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药材》2016,(5)
目的:研究接种AM真菌后滇重楼根际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变化规律,为人工栽培滇重楼提供技术基础。方法:通过室温盆栽接种试验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观察灭菌土壤条件下接种28种丛枝菌根(AM)真菌对滇重楼根际土壤微生物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滇重楼与AM真菌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互选择性。AM真菌诱导处理后,不同AM真菌对滇重楼根际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微生物生物量碳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有所差异,AM真菌的施用降低了滇重楼根际土壤中可培养真菌的数量,而对可培养细菌、放线菌数量呈现出增加的趋势,并提高了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指数、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以及蛋白酶、脲酶、磷酸酶、过氧化氢酶和蔗糖酶活性。结论:滇重楼人工栽培中施用AM真菌能促使滇重楼根际微生物区系从低肥力的"真菌型"向高肥力的"细菌型"转化的趋势,提高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和酶活性,有助于维持滇重楼根际微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和谐性,证明了田间人工栽培滇重楼施加AM菌剂的有效性及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栽培苍术根际土壤微生物变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观察苍术栽培中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和群落结构的变化规律。方法:稀释平板法测定一至二年生栽培苍术根际区土壤微生物群落细菌、真菌、放线菌总量;提取苍术根际区土壤微生物DNA,使用E. coli的27 f和1 492 r引物扩增16S rDNA,Hinf内切酶酶切,比较一至二年生栽培苍术根际区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结果:二年生苍术根际区土壤中细菌、真菌、放线菌普遍低于一年生样品,三者分别下降46.14%,49.25%,31.88%,土壤细菌、真菌及放线菌三者的比例改变;所有一至二年生的8个样品扩增后均得到重复性好且稳定清晰的16S rDNA条带,片段长度约为1 500 bp。Hinf酶切后多数样品在1 000 bp附近均出现主带,其他弱带不完全相同。就多数样品而言,一年生与二年生苍术根际区土壤样品的酶切谱带在年间变异大于年内的变异。结论:多年栽培苍术病虫害的发生,可能与其根际区土壤微生物数量和群落结构的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3.
赵万顺 《中国中药杂志》2010,35(1):1518-1520
选取18个性状应用数量分类学原理与方法对重楼属17种(Paris L.)代表植物进行研究,选取欧式距离系数和非加权平均数法(UPGMA)进行聚类。聚类分析结果将重楼属17个种分为两个组群和7个组,并与传统分类学相比较讨论,两个组群的划分与李恒分类系统中侧膜胎座亚属和中轴胎座亚属不同,但其中第5、6、7组分别与李恒分类系统中的海南组、五指莲组、北重楼组的划分基本一致,而传统分类中根据特殊性状建立的球药隔组、花叶组和黒籽组被归入第2、3、4组。  相似文献   

4.
目的:运用数量分类学对重楼属的分类进行研究。方法:选取18个性状应用数量分类学原理与方法对重楼属Paris17种代表植物进行研究,选取欧式距离系数和非加权平均数法(UPGMA)进行聚类。结果和结论:聚类分析结果将重楼属17个种分为2个组群和7个组,并与传统分类学相比较讨论,2个组群的划分与李恒分类系统中侧膜胎座亚属和中轴胎座亚属不同,但其中第5,6,7组分别与李恒分类系统中的海南组、五指莲组、北重楼组的划分基本一致,而传统分类中根据特殊性状建立的球药隔组、花叶组和黑籽组被归入第2,3,4组。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重楼中薯蓣皂苷元含量,考察不同产地和不同品种重楼属药用植物中薯蓣皂苷元的含量。方法采用岛津Inertsil ODS-C18色谱柱(150 mm×4.6 mm,5μm),以乙腈-水(92∶8)为流动相,流速1.0 m L/min,检测波长203 nm,柱温30℃。结果不同产地、不同品种的重楼属药材中均含有薯蓣皂苷元,渝北区的长药隔重楼含量最高(6.813 7 mg/g),城口县的狭叶重楼含量次之(5.758 4 mg/g),最低的为石柱县的滇重楼(1.952 2 mg/g),表明不同栽培品种重楼药材化学品质差异较大,可能与产地、品种及栽培技术等因素有关。结论非药典品种长药隔重楼、狭叶重楼含量超过中国药典收载品种,具有较大的药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药用植物根际微生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肖艳红  李菁  刘祝祥  李佑稷  李贵  龙华 《中草药》2013,44(4):497-504
根际是植物与土壤生态系统物质交换的活跃界面,而根际土壤中的微生物与植物的生长发育、繁殖、代谢等活动密不可分,因此,近年来对药用植物与根际微生物的关系研究得到了高度重视。根据近年来国内外关于药用植物与根际微生物关系研究成果,对药用植物根际微生物的多样性、药用植物与根际微生物的相互作用、药用植物根际微生物的研究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且提出了今后药用植物与根际微生物方面需要深入研究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7.
