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何照敏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7):132-133
目的:分析研究采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50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其中对照组25例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25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结合采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观察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并随访观察患者3个月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改善情况,统计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4周的NIHSS以及治疗3个月的ADL评分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出血率、死亡率情况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t-PA静脉溶栓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疾病,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郭献忠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09,18(22):114-114
目的: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对冠脉再通率的影响。方法:60例具有溶栓指征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多参数检测下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观察其静脉再通状况。结果:发病3h溶栓较6h与12h再通率显著增高(P〈0.01)。早期溶栓町提高再通率,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具有选择性溶栓作用,出血并发症少,对发病时间较久的血栓(5—6h)仍有作用。结论: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较理想的静脉溶栓剂。 相似文献
3.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溶栓治疗大面积脑梗塞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方法:选择发病6h内的急性脑梗塞患者20例,溶栓组采用rt—PA0.9mg/kg静脉溶栓,观察疗效。结果:20例大面积大梗塞患者症状改善达90%以上。结论:nPA静脉溶栓治疗可使大面积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早期恢复,改善预后,治疗时间越早,溶栓效果越明显。大面积脑梗塞发病6h内应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安全、有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大面积脑梗塞值得临床借鉴与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麝香四黄汤联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AIC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0例AICD患者,随机分为参照组及试验组各45例.参照组采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试验组在参照组基础上联合麝香四黄汤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实验室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3.3... 相似文献
5.
〔摘 要〕 目的:探究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早期急诊溶栓治疗脑卒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 2015 年 6 月至 2019 年 3 月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接收的急性脑卒中患者 86 例,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 43 例,采用常规溶栓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 43 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 1 d、6 d、15 d 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治疗 1 个月后的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GQOLI–74)评分。结果:治疗前、治疗 1 d 后,两组患者 NIHS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 6 d、15 d 后,观察组患者的 NIHSS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 1 个月后,观察组患者 GQOLI–74 中躯体、心理、社会、物质 4 个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早期急诊溶栓效果较好,能够促进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配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25例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随机分为两组,rt-PA改良组(61例,rt-PA加低分子肝素);rt-PA标准组(64例,rt-PA加普通肝素)。观察两组再通率、再闭塞率和不良反应。结果 rt-PA改良组与rt-PA标准组血管再通率、再闭塞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不良反应改良组显著低于rt-RA标准组(P〈0.05)。结论 rt-PA配合低分子肝素与普通肝素疗效相同,副反应少。rt-PA改良法为简便、安全、有效的溶栓治疗方法 。 相似文献
7.
血栓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多发病,世界每年死于心血管病的人数约1 300万。通过冠脉造影观察到约90%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梗死相关冠状动脉为血栓性完全闭塞。治疗的主要策略是尽早、完全开通梗死相关动脉,使血运重建,挽救濒死心肌,降低病死率,主要的治疗手段为静脉溶栓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静脉溶栓治疗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其疗效已经得到肯定。瑞替普酶(r-PA)是近年来开始临床应用的第三代溶栓药物,静脉给药,使用方便。本文通过瑞通立(注射用瑞替普酶)与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治疗AMI的疗效对比,研究第三代溶栓药物瑞通立的临床效果、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9.
10.
