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左、右半结肠胚胎起源不同,肿瘤发生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不同。统计数据显示右半结肠癌中女性患者及高龄患者比例高;组织学常表现为分化较差的腺癌;MSI(+)、CIMP(+)及BRAF基因突变型更多见。左、右半结肠癌的预后差异与期别相关,Ⅰ期预后相似,Ⅱ期右半结肠癌预后较好,Ⅲ/Ⅳ期右半结肠癌预后较差。结直肠癌不同部位肿瘤分子生物学行为不同,临床治疗上不应被笼统地视为一种疾病,在当前个体化、精准化治疗时代,区分结直肠癌肿瘤部位对评价患者预后及药物疗效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目前认为左、右半结肠癌是两种不同的疾病,二者在临床特征、流行病学、组织学、分子生物学、靶向药物治疗、预后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因此二者的治疗理念也不尽相同。对于左、右半结肠癌差异的深入认识,可以指导临床医生在精准医疗时代对患者做出准确的个体化评价和精准化治疗。  相似文献   

3.
背景:结肠癌是消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左、右半结肠癌的发生机制、生物学行为、基因表达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目的:探讨左、右半结肠癌在临床病理特征、微卫星不稳定性(MSI)、K-ras基因突变等方面的差异。方法:收集2017年6月—2018年6月青岛市市立医院收治的144例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为结肠癌患者的资料,采用免疫组化法评估MSI,PCR法检测K-ras基因突变情况。分析左半结肠癌、右半结肠癌的临床病理特征、MSI、K-ras基因突变等的差异。结果:右半结肠癌好发于女性,左半结肠癌好发于男性。右半结肠癌的淋巴结转移、CEA阳性率、MSI发生率明显高于左半结肠癌(P 0. 01),而K-ras基因突变率显著低于左半结肠癌(P 0. 05)。左半结肠癌K-ras基因突变与患者性别、淋巴结转移和CEA阳性率有关(P 0. 05);右半结肠癌MSI与患者性别、年龄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 0. 05)。结论:左半结肠癌与右半结肠癌的MSI和K-ras基因突变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可为结肠癌的诊断、个体化治疗、预后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程序性杀伤因子1(PD1)信号通路对左、右半结肠癌预后的影响以及在左、右半结肠癌差异中所起到的作用。 方法采用数据分析等手段分析左右半结肠癌的差异基因,分析PD1信号通路主要的PD1(PDCD1),PDL1(CD274),PDL2(PDCD1L2)在左右半结肠癌中的表达和预后差异,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数据分析结果进行验证。 结果TCGA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左、右半结肠癌差异基因富集于免疫相关信号通路,其中包括PD1信号通路。PDCD1,CD274,PDCD1L2在右半肠癌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左半肠癌。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右半结肠癌总体生存率(OS)差于左半结肠癌,在PDCD1,CD274,PDCD1L2高表达组,右半结肠癌总体生存率差于左半结肠癌(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PD1,PDL1在左、右半结肠癌中的蛋白表达与TCGA数据分析具有相同的结果,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PDL1的蛋白表达影响结肠癌的预后,表达量越高总体生存率越低。 结论PD1/PDL1信号通路的表达差异影响左、右半结肠癌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左右半结肠癌临床特点及生存预后的对比。方法 2007~2010年282例根治性手术切除的结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访其后续治疗、生存时间,对比左右半结肠癌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首发症状、组织病理学及其与预后,并评价结肠癌的危险因素。结果右半结肠癌中女性多于男性;左右半结肠癌各年龄组中构成存在统计学差异,年龄越大,更容易发生右半结肠癌(P<0.05);左半结肠癌患者主要表现为血便、大便性状及排便习惯发生改变等,而右半结肠癌患者主要表现为腹部包块、腹痛、腹胀及腹泻;右侧结肠癌肿块直径≥5 cm的比例较左侧高;右侧结肠癌以低分化腺癌为主,左侧结肠癌以高分化腺癌为主(P<0.05);左侧半结肠癌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右侧(P<0.05);生存曲线Kplan-Meier法分析显示左半结肠癌累积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右侧(P<0.05);年龄、肿瘤部位、是否转移、病理分型是结肠癌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右半结肠癌与左半结肠癌在流行病学特征、临床首发症状、组织病理学及预后方面存在明显不同,可为结肠癌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结肠癌作为消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大约有1/5的患者在首诊时就存在着远处器官转移,肿瘤发生在左半结肠或右半结肠被认为是判断患者预后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通过对结肠癌临床表现、发病机制的系统研究,发现左半结肠癌(LCC)与右半结肠癌(RCC)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会直接影响对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因此,本文着重从复发转移机制,分子生物学及治疗预后方面着手,探讨并更好地理解其差异,为结肠癌患者的个体化、精准化治疗提供进一步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海南南部地区右半与左半结肠癌的临床特点,并对其预后生存状况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结肠癌患者254例,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表现及随访术后5年的生存时间;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及log-rank检验分析生存时间,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因素。