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过硫酸铵和四甲基乙二胺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合成了羧甲基纤维素接枝甲基丙烯酸二甲胺基乙酯两性共聚物(CGD),研究了反应温度、pH、原料羧甲基取代度、引发剂用量、反应物料配比和外加盐对接枝共聚的影响,并用红外光谱对接枝共聚物结构进行了鉴定  相似文献   

2.
用浊度法研究了一系列不同结构特征的羧甲基纤维素接枝甲基丙烯酸二甲胺基乙酯两性共聚物(CGD)的溶解性及其组成和等电点的关系;用粘度法研究了CGD水溶液的流体力学性质,考察了聚合物浓度,温度,外加无机盐和pH对溶液流体力学性质的影响。研究发现CGD具有明显的等电点,且与组成有关,即随着阳离子链节含量的增加,等电点移向高pH  相似文献   

3.
大分子单体和小分子共单体共聚是合成接枝共聚物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综述了大分子单体通过各种聚合方式(自由基共聚、离子型共聚、配位共聚、基团转移共聚和逐步共聚)和普通小分子单体的共聚反应,详细讨论了大分子单体和小分子单体的自由基共聚反应动力学,并简要介绍了接枝共聚物的应用背景。  相似文献   

4.
以低数均分子量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二醋酸纤维素(CDA)为原料,异孚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为接枝剂,二月桂酸二丁基锡(DBTDL)和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氯盐为催化剂制备得到新型的接枝共聚物CDA-g-PET。对接枝过程进行了优化,研究了催化剂种类与接枝剂用量对接枝过程的影响,利用红外分析和广角X射线衍射分析探究了接枝机理。同时对CDA-g-PET膜进行力学性能测试,探讨了PET的加入量对CDA-g-PET膜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ET通过化学键连接接枝到CDA上,接入的PET降低了CDA的结晶性;采用DBTDL与离子液体作为联合催化剂,接枝时间由7 d缩短至8 h;当接枝剂IPDI的加入量,即n(IPDI)/n(PET)为1.05~1.10时CDA-g-PET无交联;随着PET含量的增加,CDA-g-PET膜与CDA膜相比拉伸强度仅降低6.55%~27.24%,断裂伸长率增加149.89%~177.81%。  相似文献   

5.
通过苯乙烯与聚二甲基硅氧烷大单体进行自由基本体聚合反应,合成了不同有机硅含量的聚二甲基硅氧烷接枝聚苯乙烯共聚物,通过红外、核磁、凝胶色谱、动态力学分析、热失重、透射电镜等一系列分析手段表征了该接枝共聚物。对接枝共聚物的力学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共聚物的冲击强度和断裂延伸率随有机硅含量的增加而提高,热稳定性也较聚苯乙烯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以过硫酸铵和过硫酸钾为引发剂,在碱性环境下进行纤维素与己内酰胺的接枝共聚反应。采用红外光谱仪(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X射线衍射仪(XRD)对接枝共聚物的分子结构、表观形貌和结晶性进行了表征。通过单因素实验重点考察了单体用量、引发剂浓度、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对接枝共聚物接枝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以3 g纤维素为原料,当单体与原料质量比为1∶1、引发剂浓度为0.2 mol/L、反应温度30 °C、反应时间75 min时,接枝率最高可达57%。由XRD衍射图谱可知,接枝反应发生在纤维素的无定形区,没有破坏原纤维素的结晶结构。  相似文献   

7.
制备了末端为双键的功能化聚乳酸大分子单体(PLA-HEMA),并以此大分子单体与N-乙烯基吡咯烷酮(NVP)进行自由基溶液共聚,合成了具有亲水性PVP-PHEMA主链和疏水性PLA支链的接枝共聚物。用FT-IR1、H-NMR、GPC、DSC、表面接触角测定研究了共聚物的结构与性能。结果表明:共聚物为非晶聚合物;NVP的摩尔投料量对共聚物的性能有显著影响,随NVP投料量增大,共聚物的分子量有所下降,玻璃化转变温度(Tg)增大;由于亲水性PVP和PHEMA链段的引入,共聚物的亲水性优于相应的线型聚乳酸材料。  相似文献   

8.
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2-巯基乙醇为蛋白质变性剂,在浓度为8mol/L尿素溶液中进行了大豆分离蛋白与甲基丙烯酸的接枝共聚反应;傅里叶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谱证明,甲基丙烯酸成功地接枝到了大豆分离蛋白上;相关影响因素的单因数实验研究表明,各因数的最佳值分别为:引发剂浓度16mmol/L,单体浓度2.4mol/L,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4h,巯基乙醇浓度0.05mol/L。  相似文献   

9.
为开发纤维素基吸油材料,以棉浆粕为基材、甲基丙烯酸丁酯(BMA)为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采用悬浮接枝聚合法合成了BMA接枝纤维素的聚合物。采用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热重(TG)、差热(DSC)等手段对所得吸油材料结构进行了表征。考察了引发剂的种类及用量、接枝单体及交联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BMA接枝纤维素聚合物的接枝聚合反应性能及吸油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m(棉浆粕)∶m(K2S2O8)∶m(BMA)∶m(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0.025∶1.5∶0.005,75 ℃下恒温反应6 h,合成的BMA接枝纤维素的接枝率最高(36.2%),均聚物含量相对较低(5.8%),且吸油性能优良。  相似文献   

10.
以顺酐为“桥连剂”,通过顺酐与端羟基(PMMA)的酯化反应,合成了大分子表面改性剂聚丁二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接枝共聚物。探索了反应规律,并用IR、NMR、TGA对其结构和热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接枝共聚物的热稳定性随着PMMA含量及侧链PMMA长度的增加而下降,接枝共聚物具有良好耐热性和择优表面迁移特性,适合于作为聚丙烯的大分子表面改性剂。  相似文献   

