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Syndecan-1在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中的表达及其在肠道炎症中的作用.方法:54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每组27只.模型组自由饮用3%DSS溶液,5 d后改饮用蒸馏水2、vk,建立急性结肠炎慢性化模型.正常对照组饮用蒸馏水19 d.于实验第5、12、19天分别处死2组各9只小鼠.HE染色评价小鼠结肠组织学改变:RT-PCR检测小鼠肠黏膜Sdc-1 mRNA及IL-8mRNA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小鼠肠黏膜Sdc-1蛋白的表达.结果:第5、12、19天模型组小鼠结肠组织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2.17±1.03、2.60±1.73、1.18±0.75 vs 0.04±0.13,均p<0.05);模型组小鼠肠黏膜Sdc-l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58±0.13、1.39±0.17、1.78±0.08 vs2.12±0.03,均P<0.05);模型组小鼠肠黏膜细胞表面Sdc-1蛋白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59±0.12、1.43±0.12、1.81±0.10 vs 2.20±0.04.均P<0.01);模型组小鼠结肠黏膜IL-8 mRNA表达评分均高于对照组(1.20±0.15、1.53±0.05、1.65±0.04 VS 1.02±0.08,均P<0.01).结论:小鼠结肠炎症的严重程度可能与肠黏膜Sdc-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减低均有关,而肠黏膜Sdc-1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减低可能与肠黏膜IL-8水平增高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泄浊解毒方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小鼠Notch1、Hath-1及MUC2蛋白表达的变化,探讨泄浊解毒方在UC小鼠治疗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37只SPF级C57 BL/6小鼠,雄性,随机抽取8只确定为空白组(N组),其余小鼠通过自由饮用DSS溶液建立UC模型。确认造模成功后,将剩余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M组)、美沙拉嗪组(S组)、泄浊解毒方组(Z组),每组各8只。N组及M组小鼠给予0.9%氯化钠溶液灌胃,S组、Z组给予相应药物灌胃治疗,疗程14 d,治疗结束后处死全部小鼠,留取结肠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结肠组织MUC2蛋白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小鼠肠上皮细胞Notch1及Hath-1蛋白表达。[结果](1)与N组相比,M组小鼠MUC2蛋白表达显著减弱,阳性细胞分布区域明显缩小(P<0.05);与M组相比,S组及Z组上皮细胞MUC2均表达增强,阳性细胞分布范围增大(P<0.05);S组与Z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与M组相比,S组及Z组小鼠结肠组织MUC2及Notch1蛋白...  相似文献   

3.
小鼠实验性结肠炎中骨桥蛋白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在右旋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odium sulfate,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中的变化,探讨OPN在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32只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予蒸馏水饮用23 d)、模型组(5%DSS饮用9 d后2.5%DSS维持2周)、柳氮磺胺吡啶(SASP)治疗组(在模型组基础上从第10天起予SASP 600 mg/kg灌胃2周)和英夫利昔治疗组(在模型组基础上在第10天予尾静脉注射英夫利昔100 mg/kg 1次).