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探讨糖尿病和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急性期血糖升高的特点、程度及其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收集我院 1999年 1月~ 2 0 0 3年 12月AMI患者 92例 ,其中 4 2例合并糖尿病 (糖尿病组 ) ,5 0例无糖尿病 (非糖尿病组 ) ,比较两组血糖变化特点及其对心功能的影响。结果 糖尿病组中 ,合并高血压、高血脂者显著多于非糖尿病组 ;AMI后空腹血糖 [(9.9± 2 .2 )mmol/L]高于非糖尿病组 [(5 .6± 2 .1)mmol/L ,P <0 .0 5 ],果糖胺 [(337± 4 6 ) μmol/L]亦高于非糖尿病组 [(2 2 6± 18) μmol/L ,P <0 .0 5 ]。糖尿病组中 ,86 %的患者空腹血糖高于正常 ;非糖尿病组中 ,18%的患者有应激性高血糖 ,血糖多为轻度升高 ,并在心肌梗死后 2 4~ 4 8h降为正常 ,血果糖胺水平正常 ;而糖尿病组的血糖下降缓慢。糖尿病组心肌肌酸激酶同工酶及肌钙蛋白T水平高于非糖尿病组 ,心功能则显著低于非糖尿病组。空腹血糖增高者的血糖与心功能成负相关 (r =- 0 .6 7,P <0 .0 5 )。AMI前未诊断为糖尿病者占糖尿病患者的 10 %。结论 糖尿病患者在AMI时多数伴有应激性血糖升高 ,其中 10 %为新诊断患者 ,非糖尿病患者发生应激性血糖升高的比例少。糖尿病AMI患者的心功能预后差  相似文献   

2.
目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常见血糖升高.文中旨在探讨非糖尿病AMI患者应激性血糖增高的临床意义. 方法:收集83例非糖尿病AMI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其入院空腹血糖(FBG)水平,将其分为血糖正常组(FBG<6.1mmol/ L)、血糖轻度升高组(6.1mmol/ L≤FBG<8.0mmol/ L)和血糖明显升高组(FBG≥8.0mmol/ L),对比分析各组患者院内死亡、并发症及梗死部位的发生情况. 结果:83例AMI患者急性期出现高血糖56例,发生率为67.5%,血糖明显升高组院内病死率、心脏事件及感染发生率显著增加. 结论:非糖尿病患者应激性血糖明显升高提示病情重,病死率高,并发症多及预后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激性高血糖对脑梗死患者自主活动能力恢复的影响及预测价值。方法对459例非糖尿病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患者空腹血糖(FPG)水平分为未出现应激性高血糖组(空腹血糖<6.1 mmol/L),应激性血糖轻度升高组(6.1 mmol/L≤空腹血糖<7.0 mmol/L)和应激性血糖显著升高组(空腹血糖≥7.0 mmol/L)。统计数据包括患者年龄,既往病史,血生化、凝血系列化验结果,CT、磁共振影像学表现,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评分。数据分析采用PASW 18.0软件,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年龄大于65岁,有房颤、高血压病史、甘油三酯水平高于正常的非糖尿病脑梗死患者出现应激性高血糖的风险增加。大脑半球梗死与应激性高血糖有关。同时FPG、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P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i)和血清尿素氮(BUN)五项检测指标与ADL评分结果密切相关。应激性血糖轻度升高组和应激性血糖显著升高组ADL评分低于未出现应激性高血糖组,应激性血糖显著升高组又低于应激性血糖轻度升高组。应激性高血糖水平与脑梗死患者活动障碍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性(rs=-0.264 3,P<0.000 1)。结论应激性高血糖的出现增加了脑梗死患者活动功能障碍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激性高血糖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期间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8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入院空腹血糖水平分为二组:A组52例,血糖水平<7.0mmol/L;B组30例,血糖水平>7.0mmol/L。对二组住院期间患者肌钙蛋白(cTnT)水平、脑钠肽(BNP)水平、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病死率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B组主要并发症的发生率、肌钙蛋白(cTnT)水平、BNP水平、住院期间病死率较A组显著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心肌梗死若并发应激性高血糖,则住院期间主要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均显著增加,预后差,应激性高血糖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期间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B型钠尿肽(BNP)水平在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应激性血糖升高患者近期预后评估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舞钢市人民医院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9例,按患者空腹血糖水平分为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应激性血糖升高组(研究组)和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未合并应激性血糖升高组(对照组),其中研究组46例,对照组43例,检测入院后24 h血糖水平、血浆BNP水平和平均心率,入院后2周行心脏超声检查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观察患者住院两周内恶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和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血糖水平、血浆BNP水平和平均心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恶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研究组LVEF、LVFS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浆BNP水平对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应激性血糖升高患者近期危险程度及预后判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李锋 《右江医学》2010,38(2):156-158
