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单操作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42例单操作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围手术期资料,并与86例常规多操作孔胸腔镜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具有可比性,无围手术期死亡。单操作孔术中出血量少于多操作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操作孔和多操作孔组手术时间、术后第2天胸管引流量、术后带胸腔引流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淋巴结清扫个数及组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1.9%(5/42)和12.8%(11/8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87)。单操作孔术后第1、3、5天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较多操作孔组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单操作孔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NSCLC在技术上安全可行,术中较常规多操作孔胸腔镜出血量少、术后疼痛减轻及术后并发症降低,是胸腔镜微创化可供选择的术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FTS)护理模式在单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哈尔滨医科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2015年12月—2017年5月收治的行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予以FST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下床时间、住院费用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观察两组患者总护理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下床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护理满意率为95.56%,高于对照组的88.89%(P0.05)。结论 FTS护理在单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可有效缩短患者手术时间、减少并发症、提升护理满意度,加快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3.
余鑫 《临床肺科杂志》2013,(11):2084-2085
目的 研究肺癌疾病患者应用单向式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筛选在我科治疗的126例肺癌患者病历资料.胸腔镜组63例患者行单向式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开胸组63例患者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结果 12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在术中失血量、术后胸腔引流量、切口疼痛评分、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上,胸腔镜组明显低于开胸组(P<0.05),在平均手术时间和1年无瘤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向式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是一种安全性和有效性都较高,并且操作简便,易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单操作孔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单操作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的79例老年早期肺癌患者,术后进行3年随访,比较临床资料,对影响单操作孔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初步筛选,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单操作孔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预后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观察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与开胸肺叶切除术的安全性及术后患者生活质量。方法行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者30例(VATS组),同期行开胸肺叶切除术者30例(开胸组),比较两组手术期、围术期相关指标及术后随访结果。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术中及围手术期死亡。两组手术时间、肺癌患者淋巴结清扫站数、清扫淋巴结数量及住院总费用相近;术中出血量、术后胸液量、胸管保留时间、住院时间和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VATS组优于开胸组,两组相比,P均<0.05。结论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安全性、手术效果均不逊于开胸手术,且全胸腔镜手术患者围术期痛苦少、恢复快,术后生活质量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并探讨电视辅助小切口胸腔镜肺叶切除术(VAMT)、杂交式单孔操作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手术(HSHVATS)、多孔操作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PVATS)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围术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2014年8月间胸外科收治的行胸腔镜手术治疗的150例NSCLC患者,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VAMT组48例、HSHVATS组50例、PVATS组52例,比较三组患者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引流时间、淋巴结清扫数量、术后总引流量、围术期并发症等指标。结果三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无围术期死亡病例。HSHVATS组患者切口长度(4.2±0.7)cm、术中出血量(166.6±685)ml、胸引管留置时间(5.9±2.8)d,均显著低于VAMT组(11.4±2.5)cm、(287.1±99.7)ml、(7.7±3.4)min(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后总引流量、淋巴结清扫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VATS组患者切口长度(4.1±0.9)cm、术中出血量(178.8±74.2)ml均显著低于VAMT组患者(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后总引流量、胸引管留置时间、淋巴结清扫数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SHVATS组和PVATS组在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总引流量、胸引管放置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等围术期指标方面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三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8.3%vs.4.0%、9.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223 P=0.824)。结论早期NSCLC通过VAMT、HSHVATS、PVATS肺叶切除术联合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均有效且安全,肿瘤切除均彻底;HSHVATS和PVATS较VAMT具有出血少、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特点,HSHVATS较PVATS具有切口小、操作简单,对术者要求更低的临床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前瞻性对比研究完全胸腔镜下解剖性肺段切除术与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的临床效果,评估全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在早期肺癌的应用价值。