酶联免疫法检测小鼠血浆OPN浓度,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小鼠结肠组织中OPN的mRNA水平和蛋白质水平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OPN在结肠组织中的定位表达.结果 各组小鼠的血浆OPN浓度分别为(5.26±1.93)、(10.21±2.37)、(4.58±1.83)和(4.82±1.83)ng/ml;结肠组织中OPN mRNA表达量分别为(0.36±0.16)、(0.71±0.17)、(0.32±0.07)和(0.42±0.22);结肠组织中OPN的蛋白表达量分别为(0.44±0.10)、(0.85±0.04)、(0.61±0.11)和(0.58±0.17);结肠黏膜固有层OPN阳性细胞数分别为(46.6±10.9)、(155.5±43.8)、(73.1±6.8)和(70.6±8.3).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血浆和结肠组织中OPN的表达明显增高(P均<0.05),SASP治疗组和英夫利昔治疗组OPN的表达均较SASP治疗组下降(P均<0.05),SASP治疗组和英夫利昔治疗组OPN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OPN在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中表达增加,经药物治疗后表达降低.OPN促进了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应用5-氨基水杨酸(5-ASA) 干预偶氮氧甲烷(AOM)联合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小鼠结肠炎癌变的模型,观察结肠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β-catenin的表达水平.方法 36只BALB/c小鼠均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干预组.模型组和干预组均于实验前1d予AOM 10 mg/kg腹腔注射,继以自由饮用4%DSS 1周,再普通饮水2周,饮用DSS及普通饮水共重复3个循环.干预组于实验前3d予5-ASA 150 mg/kg饲喂至实验结束.对照组于实验前1d予0.9% NaCl溶液腹腔注射,普通饮水9周.监测小鼠疾病症状,评价实验1周末及9周末结肠组织学病理变化,检测9周末结肠PPAR-γ、β-catenin蛋白及结肠PPAR-γ mRNA表达水平.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结果 干预组饮用DSS 1周后结肠炎疾病活动指数(DAD为1.81+0.59,9周末平均肿瘤数为4.11±1.05,均较模型组(DAI为2.47±0.53,肿瘤数为9.71±2.29)明显降低(t=2.88和6.55,P均<0.01).干预组结肠PPAR-γ蛋白(2.11±1.36)及mRNA(1.45±0.10)平均表达水平均较模型组(分别为0.43±0.53,0.57±0.08)明显增加(t=3.07和18.99,P均<0.01).各组间β-catenin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5-ASA有效减轻AOM和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癌变模型的炎性反应及肿瘤负荷,同时促进PPAR-γ在结肠中的表达,而对结肠中β-catenin的表达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健脾清肠方(JQD)对DSS诱导结肠炎小鼠肠道动力的作用机制。[方法]C57BL/6小鼠随机分为Control组、DSS组、JQD组、5-ASA组。除Control组外,余各组小鼠用5%DSS自由饮用诱导结肠炎模型,造模7d后灌胃给药。第15天处死小鼠收集结肠组织,检测结肠组织病理学,ICC的超微结构,结肠组织IL-1β、IL-10、IFN-γ、TNF-α含量,c-kit mRNA、LC3-II mRNA、Beclin-l mRNA、NF-κB p65表达和结肠平滑肌张力。[结果]与DSS组比较,JQD组结肠黏膜表面上皮细胞移行修复,少量炎症细胞浸润,黏膜腺体基本恢复正常;ICC与其他细胞间连接完好,内部细胞器结构相对完整,可见到少量自噬泡存在;结肠组织IL-1β、TNF-α含量降低,IL-10、IFN-γ含量上升;c-kit mRNA表达上调,LC-3II mRNA、Beclin-1mRNA、NF-κB p65表达下降;结肠平滑肌条收缩振幅上升、收缩频率减少。[结论]JQD调节DSS模型小鼠异常肠道动力,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NF-κB/TNF-α通路及调节细胞因子IL-1β、IL-10、IFN-γ表达,抑制了肠道炎症的级联放大反应;抑制ICC过度自噬,调控ICC/SMC网络通路。  相似文献   

6.
