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路  许明敏  曹炜  张微  李瑛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20,(3):419-420,F0003,F0004
便秘是消化系统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中医疗法具有一定优势,但其治疗机制至今尚未阐明,限制了中医的发展,因此合理建立具有中医特色的便秘动物模型对进一步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认真分析近10年的气虚证、血虚证、阴虚证、阳虚证、气阴两虚证、实热证、寒积证、食积证和肝郁脾虚证造模方法,发现存在模型数量单一、照搬西医动物模型、模型与证候无法准确对应、病证模型机械相加、造模因素过多、缺乏严谨系统的评价体系等问题。可见,中医证候便秘模型及其评价方法标准的建立还要立足于对中医便秘理论和临床的深刻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2.
建立动物模型是医学研究的重要手段,而中医对于疾病的发病、诊断、治疗等一直多以人为观察对象。本文旨在总结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为继续进行中医证候实验研究提供思路与借鉴,建议今后的中医动物实验研究,侧重以下方面:建立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的非创伤性辨证论治体系、包括相应的辨证标准;利用分子生物学的快速进展,从基因、蛋白质等微观层次研究中医证本质;开展遗传性病证动物的研究等。  相似文献   

3.
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心脏结构和(或)功能的异常改变,导致心脏收缩和(或)舒张功能发生障碍的一组复杂的综合征,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乏力和液体潴留(肺淤血、体循环淤血及外周水肿)等[1].中医学中并无心力衰竭之名,但根据其临床致病特点可将其归为心水心悸喘证水肿等范畴.  相似文献   

4.
中医肝郁证候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灵  冯玛莉 《光明中医》2011,26(8):1736-1738
综述了肝郁动物模型的制备方法:药物造模法和情志刺激造模法、药物加情志刺激造模法及复合情志造模法;概述了肝郁动物模型的行为学改变与病理改变,简明评价肝郁动物模型研究存在的问题。认为建立符合中医肝失疏泄病理特点的慢性心理应激肝郁模型及肝郁模型评价体系,对动物模型病理改变进行多系统、多病种、多指标及多证型之间的比较观察,将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病证结合角度出发,系统总结冠心病中医证候诊断标准、中医证候分布特点(包括性别、年龄和地域),以及冠心病中医证候与冠脉造影、炎症因子、血脂水平和表观遗传学方面的相关性。同时,新兴技术和指标的出现为冠心病中医证候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综述因子分析、聚类分析、贝叶斯网络、多因子降维、决策树、人工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文献挖掘、系统评价9种数据挖掘算法及方法相关内容,认识各自优势与不足。概括9种方法在冠心病中医证候挖掘中的应用,阐释冠心病中医证候分布特征及演变规律,为冠心病中医辨证论治提供客观化依据。参考文献30篇。  相似文献   

7.
郝艳鹏  张悦 《北京中医》2009,(3):231-233
中医理论认为,肾为先天之本,十二经之根,肾阴肾阳为人一身之元阴、元阳。肾的阴阳亏损,会引起其他脏器的生理功能异常;反之,其他脏器的病变日久也可引起肾的阴阳亏损,即所谓“久病及肾”。传统中医理论对肾脏疾病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辨证论治体系,留下许多宝贵的治疗经验和具有独特疗效的经典方药。当前。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运用现代的实验方法建立相应的中医证候动物模型,已成为研究中医药治疗肾脏疾病机理的主要途径。本文仅就当前常用的证候动物模型的造模方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郝艳鹏  张悦 《北京中医药》2009,28(3):231-233
中医理论认为,肾为先天之本,十二经之根,肾阴肾阳为人一身之元阴、元阳.肾的阴阳亏损,会引起其他脏器的生理功能异常;反之,其他脏器的病变日久也可引起肾的阴阳亏损,即所谓"久病及肾".传统中医理论对肾脏疾病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辨证论治体系,留下许多宝贵的治疗经验和具有独特疗效的经典方药.当前,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运用现代的实验方法建立相应的中医证候动物模型,已成为研究中医药治疗肾脏疾病机理的主要途径.本文仅就当前常用的证候动物模型的造模方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冠心病是临床常见重大复杂疾病,中医学具有独特的治疗优势,中医治病以辨证论治为前提,因此证候研究是基础和关键。本文检索了近20年糖尿病冠心病中医证候研究相关文献,从该病病因病机、中医证候分布、证候实质三个方面探讨糖尿病冠心病中医证候研究进展,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发现众医家对糖尿病冠心病中医证候在总体特征及分布上基本取得了一致的意见,均认为其证候特点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具体表现为本虚以气虚、阴虚为主,标实除传统的痰浊、血瘀证外,湿热证在疾病证候演变中具有核心枢纽地位,但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具体辨证分型上,由于患者疾病程度、体质、环境因素、年龄等复杂因素的作用,存在一定差异。在该病证候本质的研究上,手段较单一,多为与疾病生化指标和功能的相关性研究,未取得突破性进展,今后应加强采用表观组学、基因组学、代谢组学等系统生物学技术和大数据分析等手段开展研究。  相似文献   

