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及长期的工作实践,发现精神科医院护士的工作压力较大,主观幸福感较低,心理健康状况、幸福满意度与一般人群相对较差,所以,拟通过原因分析,就精神科护士职业倦怠尝试性地作一些浅显分析,为精神科医院管理者制定措施提供依据,并提出几点缓解对策。  相似文献   

2.
精神科护理是精神疾病治疗、康复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有调查显示,精神科护理人员作为特殊护理岗位的群体,精神科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常模与其他医疗部门的护理人员,精神科护士心理健康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研究还表明,影响精神科护士心理健康与精神科护士的职业特殊性、封闭式的工作环境和护理人员的心理保健能力缺乏有关。干预对策主要包括营造健康、和谐的工作环境,提高护理人员心理自我保健能力,调整医院护理管理政策和向护理人员提供促进心理健康服务,以及增强护理技术、改善医患关系等综合措施,使精神科护理人员拥有良好的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3.
综合性医院护理人员的总体幸福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邱莉  刘启贵 《中国保健》2006,14(18):1-3
目的探讨综合性医院护理人员总体幸福感的影响因素.方法随机抽取某市两家综合性医院543名医生和护士,实施心理测评.数据采用SPSS 10.0处理.结果职业、科室、文化程度对护理人员总体幸福感影响无显著性差异;职称、年龄以及是否承担行政职务对幸福感影响显著.结论在综合性医院,护理人员幸福感与心理健康、社会健康密切相关,负向情绪是幸福感的高危因素.本科毕业的护理人员、中初级职称的护理人员、病房护士长是幸福感较低的三大人群.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研究精神科护士工作满意度及各方面的需求。方法应用自行设计的精神科护士满意度调查表对112名精神科护士进行调查,使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并对17名精神科护士进行访谈。结果精神科护士对职业风险、工作压力和安全感、薪酬福利、绩效考核制度、职业安全保护措施的不满意率分别为55.3%、54.5%、39.3%、30.4%、27.7%;精神科护士中,不同编制人员对薪酬福利的满意度差异(P<0.01)。结论徐州市精神科护士的工作满意度有待提高,应引起各医院及社会的关注,减少精神科护士的流失,促进精神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正念减压疗法在提高精神科护士幸福感中的应用。方法随机选取护士45名,行团体正念减压疗法干预8周,于干预前后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GWB)和知觉压力量表(PSS)进行调查。结果培训后,护士知觉压力及失控感评分显著低于培训前,总体幸福感量表中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忧郁或愉快的心境及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因子评分显著高于培训前(均P <0.05)。结论正念减压疗法可提高精神科护士的幸福感,降低工作中的压力。  相似文献   

6.
护理人员心理健康水平及与医院情境因素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及与医院情境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和医院情境因素问卷对116名护理人员进行测评;结果:护理人员的SCL-90总分和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敌意、精神病性因子均分低于全国常模(P<0.05~0.01),精神科护理人员与综合科护理人员相比,前者的SCL-90症状总分和强迫症状、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其他9个因子均低于后者(P<0.01),医院情境因素中的工作激励、待遇满意度、医院保健、心理保健、集体精神、信息沟通6个因素与SCL-90总分及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其他10个因子呈不同程度的负相关;结论: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高于一般正常人群,尤其是精神科护士;优化医院情境因素有利于护士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 普外科护士在医院上承受大量的工作压力,而心理健康与主观幸福感能帮助护士改善精神状态。本文旨在探讨普外科护士的工作压力、应对策略、主观幸福感的评分及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案,以本地区普外科护士为主要母群体,采用分层抽样法选出2家医院普外科护士人员为研究对象。结果 普外科护士工作压力与对应策略呈低度正相关;工作压力与主观幸福感呈低度负相关;对应策略与主观幸福感呈中度正相关。普外科护士工作压力、对应策略与主观幸福感各年龄群及教育程度皆有统计学意义,大学教育程度普外科护士工作压力较大,对应策略最低,幸福感最低。不同护龄的对应策略与主观幸福感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对应策略以6~10年护龄护士高于11~20年护龄护士;主观幸福感得分在1~5年护龄及超过21年护龄的护士高于6~10护龄者。结论 创造良好的组织气氛、合理的护理人力配置、加强自我的肯定,提供面对压力的对应策略等措施,可以有效提升普外科护士的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8.