重楼属药用植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楼属药用植物作为一种中药,疗效确切,中医学使用广泛。本文综述了近5年重楼属植物在植物分类、植物化学及药理毒理三个方面的研究进展,为重楼属植物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三峡库区不同产地重楼属药用植物种植基地的根际土壤及药材中矿质营养元素K,Ca,Mg,Na,Mn,Zn,Cu,Ni的含量及其相关性进行分析评价,为重楼矿质营养元素诊断和指导合理施肥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湿法消解处理重楼根茎及根际土壤,通过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所得数据用SPSS 18.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重楼根茎中营养元素与根际土壤中营养元素呈现一定的相关性。不同产地重楼根茎及其根际土壤中8种营养元素含量存在显著差异,重楼根茎中各营养元素平均含量排序为KCaNaMgCuMnNiZn,根际土壤则为MgNaCaKMnZnNiCu。重楼对Na,Cu,Ca具有一定的富集能力,重楼根茎及根际土壤中8种营养元素有多重相关性。结论:重楼药材主要通过选择性吸收调控其矿质营养元素的含量;重楼对营养元素的吸收积累具有一定的协同吸收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林下种植重楼和珠子参根际土壤与原生林地土壤特征差异,了解植被变化对土壤特征的影响。方法:以林下移栽种植重楼和珠子参为对象,测定根际土壤特征并与相对应的原生林地土壤数据进行比较。结果:珠子参根际土壤有机碳(46.14 g·kg-1)、有机质(79.55 g·kg-1)、全钾(9.65 g·kg-1)和硝态氮(0.006 g·kg-1)质量分数较高,而全磷(0.49 g·kg-1)、速效磷(0.03 g·kg-1)和铵态氮(0.01 g·kg-1)质量分数的最高值出现在重楼根际土壤中。原生林地土壤中蔗糖酶(51.66 mg·g-1·d-1)、脲酶(372.6μg·g-1·d-1)、过氧化氢酶(9.65μmol·g-1·d-1)和亚硝酸还原酶(932.04μmol·g-1·d  相似文献   

10.
连作障碍是药用植物栽培过程中的瓶颈,严重影响药材的品质与产量。对于连作障碍的形成机制从20世纪70年代的土壤理化性质和化感作用逐渐深入到目前的根际微环境变化及植物响应机制研究。该文结合领域内研究及作者所在团队的相关工作与思考,系统分析了连作条件下药用植物根际分泌物介导土壤微生物群落重构的机制,即根际分泌物通过提供微生物生长所摄取的碳源和能量,作为诱导剂或驱避剂等信号物质刺激、诱导微生物生长或转移,改变根际土壤酸度等理化性质影响根际微生物群落重塑;全面探讨了根际分泌物与土壤微生物协同致害连作药用植物的方式和途径,即根际分泌物介导病原微生物侵染根际并增加下茬植物的易感性、抑制宿主植物防御并保障病原菌抢占优势生态位,二者协同互作导致根际病原菌释放更多真菌毒素等致病因子、根际化感物质的毒性增强及土壤理化性质劣变;总结了根际分泌物与土壤微生物的互作在连作障碍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以期为揭示药用植物连作障碍的形成机制提供新的研究思路,为连作障碍的克服与消减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1.