方法将肺部小结节(CT上直径≤2cm)患者随机分入全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组及肺叶切除术组。比较其手术并发症、术后肺功能及手术短期效果。结果两组分别入组35例。无中转开胸,无围术期死亡,解剖性肺段切除组手术时间长于肺叶切除组(P0.05),但解剖性肺段切除术组术后住院时间少于肺叶切除术组(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清扫淋巴结个数、术后引流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年生存率及复发率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1年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钟用力呼气量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及最大通气量(MVV)均较术前下降,但解剖性肺段除组术后下降比例较小(P0.05)。结论完全胸腔镜下解剖性肺段切除术与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并发症相似,短期疗效无明显差异,但解剖性肺段切除术对于患者肺功能的保护更为好,可能对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有帮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患者围术期应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对其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将124例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FTS)和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围术期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FTS)采取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措施,记录并比较两组胸腔闭式引流管带管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术后4、12、24、48 h时间节点的疼痛(VAS)程度;比较术后第2天和第5天的静息SaO_2。结果观察组胸腔闭式引流管带管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其4、24、48 h时间节点的疼痛(VAS)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第2天静息SaO_2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但第5天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用于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可以加快患者术后恢复、减轻术后疼痛、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单孔与三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临床疗效。方法 61例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1例),对照组予以三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观察组予以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切口长度、淋巴结清扫个数、术后引流量、术中出血量、视觉模拟评分(VAS)及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CRP)水平及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切口长度及VAS评分均小于对照组(P0.05);术后5、7 d观察组PCT、h-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45%,对照组1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可有效改善患者PCT及h-CRP水平,减轻术后疼痛程度,切口小,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完全胸腔镜下单肺叶切除术和传统开放式单肺叶切除术对肺癌患者术后早期肺功能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4年6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胸外科行单肺叶切除术肺癌患者共76例,按照手术方法分为传统开放手术组40例及胸腔镜手术(VATS)组36例,通过术后第7天和术后第30天肺功能检查指标及血气分析指标比较单肺叶切除术中传统开放术式和胸腔镜术式对患者术后早期肺功能变化的影响。结果单肺叶切除术后早期肺功能下降明显;术后第7天胸腔镜组反映肺功能指标(VCmax、MVV、Pa O2、Pa CO2、SO2%)优于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0天胸腔镜组反映肺功能指标(VCmax、MVV、Pa O2、Pa CO2、SO2%)优于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肺叶切除行胸腔镜手术有利于患者术后早期肺功能更快速、更有效的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1月在重庆市开州区人民医院行肺叶切除术的NSCLC患者96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开胸组40例和胸腔镜组56例。开胸组患者行开胸肺叶切除术,胸腔镜组患者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时间、术后镇痛时间、住院时间)、术后30 d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3年生存率。结果胸腔镜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引流时间、术后镇痛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开胸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开胸组(P<0.05)。两组患者总并发症发生率、轻微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胸腔镜组患者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开胸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3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NSCLC患者与行开胸肺叶切除术的NSCLC患者3年生存率相近,但其可有效缩短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引流时间、术后镇痛时间及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单操作孔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体会。方法 2012年3月至2014年5月共施行126例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术中取腋中线第7肋间切口约1.5 cm作为胸腔镜观察孔,腋前线第4,5肋间4~5 cm切口作为主操作孔。所有手术均通过主操作孔在胸腔镜下完成,肺癌患者同时行系统淋巴结清扫。结果全组平均手术时间110±25 min(85-150 min),平均出血70±10 ml(20-150 ml),术后胸引管平均引流量320±60 ml(200-550 ml),术后胸引管平均保留时间4.2±1.6 d(3-6 d),术后住院时间平均7.7±2.5 d(5-10 d)。所有患者均康复出院,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及围术期死亡,中转开胸13例。结论术前筛选把握适应症,术中进行胸腔镜探查,细致谨慎地镜下操作,单操作孔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安全可靠,且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的优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对肺癌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以我院收治的60例行肺叶切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对照组行传统开胸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效果、术后恢复情况和术中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的波动幅度。