结果左半结肠癌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为腹痛45.16%(56例)、便血57.26%(71例)、大便性状改变20.16%(25例);右半结肠癌临床表现主要为腹痛74.62%(97例)、便血27.69%(23例)。左半结肠癌与右半结肠癌患者的年龄构成、肿瘤类型、组织学类型、肿瘤类型、分化程度、淋巴转移情况、贫血、肠梗阻、围术期输血情况均存在显著不同(P0.05);左半结肠癌患者的生存率显著高于右半结肠癌患者(P0.05)。COX风险比例模型显示,肿瘤部位(RR=2.113,P0.05)、分化程度(RR=2.631、1.321,P0.05)、淋巴转移(RR=5.731,P0.05)、肠梗阻(RR=3.234,P0.05)是结肠癌的生存影响因素。结论海南南部地区右半与左半结肠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存在差异,左半结肠癌患者的预后生存时间优于右半结肠癌患者,结肠癌部位为右、高分化、淋巴转移、肠梗阻是结肠癌的生存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不同部位结直肠癌的常见临床病理参数.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结直肠科某治疗组153例于2015-01-01/2015-12-31接受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右半结肠癌35例,左半结肠癌34例,直肠癌84例,对比3组病例之间的性别、年龄、病理分化程度、TNM分期、错配修复蛋白(mismatch repair,MMR)表达、Ki-67标记指数等临床病例参数.结果对比右半结肠癌、左半结肠癌及直肠癌,在发病平均年龄、肿瘤细胞分化程度、T分期、MMR表达、Ki-67标记指数、CA19-9和CA724方面存在显著性统计差异,而性别、肿瘤TNM分期、CEA、CA242等指标则未见显著性差异.结论不同部位的结直肠癌,在临床病理特征、流行病学、分子水平以及预后等方面存在各自的特征,全面透彻的认识有助于治疗的个体化进而实现精准治疗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结肠癌是我国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右半结肠癌多表现为消瘦、贫血、腹部肿物;左半结肠癌多表现为排便习惯改变、黏液血便、梗阻.但临床上可见到一些结肠癌以腹壁脓肿为首发表现,具有起病隐匿、易漏诊、预后较差的特点.本文对我院1984年12月~2005年8月间收治的8例以腹壁脓肿发病的结肠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其临床病理特点。  相似文献   

10.
回顾近年来最新有关左、右半结肠癌之间的基因类型表达差异性的研究,结合左、右半结肠癌对抗癌药物的敏感性差异的相关报道,进一步总结左、右半结肠癌基因表达与药物治疗的关系,为指导临床医师合理选择针对结肠不同原发部位的抗癌药物和新型抗癌药的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大肠癌系常见恶性肿瘤,居我国消化道恶性肿瘤第四位。传统按解剖部位将大肠癌为三型,即右半结肠癌,左半结肠癌和直肠癌。我们在临床实践中,发现横结肠癌具有一定临床特征,似应单独分一临床类型。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结肠肿瘤中高迁移率族蛋白B1基因(HMGB1)的差异表达及预后价值。 方法从Oncomine及TCGA数据集中筛选出2 191例结肠肿瘤患者HMGB1基因表达数据及临床病理数据,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结肠癌与腺瘤、左半结肠癌与右半结肠癌、原位癌与浸润癌、黏液性腺癌与其他病理类型结肠癌、以及发生淋巴结转移与无淋巴结转移、发生远处转移与无远处转移结肠癌组织中HMGB1基因差异表达情况,并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 结果HMGB1基因在结肠癌组织和腺瘤组织中均较正常结肠组织高表达(P<0.001),在结肠癌组织中较结肠腺瘤组织中高表达,在左半结肠癌组织中较右半结肠癌高表达(P<0.05),在黏液性腺癌组织中较其他病理类型低表达(P<0.05),在浸润癌组织中较原位癌高表达(P<0.001)。有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者较未转移者高表达(P<0.05)。HMGB1基因高表达提示更高的5年生存率(P=0.011),尤其对于女性结肠癌患者(P=0.006)。 结论HMGB1基因可作为判断结肠癌浸润深度、淋巴转移、远处转移及预后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挖掘结肠癌肝转移过程中的核心基因模块和分子靶点,并验证其对临床预后及结肠癌转移能力的影响。 方法基于GEO数据库结肠癌肝转移测序样本,利用权重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GCNA)技术筛选转移相关基因模块。利用MCODE软件进一步挖掘结肠癌肝转移相关核心子模块并分析其功能。基于TCGA数据库,进行子模块基因对结肠癌预后影响的大临床样本验证。分子生物学方法验证子模块基因对结肠癌细胞系HCT116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 结果WGCNA分析筛选出5个基因模块,其中模块1与结肠癌肝转移关系密切。模块1共包含4个核心子模块,主要参与G蛋白偶联受体信号调节、表观遗传学调控、mRNA的剪接调节等功能。大临床样本验证发现子模块4中的FOXC1基因与结肠癌患者生存率密切相关。敲减FOXC1在HCT116细胞中的表达后,HCT116的迁移能力(t=3.123,P=0.035)和侵袭能力(t=2.936,P=0.043)受到显著抑制。 结论本研究筛选出的结肠癌肝转移相关子模块可能具有重要的促转移作用,子模块基因FOXC1与结肠癌患者较差的生存率相关并具有促结肠癌转移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大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探讨其发病特点及临床诊断线索。[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诊断的75例大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75例中以65岁以上患者所占比例最高,腹痛、排便习惯改变及粪便性状改变是其主要的临床表现。右半结肠癌女性发病例数高于男性,左半结肠癌中男性发病例数高于女性,右半结肠癌组大便潜血阳性率及贫血发生率高于左半结肠癌组。血清CEA阳性率高于CA19-9、CA125,病理类型以中分化腺癌最多见,TNM分期以T4期最多。[结论]大肠癌老年女性发病率有增多倾向,不明原因的贫血、便潜血阳性是大肠癌报警症状,血清CEA在大肠癌的诊断中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改良根3式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结肠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爱亮  刘启龙 《山东医药》2007,47(18):67-68