王勇  何舒  熊冰杰  王慧玲  贾凌云  何霞红  施蕊 《中草药》2021,52(17):5303-5310
目的以不同栽培模式下的人参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红松下种植人参、农田土壤种植下的人参根际土壤微生物菌群落多样性及群落功能特征的变化,探讨环境土壤微生物对林下人参、大棚人参生长的影响。方法采用第三代测序技术,对不同种植模式人参根际土壤中的优势菌群和差异微生物进行分析。结果在林下参根际土壤中检测到α-变形杆菌-13-2-20CM-2-64-7、慢生根瘤菌属的erythrophlei、SP-URHD0069、Lablabi、硝化螺旋菌SCGC-AG-212-E16、放线菌-13-1-2CM-4-69-9为优势菌种,这些固氮菌在加强了林下人参的养分吸收,在增加森林碳汇方面起到积极作用,同时增强了林下人参的抗逆性。相同年限的大棚人参根际土壤中检测出单胞菌、荧光假单胞菌、诺卡氏菌-SP-lS0805N、诺卡氏菌terrae、γ-变形杆菌-13-2-20CM-66-19显著增多,其中氨化细菌,纤维素分解菌、硝化菌丰度较高,这与种植方式比如施肥,翻耕、农药使用有密切联系。结论不同的栽培模式影响着人参根际土壤微生物菌群落多样性,及菌群功能特征。为后期人参绿色种植提供理论依据,为人参农林复合经营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不同茬口对当归根际微生物数量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新慧  张恩和 《中草药》2008,39(2):267-269
目的 研究当归正茬、迎茬、重茬和三茬4个不同茬口对根际土壤主要微生物类群、产量及麻口病出成率的影响.方法 对不同茬口根际土壤采用稀释平板法进行微生物培养,细菌用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真菌用马丁氏培养基,放线菌用改良高氏1号培养基.结果 迎茬、重茬和三茬根际土壤中的细菌数量分别比正茬降低了15.76%、30.67%和34.24%,真菌分别比正茬增加了24.73%、119.28%和135.77%,微生物多样性指数分别比正茬降低了47.90%、78.84%和80.63%,当归总产量分别比正茬下降了10.59%、29.52%和57.85%,麻口病出成率分别是正茬的1.37、2.52和4.12倍.结论 随着连作年限增加,土壤可培养微生物总数减少,其中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减少,真菌数量明显增加,对连作表现出较高的敏感性,微生物多样性指数明显减小,当归一等归出成率和总产量明显下降,而三等及等外当归出成率及麻口病出成率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3.
药用植物与根际微生物互作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际是药用植物与根际微生物交流的主要场所。药用植物与根际微生物的多样性及丰富度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存在于药用植物根际的根际微生物对药用植物的生长发育、产量、质量和抗逆能力等有重要影响。合理有效的利用药用植物与根际微生物互作的原理对于促进药用植物的生长、增强抗逆能力及抵御病原菌侵害等具有现实指导意义,是促进药用植物栽培行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该文综述了近年来药用植物与根际微生物的研究现状,包括药用植物对根际微生物的影响、根际微生物对药用植物的影响及其药用植物与根际微生物互作的机制。并提出了药用植物与根际微生物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需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接种解钾菌对滇重楼根际土壤微环境的影响。方法 通过室温盆栽实验,研究接种不同解钾菌对滇重楼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接种不同解钾菌能显著性影响滇重楼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其中速效氮的质量分数为24.5~90.5 mg·kg-1、速效磷质量分数为2.53~25.9 mg·kg-1、速效钾质量分数为132~312 mg·kg-1。土壤pH为7.08~7.75,均符合滇重楼种植最适范围。接种不同解钾菌可不同程度影响根际土壤中细菌、放线菌和真菌数量,土壤由真菌型向细菌型转化,标志着土壤肥力得到提高。同时也会影响根际土壤酶活性,中性磷酸酶、蛋白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呈现增强的趋势。相关性分析发现,细菌数量与真菌数量呈负相关(r=-0.856,P<0.01),与放线菌数量、速效氮、速效钾含量呈正相关,土壤pH呈负相关性。结论 接种解钾菌能有效提高滇重楼根际土壤中速效钾、速效氮、速效磷等养分含量,提高土壤肥力,对滇重楼连作障碍起到了一定的缓解作用,为滇重楼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中药材》2015,(5)
目的:对三峡库区不同产地、不同品种栽培的重楼药材从化学成分角度进行品质评价,为筛选适生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重楼药材中重楼皂苷指标成分含量进行分析,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重楼药材中总皂苷、总黄酮和总多糖的含量,比较不同品种重楼药材的化学品质。结果:不同产地、不同品种的重楼属药材中含有重楼皂苷Ⅰ、重楼皂苷Ⅱ、重楼皂苷Ⅵ和重楼皂苷Ⅶ等甾体皂苷类成分的种类及含量各不相同,结合总皂苷、总黄酮和总多糖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栽培品种重楼药材化学品质差异较大。结论:云南重楼和七叶一枝花在三峡库区规模化栽培是可行的,需加强其人工栽培技术的深入研究,同时非药典品种巴山重楼和长药隔重楼值得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不同组合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AM)真菌在不同接种时期对滇重楼幼苗根际土壤理化性质与微生物数量的影响,为培育高品质的滇重楼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室温盆栽接种试验及土壤农化分析方法,对不同AM真菌组合及不同接种时期侵染的滇重楼幼苗根际土壤中的孢子密度、侵染率、根围微生物数量、土壤养分及土壤酶活性等进行分析。结果:不同AM真菌处理组在不同接种时期的侵染率均在80%以上,孢子密度在部分时期高于同时期的对照组(CK),AM真菌与滇重楼幼苗根系共生关系良好。土壤中氮含量降低,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及土壤pH提高,1年生滇重楼实生苗与野生种源滇重楼幼苗土壤养分较高。土壤微生物数量整体表现出细菌放线菌真菌,S3,S5和S8的AM真菌组合的2年生实生苗微生物群落对土壤结构较好,生物量碳的含量较高。土壤中磷酸酶和蛋白酶活性增长率较高,过氧化氢酶活性增长率最低,S2~S6处理组的野生种源滇重楼幼苗和1年生滇重楼实生苗土壤酶活性最佳。结论:不同AM真菌处理组及不同接种时期对滇重楼幼苗根际土壤理化性质与微生物数量存在一定的影响,为人工栽培滇重楼提供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中药材的地道性与根际土壤微生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生物多样性及微生态学角度出发,通过探讨"地道性"的内涵及外延、研究"地道性"与土壤微生物之间关系的可行性,提出以生态环境中根际土壤微生物为突破口,探讨地道药材地道性。  相似文献   

18.
