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血管内皮细胞在心脑血管疾病的的发生发展以及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中药在保护、减轻和逆转血管内皮细胞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就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常见损伤方式以及中药对血管内皮细胞保护作用的作用机制的研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霍青  赵婧  李运伦 《河南中医》2010,30(3):305-308
综述了从高血压血管重塑病理机制、血管内皮细胞衰老与高血压血管重塑的关系、中医药保护血管内皮细胞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指出血管内皮细胞衰老可能是高血压血管重塑的重要病理基础,可以通过保护内皮细胞,抑制其衰老,进而防止高血压血管重塑的发生发展这一途径,采用中药调控来治疗高血压,对于高血压的早期干预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和进展中的关键因素,其引起的心脑血管相关疾病,目前在我国死亡原因中居于首位。通过回顾相关文献,分析中药单体及其复方制剂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和机制,得出中药在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抗动脉粥样硬化方面存在多角度、多层次、多靶点等作用优势,但具体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机制等仍需更进一步的研讨,进一步明确中药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及其机制也将是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4.
高血压病发病机制复杂,血管内皮功能紊乱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从氧化应激、炎症反应两方面对活血化瘀类中药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紊乱进行述。证实多环节多途径多靶点作用为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优势所在。  相似文献   

5.
中药复方对一氧化氮的调节及内皮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血管内环境的健康主要依赖于内皮细胞的良好功能,而一氧化氮(NO)在维护血管内皮功能、构筑健康血管内环境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中药复方是中医药学发挥其治疗作用的巨大优势,且因其化学组分的复杂性而具有多靶点的治疗作用。研究表明,多种对心血管疾病具有确切疗效的中药复方能够调节NO生物利用度、保护血管内皮功能,这可能是它们发挥治疗效应的重要机制之一。文章将就近年报道的这些中药复方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林勇  杨叔禹 《光明中医》2012,27(2):412-414
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及功能紊乱在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病变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成为治疗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研究方向.近年来的研究发现,中药单体在调节血管舒缩功能、恢复纤溶系统活性、调节生长因子及PKC的表达、抗炎等方面发挥了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从而改善糖尿病血管病变,对防治糖尿病血管病变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吴钢  周华  吴伟 《新中医》2016,48(2):218-221
正血管新生(angiogenesis)在机体多种病理、生理(如缺血性疾病、恶性肿瘤、创伤愈合等)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作为共同的机制,已经引起生命科学领域的高度重视。中医药在血管相关性疾病的诊治中有着丰富的经验,许多中药及其复方等具有调节血管新生的作用。其作用机制主要体现为对血管新生调控因子、内皮细胞增殖和迁移等的双向调节。1血管新生的概念机体血管系统的生长形式主要分为两种:血管形成  相似文献   