背景:肝素具有抗凝和抗炎的双重作用,但其抗炎机制仍不明确。目的:通过观察低分子量肝素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结肠黏膜Syndecan-1(Sdc-1)mRNA和蛋白表达以及白细胞介素(IL)-1β mRNA表达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阐明低分子量肝素抗炎的分子机制。方法:54只C57BL/6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小鼠饮用3%DSS溶液5d后改饮用蒸馏水2周,建立急性结肠炎慢性化模型,治疗组皮下注射低分子量肝素。实验第5、12、19d分别处死6只小鼠。行组织学评分,以RT-PCR法检测结肠黏膜Sdc-1、IL-1β mRNA表达,以免疫组化法检测结肠黏膜Sdc-1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各时间点组织学评分、IL-1β 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5),Sdc-1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经低分子量肝素治疗后,上述各指标明显改善。结论:在DSS诱导的小鼠急性结肠炎慢性化过程中,低分子量肝素可能通过下调炎症介质IL-1β表达而起抗炎作用,并可能通过替代从细胞表面丢失的Sdc-1而加速修复过程,促进结肠炎的愈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四君子汤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小鼠模型肠黏膜屏障的作用机制.方法:50只♂BALB/c小鼠,体质量18-20 g,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四君子汤低剂量组(2.25 g/kg)、中剂量组(4.50 g/kg)、高剂量组(9.01 g/kg).正常组自由饮用蒸馏水,其余4组给予3%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phate sodium,DSS)溶液7 d诱导建立UC模型.第8天起,正常组、模型组予蒸馏水灌胃,四君子汤各组按不同剂量四君子汤灌胃,每天进行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e index,DAI)评分.第15天处死小鼠,ELISA法测量血浆中D-乳酸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结肠黏膜occludin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四君子汤各组D A I评分和结肠组织病理评分升高(P0.01),而四君子汤中、高剂量组DAI评分和结肠组织病理评分较模型组下降(P0.01).模型组结肠黏膜充血糜烂,而四君子汤能改善结肠黏膜损伤.模型组血浆D-乳酸含量明显增加,四君子汤各组较模型组减少.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提示模型组occludin蛋白表达较正常组减少,四君子汤中、高剂量组较模型组表达增多.四君子汤低剂量组DAI评分、结肠组织病理评分、occludin蛋白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四君子汤可以改善DSS诱导的UC小鼠的临床表现、镜下表现,同时降低血浆D-乳酸含量、增加肠黏膜occludin蛋白的表达,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肠黏膜屏障的通透性、保护肠黏膜屏障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特异性内质网应激抑制剂牛磺熊去氧胆酸(Tauroursodeoxycholate,TUDCA)缓解DSS诱导的小鼠肠炎对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ERS)蛋白与肠黏膜过氧化氢产生酶双氧化酶2(dual oxidase2,Duox2)表达的研究。方法 7周C57BL/6J雄性小鼠适应喂养1周后随机分为对照组、炎症组、干预组。炎症组和干预组饮用2.5%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phate sodium,DSS)溶液诱导小鼠肠炎,干预组再以500 mg/kg的TUDCA灌胃。8 d后处死小鼠,收集结肠作HE和免疫组化染色,Western blotting检测Duox2及ERS相关蛋白Grp78、Atf6、P-Ire1α/Ire1α、Ire1β、P-Perk/Perk的表达。结果 TUDCA明显减轻DSS诱导的小鼠肠炎。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炎症组Grp78、P-Perk/Perk蛋白及Duox2表达均升高,干预组这三种蛋白表达恢复到对照组水平,其余ERS相关蛋白表达无变化。免疫组化结果显示Grp78和Duox2三组表达水平与Western blotting结果相一致。结论 TUDCA缓解小鼠肠炎可能与抑制内质网Grp78-Perk通路有关,该通路与Duox2表达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随着对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肠道微生态与免疫系统的密切关系日益受到重视。本研究旨在评价双歧杆菌单一活菌制剂对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肠道黏膜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BALB/c小鼠饮用含7%DSS的饮用水10d,诱导小鼠亚急性结肠炎的模型,模拟人类溃疡性结肠炎。空白对照组(n=6)饮用未添加DSS的饮用水。饮用DSS的小鼠(n=37)随机分为5组,分别给予不同的药物治疗:①提前给予双歧杆菌治疗组(Pre-BIF):在小鼠暴露于DSS前10d及暴露过程中给予双歧杆菌治疗;②强的松治疗组(PRED):在小鼠暴露于DSS同时给予强的松治疗;③双歧杆菌治疗组(BIF):小鼠暴露于DSS的同时给予双歧杆菌治疗;④强的松+双歧杆菌联合治疗组(PRED+BIF):小鼠暴露于DSS的同时给予强的松和双歧杆菌联合治疗;⑤生理盐水对照组(NS):小鼠暴露于DSS的同时给予生理盐水作为对照。不同药物皆以溶液形式灌胃给药。从4方面评价各组的处理反应:①一般情况:包括体重、结肠长度、大体评分;②组织病理评分;③化学比色法检测病变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④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活化的NF-κB。结果 Pre-BIF治疗组和BIF治疗组的大体评分、组织病理评分、MPO活性与NS对照组相比明显改善(P0.01;P0.05)。Pre-BIF治疗组、BIF治疗组和PRED+BIF治疗组的NF-κB活性评分显著低于NS对照组(P均0.01)。结论双歧杆菌对小鼠DSS结肠炎肠道黏膜具有保护作用,提前应用保护效果更好。双歧杆菌对肠道黏膜的保护作用与抑制NF-κB的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10.