栽培年限对人参根际土壤微生物活性及微生物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野外采样与室内土壤培养法, 对3个栽培年限人参根际土壤微生物活性及微生物量变化进行研究, 为阐明人参连作障碍机制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 人参栽培年限增加对人参根际土壤微生物活性及微生物量的积累均有显著抑制作用。与新林地土壤(R0)相比, 人参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呼吸作用, 纤维素分解作用和硝化作用均被显著抑制(P <0.05), 且随人参栽培年限增加抑制作用逐渐增强。三年生人参根际土壤(R3)微生物的活性最低, R3微生物的呼吸作用比R0显著降低56.31%, 纤维素分解作用比R0显著降低86.71%, 硝化作用比R0显著降低90.53%。与R0相比, 土壤微生物氨化作用被显著促进, 且随栽培年限增加有先增强后减弱的趋势, R1, R2, R3的氨化作用强度分别比R0显著增加32.43%, 80.54%, 66.64%。人参根际土壤微生物量碳(SMB-C)和微生物量氮(SMB-N)含量与R0相比均呈显著减少趋势, 且随人参栽培年限增加, 各栽培年限土壤的SMB-C差异显著, 但SMB-N的变化不明显。R3的微生物量最低, 其SMB-C比R0显著降低77.30%, SMB-N比R0显著降低69.36%。人参根系分泌物积累所导致的根际微生物种类、数量与活性变化及根际土壤微生态失衡是人参连作障碍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19.
滇重楼根茎品质与根际土壤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骞  邬佩宏  杨敏  母茂君  黄瑜  郭冬琴  周浓 《中草药》2020,51(22):5839-5849
目的 探明野生与移栽滇重楼Paris polyphylla var.yunnanensis根际土壤中基本养分、土壤酶活性与根茎品质的关系,筛选影响滇重楼活性成分的主导土壤因子,为滇重楼合理施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采自云贵川33个样点的滇重楼为材料,测定了其根茎品质指标以及生长土壤基本养分含量和土壤酶活性;分析了根茎品质指标与土壤因子的相关性,并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筛选出影响滇重楼根茎品质的主要土壤因子。结果 滇重楼野生品和移栽品在总皂苷、总多糖、总黄酮含量上具有一定的差异,药材品质具有一定的地域性。所有滇重楼根际土壤样品的酸碱度适中,基本养分充足、含量丰富,土壤酶活性高,适宜于滇重楼的生长发育,野生地土壤肥力质量优于移栽地。野生滇重楼根茎总皂苷与多酚氧化酶活性呈现出极显著正相关,总黄酮与pH值、脲酶活性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移栽滇重楼根茎总皂苷与速效钾含量呈现出显著负相关,总黄酮与蔗糖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总多糖与碱性磷酸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滇重楼品质主要受到土壤因子综合影响,在滇重楼野外就地保护或人工栽培过程中,注意根据实际情况增减土壤各养分的含量及其比例关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阜康阿魏生长期根际微生物种群的动态变化。方法取不同生长年限阜康阿魏的根际土壤,测定其所含的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结果在阜康阿魏各生长时期,根际土壤微生物中以细菌占主要优势,其次是放线菌,真菌最少;随着阜康阿魏生长年限的增加,三种微生物数量变化基本一致,生长初期根际微生物数量变化不显著,5年生以上根际微生物激增,达到最多,开花期微生物数量开始下降;与对照相比,根际效应显著。结论阜康阿魏根际微生物数量与其生长年限、生长阶段有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