目的 通过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t-PA、PAI-1和血清CRP水平变化,探讨CRP与急性脑梗死纤溶系统活性的关系,明确急性脑梗死纤溶系统异常与炎症反应有关. 方法 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87例,用双抗体夹心固相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t-PA和PAI-1含量,用免疫速率比浊法测定血清CRP含量,并以健康者30例为正常对照组.所有数据处理采用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 结果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t-PA、PAI-1及血清CRP水平均明显升高;t-PA/PAI-1比值明显降低. 结论 急性脑梗死纤溶系统活性降低与炎症反应程度升高有一定相关性,血清CRP可反映急性脑梗死纤溶系统活性异常的程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进行常规基础治疗,治疗组32例在基础治疗的同时给予丹红注射液20 mL加入生理盐水250 mL静脉滴注,1次/d,14 d为1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减少,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丹红注射液治疗脑梗塞疗效较好,能发挥一定的抗血栓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丹红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发病72h内的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1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81例)及对照组(79例),治疗组予丹红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对照组予丹红注射液治疗。观察2周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的变化,随时记录用药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对照组下降明显,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提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为61.7%和84.0%,对照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为44.3%和67.1%,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项安全性指标检测在正常范围。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显著,且安全无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舒血宁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依据床号末位单双号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2组均给予控制血压、血糖及颅内脱水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观察组加用舒血宁注射液静脉注射治疗.2组均持续治疗2周,观察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以及左、右侧脑血流...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依达拉奉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检索Cochrane,Pub Med,Med Line,Science Direct,CNKI,Wanfang和VIP(2000年1月—2014年12月),查找依达拉奉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随机对照试验,应用Rev Man 5.1做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5个随机对照实验。Meta分析结果显示:依达拉奉联合丹红注射液在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效率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4.15,95%CI(3.24,5.21)];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MD=-3.75,95%CI(-4.53,-2.96)];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MD=14.40,95%CI(12.97,15.83)]。结论:依达拉奉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优于依达拉奉治疗组、丹红注射液治疗组及常规治疗组。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联合巴曲酶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60例发病时间在72h内、病情呈进展性加重的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巴曲酶,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治疗。观察2周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及临床疗效。随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对照组下降明显,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提高,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为50.0%和83.3%,对照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为30.0%和66.7%,2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巴曲酶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西药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炎症因子水平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ACI患者11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55例。对照组采取注射用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 (IL-8)、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水平、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Barthel评分、血液流变学[红细胞压积(HCT)、全血黏度(WBV)、纤维蛋白原(Fib)及血浆黏度(PV)]水平变化,分析其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36%,高于对照组83.6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IL-6、IL-8、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上述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各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NIHSS、Barthe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NIHSS评分较治疗前降... 相似文献
17.
《辽宁中医杂志》2016,(10):2134-2135
目的:探讨脑梗死急性期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丹红注射液对血小板活化标记物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住院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入组,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40例,分别于治疗前、7 d、14 d评定神经功能和测定血小板活化产物CD62p、PAC-1含量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在7 d、14 d时神经功能评分均较对照组下降,且差异有统计学差异;7d时治疗组CD62p及PAC-1含量较对照组下降,但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14 d时CD62p及PAC-1含量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梗死急性期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丹红注射液,可降低血小板活化产物,神经功能明显改善,可明显改善脑梗死预后。 相似文献
18.
丹红注射液联合环磷腺苷葡胺治疗急性脑梗死4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合用环磷腺苷葡胺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和环磷腺苷葡胺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3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没有发生不良反应。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和环磷腺苷葡胺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副反应少,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血栓通注射液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法将 52 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 2 组各 26 例,对照组采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研究组使用血栓通注射液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比较 2 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2 组治疗前后血清炎症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23(IL-23)、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平均血流量(Qm)、平均血流速度(Vm)、外周阻力(TPR)、动态阻力(DR)]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NIHSS) 评分、巴氏指数评估量表 (BI) 评分。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88.46%,高于对照组 61.54%(P<0.05)。治疗前,2 组血清 TNF-α、IL-6、IL-23、hs-CRP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血清 TNF-α、IL-6、IL-23、hs-CRP 水平均降低(P<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 组 NIHSS、BI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NIHSS 评分均降低(P<0.05),BI 评分均升高(P<0.05),且研究组 NIHSS 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 组 Qm、Vm、TPR、DR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 Qm、Vm 水平均升高(P<0.05),TPR、DR 水平均降低(P<0.05),且研究组 Qm、Vm 水平高于对照组 (P<0.05),TPR、DR 水平低于对照组 (P<0.05)。2 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栓通注射液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安全有效,可明显缓解炎症反应,改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