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 毫秒
1.
臂丛神经的临床解剖及其意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根据臂丛神经损伤684例的术前检查,术中发现,术后复查,综合分析了臂丛神经的机能解剖及其临床意义,提出臂丛神经根单根损伤,由于相邻神经根的代偿而不产生临床症状,相邻二根联合损伤时产生组合损伤症状。并详细描述了各神经根的肌肉支配,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解剖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在臂丛神经根性损伤早期及时采用神经移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13例臂丛神经根性损伤患者经颈椎CTM 诊断后1周内应用神经移位方法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均获5~48个月的随访,患者不同程度地恢复了上肢大部分功能.结论:应用颈椎CTM检查可诊断臂丛神经根性损伤,指导早期手术.根据臂丛神经根损伤的程度,早期应用神经移位的方法治疗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臂丛根部及其周围组织进行显微解剖,为臂丛撕脱伤的诊治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15例防腐成人尸体的颈胸段标本上,观测臂丛根部的形态特点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2例新鲜标本行组织学检查,观察臂丛根部穿椎间孔时与周围组织的联系。结果:①臂丛前后根之间有齿状韧带相间隔;相应的后根比前根粗,后根间存在着复杂的纤维联系。②臂丛C5、C6神经根分出角小于前支分出角,C7、C8、T1神经根分出角大于前支分出角。③臂丛C5、C6神经根在椎间孔处与前、中斜角肌起点处的腱性组织交织,并与上半椎韧带融合,且有薄层纤维筋膜鞘样结构,将椎动脉、椎静脉与之包裹一起;C7、C8、T1少见或未见与前述结构的联系。结论:臂丛神经根解剖结构的差异是臂丛C5、C6神经根较C7、C8、T1神经根不易形成根性撕脱的主要原因,熟悉臂丛根部的显微解剖有助于临床臂丛根性撕脱伤的诊治。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了探讨前锯肌与颈椎旁肌在C_(5~7)臂丛神经根性损伤电生理检测中的诊断价值。方法:C_(5~7)臂丛神经根性损伤患者50例,在肌电图检测过程中同时检测前锯肌与C_(5~7)椎旁肌,测定内容包括静息状态时自发电活动。观察比较前锯肌与椎旁肌自发电活动在C_(5~7)臂丛神经根性损伤中的阳性率。结果:前锯肌见到自发电活动的阳性率为97%,椎旁肌见到自发电活动的阳性率为52.4%,前锯肌在C_(5~7)臂丛神经根性损伤中的阳性率更高。讨论:前锯肌在臂丛神经C_(5~7)根性损伤电生理定位诊断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在解剖一成年男性尸体标本时,发现其左侧臂丛C_5神经根从前斜角肌前面走行,现报道如下:正常人C_5~T_1神经根应从斜角肌间隙穿出,然后合并为上、中、下三干。而该标本的左侧臂丛C_5神经根从前斜角肌前方穿出(图1),其穿出后向前下方走行绕过前斜角肌,在斜角肌间隙外侧沿1.72 cm处与C_6神经根合并形成上干。C_5神经根自成鞘膜,在C_5、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椎管外臂丛神经根切断术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在15具计30侧成人标本上解剖,观测了臂丛手术区的层次结构,臂丛神经根的毗邻关系。结果:臂丛神经根C_(5、6、7、8)、T_1依次高出锁骨上4.4±0.8cm、3.5±0.7cm、2.3±0.6cm、1.5±0.7cm和0.7±0.6cm。C-(5、6)合干部位多在前斜角肌外侧缘,C_7为单干,C_8、T_1合干被前斜角肌掩盖。皮肤至神经根深度分别为C_52.5±0.5cm、C_62.7±0.5cm、C_73.2±0.6cm、C_83.6±0.6cm和T_1 3.2±1.5cm。膈神经经前斜角肌表面外上斜向内下,C_8、T_1与胸膜顶关系密切。结论:椎管外单根神经根切断术,方法简便、安全、创伤小,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臂丛神经根诱发电位潜伏期及波幅的正常参考值,以应用到臂丛神经疾病的诊断及治疗中。方法:选择临床臂丛神经根性完全损伤健侧C7移位的术中病人220例,进行臂丛神经C5、C6、C7、C8、T1神经根体感诱发电位(SEP)的测定,刺激每一根神经根时作皮层记录,侧测定每一神经根诱发电位潜伏期及波幅。结果:SEP潜伏期C5(8.72±0.64)、C6(8.73±0.63)、C7(9.01±0.43)、C8(9.38±0.50)、T1(9.45±0.59)ms;波幅C5(3.19±1.98)、C6(3.24±1.89)、C7(2.89±1.56)、C8(4.17±2.83)、T1(3.25±1.84)mV。结论:建立臂丛神经根诱发电位的正常值,可应用到临床臂丛神经根疾病的诊断、治疗中去,对手术方式提供有利的证据。  相似文献   