目的观察非糖尿病患者应激性高血糖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短期预后的影响,为临床评价急性心梗病情轻重及预后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122例非糖尿病AMI患者按血糖高低分为两组。观察组56例为应激性高血糖患者,对照组66例为无应激性高血糖患者,观察两组患者发病1周时心肌酶值、射血分数、溶栓再通率、主要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应激性高血糖组心肌酶值、主要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较非应激性高血糖组显著增高(P<0.01);射血分数和溶栓再通率较非应激性高血糖组显著降低(P<0.05或0.01)。结论非糖尿病应激性高血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血管并发症及病死率高,疗效及短期预后差,应激性高血糖是评价非糖尿病急性心梗患者病情轻重及预测急性心梗短期预后较有意义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糖化血清蛋白(GSP)检测在应激性高血糖以及糖尿病患者中的临床价值及意义。方法对我院住院患者中测得高血糖者以及糖尿病患者进行GSP测定,并追踪血糖状态最终诊断,对于GSP低于正常者加测多时间段血糖,进行临床分析。结果糖尿病高血糖者GSP(3.52&#177;0.26)mmol/L,应激性高血糖者GSP(2.36&#177;0.32)mmol/L,糖尿病低血糖者GSP(0.96&#177;0.36)mmol/L,经t检验,应激性高血糖者与糖尿病高血糖GSP有显著性差异(P&lt;0.01)。结论GSP可以做为应激性高血糖与糖尿病高血糖鉴别诊断的简单、有效的方法推广应用。GSP检测有利于发现夜间及无症状低血糖,有利于糖尿病持续、稳定、安全达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糖水平对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病情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根据入院后24h内空腹血糖水平将103例患者分为3组,A组43例:空腹血糖<7.0mmol/L;B组34例:空腹血糖7.0~11.1mmol/L;C组26例:空腹血糖>11.1mmol/L。观察血糖水平与脑梗塞病情及预后的关系。结果血糖水平与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病情严重程度有关,空腹血糖水平越高,脑梗塞病情越重(P<0.05);与预后亦有关,血糖水平越高,预后越差(P<0.05)。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临床症状严重程度及转归与入院时血糖水平有关,控制血糖对预防及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不同时段,不同应急反应强度的血糖水平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血清肌钙蛋白T表达峰值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80名急诊及心内科住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WHO冠心病的临床诊断标准分为2组:实验组(血糖7.0 mmol/L)40例;对照组(血糖含量为6.1mmol/L~7.0mmol/L)40例,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心肌蛋白T水平;采用静脉血已糖肌酶法测定血糖水平。结果:患者的血糖水平和肌钙蛋白T表达正向相关,血清肌钙蛋白T表达随着血糖含量的上升而上升。而且不同时段,不同应激反应强度的血糖变化对心肌钙蛋白水平表达的影响程度不同,可以根据影响程度的大小来判断其病情危重程度。结论:为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应激性高血糖病人应采取积极有效的干预手段,以降低该类病人的致残率和病死率,不断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成功的概率。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是冠心病主要危险因素,明显增加冠心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目前已得到广泛重视。本文选取我院91例既往无糖尿病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初期清晨血糖水平予以分析,探讨不同应激血糖水平与近期预后的关系。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我院住院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1例,其中男53例,女38例,平均年龄65岁。其诊断标准符合2001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制定标准[1]。根据发病24h内空腹血糖水平将91例患者分为正常血糖组(SHG<6.1mmol/L)、应激性高血糖组(文献报道SHG界定值≥6.1~10.0mmol/L)。其中应激性高血糖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早期血浆脑钠肽(BNP)水平对首次急性心肌梗死后近期左室重构的预测价值。方法86例首次急性心肌梗死(ST段抬高62例,非ST段抬高24例)患者于持续胸痛后准24h测定血浆BNP水平,于发病后24~72h、1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在左心室长轴切面测量左室舒张末容量(LVEDV)、左室收缩末容量(LVESV)、左室射血分数(LVEF),计算左室舒张末容量指数(LVEDVI)、左室收缩末容量指数(LVESVI)、左室质量(LVM),并获得1月的变量值。