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表观遗传学在原发性高血压(EH)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DNA甲基化是表观遗传学最明确的修饰方式,与EH的病理过程密切相关。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水盐代谢、血管内皮功能、炎性因子等相关基因启动子区域发生异常甲基化可调控基因表达,使血压升高。了解特定基因甲基化修饰在EH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将为EH的预防和诊疗提供新的靶点。现就特定基因甲基化修饰在EH中的分子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背景高血压是基因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代谢异常在高血压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机制尚不明确。目的开展原发性高血压相关代谢组学研究,根据分析物质与能量代谢产物差异,探讨原发性高血压可能发病机制。方法应用最新代谢物检测设备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串联质谱(Agilent 6520UPLC-Q-TOF LC/MS)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组)15例与健康志愿者(对照组)15名分析其血清中代谢产物。在通过主成分分析得到的代谢产物分子中选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代谢产物分子,并对其进行二次鉴定,随后与已知代谢组数据库进行比较,得到具有显著差异的分子式所代表的代谢物质名称。最后,将上述确定的差异代谢产物与已知代谢途径库比较,即生物信息还原,从中挖掘出与原发性高血压相关的异常代谢物及代谢途径,获得高血压相关代谢标志物。结果高血压组和对照组共30个样本中,均出现的代谢化合物共有451种;其中31种代谢物丰度在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代谢物相关性及稳定性等筛选出13种代谢标志物进行2次鉴定,得出3种与原发性高血压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的异常代谢标志物:与对照组相比,高血压组中异丙酚及美托洛尔酸丰度下调,氟他胺丰度上调(均P0.05)。本研究提示高血压发病可能与以下3种基因表达改变相关:1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NOS3)变异,使NOS3含量改变,可能通过影响异丙酚的代谢而影响血压;2一氧化氮合酶2基因(NOS2)变异使NOS2表达异常,与氟他胺代谢差异相关,从而导致高血压的发生。3β2肾上腺素能受体基因(ADRB2)表达改变,使ADRB2含量改变,随之引起其调节代谢通路中美托洛尔酸的含量下调而引发高血压。结论对代谢标志物的差异分析表明,有3种代谢标志物与原发性高血压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与对照组比较,高血压组异丙酚及美托洛尔酸丰度下调,氟他胺丰度上调。  相似文献   

