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通过研究肝硬化病人血清总胆红素与白蛋白的相互关系,评价肝细胞再生能力,为临床选择肝移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208例肝炎肝硬化病人按照Child-Pugh分级分为A级组104例,B级组68例,C级组36例,分别检测三组的血清白蛋白和总胆红素值,并进行分析。结果Child-PughA级组病人的血清白蛋白与总胆红素之间呈负相关(P〈0.05),Child-PughB级组和C级组病人的血清白蛋白与总胆红素水平之间无相关性(P〉0.05)。结论血清白蛋白合成和胆红素分解代谢应该是肝脏的重要功能部分。代偿性肝硬化病人的功能恢复可能反映了肝细胞再生良好。失代偿性肝硬化或终末期肝病病人很难从预期的治疗中得益。对于这些病人在传统内科保守治疗无效或效果不佳时,只要条件许可,应尽早选择肝移植治疗。  相似文献   

2.
郑晓瑛 《中外医疗》2008,27(32):140-140
目的 探讨急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病人血浆血栓调节蛋白(TM)水平及其在疾病病情进展及预后判断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方法,检测30例急性肝炎和肝硬化病人、14例肝癌病人治疗前和治疗后血浆TM水平,并与12例健康者进行对照.结果 急性重症肝炎、肝硬化代偿、肝硬化失代偿组血浆TM水平皆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急性重症肝炎组明显高于急性甲型肝炎组,肝硬化失代偿组显著高于代偿组,肝癌病人术前血浆TM水平明显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结论 TM为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标志物,可作为某些肝脏疾病病情进展及预后判断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血液透析患者血浆血栓调节蛋白(TM)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AS)的相关性。方法1、尿毒症非透析组30例;2、尿毒症透析组40例,两组患者超声检测颈总动脉壁内膜中层厚度(IMT),同时检测颈总动脉壁斑块情况,并测定血浆TM水平。结果1、尿毒症透析组TM水平增高(P〈0.05);2.尿毒症透析组颈动脉壁内膜中层厚度(IMT)增厚(P〈0.05);3、尿毒症透析组斑块的发生率8.13%(27/40)较尿毒症非透析组斑块的发生率6.2%(14/30)增高(P〈0.05)。结论血液透析患者有较高的AS发生率,TM水平与AS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用Pearson法求得血清白蛋白与胆碱酯酶及胆固醇,相关系数分别为0.6122.0.4774(P=0.0001)。其的直线回归方程分别为:Y1=-0.6632+01112X1.Y2=0.7229+0.0604X2.在求得两方程总体回归系数为95%、99%可信区间后,我们发现血清白蛋白与总胆固醇相关性较小,说明,对肝硬化患者可用血清胆碱酯酶替代血清白蛋白作为肝功能分级及预后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5.
朱玉  王启之  燕善军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3,38(12):1561-1562,1565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联合检测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前白蛋白(PA)、白蛋白(ALB)、胆碱酯酶(CHE)的临床意义.方法:分别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终点法、溴甲酚绿法、丁酰硫代胆碱/铁氰化钾法检测81例不同程度(按Child-Pugh分级)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组)和35名正常人(对照组)的RBP、PA、ALB、CHE水平.结果:肝硬化组血清RBP、PA、ALB和CHE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肝硬化程度由轻到重患者血清RBP、PA、ALB和CHE均依次降低(P〈0.01).结论:联合检测血清RBP、PA、ALB和CHE能更好地反映肝功能损害的严重程度,肝硬化患者病情变化、疗效评价和预后判断具有良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子痫前期患者血栓调节蛋白(TM)和胎盘蛋白13(PP13)水平变化与子痫前期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子痫前期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疾病程度分为轻度子痫前期组28例,重度子痫前期组36例。随机选择我院正常妊娠妇女3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3组患者外周血血清TM与PP13水平。结果:(1)轻度子痫前期组、重度子痫前期组妇女血清中TM、PP13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妇女(P<0.05)。(2)重度子痫前期组妇女血清中TM、PP13水平显著高于轻度子痫前期组妇女(P<0.05)。结论:子痫前期患者血清中TM、PP13水平异常表达,并随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而升高,说明血栓调节蛋白和胎盘蛋白13可能参与子痫前期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血栓调节蛋白与肿瘤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血栓调节蛋白(TM)是近年来发现的存在于血管内皮细胞表面的跨膜糖蛋白,它在机体抗凝血机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作为细胞黏附分子的一员,TM也参与调节肿瘤细胞的发生、发展及转移.对TM的研究为血栓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以及恶性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了新理论、新方法.本文就TM与肿瘤的关系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前白蛋白 (PA)、腺苷脱氨酶 (ADA)、单胺氧化酶 (MAO)活力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临床确诊的肝硬化患者 5 6(男 36,女 2 0 )例 ,平均年龄 ( 4 9± 8)岁 ,其中肝硬化代偿期患者 36例 (男 2 4例 ,女 1 2例 ,平均年龄 46± 6岁 ) ,失代偿期患者 2 0例 (男 1 2例 ,女 8例 ,平均年龄 5 2± 1 1岁 )。用免疫比浊法测定PA含量 ,用酶动力学法测定ADA、MAO活力 ,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 肝硬化代偿期、失代偿期患者血清PA含量较正常对照明显下降 (P <0 0 5 ,P <0 0 1 )而ADA活力显著升高 (P <0 0 5 ,P <0 0 1 )。