根据1月左室舒张末容量指数变化幅度,分为轻度重构组(A组)、中度重构组(B组)、重度重构组(C组)和非重构组(D组),并分析4组持续胸痛后准24h血浆BNP水平与LVEDV、LVESV、LVEF、LVEDVI、LVESVI、LVM变量值的相关性。另设正常对照组30例。结果(1)首次急性心梗后1月时A组、B组、C组、D组血浆BNP水平分别为(214.86±64.92)ng/L、(46323±265.97)ng/L、(874.53±58446)ng/L、(118.03±51.65)ng/L。各组间及与对照组相比差别均有显著性的意义(P〈005);(2)首次急性心梗后不同重构组早期BNP血浆水平均与1月LVESV、LVEDV、LVESVI、LVEDVI的变量值呈正相关,与LVEF变量值呈负相关,与LVM变量值无关;(3)首次急性心梗后1月时轻度、中度、重度重构组问的早期血浆BNP水平的参考截断点是246.5ng/L、449.0ng/L、856.0ng/L。结论早期BNP水平与首次急性心肌梗死后1月左室重构的程度密切相关,并有分层预测价值,早期BNP水平越高,左室重构程度越大。  相似文献   

12.
血糖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糖水平(包括入院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功能的相关性。方法:观察2004—2009年我院住院治疗的AMI患者,按入院时血糖水平分3组,A组<7.0 mmol/L,B组7.0~11.0mmol/L,C组>11.0 mmol/L,结合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测定,分析其与心功能的相关性。结果:随着血糖水平及糖化血红蛋白的增高,患者发生心功不全的比率呈增加趋势,血糖增高组射血分数均低于血糖<7.0 mmol/L组。结论:入院血糖<7.0 mmol/L、HbAlc<7%的AMI患者发生心功不全的比例较低,故控制血糖在理想范围对AMI患者心功能的保护,是一项不可或缺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应激性高血糖对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的预后影响。方法将我院诊治的120例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按照入院时血糖检测结果,分为A组(〈7.8 mmol/L)60例、B组(7.8 mmol/L~11.1 mmol/L)28例、C组(〉11.1 mmol/L)32例,回顾性分析三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三组患者的预后状况。结果随着血糖水平的上升,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恶性心律失常、心功能≥Ⅲ级等发生率及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 Tn I)、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均呈逐渐升高趋势,其中,C组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恶性心律失常、心功能≥Ⅲ级等发生率及c Tn I、NT-pro BNP等指标水平均显著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住院期间死亡率为21.88%,显著高于A组1.67%、B组3.5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激性高血糖可提示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预后状况不良,当血糖水平〉11.1 mmol/L时,患者的死亡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伴高血糖的临床意义.方法 256例≥60岁的老年AMI患者依入院次晨血糖水平分为FBG≥7.0mmol/L组(136例)和FBG<7.0mmol/L组(120例).记录入院后3d、7d空腹血糖值.7d后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左室射血分数,记录住院期间病死率,总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在年龄、既往病史方面两组无明显差别,FBG≥7.0mmol/L组中女性多,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者多,7d后21%患者血糖未回到正常.本组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发生率、病变血管支数、心源性休克发生率、住院期死亡率、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FBG<7.0mmol/L组[50%vs40%,(2.12±0.83)vs(1.88±0.53),12%vs0%,12%vs4%,61%vs34%].结论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伴潜在糖尿病多,伴高血糖者预后差,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血糖控制水平与ICU危重症应激性高血糖患者血清脂联素表达的关系。方法:伴有应激性高血糖的60例ICU危重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目标血糖8.1~11.1mmol/L),胰岛素常规治疗组(目标血糖6.1~8.1mmol/L)和胰岛素强化治疗组(目标血糖4.1~6.1mmol/L)。入选后第1、4、7天检测外周血血清脂联素水平的变化。结果:实验第1天,各组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较正常水平均明显下降,血清脂联素与空腹血糖水平呈负相关。但三组间血清脂联素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第7天,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胰岛素常规治疗组和强化治疗组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上升趋势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胰岛素常规治疗组和强化治疗组间比较血清脂联素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积极控制危重症患者合并的应激性高血糖有利于增加血清脂联素水平的表达,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非糖尿病性持续性高血糖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预后影响。