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体表超声对腹段食管癌浸润深度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总结腹段食管癌壁层结构形态变化的声像图表现 ,并与手术病理对照 ,探讨经体表超声对腹段食管癌浸润深度的诊断价值。方法 根据体表超声显示的胸下段及腹段食管 (以下简称食管 )肿瘤的壁层结构及外膜强回声线的连续性、与邻近脏器的分界 ,以及患者深呼吸运动状态食管移动性的附加方法等 ,判断食管肿瘤的浸润深度。超声诊断标准为 :肿瘤区食管外膜强回声线显示连续、平整 ,食管随呼吸移动良好为外膜未受侵 (S1) ;外膜强回声线不平整或中断 ,食管移动尚可为食管外膜受侵 (S2 ) ;肿瘤与邻近脏器组织分界不清 ,呼吸运动受限或消失为邻近脏器受侵 (S3 )。对 89例食管癌及食管贲门癌进行超声与手术病理的对比研究。结果 病理诊断S1、S2、S3者 ,超声测量食管壁厚度分别为 0 .4~ 4.3cm、0 .5~ 2 .1cm、0 .9~ 3 .2cm ;壁厚测量与浸润深度密切相关 (P <0 .0 0 5 ;列联系数 =0 .8)。超声诊断S1、S2、S3的灵敏性分别为 46.2 %(6/13例 )、 80 .0 %(4 8/60例 )、62 .5 %(10 /16例 ) ,诊断困难占 5 .6%(5 /89例 ) ,诊断正确率达 71.9%(64 /89例 )。结论 体表超声对食管癌壁浸润深度可作出一定程度的判断 ,尤其对肿瘤侵及食管外膜及邻近肝脏受侵的诊断率较高 ,可作为食管癌术前的辅助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2.
B型超声对胃癌浸润深度的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3.
作者回顾性总结本院2003年9月至2005年9月应用体表超声扫描对54例胃癌患者的超声诊断图像及其特点,旨在探讨体表超声在反映胃癌的浸润深度、浸润范围及与邻近器官的关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体表超声在胃癌定量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 :探讨体表超声在胃癌定量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 5 1例胃癌患者进行术前超声检查并与手术病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B超胃癌定量诊断 (浸润深度、浸润范围 )与术后病理的符合率分别为 80 .4%、86 .2 %。其中对浸润深度 T1 ~ T4各期判断符合率分别为 6 0 %、87.7%、81.4%、10 0 % ;对胃壁浸润范围 (上下边界距离 )小于 7.0 cm和大于 7.0 cm及弥漫浸润型胃癌 (皮革胃 )判断符合率分别为 87.5 %、81.2 %、10 0 %。结论 :超声对胃癌的定量诊断为胃癌术前分期提供了重要依据 ,对临床选择治疗方案和手术切除范围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全球范围内,2020年胃癌新发病例超过100万,死亡病例约77万,在所有肿瘤中居第5位[1]。在我国,胃癌新发病例从2015年的40.3万例增至2020年的47.9万例,死亡病例则从32.6万例增至36.1万例[2],我国新发和死亡数均占全球病例的40%。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体表超声与内镜超声(EUS)在胃癌术前分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及优缺点.方法 经胃镜活检证为胃癌的128例患者术前分别行体表超声和内镜超声检查,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体表超声对胃癌浸润深度T分期的总准确率为69.5%,其中T155.2%,T2 53.6%,T378.6%,T4 86.2%;EUS的总准确率为73.4%,其中T175.9%,T267.9%,T3 83.3%,T4 62.1%,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表超声对胃癌术前N分期的总准确率为80.0%,其中N072.4%,N175.9%,N2 84.4%,N3 88.0%;EUS总准确率为49.6%,其中N093.1%,N148.3%,N2 31.3%,N324.0%.体表超声和EUS对胃癌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分别为94.2%和66.3%.体表超声对N1、N2和N3分期的准确率及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均显著高于EUS(P<0.05,P<0.05,P<0.05);EUS对N0分期的准确率显著高于体表超声(P<0.05).体表超声对胃癌术前M分期总准确率为91.4%,其中M0 100%,M180.0%;EUS总准确率为29.7%,其中M028.8%,M1 30.9%.体表超声对M0、M1分期准确率亦显著高于EUS(P<0.05,P<0.05).EUS对T1、N0分期诊断有优势,但设备技术复杂,费用高,体表超声对T4、N1、N2、N3、M0、M1分期诊断有优势,且价廉、简便、易重复.术前对外科医生了解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情况体表超声比EUS有更好的诊断参考价值.结论 体表超声与内镜超声对胃癌术前分期诊断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在胃癌术前TNM分期上体表超声检查优于内镜超声检查.  相似文献   

7.