背景:对炎症性肠病(IBD)发病机制的研究发现微循环缺氧是IBD的重要特征之一,转录因子缺氧诱导因子(HIFs)在缺血缺氧损伤的调节中起关键作用。目的:探讨HIF-2α在小鼠葡聚糖硫酸钠(DSS)结肠炎中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以Mx-Cre/LoxP重组方法获得HIF-2α基因条件性敲除(HIF-2α-/-)小鼠,将C57BL/6、HIF-2α+/+和HIF-2α-/-小鼠分别随机分入DSS模型组和饮水对照组,前者予4%DSS溶液自由饮用7 d制作结肠炎模型,造模过程中每天评估疾病活动指数(DAI)。各组小鼠分别于造模开始后第1、3、5、7 d处死,取结肠组织观察组织病理学变化,real-time PCR检测HIF-2α、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表达。结果:造模过程中,C57BL/6和HIF-2α+/+DSS模型组小鼠结肠黏膜HIF-2αmRNA表达明显升高,DAI和结肠黏膜炎症评分显著高于C57BL/6饮水对照组(第5、第7 d,P0.05)。HIF-2α-/-DSS模型组小鼠结肠黏膜炎症损伤较HIF-2α+/+DSS模型组进一步加重,DAI和炎症评分进一步升高(除第7 d炎症评分外,P均0.05),结肠黏膜TNF-αmRNA表达亦较HIF-2α+/+DSS模型组显著升高(第5、第7 d,P0.05)。结论:HIF-2α可能通过抑制TNF-α表达发挥减轻小鼠DSS结肠炎炎症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金丝桃苷(Hyperoside,Hyp)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结肠炎小鼠肠黏膜Nrf2/ARE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用DSS诱导结肠炎小鼠模型,实验设对照组、模型组、DSS+Hyp低剂量组(DSS+Hyp 80 mg/kg)、DSS+Hyp高剂量组(DSS+Hyp 120 mg/kg),每组6只;质量浓度为30 g/L的DSS自由饮水7 d制成结肠炎小鼠模型同时于造模前7 d开始予Hyp灌胃治疗,连续14 d。观察小鼠结肠炎疾病活动指数(DAI)和结肠组织病理变化,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小鼠结肠组织细胞核核转录因子(Nuclearfactor-erythroid 2-rdated factor-2,Nrf-2)表达水平,RT-PCR检测小鼠结肠组织Nrf-2、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对照组、Hyp+DSS诱导组的结肠炎小鼠DAI降低(P0.01)。Hyp能够明显改善结肠病理损伤。与模型组比较,Hyp明显提高Nrf2的表达(P0.05)。对照组、Hyp+DSS诱导组小鼠结肠SOD mRNA的相对表达量与模型组比较显著升高(P0.05)。结论 Hyp对DSS诱导的结肠炎小鼠模型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Nrf2/ARE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复方血竭制剂对远端型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小鼠模型肺与肠的保护作用.方法:60只♂BALB/c小鼠随机分成4组(n=15),正常组、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组、复方血竭制剂组、DSS+复方血竭制剂组.全部小鼠适应环境喂养7 d,第8天,正常组、DSS组小鼠予以生理盐水1 mL灌胃,复方血竭制剂组、DSS+复方血竭制剂组小鼠予以复方血竭制剂[0.075 g/(kg·d)]1 mL灌胃,每只小鼠自由觅食,继续喂养10 d.通过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DAI)评分、结肠组织病理评分(histopathology score,HI)、肺HI评分、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评价炎症严重程度.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免疫组织化学、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RT-QPCR)测定结肠与肺组织中白介素(interleukin,IL)-6炎性因子的表达量.结果:与正常组、复方血竭制剂组比较,DSS组、DSS+复方血竭制剂组小鼠一般情况、DAI评分、结肠HI评分、肺HI评分均升高(P0.05);与DSS+复方血竭制剂组比较,DSS组小鼠结肠与肺组织炎症程度更重(P0.05);且小鼠肺与结肠组织中IL-6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结论:复方血竭制剂可以下调炎性因子IL-6表达量,缓解小鼠实验性UC及UC肺损伤.