《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22,(10):1385-1388
目的:调查三甲医院不同性别护士的心理状态并进行对比分析,为护理管理者临床干预提供参考。方法:运用方便抽样的方法,抽取无锡市6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1 221名护士,其中男护士61名,女护士1 160名,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心理韧性量表、护士工作满意度量表进行调查。结果:不同性别护士总体幸福感和心理韧性无统计学差异,但男护士职业压力高于女护士(P=0.027),工作满意度低于女护士(P=0.044)。结论:男护士相对于女护士工作压力较大,自身工作满意度不高。护理管理者应针对男护士工作压力源和影响工作满意度的主要因素采取有效措施,充分调动男护士的工作积极性,提高男护士的工作满意度,维持男性护理队伍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问卷形式调查三级医院临床儿科护士主观幸福感指数及其影响因素,改善儿科护士的工作环境,为儿科护士主观幸福感的提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21年12月—2022年1月运用幸福感指数量表、自制一般情况和影响因素调查表对3家医院儿科护士进行调查研究。结果 342名儿科护士幸福感指数量表平均得分为(5.39±1.29)分,低度幸福感人群占主体(66.8%);单因素分析宗教信仰、子女数量、医院性质、对自己从事儿科护士工作、经济收入、晋升空间、休息时间、和患儿关系满意度、护士和家属关系、护理管理、继续儿科工作的满意度与幸福感指数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分析医院性质、继续从事儿科工作的满意度、对从事儿科工作满意度、与家属关系满意度是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三级医院儿科护士幸福感程度低人群比例高,应引起关注,客观因素(医院性质、经济收入、休息安排)影响其幸福感程度,也需要重视主观因素(宗教信仰、和患儿关系满意度、护士和家属关系、护理管理、继续儿科工作的满意度)对儿科护士幸福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精神科与综合科医护人员幸福感和健康状况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和分析精神科与综合科医护人员的幸福感和健康状况的关系。方法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GWB)、自测健康评定量表(SRHMS)对74名精神科医护人员和117名综合科医护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和分析。结果精神科医护人员组的总体幸福感、自测健康评定总分、身体与症状器官功能、心理症状与负向情绪、自测心理健康子量表分均高于综合科医护人员组(P〈0.05或P〈0.01);总体幸福感与自测健康评定量表各指标均呈显著正相关(r=0.25~0.70);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精神科组进入方程的变量依次是心理症状与负向情绪、认知功能、身体与症状器官功能;综合科组进入方程的变量依次是心理症状与负向情绪、角色活动与社会适应、正向情绪。其中心理症状与负向情绪在精神科组中能解释幸福感变异量的39.5%,在综合科组中能解释幸福感变异量的33.9%。结论精神科医护人员总体幸福感及自测健康状况优于综合科医护人员;总体幸福感与自测健康特别是心理健康状况密切相关;心理症状与负向情绪是影响医护人员幸福感的主要因素;加强心理学知识培训,改善工作环境,减轻心理症状及负性情绪,可提高医护人员的幸福感。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精神科护士心理资本与主观幸福感的现状并分析其相关性。方法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心理资本调查问卷以及主观幸福感量表对357名湖南省精神科护士进行调查。结果精神科护士心理资本与主观幸福感总得分分别为(102.00±13.70)、(74.47±13.22);精神科护士心理资本与主观幸福感呈正相关(r=0.485,P0.01)。个人月收入、对科室夜班安排满意度和是否考虑辞去目前的工作对主观幸福感有影响(R2=0.367,F=52.682,P0.001)。结论精神科护士心理资本处于相对较高水平,主观幸福感处于中等水平,心理资本得分越高主观幸福感越高。精神科护士应该理性认识自身的心理压力,引导自身提高心理资本,护理管理者要尽早采取干预措施、加强护士防爆技能训练、完善精神科室内安全保护设施、完善排班制度,减少护士夜班数目、提高薪酬等方法来提高不同特征精神科护士的心理资本水平,从而提高其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护士职业满意度与心理健康相关性,为提高护士心理健康水平和职业满意度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7年12月—2018年12月对北京市6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520名护士采取工作满意度调查表和症状自评表(SCL-90)进行调查,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北京市6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护士组抑郁、敌对、强迫、偏执、躯体化、恐怖、精神病化和焦虑SCL-90评分均高于女性常模组(P0.05);护士组人际敏感因子评分高于女性常模组(P0.05);北京市6家综合甲等医院临床护理人员工作压力源总分为98.80±19.92;心理资本总分为65.76±15.59;北京市6家综合甲等医院临床护理人员心理健康水平与护士职业工作满意度呈正相关关系。结论护士职业满意度与心理健康水平呈正相关,管理者可通过帮助护士提高应对技能来提升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从而提高护士护理质量和工作质量,使患者恢复健康进程缩短,提高护士职业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护士不同岗位及工作压力与主观幸福感的现状,探讨二者之间的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综合幸福问卷及工作压力源量表对470名在职护士进行调查。结果护士的主观幸福感得分为(64.65±9.05);未婚护士得分为(57.26±8.41),已婚护士得分为(66.49±20.15),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77,P〈0.01)。护士长和非临床一线的护士具有较高幸福感,临床一线外科、内科、门诊等科室的护士呈现低幸福感。工作压力与幸福感具有负相关性,工作压力越大,幸福感越低。结论护士总体的主观幸福感偏低,婚否和不同岗位护士的主观幸福感存在差异,工作压力与主观幸福感相关。加强护士的人文关怀,指导广大护士正确职业定位,增强其职业归属感,减轻护士的工作压力,提高护士总体的幸福感,为构建和谐医院奠定良好的人文环境。  相似文献   

14.
