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肝细胞癌多中心发生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肝细胞癌(HCC)的治疗手段中,以HCC的治愈性切除为首选,但切除后的复发率可达50%~60%。我国HCC多合并慢性肝炎及肝硬化,85%的HCC合并肝硬化。慢性肝病多缘于HBV与HCV的感染,慢性肝病的存在既影响HCC的切除率,又是HCC多中心发生的基础因素。HCC切除后又出现多发性癌灶,一种是HCC经门静脉的肝内播散,另一种是HCC  相似文献   

2.
根治性肝切除仍然是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的主要治疗手段,但术后转移复发导致肝切除的疗效进入瓶颈期.探索术后复发的治疗措施是有效延长患者生存时间的重要课题.目前,以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为代表的多种治疗措施已在临床广泛开展,但尚缺乏大规模、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循证医学证据.分子靶向药物索拉非尼的出现为改善HCC预后开辟了新局面,对于已接受过根治性肝切除治疗的HCC患者,索拉非尼可能是一种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值得深入探索.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探讨老年肝细胞癌患者手术切除术后影响生存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至2002年12月连续手术切除的老年肝细胞癌患者54例,Kaplan Meier法统计术后生存期并进行单因素分析,Cox回归法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Child-Pugh分级、脉管侵犯、卫星灶形成、病理学Edmondson-Steiner分级、肝内复发和远处转移影响老年肝细胞癌患者术后总体或无瘤生存(P<0.05).其中,Child-Pugh分级和脉管侵犯为术后总体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相对危险度分别为3.37和2.73,P<0.05),而脉管侵犯独立影响无瘤生存(相对危险度为3.19,P<0.05).结论生物学行为和肝功能状况是影响老年人肝细胞癌预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肝细胞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肝细胞癌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外科治疗、局部区域治疗、放疗、系统治疗、中医药治疗等。介绍了外科治疗的适应证、手术方式以及术后辅助治疗等的选择优势。分析了肝移植的适应证及临床应用的前景,简述了目前各种技术成熟以及新兴消融技术的工作原理、最佳适应证以及技术优势。认为对于早期肝细胞癌的患者,充分了解每种治疗方案的优势及不足可以做出更准确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6.
背景:肝细胞癌(HCC)在世界上是一种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肿瘤,肝切除术及肝移植术一直被认为是可能的治疗方法。然而,仅有20%的HCC患者能够接受外科治疗,而大多数不能行外科治疗的患者需要接受介入治疗,包括局部消融和经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回顾了HCC的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7.
肝细胞癌转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由于肝细胞癌(HCC)切除术后的高复发率,HCC治疗的总体预后迄今仍无突破性改观.除了HCC病灶多中心发生的因素外,更主要的原因在于HCC极易早期门脉转移导致肝内肿瘤播散,而且因肝内转移而复发的肝癌较多中心发生的HCC预后差[1].HCC侵袭转移涉及肿瘤本身的生物学特性,并与肝脏的组织和解剖学特点有关.1 肝内转移和门静脉癌栓由于HCC容易早期肝内播散及高度恶性的特点,患者往往在尚未出现远处转移时即告不治,因此临床上HCC肝外转移相对较少.HCC转移能力与肿瘤的增殖活性和分化程度有密切关系.肝内…  相似文献   

8.