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双歧杆菌在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急性溃疡性结肠炎小鼠模型中的作用.方法 将80只BALB/C小鼠均分为8组,每组10只.除正常对照组、单纯0501菌株组、单纯c122菌株组外,其他5组动物均给予5%DSS造模7 d.在造模开始前2 d,阴性对照组用0.9%氯化钠液灌肠、阳性对照组用柳氮磺胺吡啶(SASP)20 mg/ml灌肠、DSS+0501菌株组用1×109 CFU/ml 0501菌液灌肠、DSS+c122菌株组用1×109 CFU/ml c122液菌灌肠.9 d后处死动物取结肠标本,行H-E染色,观察镜下结肠病理变化,并用免疫组化染色、RT-PCR技术分析结肠黏膜中白细胞介素(IL)-10 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 DSS造模过程中给予双歧杆菌灌肠小鼠(0501菌株组和c122菌株组)的结肠炎性反应程度较模型组加重,结肠黏膜IL-10表达减少.而单纯给予双歧杆菌灌肠小鼠(单纯0501菌株组和单纯c122菌株组)未见结肠炎表现.结论 双歧杆菌的某些菌株在结肠黏膜屏障功能受损情况下,可加重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的结肠黏膜损伤.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1(PARP-1)抑制剂5-氨基异喹啉酮(5-AIQ)对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odium sulfate,DSS)诱导的实验性结肠炎小鼠Th17/Treg平衡的调节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30只C57 BL/6 J小鼠随机分为3组:空白组、DSS组、5-AIQ组,每组10只;小鼠自由饮用质量浓度为30 g/L的DSS共7 d,组建UC模型。空白组:正常饮水的同时给予0.9%氯化钠溶液,腹腔注射7 d;DSS组:造模同时给予0.9%氯化钠溶液,腹腔注射7 d;5-AIQ组:造模同时给予5-AIQ(1.5 mg/kg),腹腔注射7 d。观察各组小鼠体质量、大便黏稠度及出血情况、计算结肠炎相关的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DAI)和结肠组织病理评分,RT-PCR检测小鼠结肠组织中的炎症因子IL-10、IL-17、IL-21、IL-35,同时检测小鼠结肠组织中Th17和Tregs细胞分化相关转录因子RORγt、STAT3、Foxp3、Smad3表达。[结果]与DSS组相比,空白组和5-AIQ组中DAI降低(P0.01);5-AIQ组结肠病理损伤明显改善;与空白组相比,DSS组IL-10、IL-35、Foxp3、Smad3蛋白下调,IL-17、IL-21、RORγt、STAT3蛋白上调;5-AIQ组与DSS组比较,IL-10、IL-35、Foxp3、Smad3蛋白上调,IL-17、IL-21、RORγt、STAT3蛋白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ARP-1抑制剂5-AIQ可能通过调控实验性结肠炎小鼠Treg/Th17免疫平衡起到抑制肠道炎症,保护结肠黏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母鼠饮食中甲基供体含量的缺乏是否可能通过影响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基因的甲基化参与子代鼠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发生及发展.方法从母鼠孕前1 mo至生产子鼠哺乳期结束,分别给予母鼠(Ba l b/c)正常饮食和甲基供体(叶酸、维生素B12)缺乏饮食.随后母鼠所产子代小鼠分别给予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溶液和纯净水作为饮用水.实验子鼠被随机分为4组:标准饮食无DSS处理组(C/DSS)、甲基供体缺乏饮食无DSS处理组(D/DSS)、标准饮食DSS处理组(C/DSS+)、甲基供体缺乏饮食DSS处理组(D/DSS+).处理5 d后,评价子鼠结肠黏膜炎症程度,检测血清叶酸、维生素B12和同型半胱氨酸,并检测肠组织IFNγ表达以及干扰素γ基因(interferonγgene,IFNG)启动子区CpG岛基因甲基化水平.结果D/DSS+组小鼠较C/DSS+组的结肠黏膜炎性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DAI)显著增高(3.22±0.55 vs 2.22±0.50,P0.01).D/DSS+和D/DSS组与C/DSS+和C/DSS组相比,血清叶酸(8.87 nmol/L±1.11 nmol/L vs11.34 nmol/L±0.31 nmol/L,P0.01)、维生素B12(409.2 ng/L±56.27 ng/L vs 676.1 ng/L±51.66 ng/L,P0.01)显著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显著增高(8.45μmol/L±0.35μmol/L vs6.77μmol/L±0.36μmol/L,P0.01).C/DSS+和D/DSS+组IFNγ表达较C/DSS和D/DSS组显著增高(5.3±1.2 vs 10.6±10.8,χ2=14.517,P=0.001,P0.01),DSS+组的IFNγ表达水平与结肠炎症程度正相关(r=0.853,0.840;P=0.031,0.036;P0.05).子鼠结肠黏膜中的IFNG启动子区总体甲基化水平以及同一位点的甲基化水平,4组之间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母体孕期及哺乳期饮食中甲基供体缺乏可能通过结肠黏膜中IFNγ表达增高导致子鼠结肠黏膜炎症严重程度增加.子鼠结肠黏膜中IFNγ的表达异常与IFNG启动子区的甲基化无明显相关性,可能是其他途径导致的.  相似文献   