88例进展期右半结肠癌患者行改良根3式右半结肠切除术.所有患者均获随访,无术后近期死亡、并发症,无复发.认为改良根3式右半结肠切除术安全可靠,有利于对Toldt筋膜及胰十二指肠筋膜的完整切除和相关淋巴结的彻底清扫,减少了并发症,改善了预后.  相似文献   

16.
转移性结肠癌癌旁组织miRNA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对miRNA研究不断深入,miRNA表达谱芯片应运而生,其凭借高通量、快速检测miRNA表达水平的优点,迅速成为了研究肿瘤发病机制、早期诊断、病理特征、预测转移及评估预后的全新方法.本研究利用miRNA表达谱芯片技术对比分析结肠癌伴淋巴结转移与无转移患者癌旁组织miRNA表达的差异,并对差异表达的miRNA行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以期在结肠癌的癌旁组织中发现与淋巴结转移相关的miRNA,从中找到特征性的miRNA标记及治疗靶分子.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直肠取标本的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CRC-NOSES-Ⅷ式B法)的安全性、可行性和近期疗效。 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1年4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行腹部无辅助切口经直肠取标本的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和腹腔镜辅助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两种术式对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并发症及病理结果的影响。 结果共有15例患者行腹部无辅助切口经直肠取标本的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手术(研究组),随机抽取同期符合入组条件的腹腔镜辅助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男性患者45例设为对照组。研究组和对照组性别、年龄、ASA分级、实验室检查、术前肿瘤大小、部位及TNM分期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MI指数研究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01,P=0.022)。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病例,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术后病理肿瘤最大径、淋巴结检出及阳性个数、肿瘤病理类型、分化程度和肿瘤的术后TNM分期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一天疼痛评分、第三天疼痛评分研究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77,10.160;P<0.05)。研究组术后均未出现肠梗阻、腹腔出血、腹腔感染、吻合口漏、吻合口出血、吻合口狭窄、直肠切口出血、直肠切口漏等并发症,全组患者控粪功能未受明显影响。 结论BMI指数在CRC-NOSES-Ⅷ式B法与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术式选择方面有重要价值和参考意义。在经选择适合入组的右半结肠癌患者行CRC-NOSES-Ⅷ式B法与传统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近期疗效类似,手术技术安全可行,患者的疼痛感明显减轻。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结肠癌组织中去泛素化酶(USP22)、叉头框蛋白M1(FoxM1)表达变化,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结肠癌患者198例,术中取结肠癌组织及癌旁组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组织中USP22、FoxM1蛋白表达.对患者进行随访,分析USP22、FoxM1蛋白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基因测序及分子诊断水平的提高,在CRC分子生物学方面不断有新的预后因素被发现.目前为止,K-ras被公认为CRC可用于临床实践的有效标志物.很多分子标志物的研究由于技术上的缺陷,导致缺乏定量技术来检测分子的改变,因此不能很好地应用于临床实践.近年来还发现RHAMM、FOXP3+Treg、HSP27、PIK3CA、PTEN等对判断CRC的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CRC潜在预后标志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行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行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开腹右半结肠癌根治术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癌根治术进行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凝血功能的影响。[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获得的淋巴结数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的手术出血量、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创口长度、手术后恢复流质饮食时间及手术后住院的时间均明显减少(P<0.05);与手术前相比,手术后2组患者的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CEA)、糖类抗原19-9(Carbohydrate antigen 19-9,CA19-9)、糖类抗原125(Carbohydrate antigen 125,CA125)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2组患者的CEA、CA19-9、CA125水平下降程度比较并无明显差异(P<0.05);与对照组手术后相比,研究组患者手术后的PT和APTT值无明显差异(P&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