8.
臂丛根部的显微外科解剖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为进一步认识臂丛神经诸根间根部损伤后其病理特点差异的形态学基础,用显微外科解剖及HE,Masson's染色组织病理检查方法对椎管内臂丛神经诸根的显微结构进行观测。结果提示:臂丛神经诸根之间在解剖结构上存在一定的差异,由于这种差异的存在,造成颈5.6神经根在受到同等暴力作用下较7.8及胸1神经根不易形成根性撕脱。即使颈5.6神经根根性撕脱,亦往往伴有节后损伤。作者认为对于臂丛上干近椎间孔的节后损伤,  相似文献   

9.
臂丛及其有关血管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了获得臂丛的解剖学资料,并为手术提供定位数据。方法 对32具尸体的臂丛进行调查和测量。结果 将64例臂丛的类型,位置,变异等情况进行分析归类并与临床的关系进行探讨。结论本研究结果对臂丛神经根损伤的诊治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采用乙酰胆碱酯酶组织化学技术,对人体臂丛神经根、干、股、束各断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臂丛根部,交感神经纤维呈偏心分布,感觉与运动神经纤维各占一方。至干、股部各类纤维呈混合排列。于臂丛束部,各类纤维仍混合排列,少量切片上可见或以肌支或以皮支代表束为主情况。为此,作者认为:臂丛的修复宜采用神经外膜法。  相似文献   

11.
臂丛损伤脊髓运动神经元与神经根GAP-43 mRNA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臂丛根性撕脱伤后脊髓腹角运动神经元胞体及其神经根GAP-43 mRNA的表达变化及其影响因素,为臂丛损伤的修复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实验创立三种臂丛根性撕脱伤模型:C7前根撕脱(Ⅰ组);C7前根撕脱+切断同侧C5~T1后根(Ⅱ组);C7前根撕脱+C5和C6之间作同侧脊髓半横断(Ⅲ组).术后2周按CBS评分标准检查动物神经缺失症状,用SYBR Green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脊髓腹角运动神经元胞体及其神经根GAP-43 mRNA的表达改变.结果:根据CBS评分标准,对照组计为0分,Ⅰ组计分较低、Ⅲ组计分最高.对照组C7神经元胞体和C7神经根中GAP-43 mRNA表达量相近,但三种损伤组术后2周神经元胞体内GAP-43 mRNA表达均上调,而神经根内表达却下调.结论:(1)臂丛根性撕脱伤后脊髓腹角运动神经元胞体GAP-43 mRNA表达受突触前机制的调控;(2)臂丛损伤2周时神经元胞体内GAP-43 mRNA表达呈现高峰期,此时进行神经移位术将显著提高神经修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正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Brachial plexus roots avulsion injury, BPRAI)是上肢臂丛神经根从脊髓附着处部分或完全撕脱造成的损伤,可导致患肢的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并伴随神经病理性疼痛。美国每1000位存活的新生儿中大约1.5人出现新生儿臂丛神经麻痹~([1]),成人臂丛撕脱伤多由交通事故引起,常给患者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和精神负担。一系列的研  相似文献   

13.
臂丛由C5、C6、C7、C8、T1神经前支组成.臂丛的根、干、股、束及分支皆可存在变异[1,2].作者在解剖1具成年男性尸体标本时,发现其右侧臂丛部分神经根穿插走行于中斜角肌的肌腹之间,此种变异报道较少,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单束臂神经丛,是很少见的变异。国内曾有王沪祥、属鸿昭、姜凯彩和黄瀛报告过。本例为成年男屍,右侧臂丛完全正常。左侧臂丛为一单束臂丛。全屍除左锁骨下动脉不穿经斜角肌间隙(直接经由前斜角肌前方进入腋窝)外,余无显著变异。 (一)单束臂丛的组成: 臂丛由颈神经第5—8的前枝和第一胸神经前枝的大部分组成(图1)。神经根穿前、中斜角肌间的斜角肌间隙后,立即并合成上、中、下三个干:即C.5(长3.4厘米)、C.6  相似文献   