超声扫描对胃癌浸润深度诊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应用体表超声扫描对102例各期胃癌患者进行了探测。癌浸润深度的判定结果与病理组织学对照,符合率为74.5%,略高于术中肉眼判定。作者认为超声扫描所测的胃壁厚度不能作为判定癌肿浸润深度的依据,早期癌与进展期癌的胃壁厚度均数间有极显著差异,P<0.01,而进展期癌中的浸至肌层与浆膜层之间则无显著差异,P>0.05。应用超声检查可补充X线与胃镜在胃癌定量诊断方面之不足。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应用小探头内镜超声(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 EUS)对早期胃癌浸润深度的诊断价值及影响因素  目的  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2年12月于北京协和医院诊治且资料完整的59例早期胃癌患者资料, 患者在内镜治疗或手术治疗前均接受小探头EUS检查并判断病变浸润深度, 最终以内镜/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 评价EUS对早期胃癌浸润深度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 并分析影响EUS判断准确性的病变自身内镜特点及病理学因素  结果  EUS判断早期胃癌病变浸润深度总体病变诊断敏感性为79.7%, 特异性为81.4%, 准确性为79.7%。其中, EUS诊断黏膜层病变的敏感性为66.1%, 特异性为80.0%, 准确性为79.7%;诊断黏膜下层病变的敏感性为80.0%, 特异性为81.6%, 准确性为81.4%, 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EUS判断胃癌病变过高分级比例为16.9%, 以胃上1/3(20.0%)和中1/3(27.3%)、大体形态为隆起型(0-Ⅰ:25.0%, 0-Ⅱa:38.5%)以及合并溃疡(33.3%)的病变更为多见, 这类病变诊断的准确性也相应较低。EUS判断胃癌病变过低分级比例为3.4%  结论  小探头EUS对于判断早期胃癌浸润深度有较高的准确性, 有助于作出适当的治疗决策, 病变部位、大体类型及溃疡的存在会影响判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明确超声内镜对早期胃癌浸润深度的诊断价值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至2018年12月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并确诊为早期胃癌(包括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170例患者的临床、内镜及病理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病变部位、内镜分型、病变直径、黏膜凹陷、溃疡、浸润深度、病理类型等,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超声内镜,以术后病理浸润深度作为诊断金标准,比较超声内镜与病理结果是否一致,分析其诊断价值及影响因素。结果超声内镜对早期胃癌浸润深度诊断的总体准确率为74.1%,对黏膜层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4.8%、66.7%、95.9%和20.4%。多因素分析发现黏膜凹陷是影响超声内镜诊断准确性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超声内镜可以作为诊断早期胃癌浸润深度的一种检查方法,对于伴有黏膜凹陷的病变,其诊断准确性可能会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体表良性肿块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5N体表良性肿块的超声表现,总结其声像图特征,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85例中脂肪瘤46例,皮脂腺囊肿27例,血管瘤19例,纤维瘤8例,腱鞘滑液囊肿5例,神经鞘膜瘤3例,皮肤痣、脂肪坏死、脂膜炙、异物肉芽肿、钙化上皮瘤各1例、每种疾病有各自的声像图特征。结论高频超声在常见体表良性肿块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口服甘露醇充盈肠腔后超声诊断对胃癌的术前分期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提高超声检查对胃癌术前分期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采用新的TNM分期法对胃癌进行术前分期。胃癌患者87例,同批实验,以常规超声检查为对照组,以口服甘露醇肠腔液性充盈后超声检查为实验组。将超声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分期对照。结果 术前胃癌浸润深度T4期的诊断符合率,局部腹腔淋巴结转移N1、N2期的诊断符合率,远隔淋巴结转移M1期的诊断符合率和临床胃癌分期Ib-Ⅳ期的诊断符合率,实验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实验方法显著提高了胃癌术前分期的准确性,所检出的Ⅳ期胃癌,应考虑放弃根治性手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旨在提高CT对胃癌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或纤维胃镜、病理证实的84例胃癌CT表现。结果:全部病例均有局部或广泛胃壁增厚,其中1例早期胃癌,4例皮革胃。周围组织脏器侵犯9例,后腹膜及远处转移4例。结论:CT对中晚期胃癌定位和定位的较高的诊断价值,对早期胃癌也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3.
胃癌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T检查在胃癌诊断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收集经手术及胃镜活检病理证实的116例胃癌(早期8例,进展期108例),把116例胃癌分为手术组(68例)和非手术组(48例),分析其CT表现并与手术对照。结果:116例胃癌中,早期胃癌8例CT均未见阳性表现;进展期胃癌手术组60例中有5例CT未发现异常,检出率为91.7%。胃癌的主要CT表现为胃壁增厚、软组织肿块、侵犯周围组织器官和转移。结论:CT对进展期胃癌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对胃癌手术切除可能性判断具有重要价值。但CT在胃癌诊断中也存在一些限度。因此,对胃癌的诊断,作者主张采取临床、X线钡餐、胃镜和镜下活检及CT的“四结合”  相似文献   

14.