【方法】将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本院收治的125例A M I住院患者排除糖尿病后,根据住院期间患者随机血糖值分为:A组(入院24 h后空腹血糖<6.1 mmol/L );B 组(入院24 h 后空腹血糖<6.1 mmol/L 且随机血糖<9.0 mmol/L );C组(入院24 h后空腹血糖≥6.1 mmol/L或随机血糖≥9.0 mmol/L )。分析比较各组恶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死亡的发生率。【结果】C组恶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死亡发生率均高于A组、B组,且差异有显著性(P <0.05)。B组恶性心律失常及心力衰竭的发生率均高于A组,且差异有显著性(P <0.05),A组与B组死亡的发生率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0.05)。【结论】非糖尿病性持续性高血糖AMI患者的预后较一过性高血糖患者的预后差,检测其血糖水平对判断此类患者的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改良强化胰岛素治疗在危重病应激性高血糖患者救治中的作用。方法将120例入住ICU的非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改良血糖控制组(改良组)和强化血糖控制组(强化组),每组60例,强化组血糖控制(ⅡT)在4.4~6.1 mmol/L,改良组则将目标血糖控制在8~10 mmol/L。统计2组患者日平均血糖值、呼吸机使用时间、气管插管留置时间、ICU住院时间、低血糖发生率、MODS发生率、28d病死率等。结果 2组患者呼吸机使用时间、气管插管留置时间、ICU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日平均血糖值高于强化组(8.9mmol/L±2.1 mmol/L vs 5.3 mmol/L±2.6 mmol/L,P<0.05),低血糖发生率强化组明显高于改良组(13.33%vs3.33%,P<0.05)。改良组MODS发生率40.0%(24/60),28d病死率为16.7%(10/60),强化组相对应为46.7%(28/60)、20.0%(12/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入住ICU的应激性高血糖患者,与ⅡT靶目标控制于4.4~6.1 mmol/L相比,将血糖靶目标水平控制于8~10 mmol/L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18.
背景急性主动脉夹层(AAD)多见危重症,而高血糖是影响危重症患者死亡率的不良因素。目的探讨AAD患者入院时血糖水平与院内死亡率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8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非糖尿病AAD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入院时血糖水平分为:高血糖组(>7.8 mmol/L)和正常血糖组(≤7.8 mmol/L)。收集AAD患者基本信息及入院时实验室检查结果,以住院期间全因死亡或术后30 d无终点事件发生为观察终点。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AAD患者入院时血糖水平与院内死亡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方法进行生存曲线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入院时血糖水平对AAD患者院内死亡的预测价值;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AAD患者院内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491例AAD患者中高血糖组165例(33.6%),正常血糖组326例(66.4%)。高血糖组患者院内死亡率较正常血糖组高(19.4% vs 10.4%,χ2=4.172,P=0.006)。在未调整模型中,高血糖组患者院内死亡风险为1.943〔95%CI(1.199,3.150),P=0.007〕;调整年龄、性别后,高血糖组患者院内死亡风险为1.900〔95%CI(1.171,3.082),P=0.009〕;调整年龄、性别、高血压、冠心病、吸烟、Stanford分型、收缩压及舒张压后,高血糖组患者院内死亡风险为1.840〔95%CI(1.124,3.010),P=0.015〕。入院时血糖预测AAD患者院内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12(0.546,0.696),入院血糖截断值为9.4 mmol/L时,灵敏度为37.9%,特异度为84.9%。经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Stanford A型〔HR=4.277,95%CI(1.942,9.420),P<0.001〕和血糖〔HR=1.864,95%CI(1.617,2.113),P=0.007〕为AAD患者院内死亡的影响因素。结论入院时血糖水平是AAD患者院内死亡的影响因素,且高血糖水平可能会增加AAD患者院内死亡风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应激性高血糖与急性心肌梗死(AMI)预后的关系。方法120例AMI患者,根据血糖水平分为3组:A组:无伴发高血糖组;B组:入院高血糖组;C组:持续性高血糖组。经在住院期间及经平均3个月的随访,观察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差异。结果AMI后伴发入院高血糖组、持续性高血糖组的梗死面积和发生心血管事件率明显高于无伴发高血糖发生者;急性期血糖水平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相关。结论AMI急性期血糖浓度显著升高,提示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高;血糖的变化可作为AMI后心血管事件的较敏感、简便、直观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