16.
陆宗海  朱道明  林琳 《胃肠病学》2010,15(5):288-291
背景:我国溃疡性结肠炎(UC)发病率明显上升,但目前尚无满意的治疗方法,因此研究其发病机制并寻求新的治疗途径具有重要意义。目的:研究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抗体对结肠炎小鼠结肠黏膜的影响。方法:36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结肠炎模型组和HMGB1抗体治疗组,后两组以3%葡聚糖硫酸钠(DSS)制备小鼠结肠炎模型,HMGB1抗体治疗组小鼠腹腔注射HMGB1抗体。实验第7d,处死小鼠。行结肠组织学评分,测定结肠通透性,分别以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结肠组织HMGB1 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结肠炎模型组小鼠结肠组织学评分、结肠通透性以及HMGB1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增高(P0.05)。与结肠炎模型组相比,HMGB1抗体治疗组小鼠结肠组织学评分、结肠通透性和HMGB1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HMGB1参与了结肠炎小鼠的炎症反应过程,HMGB1抗体可有效抑制结肠炎小鼠结肠组织HMGB1表达,改善肠黏膜屏障功能,从而对UC结肠黏膜损伤起有明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背景:临床实践中,雷公藤多苷对溃疡性结肠炎(UC)具有良好的疗效,但确切机制不明。目的:探讨雷公藤多苷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模型的治疗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60只健康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6组:模型对照组、低、中、高剂量雷公藤多苷组、空白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前四组自由饮用5%DSS溶液1周复制结肠炎模型,同时予蒸馏水或相应浓度雷公藤多苷[9.01、27.03、81.09 mg/(kg·d)]灌胃,持续3周。观察各组动物结肠黏膜组织病理学改变,采用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TLR4 mRNA和蛋白表达,免疫组化染色检测NF-κB p65表达,ELISA法检测IL-1α、TNF-α、IL-13含量。结果:雷公藤多苷组小鼠结肠黏膜出现不同程度的组织损伤和炎症改变,但均轻于模型对照组。各组雷公藤多苷组结肠黏膜组织TLR4 mRNA和蛋白表达、NF-κB p65表达和组织匀浆上清中的IL-1α、TNF-α含量均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P0.01),中、高剂量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TNF-α),均显著低于低剂量组(P0.05),但仍高于空白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雷公藤多苷对DSS小鼠结肠炎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其可能通过抑制TLR4/NF-κB信号通路激活及其下游促炎细胞因子表达、分泌而抑制结肠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Toll样受体4单克隆抗体(Toll like receptor 4 monoclonal antibodies,TLR4mAb)干预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溃疡性结肠炎(UC)小鼠肠黏膜中TLR4-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c-fos/c-jun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情况.