11.
众多结构新颖的聚合物中,接枝共聚物具有独特的高密度刷状结构,能够很好地包容具有不同功能的侧链结构,在表面活性剂、抗污表面、生物医学、纳米技术和超分子科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接枝共聚物的结构相对复杂,合成较为困难,其中不对称双接枝共聚物的合成是最具挑战的课题之一。如何构建双接枝共聚物的通用合成平台,精确地向主链同一重复单元引入致密的双侧链Janus结构,是接枝共聚物制备的重要难题。本文综述了接枝共聚物,特别是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黄晓宇课题组在不对称双接枝共聚物合成方面取得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2.
用紫外线引发接枝,研究了苯乙烯在甲醇溶剂中对纤维素的接枝。探讨了在接枝体系中加入多功能团单体(多烯酯)以后,苯乙烯对纤维素接枝所发生的变化,并通过对多功能团单体、溶剂、辐照时间以及硫酸亚铁对接枝率的影响,选出提高接枝率的途径。结果表明,多功能团单体均能明显提高接枝率,其中以1,2,3-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为最佳。甲醇是理想的溶剂。随着溶剂分子量的增加,接枝产率逐步下降。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广角 X射线衍射(WAXD)法,对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为主链,以聚环氧乙烷(PEO)为支链的接枝共聚物(PMMA—PEO)及其导电金属盐络合物的结晶性能进行了研究,并讨论了结晶度和晶粒尺寸对导电络合物导电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1)PMMA-PEO接枝共聚物的结晶度随着PEO含量的增加而增加,随着金属盐浓度的增加而减小,且不同金属盐降低结晶度的大小顺序为LiClO_4>KSCN>FeCl_2;2) 支链PEO的晶粒尺寸受PEO含量的影响较小,但受金属的种类和浓度的影响很大;3)金属盐络合物的导电率受结晶度影响,不同金属盐形成的络合物的导电率大小顺序为PMM-PEO-KSCN>PMMA-PEO-LiClO_4>PMMA-PEO-FeCl_2。  相似文献   

14.
接枝共聚改性是提高普鲁兰多糖性能的一种常用方法。通过改性修饰,能够扩展其应用范围,发挥产业化优势。本文从共聚材料的种类、普鲁兰多糖接枝共聚物的类型等角度,分别介绍了近年来作为药物载体的接枝改性普鲁兰多糖共聚物合成及在药物释放系统中的应用,对该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对产业化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聚醚多元醇与顺丁烯二酸酐合成聚醚大单体(乙二醇封端)的反应条件,产物用UV和FT-IR鉴定。将聚醚大单体与苯乙烯共聚成接枝聚醚多元醇,并进行了分离,然后通过FT-IR和~1H-NMR表征。考察了不同引发体系对上述共聚反应的影响,发现用过氧化二苯甲酰/二甲基苯胺使共聚反应在较低温度下进行时,可较明显地提高苯乙烯的接枝效率,共聚反应受扩散影响。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马来酸与二甲基烯丙基胺共聚物的组成及其交替共聚机理。对共聚物等电点、絮凝性能测定结果表明,该共聚物具聚两性电解质的特性。通过红外光谱及差热分析,探讨了共聚物的微观结构。  相似文献   

17.
采用核壳乳液聚合方法合成了以甲基丙酸甲酯、甲基丙烯酸和丙烯酸丁酯三元共聚物酸为核,聚苯胺为壳的导电高分子复合物。复合物的电导率随着聚苯胺含量的增加而升高。用粒径分析仪、TEM、FT-IR和DSC对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形成了核壳结构,由于共聚物酸起到了掺杂剂的作用,使制得的复合物能在环己酮、四氢呋喃等普通有机溶剂中有好的溶解性。  相似文献   

18.
以羧甲基纤维素(CMC)为基底,通过自由基聚合制备羧甲基纤维素(CMC)/聚乙二醇(PEG)/聚丙烯酸(PAA)高吸水性树脂。研究该树脂对蒸馏水、雨水和NaCl溶液的吸水性。实验结果表明:蒸馏水、雨水和0.2 mol/L NaCl溶液中对应的溶胀比分别为680g/g、520g/g和130g/g。离子强度由0增加到0.2 mol/L,溶胀比由680g/g减小到130 g/g。随着pH值增大,溶胀比逐渐增大,在pH=8.4时发生突增,溶胀比达到最大值1057 g/g。  相似文献   

19.
采用悬浮聚合法合成了苯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SMAA),得率为92%左右。由Kelen-Tudos法求得苯乙烯(St)与甲基丙烯酸(MAA)在80℃进行共聚反应的竞聚率为γ_(St)=0.305,γ_(MAA)=0.600。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配方。经FT-IR、DSC、元素分析、化学滴定、GPC等表征,证实了所合成的产物为透明的苯乙烯-甲基丙烯酸无规共聚物。研究表明,SMAA的耐热性比PS好得多,其玻璃化温度随共聚物中MAA含量增加而增大,活化能为166.3kJ/mol。共聚物的加工性能良好,力学性能比PS有了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0.
以聚乙烯-马来酸酐接枝共聚物为基础,合成马来酸型的碱金属(Na和K)、碱土金属(Mg和Ca)及过渡金属(Zn和Cd)离聚体,详细研究了它们在不同中的度下的FTIR光谱的变化规律,探讨它们的形成的机理及其聚集态的结构膜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