肝细胞癌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福昌  郭武华 《山东医药》2012,52(42):87-89
原发性肝细胞癌(HCC)发病率较高,早期确诊比较困难,致使其预后较差。近年来,随着医学影像学的发展,许多小肝癌可以被早期发现,这使患者的预后及生存质量有了明显改善,但HCC患者的5年生存率仍然在5%左右。生物标志物作为肿瘤诊断的重要依据备受关注。为了提高HCC的早期检出率,有关HCC生物标志物的研究也一直在进行中。现将相关指标的研究进展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陈荣新  叶胜龙 《肝脏》2006,11(4):290-290
美国纽约西奈山医学院Josep M.uovet教授在报告中总结了HCC治疗有效的证据。早期发现的HCC患者可以接受根治性治疗方法如肝切除术、肝移植和经皮消融术。在高度选择的患者中,肝切除术和肝移植效果最好(5年生存率为60%~70%),从意向治疗和前瞻性角度,认为其是首选方法。如果不能手术,可以选择局部、非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原发性肝细胞癌(HCC)自发性破裂(SR)的预后影响因素. 方法 2005年1月1日至2011年4月1日间,我院收治HCC-SR 44例,其中19例行根治性肝切除术,同期收治根治性肝切除术治疗非SR的HCC(non-HCC-SR) 137例,对两组患者复发率、无瘤生存率、总体生存率和生存影响因素等作比较.Kaplan-Meier法计算总体生存时间,作Log-rank检验.COX比例风险模型行HCC-SR生存多因素分析.结果 (1)术后1、2、3、5年累积复发率:HCC-SR组分别为78.9% (15/19)、89.5% (17/19)、94.7% (18/19)和94.7% (18/19);non-HCC-SR组分别为43.1% (59/137)、54.0% (74/137)、59.1% (81/137)和66.4% (91/137),P值分别为0.006、0.003、0.002和0.0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术后1、2、3、5年无瘤生存率:HCC-SR组分别为10.5% (2/19)、5.3%(1/19)、5.3%(1/19)和5.3%(1/19);non-HCC-SR组分别为40.1% (55/137)、21.2% (29/137)、12.4% (17/137)和4.4% (6/137),两组比较,仅1年无瘤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3)术后1、2、3、5年总体生存率:HCC-SR组分别为42.1% (8/19)、10.5%(2/19)、5.3%(1/19)和5.3%(1/19);non-HCC-SR组分别为59.1% (81/137)、32.8% (45/137)、19.0% (26/137)和6.6%(9/13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显示肝硬化程度、甲胎蛋白值、治疗方式和HCC-SR分型是HCC-SR的生存影响因素.结论 HCC-SR行根治性肝切除术后复发率明显高于non-HCC-SR,但总体预后类似于non-HCC-SR.肝硬化程度,甲胎蛋白值,治疗方式和HCC-SR分型是HCC-SR的生存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血管生成素在肝细胞癌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体瘤的生长和转移离不开丰富的血液供应。肝细胞癌(HCC)是一种极富含血管的实质肿瘤之一,新生血管的形成在HCC中起了很大的作用。近年来发现许多血管生成因子参与血管再生过程,其中血管生成素家族(Angs)在HCC血管新生、肿瘤发展中有重要作用。Angs是一种内皮细胞特异性的促血管生长因子,目前发现Angs共有4种亚型:Ang-1、Ang-2、Ang-3、Ang-4,均能与内皮细胞特异酪氨酸激酶-2受体(Tie-2,又称作Tek)结合。其中Ang-1和Ang-2在新生血管方面的调节中起主要作用,深入了解Angs在HCC血管新生中的作用,将为临床上HCC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摘要] 肝癌的复发转移是影响肝癌患者预后的关键。血管包绕肿瘤细胞巢(VETC)癌巢型肝细胞癌的转移方式无法用上皮-间质转化(EMT)理论来解释,其可以内皮细胞包绕肿瘤细胞团的形式发生整体转移,转移过程中肿瘤细胞不会发生EMT,VETC癌巢型肝细胞癌更易发生转移,转移效率更高,术后更易复发,预后更差。该文对VETC癌巢型肝细胞癌的分型、分子学特征、诊断、治疗及预后等进行评价和介绍,从而提高临床医师及研究人员对该类肝癌诊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c-Met在肝细胞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可导致肿瘤细胞的增殖、存活、细胞骨架重组、分离扩散及血管生成等,同时还是评价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c-Met在肝细胞癌中主要通过激活一系列信号通路发挥作用。近年来提出的小分子激酶抑制剂可阻止c-Met胞内羧基末端磷酸化,进而阻止信号转换器的募集及下游信号通路的传导,从而发挥抗肿瘤作用。基于对cMet的了解及其在肝细胞癌中的致癌作用,指出了选择性c-Met抑制剂靶向治疗肝细胞癌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肝细胞癌(HCC)是世界上第五大恶性肿瘤,严重危害了人类的健康,常用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病死率仍居高不下,因此,迫切需要一种有效的辅助治疗,提高患者生存率。甲胎蛋白(AFP)作为诊断HCC最常用的肿瘤标志物,研究表明,AFP可诱导肝癌患者自身T细胞,其免疫原性抗原表位为研究AFP肝癌疫苗提供了新思路。目前已研制出多种AFP疫苗,如树突状细胞疫苗、DNA疫苗、多肽疫苗,且已成功应用到HCC小鼠模型以及Ⅰ期/Ⅱ期临床试验中,效果明确,现对AFP肝癌疫苗的分子机制、类别以及应用前景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5.