10.
从中医证候的特点出发,提出了造模方法、动物选择、评价指标等方面的几点看法。认为对中医动物模型的评价应遵循“先宽后严"的原则,这符合学科发展先扩散后收敛的规律,有助于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度过起步阶段。  相似文献   

11.
中医动物模型研究经30年的发展,已逐步成熟,并走入正轨。邝安堃、陈小野、孙孝洪、张启元、梁月华等老一辈科学家在中医证候模型的塑造和评价研究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取得了很好的成果。建立了一系列中医证候模型,用于中医药基础理论研究。已成为中医方法、理论、实践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将在中医药现代化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中医证候动物模型复制管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证候动物模型是开展中医证候实验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它的研制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实验研究的正确性和可行性。文章从中医理论体系指导、优化造模因素、建立严谨客观的动物证候评价标准、注意模型稳定性等方面对于中医证候动物模型需要注意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提出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的研制过程艰辛,仍需医家共同探索。  相似文献   

13.
14.
正冠心病是指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冠状动脉管腔狭窄或阻塞,从而引起的心肌缺血缺氧或心肌坏死的心脏病,又称缺血性心脏病。国内外大量基础临床试验研究证明,冠心病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多基因遗传病,受到多种基因-基因间和基因-环境间作用的共同影响[1-2]。中医学认为证是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对不同阶段病因病机的高度概括。同一证候在临床上有着相同的表达,那么必定在共同的物质基础方面也有相关性。以往对冠心病证候  相似文献   

15.
潘璠  方显明 《河南中医》2012,32(10):1407-1409
冠心痛中医证候要素在临床观察研究、文献资料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数学模型研究和相关指标研究四个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有待解决的问题,现将2004年以来有关冠心痛中医证候要素的文献作一综述,为进一步提高冠心病中医证候标准的客观性、统一性和规范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从冠心病本虚证、标实证和本虚标实证入手综述了冠心病各证候与客观指标的相关性。五来年,研究涉及的客观指标已从宏观的心率变异性深入到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蛋白表达、基因多态性等微观层面,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延伸至代谢组学、蛋白质组学和基因组学的系统研究,且冠心病证候的内在实质和证候演变存在相应的微观表达。  相似文献   

17.
中医证候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牛洁  殷海波 《中医杂志》2007,48(5):464-466
证候是疾病发生和演变过程中某阶段本质的反映,它以某些相关脉证,不同程度地揭示病因、病机、病位、病势等,为治疗提供依据。证候的规范化以及揭示证候本质的研究为中医现代化发展奠定了基础,现将近年的文献概述如下。1证候规范化研究1.1证候分布规律证候是疾病本质的反映,不同  相似文献   

18.
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方法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医证候动物模型是在中医学整体观念及辨证施治思想指导下,运用脏象学说和病因病机理论,把人类疾病原型的某些特征在动物身上加以模拟复制而成,是中医学人体证候的具体再现。  相似文献   

19.
动物模型与中医证候关系释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傅益群  吕健 《中医药学刊》2004,22(9):1665-1666
就目前中医药研究所采取的常用的三种动物模型进行了中医证候属性的分析,明确指出病理型模型不属于中医证候模型。病因型模型接近中医证候模型。病因病理结合型模型更加接近中医证候模型,但仍然不是标准的中医证候模型。同时本文针对以上三种动物模型复制时的特点、优点、缺点及其与标准中医证候动物模型之间的关系和差距。提出了如何研制标准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的一些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20.
中医证候动物模型个体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雷 《辽宁中医杂志》2006,33(7):799-799
对目前国内中医证候动物模型个体评价做了分析,提出了中医证候动物模型个体评价的评价标准确立及使用的评价方法。指出作为中医动物实验研究的基础性工作,有必要全面展开中医证候动物模型个体评价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