胃溃疡的B超诊断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经手术、胃镜和病理证实的150例胃溃疡的B超检查结果。总检出符合率为82%,其中溃疡直径<0.5cm及≤1.5cm者良性溃疡分别占91%和81.8%;>1.5cm者恶性溃疡为79.2%。提出了小凹陷增厚型和大凹陷增厚型二种声像图类型,对漏误诊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作者认为,B超诊断本病无痛苦、经济、较可靠,是首选方法之一;对溃疡的性质,可根据凹陷的大小形态、胃壁增厚的范围、胃蠕动变化程度及胃周围有无淋巴结肿大和其它脏器有无浸润转移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超声技术对胃间质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7例经手术证实的胃间质瘤资料,主要分析胃间质瘤(gastric stromal tumor,GST)经腹部超声声像图特征,胃镜表现及活检结果.结果 经腹部超声、CT、胃镜及联合应用超声与胃镜检查GST的诊断符合率分别是62.16%、56.67%、29.73%和86.49%.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的诊断率较低,在8例中误诊为5例.结论 联合应用超声和胃镜可提高胃间质瘤的诊断率,该法方便、有效且易于推广.对于提示GST的病例,不宜采用超声引导下活检法进行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胃癌的CT表现及其临床意义。材料与方法:收集22例经胃镜、活检病理证实的胃癌病例进行CT扫描,13例行手术治疗。胃对比剂用阴性对比剂(水),其中4例增强扫描。结果:CT扫描表现22例胃壁不规则增厚,15例合并软组织肿块,CT同时可以发现胃癌的临近侵犯或远处转移。结论:CT检查作为胃癌诊断方法之一,有其独特的优势,胃癌CT检查的目的为疗前评估,指导临床制定出合理的治疗方案。特别是在中、晚期病例治疗方案的选择上,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是手术治疗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7.
超声显像在胃溃疡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分析超声显像在胃溃疡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49例经胃镜检查为胃溃疡的患,采用超声多切面、多角度观察胃部结构及邻近脏器,并与胃镜检查结果比较,统计得出超声检出符合率。结果 49例患中,超声诊断胃溃疡39例,总体检出符合率为79.6%;漏诊10例,占20.4%。39例中,胃角部溃疡27例,占69.2%;胃小弯部溃疡8例,占20.5%;胃大弯部溃疡4例,占10.3%。4例溃疡型胃癌全部检出。结论 在胃充盈良好的情况下,超声可清楚分辨胃壁的各层结构及其异常改变,根据面积大小及凹陷程度、胃壁增厚与胃蠕动等指标可鉴别溃疡的程度及性质,对于溃疡型胃癌的发生及其对周围脏器的影响也有很好的分辨率。因此,超声对胃部溃疡的诊断虽具有较高价值,但对较小浅表的溃疡仍可能漏诊。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超声与病理对照分析,进一步提高超声检查对壶腹部和胰头癌的认识。方法 应用超声显像观察胆管和胰管扩张情况,了解胆总管全程直至末端,追踪扫查壶腹部和胰腺。当胆总管末端及壶腹部被气体遮盖时,饮水500~1500ml,必要时吃高脂流汁,第二天复查。结果 超声检查16例壶腹部癌均显示胆管和胰管不同程度扩张,肿块呈低回声9例,等回声7例,2例后方有声影。22例胰腺癌引起胆管和胰管扩张20例,2例位于钩突部向后生长,无胰管扩张。肿瘤形态不规则,呈蟹足状向周围浸润性生长,后方轻度衰减。结论 要提高超声显像在壶腹部和胰腺癌中的诊断准确率,除识别两者图像持点外,须结合病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蒋志凌  邓桂英 《华西医学》2014,(11):2050-2054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临床病理特征与浸润深度的关系,为早期胃癌个体化治疗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3年1月经外科手术及术后病理证实18例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对其年龄、性别、有无消化道出血、有无幽门螺杆菌感染及肿瘤部位、大小、内镜分型、分化程度与肿瘤浸润深度的关系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 18例早期胃癌患者中,黏膜下层浸润9例,其中淋巴结转移3例;黏膜内癌9例,均无淋巴结转移。病理类型为未分化型9例,其中癌细胞浸润至黏膜下层7例,伴淋巴结转移3例;分化型9例,仅有2例浸润至黏膜下层,但无淋巴结转移。患者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大小及有无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浸润深度无关(P〉0.05),内镜分型为Ⅲ型提示黏膜下浸润可能性大(P〈0.05)。结论内镜下大体分型为Ⅲ型的早期胃癌,因多有黏膜下层的浸润,淋巴结转移率高,不适合内镜下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