Notch信号通路存在于多种动物体内,其家族成员的结构具有高度保守性,在细胞分化和发育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保持着细胞增殖、分化和凋亡三者之间的动态平衡。异常活化的Notch信号可促使正常细胞向恶性转化,失控的Notch信号与肿瘤细胞的生长相关,Notch信号在大多数情况下作为癌基因促进肿瘤生长,但也发挥着诱导细胞分化、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超顺磁性纳米粒子作为新型材料在临床领域应用广泛,如医学成像及诊断、药物靶向治疗、磁热疗等。它不仅可以在肝细胞癌(HCC)的早期作出特异性诊断,更是一种理想的靶向药物纳米载体。介绍了磁性纳米粒子作为靶向药物载体的性质特点、磁共振成像原理、靶向HCC的作用机制等,重点介绍了磁性纳米粒子的表面修饰及功能化,及其在主动靶向药物输送系统中的应用。认为磁性纳米粒子的应用必将在HCC的诊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肝细胞癌的肝脏切除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是最常见恶性肿瘤之一, 在我国约90%患者伴有慢性肝病(chronic liver disease, CLD), 且大多数已进入肝硬化阶段. 目前, 肝切除术仍然是治疗HCC的主要手段. 外科手术技术的进步, 明显提高了肝癌肝切除术的安全性. 然而, 由于持续的基础肝病的存在, 肝内复发是很常见的. 肝内复发应该及早被筛查, 并尽可能通过再次肝切除、经皮肿瘤消融或肝移植治疗.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肝癌射频消融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射频组织原位消融技术是目前治疗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PHC)的一种有效方法. 合理掌握手术适应证, 选择合适的治疗途径, 并辅以其他治疗手段能够使患者获得最好的治疗效果. 射频组织原位消融在治疗3 cm以下肝癌效果与肝切除相当, 而并发症、死亡率、住院时间和费用却大大降低. 今后射频组织原位消融将会成为PHC的综合治疗中一个越来越有力的工具.  相似文献   

19.
人肝癌裸鼠移植模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肝癌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迫切需要能真正模拟肝癌在人体内自然生长、侵袭及转移全部过程的动物模型.目前,人肝癌裸鼠移植模型是人体外最接近人类肝癌的整体实验模型,并且造模时间短,成功率高,按移植部位可以分为皮下移植、原位移植、腹腔移植以及转移模型.影响裸鼠移植模型建立的因素主要有人肝癌细胞或外科标本的特性、移植部位及移植癌细胞数量、裸鼠的品系和周龄以及生长环境和其他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原发性肝细胞癌是我国发病率较高的恶性肿瘤,其特点为起病隐匿,发展速度快,早期诊断难度较大,确诊时大多已达晚期,可手术的病例占少数,如仅给予支持治疗则生存期较短。对于中晚期肝癌,多采用系统治疗作为姑息治疗的主要手段,用以延长患者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此前部分传统的细胞毒药物曾试用于原发性肝癌,但单药有效率较低,缺乏高级别的循证医学证据支持。近几年对于原发性肝癌的化疗已开展了众多临床研究,其中很多结果令人鼓舞,现重点针对肝癌的化疗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