医护人员工作压力与生活质量和幸福感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医院医护人员工作压力、生活质量及主观幸福感情况,探讨工作压力对医护人员生活质量和幸福感的影响及其影响过程中的关键因素。方法采用医护人员工作压力问卷、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QOLI-74)、总体幸福感量表(GWB)对381名医院医护人员进行测评。结果 (1)医疗事故压力、工作负荷压力是医护人员主要压力源,医生在医疗事故压力(P﹤0.05)、职称晋升及聘任压力高于护士(P﹤0.01)。(2)医生在躯体功能和心理功能纬度得分高于护士(P﹤0.01)。(3)全部压力源均与心理功能和总体幸福感呈负相关(P﹤0.01)。结论工作压力是影响医护人员生活质量与总体幸福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护理人员工作压力明显高于一般职业,护理人员心理健康水平远远低于普通女性[1].新进护士心理健康状况与童年时的教育、家庭经济状况、自我满意度等相关.而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关心护士,通过早期开展、长期重视对临床护士职业认同感及职业生涯教育,能使新进护理人员尽快适应角色转变,对维持新进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调动护士工作积极性和提高护理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精神科护士职业态度及其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方法:应用自制职业态度问卷和SCL-90量表对105名精神科护士进行测评,并对相关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精神科护士最大的工作烦恼是工作风险难以预料(占83.7%),工作压力主要来源于管理者(占81.7%)和患者及家属(占78.9%).84.6%的护士自评为工作态度热情,70.2%的人认为本职工作完成得好,认为工作有意义的占46.2%,工作获得家庭支持者占73.1%.精神科护士的SCL-90评分与年龄及护龄的增长、身体状况差、工作价值感下降、家庭支持缺乏等因素呈正相关.结论:精神科护士普遍感到工作风险大,绝大多数护士努力敬业并对自己的工作表现满意.年龄、身体状况、工作价值感、家庭支持等因素影响精神科护士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艾滋病病区护士工作压力及主观幸福感间的关系,为科学排解工作压力,防范艾滋病病区护士心理亚健康、提高主观幸福感和生活质量等方面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方法 应用护士一般调查问卷、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总体幸福感量表对湖南省5所艾滋病定点收治医院中在艾滋病病区工作的102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艾滋病病区护士工作压力处于中高等水平(89.43±11.81)分,护士总体幸福感(59.79±5.12)为中等偏下水平,艾滋病病区护士工作压力源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与主观幸福感总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 艾滋病病区护士工作压力偏大、而主观幸福感偏低,应建立完善的护士支持系统,提高护士主观幸福感,进而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稳定护理队伍,保障医疗护理工作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阶段情绪疗法对精神科护士压力应对方式、心理健康状况及职业倦怠感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为72名精神科护士,均于2020年1月—2022年12月在本院精神科工作。2020年1月—2021年5月实施常规管理,以此管理结果为对照组;在2021年6月开始对护理人员实施分阶段情绪疗法,以此干预结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护士压力应对方式、心理健康状况及职业倦怠感情况。结果 治疗后,组间自责、退避、幻想评分对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组间合理化、求助、解决问题评分对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组间心理健康状况以及职业倦怠感各维度评分对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精神科护士实施分阶段情绪疗法,能够使护理人员对压力的应对方式更为合理,减少逃避情绪,使其心理健康状况明显提高,职业倦怠感减少,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品管圈管理对护士工作压力及工作满意度的影响,为进一步提高医院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降低护士工作压力提供政策建议。方法于2014年12月一个月内,随机选取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内科系统工作满1年并参加QCC管理的女性护理人员150人设定为试验组;随机选取兰州大学第一医院东岗院区内科系统工作满1年的女性护理人员150人设定为对照组。其中,试验组为兰大一院内护理系统已经实行了品管圈管理满2年;对照组为兰州大学第一医院东岗院区内护理系统未实行品管圈管理。采用《中国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及《护士工作满意度量表》调查问卷。使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的工作压力总分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护士的工作压力总分值显著降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按照影响从大到小各维度的排列依次是:护理专业及工作方面问题(回归系数1.112)、时间分配及工作量问题(回归系数1.079)、管理及人际关系(回归系数1.074)、工作环境及仪器设备的问题(回归系数1.040)及病人护理方面的问题(回归系数1.015)。结论通过品管圈管理有助于降低护士的工作压力。其中,对护理专业及工作方面问题、时间分配及工作量问题、管理及人际关系的影响最大。品管圈管理对工作满意度影响不明显,但对维度工作负荷、与同事的关系和工作本身方面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精神科护理人员焦虑抑郁情绪和工作压力的关系进行探讨。方法:对我院130名精神科护理人员采用SAS量表、SDS量表及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进行调查。结果:130名护理人员中,焦虑者占52.31%,抑郁者占46.15%,工作压力方面,有焦虑抑郁情绪者明显高于无焦虑抑郁情绪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科护理人员焦虑抑郁情绪与其护理工作压力有直接的关系,存在明显焦虑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