0.001)。结论:non-HDL-C增高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斑块形成及狭窄均具有相关性,有效的控制non-HDL-C水平,延缓颈动脉病变发展进程,可进一步减少心脑血管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颈动脉狭窄与进展性脑卒中的相关性,进一步探讨进展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2年12月在北京军区总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经头颅核磁证实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39例,按照病情是否加重(NIHSS评分)分成进展性脑卒中组(进展组)141例和非进展性脑卒中组(非进展组)98例,两组患者均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比较两组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与进展性脑卒中的相关性。结果在进展组内颈动脉狭窄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进展组。颈动脉狭窄与进展性脑卒中呈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脂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颈动脉狭窄是进展性脑卒中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0.264,95%CI:0.064~1.260;OR=0.163,95%CI:0.036~0.743;OR=0.006,95%CI:0.036~0.568)。结论颈动脉狭窄程度与进展性脑卒中的发生密切相关,通过观察颈动脉狭窄的发生率可预测脑卒中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认知功能减退的可能影响因素,以便通过对部分相关因素的早期干预,减少、延缓老年人认知功能的衰退。方法:使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 CA)对我院老年科202例患者进行认知功能评估,分为认知功能减退组与认知功能正常组。分析可能影响因素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结果:202例患者中认知功能减退组142例(70.3%),认知功能正常组60例(29.7%)。年龄、文化程度、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心房颤动(房颤)、颈动脉粥样硬化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年龄[比值比(OR)=4.407,95%可信区间(CI):2.084~9.320]、高血压(OR=7.597,95%CI:2.478~23.297)、糖尿病(OR=2.975,95%CI:1.191~7.428)、高脂血症(OR=8.977,95%CI:2.913~27.659)、颈动脉粥样硬化(OR=4.400,95%CI:1.636~11.836)、房颤(OR=3.183,95%CI:1.059~9.566)是认知功能减退的危险因素,而文化程度(OR=0.305,95%CI:0.153~0.607)是认知功能的保护因素。结论:老年人群中认知功能减退发生率较高。年龄、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颈动脉粥样硬化、房颤均是认知功能减退的危险因素,而文化程度是认知功能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与脑出血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2015年在河南省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患者342例,根据脑出血发生情况分为脑出血组64例与非脑出血组278例。根据既往文献报道及临床经验筛选脑出血的相关因素,并分析HCV感染与脑出血的关系。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吸烟率、饮酒率及冠心病、心房颤动、颅内动脉狭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出血组患者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及HCV感染发生率高于非脑出血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OR=4.163,95%CI(1.174,15.870),P=0.023〕、糖尿病〔OR=4.578,95%CI(1.366,15.482),P=0.012〕、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OR=4.382,95%CI(1.325,16.738),P=0.018〕及HCV感染〔OR=3.306,95%CI(1.028,10.605),P=0.015〕是脑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HCV感染是脑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其可能在脑出血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