8.
黄家林  张勇 《中医药研究》2013,(11):1374-1376
黄芪多糖是中药黄芪的主要成分,具有免疫调节与抗炎活性.黄芪多糖对许多炎症性疾病具有干预作用,可对炎症发生的多个环节,多种炎症介质产生影响.本文综述黄芪多糖在细胞、分子水平的抗炎免疫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丹参酮ⅡA对心血管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近几年丹参酮ⅡA对心血管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查阅和归纳总结近几年相关文献.结果:丹参酮ⅡA具有抗血小板聚焦作用,对心、肝,脑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具有抗急性缺氧,保护心肌,防治冠心病作用;具有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对血管内皮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具有抗心律失常作用;减轻心肌肥厚,保护心肌等多种心血管保护作用.结论:丹参酮ⅡA是中药丹参中一种非常有效的脂溶性成分,其药理作用显著,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与动脉粥样硬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对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与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关系、治疗方法及中药通过调节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治疗As的研究进行文献整理和分析.以血管舒缩、内皮功能障碍、As等为主题词进行文献检索,总结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与As的关系及近10年来国内外治疗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总结了动脉粥样硬化与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之间的关系,调节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从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方法大致有保护内皮的天然物质替代疗法、内皮种植及基因治疗、补充外源性一氧化氮(NO)、拮抗内皮素(ET)等;并总结了中药单味药、中药复方通过调节血管内皮功能治疗As的研究进展.结果表明:血管内皮细胞分泌的血管舒缩物质如NO/ET与As关系的深入研究治疗是防治As发生和发展的重要研究方向.中药在保护内皮功能、调节内皮活性物质分泌方面具有显著作用,但发挥调节血管功能障碍药效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研究缺乏深度,进一步探讨中药抗As的作用机制,发挥中药复方多靶点调节的优势,开发基于调节血管功能障碍的抗As的中药,在中医药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研究领域具有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药对动脉粥样硬化(AS)的作用机制。方法:查阅近年文献,进行归纳总结。结果:AS的病因主要有脂质代谢紊乱,炎症细胞浸润,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平滑肌细胞激活等,中药作用于AS后主要有保护血管内皮、抑制平滑肌细胞增生、抗炎、调节脂质代谢等作用。结论:中药对AS作用明显,不良反应少,调节免疫作用明显,对临床治疗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马桂鑫  赵文文  陈修平 《中草药》2014,45(2):276-283
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参与了多种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病理过程。合适的内皮损伤模型是探讨内皮细胞损伤的分子机制、筛选相关保护作用药物的重要工具。引起内皮损伤的因素众多,机制与病理意义各异。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末端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过氧化氢(H2O2)、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等已被成功应用于建立内皮细胞损伤模型。总结了目前最为常用的内皮细胞损伤模型。同时,对这些模型具有保护作用的中药进行概述,以期为靶向内皮细胞的药物筛选以及相关中药的研究和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活血化瘀类中药对血管内皮细胞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华锋  万海同 《中医药导报》2005,11(12):77-78,85
血管内皮细胞(VECs)在创伤修复、血管生成、止血、血栓形成等一系列生理和病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一些活血化瘀类中药及提取物能保护内皮细胞损伤,或能抑制内皮细胞增殖和促进其活性物质生成及释放。文章将近年来活血化瘀类中药对血管内皮细胞作用研究进展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14.
从血管老化角度探讨动脉粥样硬化中医防治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脉粥样硬化是随增龄不断增长、以中老年人为主要发病人群的慢性退行性疾病,抗血管细胞老化正逐渐成为动脉粥样硬化治疗的新策略。动脉粥样硬化演进过程中,内皮细胞更新加快,出现多种诱导血管老化的生物学功能紊乱,引起端粒、端粒酶的变化,造成内皮细胞老化及功能异常。在炎症等致病因素与AS斑块形成之间,端粒、端粒酶可能起着关键性的桥梁作用。我们以往工作发现,补肾为主的中药复方在明显改善衰老症状和功能的同时也表现出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显著作用。应积极探讨中医对动脉粥样硬化从肾论治、补肾中药从端粒途径调控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细胞老化的作用机制,为建立基于血管老化的动脉粥样硬化中医防治策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综述了炎性反应在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的形成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认为清热类中药作用于动脉粥样硬化炎性反应的多个病理环节,具有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抗感染作用、调节血脂代谢、抗脂质过氧化等作用。并进一步研究了清热类中药的单药和复方,并对其机制做深入地探讨,可为临床防治不稳定型斑块提供新途径。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大黄素等中药成分抗肿瘤-血管内皮细胞黏附作用和机制。方法:采用外体荧光标记肿瘤,内皮细胞黏附模型对中药成分的抗黏附能力进行考察,采用Western blotting实验方法检测黏附分子蛋白表达。结果:本次实验针对几种活血化瘀中药成分进行筛选验证,结果发现大黄素具有一定的抗肿瘤-血管内皮细胞黏附能力,可有效降低内皮细胞黏附分子ICAM-1和E-selectin的表达。结论:大黄素具有一定的抗肿瘤-血管内皮细胞黏附能力,可有效降低黏附分子表达机制。  相似文献   

17.
刘珂  邱炳勋  邹利  俸珊  祝慧凤  万东 《中草药》2016,47(21):3912-3917
查阅近年国内外相关文献,对血管内皮细胞连接及益气中药黄芪有效成分对血管内皮细胞连接的保护机制进行归纳总结。黄芪多糖和黄芪皂苷均可通过上调紧密连接(tight junctions,TJ)相关蛋白表达、下调细胞黏附分子(cell adhesion molecules,CAM)表达来增加内皮细胞连接的完整性,还可通过抑制细胞内皮素(ET)分泌、增加NO释放、抑制细胞凋亡和促进血管生成中内皮细胞的增殖和迁移等保护内皮细胞功能。而黄芪黄酮则主要通过抑制内皮细胞凋亡保护内皮细胞。黄芪有效成分对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涉及p38 MAPK/NF-κB、Rho/ROCK、PI3K/Akt、VEGF/Ang-1等信号通路多个关键性靶点,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TJ和CAM抑制单核细胞与内皮细胞黏附调控上,少有涉及缝隙连接(gap junctions,GJ)的保护作用研究。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视网膜新生血管是糖尿病视力丧失主要原因,葛根素、川芎嗪、丹参、人参、三七、大黄素、银杏叶等中药及提取物活性成分可诱导血管新生较好疗效。益气养阴、清热生津、活血化瘀、平衡凝血与抗凝血活性、抗氧化、调节内皮细胞活性物质的分泌、降血脂及抗细胞凋亡等多方面来保护及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多靶点多途径整体治疗,毒副作用小,可长期使用,是中医药治疗糖尿病优势。随着新生血管研究方法及理论不断完善,中药对其研究不断发展,中药有效成分越来越多被发掘,对中药新药研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Low Density Lipoprotein,Ox-LDL)的形成对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发生发展起到很关键的作用,主要通过刺激相关受体、分泌细胞因子等诱导内皮细胞损伤,加重AS。近年来国内外对中药单体抗低密度脂蛋白氧化,减少对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起到预防治疗动脉粥样硬化,保护心血管作用有很多报道。本文就近年来的中药单体抗Ox-LDL,保护心血管疾病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正姜黄素是中药姜黄的主要成分之一,其在抗新生血管生成方面具有显著作用,本文概括了姜黄素抗新生血管作用的研究进展及相关机制,主要有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黏附及迁移,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凋亡,抑制促血管生成因子的表达,同时总结了其在眼科新生血管类疾病的研究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