3.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是心肌梗死、糖尿病、糖尿病肾病危险因素之一,但是否与原发性高血压相关还有争议,原发性高血压常并发代谢综合征,本研究旨在探讨原发性高血压代谢综合征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插入/缺失多态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高血压是心血管系统的常见病,属于遗传和环境交互作用的多基因性疾病。目前与原发性高血压相关的候选基因多态性研究报道较多,但不同地区原发性高血压的基因易感性具有明显差异,报道的结论也不尽相同。本文选择了与原发性高血压发病有关的几个代表性候选基因:血管紧张素原基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作为对象来总结不同地区的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5.
遗传易感性在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原发性高血压为多基因疾病,应用候选基因或全基因组扫描等方法只能找到高血压相关基因,尚不能进行明确的基因诊断。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对单基因遗传性高血压的深刻认识,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浆激肽释放酶B1(KLKB1)和缓激肽受体B2(BDKRB2)基因多态性及体质指数(BMI)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方法 应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RFLP-PCR)的方法检测103例重庆地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103例老年正常对照者的KLKB1基因rs2304595和BDKRB2基因rs1799722多态性.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组收缩压和体质指数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男性亚组rs2304595位点GG基因型和G等位基因频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女性亚组GG基因型和G等位基因频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而rs1799722位点的基因多态性无统计学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rs2304595位点GG基因型和BMI均不同程度的增加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风险,二者之间存在协同作用.结论 KLKB1基因rs2304595位点GG基因型和G等位基因可能是老年汉族女性原发性高血压发病的一个遗传标志,并且GG基因型和BMI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发病存在协同作用;而BDKRB2基因rs1799722基因多态性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发病的关系尚不明确.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高血压是一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且影响因素很多,至今对其发病机制仍不完全清楚,但遗传背景是原发性高血压发病的重要原因。近几年该领域研究热点已深入到基因水平,并找到多个原发性高血压侯选基因,本文将研究较为深入的原发性高血压侯选基因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大量研究表明,细胞内阳离子代谢的改变可能原发性高血压的遗传标志,并可能与高血压的发病机制有关。但对于原发性高血压时细胞内阴离子代谢的改变至今还尚未见详细的研究报道。作者测定了2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红细胞内氯离子浓度、活性及钠离子活性的变化,并且与25例健康对照者的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高血压是一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且影响因素很多,至今对其发病机制仍不完全清楚,但遗传背景是原发性高血压发病的重要原因。近几年该领域研究热点已深入到基因水平,并找到多个原发性高血压侯选基因,本文将研究较为深入的原发性高血压侯选基因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N5,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C677T位点突变与河南豫北地区原发性高血压及其合并冠心病发病的关系。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405例为高血压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400例为冠心病组,健康体检者400例为对照组。对3组MTHFR基因C677T多态性进行基因分型。结果冠心病组T等位基因频率和TT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高血压组和对照组(P<0.05)。冠心病组TT基因型患者TC和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CC+CT基因型(P<0.05)。结论 MTHFR基因C677T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冠心病的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11.
综述了内收蛋白的生物学研究进展及其遗传学改变与原发性高血压发生之间的关系 ,主要内容有 :内收蛋白的生化结构、组织分布、生物学功能及其调节 ;内收蛋白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大鼠动物模型和人类原发性高血压发病之间的关系 ,以及内收蛋白基因改变引起高血压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12.
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因第1外显子 869T/C及 915G/C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方法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技术,检测12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130例健康对照者转化生长因子β1的基因多态性。结果TGF-β1基因 869T/C多态性在两组人群中的分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等位基因频率的相对风险分析发现,C等位基因携带者患原发性高血压的风险是T等位基因的1·628倍(OR=1·628,95%CI:1·143~2·319),携带C等位基因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收缩压水平显著高于不携带者〔(162·4±18·3)mmHgvs(156·1±16·9)mmHg,P<0·05〕;而TGF-β1基因 915G/C位点多态性在原发性高血压组和正常人群中的分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TGF-β1基因 869T/C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具有相关性,其中C等位基因可能是原发性高血压发病的遗传易感基因;携带C等位基因的个体可能通过促进收缩压的升高进而增加了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_1R)基因 A1166/C多态性与国人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并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机制。方法:应用限制性内切酶酶解聚合酶链式反应(PCR-RFLP)的方法检测70例健康人和112例高血压患者的AT_1R基因型,生化技术测定血脂水平。结果:原发性高血压组的AC基因型频率25.7%,C等位基因频率12.9%,分别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的7.1%和3.6%(P<0. 05);原发性高血压组的 AT_1R基因与血浆 LP(a)水平正相关。结论:提示AT_1R基因A1166/C多态性可能是原发性高血压的遗传因素,AT_1R基因可能参与脂质的调节。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基因启动子-786位点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发病的相关性,同时研究此位点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的程度及血压节律是否相关.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以23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与130名健康中老年人的血白细胞为样本,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两组的eNOS基因启动子-786位点T/C多态性,比较两组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高血压组内按高血压的危险分层分为低危、中危、高危组分别为89、78、65例,按血压节律性分为杓型与非杓型组分别为109、123例,比较各组eNOS基因启动子-786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结果 eNOS基因启动子-786位点T/T、T/C和C/C基因型在高血压组中分别为22.84%、50.87%、26.29%,在正常中老年人组中分别为36.15%、53.08%、10.77%,此位点高血压组与正常中老年人组的基因分布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NOS基因启动子-786位点T/T、T/C和C/C基因型在高血压低危、中危、高危各组中分布频率无显著差异,在依据血压节律的分组中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①eNOS基因启动子-786位点与原发性高血压发病有一定程度的相关性;②eNOS基因启动子-786位点T/T是原发性高血压的保护性基因;③eNOS基因启动子-786位点的基因型与原发性高血压的程度及血压节律改变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NPY2R基因5'调控区rs6851222位点与云南彝族原发性高血压发生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为400例彝族人群,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正常对照个体各200例。运用直接测序的方法,对NPY2R基因5'调控区rs6851222多态性进行检测,分析其与云南彝族人群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结果:本研究共检测到AA、AG和GG这3种基因型,并且rs6851222位点基因型分布在原发性高血压组和正常对照组中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rs6851222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在原发性高血压组和对照组间的分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回归分析结果显示rs6851222A等位基因携带者的患病风险显著升高(OR=1.77,95%CI 1.32~2.38,P=0.000 1)。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NPY2R基因5'调控区rs6851222位点与云南彝族原发性高血压发生相关,该位点A等位基因可增加原发性高血压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糖原合成酶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内切酶Xba1对8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72例正常血压对照者的糖原合成酶基因片段PCR产物进行酶解。结果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A2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正常血压者(P=0.025)。结论糖原合成酶基因Xba1多态性可能作为原发性高血压发病的一种标志。  相似文献   

17.
<正>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血压的患病率在我国逐年提高。尤其在中老年人群中,高血压也是其他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诱因。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不仅与环境因素、生活习惯等因素密切相关,还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这可能与基因的显性遗传和多基因关联遗传有关。因此,遗传因素也是原发性高血压重要的发病机制,研究高血压的基因多态性不仅可以进一步明确高血压的发病机制,还可以帮助临床上更有效的选择降压药物及指导治疗。高血压的遗传研究主要以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为主[1],高血压基因的SNP研究目前主要有  相似文献   

18.
血管紧张素原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研究中国人血管紧张素原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对天津地区112例正常人及131例高血压患者AGT基因235位点限制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进行检测。结果AGT基因235位点有三种基因型为TT、TC、CC,其中CC基因型与高血压发病相关,高血压组C基因频率高于对照组(P=0.032)。结论CC基因型与C等位基因可作为高血压易感性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湖南地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醛固酮合成酶基因CYP11B2-344C/T及载脂蛋白A5APOA5-1131C/T基因多态性频率分布情况,并分析CYP11B2-344C/T及APOA5-1131C/T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18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原发性高血压组,另选取180例正常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PCR-RFLP)测定两组CYP11B2及APOA5基因多态性。结果:原发性高血压组CC、CT基因型显著高于对照组,C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CYP11B2基因及APOA5基因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呈多态性分布,两者可能为原发性高血压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20.
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以体循环动脉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患者病情呈持续进展的心血管综合征。研究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除了对患者消化系统产生损害作用外,还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相关。探讨Hp感染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生、发展等关系,对阐明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机制及更好地对患者进行治疗都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对近年来有关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原发性高血压关系的流行病学研究、幽门螺杆菌感染导致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机制研究以及根治Hp感染对原发性高血压的影响研究等的研究进展情况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