方法 30只BALB/C小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以及低、中、高剂量干预组.对照组小鼠饮用蒸馏水7 d;其他四组小鼠饮用5%DSS溶液7 d建立急性期UC模型.造模同时,干预组小鼠分别以低(2 μg)、中(10 μg)、高剂量(20 μg)TLR4mAb腹腔注射,共4次,7 d后处死小鼠,观察疾病活动指数(DAI)、结肠组织病理学评分(HPS).RT-PCR法检测各组肠黏膜TLR4的mRNA表达,Western印迹法测定各组肠黏膜P38MAPK、磷酸化P38MAPK、c-fos、c-jun的蛋白表达.结果 模型组TLR4 mRNA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与模型组相比,低、中、高剂量干预组DAI指标和HPS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缓解.P38MAPK及c-jun蛋白表达在低、中、高剂量干预组呈逐步递减,且均较模型组有明显下降(P<0.01).与模型组相比,低、中、高剂量干预组小鼠肠黏膜磷酸化P38MAPK蛋白及c-fos蛋白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应用TLR4mAb对DSS诱导小鼠急性期UC有干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TLR4--P38MAPK--c-jun信息转导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索饮用不同浓度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小鼠炎症性肠病(IBD)模型构建。方法 选取SPF级雌性C57BL6小鼠4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通过饮用不同浓度DSS,诱导IBD小鼠模型,实验组自由饮用不同浓度DSS(2.0%、2.5%、3.0%、3.5%)7 d;对照组自由饮用灭菌蒸馏水7 d。观察小鼠一般情况和结直肠病理学改变,记录结直肠长度及体质量变化,进行疾病活动指数(DAI)和肠道组织病理学评分,采用ELISA检测小鼠血清白介素-6(IL-6)水平,以评估模型诱导的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各DSS组小鼠一般情况较差。2.0%DSS组小鼠体质量下降(P <0.05),结直肠长度显著缩短,DAI评分和肠道组织病理学评分以及血清IL-6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2.5%、3.0%、3.5%DSS组各项观察指标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血清IL-6水平升高且与DSS浓度呈正相关。2.5%、3.0%DSS组之间小鼠体质量、结直肠长度、DAI评分、肠道组织病理学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2.5%DSS组比较,3.5%D...  相似文献   

20.
钟万锷  周国雄  丁晓凌  黄华 《胃肠病学》2008,13(12):728-732
背景:溃疡性结肠炎(UC)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趋化因子异常可能在其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目的:研究趋化因子CCL20及其受体CCR6在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实验性结肠炎小鼠结肠黏膜中的表达以及CCL20与CCR6的相关性,探讨两者在结肠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30只雌性BALB/c小鼠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模型组小鼠自由饮用5%DSS溶液7d,建立实验性结肠炎模型;对照组小鼠自由饮用蒸馏水7d。第8d处死小鼠,观察疾病活动指数(DAI)、结肠组织学评分。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小鼠结肠黏膜CCL20、CCR6mRNA表达,以免疫组化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结肠黏膜CCL20、CCR6蛋白表达,并分析CCL20与CCR6的相关性。结果:模型组DAI和结肠组织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CCL20、CCR6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与结肠炎症程度呈正相关。CCL20mRNA表达与CCR6mRNA表达有明显相关性(r=0.763.P=0.000071)。结论:CCL20和CCR6表达参与了结肠炎的发生和发展,两者相互作用可能在结肠炎局部结肠组织破坏和病理变化中起重要作用,有望成为UC的潜在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