15.
人颈7神经根干股束支运动纤维含量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为临床选择性颈7神经根移位治疗臂丛损伤提供进一步依据。方法:选择6侧新鲜成人尸体臂丛标本,分离颈7神经根干、股及其发出到上肢各主要神经的主要纤维束,并分别进行胆碱酯酶染色。结果:人类颈7神经根含运动纤维约8893根,其中前股3010根,后股5883根;颈7前股中,加入肌皮神经的成分约589根(占肌皮神经总运动纤维约20%),正中神经193l根(占其外侧头70%);颈7后股中,加入腋神经成分6Il根(占其运动纤维的25%),桡神经4036根(占58%),胸背神经994根(占60%).结论:颈7神经根前后股均有足够的运动纤维量;同侧颈7神经根移位时建议保留前股;采用颈7神经根移位,修复多条受损神经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热休克蛋白27(Hsp27)对大鼠臂丛神经根撕脱后脊髓运动神经元一氧化氮合酶(NOS)表达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动物分别以45℃预处理热处理15 min,再置于42℃维持20min,置室温恢复24 h后,手术显微镜下进行脊髓C5~C8节段神经根撕脱术;对照组仅施行臂丛神经根撕脱术,两组分别于术后12 h、1 d、3 d、5 d、7 d处死动物.各组取C5~C8节段脊髓,行Hsp27免疫组化、NADPH-d组化染色,结合自动图象分析系统对结果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①实验组在12 h即有NOS大量表达,之后迅速同落;对照组伤后第5天开始大量出现NOS阳性.②两组Hsp27表达高峰均在热休克后1 d,且实验组强于对照组.结论:臂丛神经根撕脱伤后Hsp27可能通过抑制NOS神经元来发挥其细胞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对前臂内侧皮神经纤维的显微解剖观察基础上,运用改良Karnovsky-Roots直接显色的乙酰胆碱酯酶(AchE)组化方法进行观察,结果提示:前臂内侧皮神经纤维在臂丛内侧束分支处位于内侧束的下方(底面),自远向近行径时,在臂丛下干逐渐转向臂丛神经断面的下外侧(左右均如此),至C_8T_1神经根近端走向外侧,在胸廓出口区域第一肋处局部定位观察见该神经纤维束位于臂丛断面的下侧或下外侧。本研究从酶组织化学角度阐述前臂内侧皮神经纤维在臂丛内的位置关系及其在胸廓出口区域与第一肋的局部毗邻关系,证实了该纤维在胸廓出口区域存在着极易受压的解剖形态学基础,对于臂丛神经血管受压症的诊断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背景:目前人们把目光多集中在干细胞修复脊髓损伤方面,而对于干细胞移植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的研究却不多,尤其人羊膜上皮细胞修复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的研究和报道更少。 目的:探讨人羊膜上皮细胞对臂丛神经的修复作用。 方法:应用测力神经根拉钩水平牵拉臂丛神经根的方法制备大白兔臂丛损伤模型,提取人羊膜上皮细胞并扩增培养,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人羊膜组织及羊膜上皮细胞的超微结构,人羊膜上皮细胞转染绿色荧光蛋白标记并注射入臂丛神经损伤区,苏木精-伊红染色及荧光显微镜观察羊膜上皮细胞对兔臂丛神经损伤的修复作用。 结果与结论:①分离得到的人羊膜上皮细胞表达上皮细胞标志物角蛋白CK19,不表达间充质细胞标志物波形蛋白,不同程度表达CD29,CD73。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到人羊膜上皮细胞胞体饱满,连接紧密,细胞状态良好。②人羊膜上皮细胞移植到新西兰大白兔臂丛神经损伤模型后18周,免疫荧光检测到神经损伤区可见有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羊膜上皮细胞。③术后6周实验组大白兔前爪功能开始恢复,术后12,18周实验组大白兔前爪功能得到明显改善,功能评分明显提高,对照组几乎没有恢复。以上结果可见人羊膜上皮细胞参与了臂丛神经损伤的修复。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肾移植;肝移植;移植;心脏移植;组织移植;皮肤移植;皮瓣移植;血管移植;器官移植;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19.
颈7神经根的组化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20  
目的:了解臂丛神经颈7神经根内运动及感觉纤维的分布,为健侧颈7神经根移位术时最大限度利用运动纤维及减少术后感觉障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健侧颈7神经根移位术者12例.Karnovsky-Roos法AchE组化染色,TJTY-300图像分析系统测定。结果:颈7神经根神经纤维数27213±5417;后股运动纤维含量多于前股,感觉纤维主要分布在前股,其又以前内侧占优。结论:健侧颈7神经根移位术时,保留前内侧感觉纤维将最大限度地降低术后感觉障碍,而达到充分利用运动纤维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肌电图和MRI检查以及两者结合在臂丛神经损伤诊断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对27例臂丛神经损伤患进行术前肌电图、MRI和术中肌电图检查,并与手术探查中的发现进行比较;比较术前肌电图与MRI检查同术中体感诱发电位(SEP)在确定神经完全性损伤中的作用。结果:术前肌电图检查对臂丛损伤定性、定位诊断的完全符合率为70.37%,符合率为96.3%术前肌电图和MRI检查对臂丛神经根撕脱诊断的符合率分别为55.56%和68.52%,术前肌电图检查和MRI检查结合可提高诊断符合率至85.19%;SEP对完全性臂丛损伤的诊断率高于肌电图和MRI,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肌电图检查和MRI检查可明显提高完全5和基本符合率,是一种有前途的辅助诊断、指导治疗臂丛神经损伤的途径,术中进行SEP检查更加有利于手术方式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