结果两组患者淋巴结清扫个数无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少于对照组,术后恢复速度高于对照组,术中对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小于对照组,其差异皆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可以有效治疗肺癌,其临床效果确切,术后恢复快,对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肺段与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行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36例)与肺叶切除术(48例)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临床指标、肺功能。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围手术期死亡,肺段与肺叶切除组手术时间为[(167.36±15.96)min vs(151.31±19.07)min,P0.001]、术中出血量[(164.31±72.43)m L vs(187.71±110.97)m L,P=0.247]、淋巴结切除数[(11.64±2.66)枚vs(12.79±2.71)枚,P=0.055]、术后第24至第48小时胸腔引流量[(143.19±55.32)m L vs(165.00±32.42)m L,P=0.04]、引流管留置时间[(4.11±0.85))d vs(4.77±0.95)d,P=0.002]、住院时间[(6.83±1.36)d vs(8.02±1.21)d,P0.001]、术后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1.1%和14.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51),术后6个月肺功能指标FEV_1%及FVC下降比率肺段组明显少于肺叶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下肺段与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无显著性差异,但肺段切除术具有术后胸腔引流量少、引流管留置时间短、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可以为早期肺癌的治疗提供一种更加微创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能耐受肺叶切除的肺癌患者利用胸腔镜行肺局限切除的临床价值。方法 15例不能耐受肺叶切除的肺癌患者利用胸腔镜行肺局限切除术治疗,12例行根治性肺叶切除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行局限切除后3年生存率为73.3%、复发率为26.7%、围手术期无并发症发生;根治性肺叶切除手术的3年生存率为66.7%、复发率为25%、围手术期出现并发症3例。比较组间生存率、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肺功能低下的不能耐受肺叶切除肺癌患者行局限性肺切除是一种较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马圣伟 《临床肺科杂志》2016,(11):2083-2085
目的探究肺癌全腔镜下两孔肺叶切除与常规开胸肺叶切除在手术安全性及术后康复方面的差异。方法收集2012年11月-2013年11月于本院进行治疗150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回顾性分析,常规开胸肺叶切除术的为对照组,全腔镜下两孔肺叶切除术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安全性和术后康复方面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切口、术中出血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切口疼痛评分、住院时间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年、2年生存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结论全腔镜下两孔肺叶切除术与常规开胸肺叶切除术相比,手术时间少,手术切口小,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疼痛减轻,安全性好,且术后恢复较快。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在早期肺癌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盛京医院早期肺癌的患者,将其随机划分为观察组(31例)与对照组(31例),其中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开胸肺叶切除术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方法,对二者的疗效及手术情况。结果观察组出现术后并发症1例,总有效率为80.6%;对照组出现术后并发症4例,总有效率达到58.1%,两组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存在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在早期肺癌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显著,与传统的开胸肺叶切除术治疗方法相比,可更好地缓解临床症状,能够有效进行淋巴结清扫,减少转移和复发,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肺叶切除与开胸肺叶切除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临床疗效分析。方法分析2009年到2011年接受肺叶切除的180例NSCLC患者,其中90例行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作为观察组;90例行常规开胸肺叶切除术,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量、胸引流管放置时间、术后引流总量、切口疼痛程度、术后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治疗组手术切口、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切口疼痛程度、术后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淋巴结清扫数量、胸引流管放置时间以及术后引流总量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NSCLC)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胸腔镜治疗肺癌患者手术期间的应用和体会。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胸腔镜下行肺癌根治术患者290例,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45例。试验组采用舒适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和术后恢复情况。结果对照组宣教、护理环境、护理态度、护理操作、治疗效果等评分均低于试验组,拔管时间、住院时间均长于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试验组(P0.05)。结论对胸腔镜治疗肺癌患者手术期间应用舒适护理,能够有效满足患者身心要求,对术后肺部恢复也有好处。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胆囊结石患者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术期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2月—2013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胆囊结石患者104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给予围术期护理,包括术前护理、术中护理及术后护理。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排气时间、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统计腹腔残余感染及肠粘连例数。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对照组有1例患者因大出血而中转开腹。试验组患者手术时间、排气时间、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腹腔残余感染及肠粘连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胆囊结石患者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时,辅以围术期护理能够提高患者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