代偿期患者MAO活力升高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失代偿期MAO升高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测定PA、ADA、MAO三者水平可以作为肝硬化患者病情监测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肝硬化患者血小板与血清前白蛋白检测的意义.方法 采用日本光电MEX-7222K全自动五分类血液分析仪检测82例来自我院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传染科肝硬化患者血小板4项参数(PLT、MPV、PDW、PCT),用透射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白蛋白(PA)并与70名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肝硬化患者的PLT、PCT和PA较正常对照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1〉;MPV及PDW明显升高与正常对照差异有统计意义(P〈0.01〉.并且随着Child-Pugh分级的增加PLT,PCT及PA降低程度更加明显.结论 血小板4项参数对评估肝硬化的严重程度及出血倾向有重要意义,血清前白蛋白PA异常变化可反映肝脏损伤程度对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诊断、治疗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 探讨肝硬化腹水患者血清与腹水中乳酸脱氢酶(LDH)、葡萄糖(GLU)、血清腹水白蛋白梯度(SAAG)水平与肝功能分级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4月~2020年4月收治的90例肝硬化腹水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肝硬化Child-Pugh分级将患者分为A组(肝功能A级,n=21)、B组(肝功能B级,n=43)、C组(肝功能C级,n=26);根据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n=76)和死亡组(n=14)。分别比较不同肝功能分级及预后患者血清与腹水中LDH、GLU、SAAG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与腹水中LDH、GLU、SAAG水平与肝功能分级的关系,绘制生存曲线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关键性指标。结果 C组血清与腹水LDH、GLU、SAAG水平均高于A组及B组(P<0.05),B组血清与腹水LDH、GLU、SAAG水平均高于A组(P<0.05);死亡组血清与腹水LDH、GLU及SAAG水平均高于存活组(P<0.05);ROC曲线显示,血清及腹水LDH、GLU、SAAG水平对肝功能分级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26、0.823、0.775、0.83...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合并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对血氨变化的影响以及根除Hp治疗前后血氨的变化。方法59例肝硬化患者,根据Hp检测结果,分为Hp阳性组和Hp阴性组;检测两组的血氨浓度。对Hp阳性组进行抗Hp治疗并观察治疗前后的血氨浓度。结果Hp阳性组的血氨浓度和阴性组的血氨浓度有显著差异(p<0.05),阳性组治疗前后的血氨浓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Hp感染与肝硬化的血氨升高有密切关系。根除Hp可以使血氨浓度降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低腹水白蛋白和高血清总胆红素与肝硬化腹水病人并发自发性腹膜炎的关系。方法 计算机检索Medline(1976—2006),主题词为Livercirrhosis、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riskfactors,以肝硬化、自发性腹膜炎、危险因素为主题词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1978-2006),同时查阅相关文章的参考文献目录。并应用meta分析方法对检索到的文献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共检索到符合条件的文献7篇,分别对低腹水白蛋白(≤10g/L)和高血清总胆红素(〉51.3mmol/L)与肝硬化腹水病人并发自发性腹膜炎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低腹水白蛋白和高血清总胆红素是肝硬化腹水病人并发自发性腹膜炎的危险因素,其合并OR和95%CI分别为5.78(4.10-8.14)和5.71(3.80-8.57)。结论 低腹水白蛋白和高血清总胆红素与肝硬化腹水病人并发自发性腹膜炎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不同代偿功能的肝硬化患者血清血小板生成素(TPO)水平与血小板(PLT)的关系.方法 将40例肝硬化患者按肝功能代偿与否分为代偿组(n=15)和失代偿组(n=25),同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7例作为对照组.用ELISA法测定3组患者血清TPO水平.结果 对照组、肝硬化肝功能代偿组和失代偿组的血清TPO水平分别为(136.24±68.56)pg·ml^-1、(124.34±41.31)pg·ml^-1和(59.05±52.77)pg·ml^-1;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偿组的血清TPO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肝硬化患者的血清TPO水平与外周PLT计数之间无明显相关性,而与血清白蛋白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86,P〈0.01),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呈负相关(r=-0.49,P〈0.05).结论 肝细胞产生TPO不足可能是肝硬化引发PLT减少的主要原因,血清TPO水平是评价肝硬化患者肝功能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口服四联活菌制剂对肝硬化患者外周血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予常规保肝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保肝治疗的基础上加服思连康片,1.5g,次,3次/d口服,疗程均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细胞因子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口服四联活菌制剂辅助治疗4周后,其细胞因子IL-1α、IL-6及TNF-α水平较治疗前下降显著。但是治疗前后对照组患者细胞因子变化不明显。结论口服四联活菌制剂能降低外周血细胞因子的水平,对肝硬化的辅助治疗作用比较确切。  相似文献   

16.
张玲  石亚玲  姚斌  胡少媚 《广东医学》2000,21(8):649-650
目的:了解胰岛细胞自身免疫反应在肝炎合并糖代谢异常中的作用及其胰岛功能情况。方法 采用ELISA法测定42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中的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胰岛细胞抗体(ICA),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空腹和餐后C肽。依检测结果将肝硬化患者分为GADA、ICA阳性组及阴性组,比较两组血糖及C肽变化。结果 GADA,ICA在42例肝硬化患者中的阳性率高达62%(26/42)。GADA、ICA阳性的  相似文献   

17.
血清钠与肝硬化并发症及其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终末期肝硬化患者血清钠特点及与并发症之间的相互关系,分析血清钠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住院资料进行登记和随访。分析肝硬化并发症的发生与不同血清钠浓度之间的关系。利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方法分析不同血清钠浓度内病死率。利用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分析不同MELD值之间血清钠特点。利用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血清钠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在467例患者中,低钠血症(<135mmol/L)的发生率为50.54%。在低钠血症患者中,除消化道出血外,肝肾综合征、肝性脑病和自发性腹膜炎的发生率均高于血清钠浓度≥135mmol/L的患者,经过χ2检验,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血清钠浓度≤125mmol/L时,大量腹水的发生率为88.24%,明显高于125mmol/L<血清钠<135mmol/L和血清钠≥135mmol/L时大量腹水的发生率(P=0.000)。患者病死率随血清钠浓度的降低而增加。通过Kaplan Meier分析,血清钠浓度≤125mmol/L、(125~135)mmol/L和≥135mmol/L三个级别之间的生存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0)。Cox回归分析得出,血清钠可以成为一个独立的预测因子 (P=0.000)。结论 低钠血症与肝硬化并发症之间有密切联系,低钠血症可以作为判断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浆血栓调节蛋白(TM)、蛋白C(PC)和蛋白S(PS)与慢性肝病的关系。方法: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了136例慢性乙型肝炎和74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浆TM、PC和PS水平,并与35名正常者进行对照分析。结果:(1)慢性乙型肝炎及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浆TM水平均显著增高。(2)慢性乙型肝炎及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浆PC、PS水平均显著降低,并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显著负相关。结论:慢性乙型肝炎及肝炎肝硬化患者均存在肝窦内皮细胞损伤,且与凝血机制异常有关;检测血浆PC和PS可做为判断慢性肝病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肝硬化患者凝血、抗凝血功能变化。方法:采用日本Sysmex CA-1500血液凝聚仪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I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含量(Fg),火箭电泳法测定抗凝血酶Ⅲ抗原含量(AT-ⅢAg),凝血酶凝胶空斑法测定抗凝血酶Ⅲ活性(AT—ⅢA)。结果:肝硬化患者凝血指标即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明显延长,纤维蛋白原含量减少;抗凝血指标中抗凝血酶Ⅲ活性及抗凝血酶Ⅲ抗原含量均降低,且随着肝功能从A→B→C(Child—Pugh)的变化,上述变化趋势愈加明显。结论:肝硬化患者凝血及抗凝血功能明显降低,且随着肝功能的降低,这些指标的变化更加显著。因此观察这些指标的变化,有助于评估肝功能损害的变化及预后.预测出血与血栓发生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