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观察宫颈细胞DNA与液基细胞检查在宫颈癌早期筛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取宫颈癌早期筛查患者12630例,入院后患者均行宫颈细胞DNA倍体定量检测和液基细胞学联合测定完成早期筛查.对1146例宫颈癌细胞DNA倍体定量测定或液基细胞学筛查阳性患者进行阴道镜检查并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测.结果 :1728例DNA定量分析阳性,占13.68%;1133例液基细胞学检查阳性,占8.97%.DNA定量分析中10902例未见,1063例DNA细胞少量异常;液基细胞学检查中11497例正常或炎症;575例为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365例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1146例液基细胞学检查DNA定量分析异常行阴道镜检查活检,5阳性率为50.61%,诊断敏感性为89.14%(517/580),特异性为75.80%(429/566);1070例液基细胞学检查阳性,以宫颈活检为标准,液基细胞学检查敏感性为73.28%(425/780),特异性为76.50%(433/566).结论 :液基细胞检查与宫颈细胞DNA定量分析均为早期宫颈癌常用的筛查方法,且两者联合筛查能提高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宫颈液基细胞学Bethesda报告系统(TBS)检查联合宫颈细胞DNA定量分析检测在宫颈癌筛查的价值。方法对1200例妇女行宫颈液基细胞学TBS检查联合宫颈细胞DNA定量分析检测,结果为无明确意义的非典型性鳞状细胞及其以上病变,或细胞DNA分析有≥3个异常细胞或者细胞增殖比例大于细胞总数10%时,在阴道镜下行多点活检,进行病理检查。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比较宫颈液基细胞学TBS检查与液基细胞学TBS检查联合宫颈细胞DNA定量分析检测阳性符合率。结果宫颈液基细胞学TBS检查与病理诊断,阳性符合率为35.29%(24/68);宫颈液基细胞学TBS检查联合宫颈细胞DNA定量分析检测与病理诊断,阳性符合率为54.71%(58/106),两组病理阳性符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液基细胞学TBS检查联合宫颈细胞DNA定量分析检测能明显提高宫颈癌筛查阳性检出率,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细胞DNA定量分析及液基细胞学两种检查方法对宫颈病变筛查的诊断价值.方法:通过对门诊6 793例妇女用宫颈刷取材,液基薄层制片2张,1张进行巴氏染色作TBS诊断,另1张进行Feulegn染色,并经全自动DNA图像分析系统做DNA倍体分析,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方法阳性检出率、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液基细胞学阳性检出率9.48%,显著低于DNA定量分析阳性检出率12.95%(P<0.05);宫颈检出液细胞和(或)DNA定量检测阳性者宫颈活检共1 043例,病理证实CIN1及其以上级别病变共183例中,以少量DNA倍体异常细胞作为活检标准,DNA定量分析方法敏感性97.81%,特异性为18.49%;以中量DNA倍体异常细胞作为活检标准,则该方法的敏感性89.62%,特异性为84.19%;若以LSIL作为活检标准,液基细胞学方法筛查敏感性72.13%,特异性90.47%.结论:DNA定量分析法和液基细胞学方法均可早期、有效筛查宫颈癌及癌前病变,DNA定量分析法较液基细胞学方法灵敏度高,但特异性则低于液基细胞学方法,故两者结合可更有利于宫颈病变的筛查和诊断,可有效提高诊断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南丁DNA宫颈癌早期筛查包括常规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和DNA定量分析在宫颈病变早期筛查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在育龄妇女普查中给与南丁液基薄层细胞学和DNA定量分析,采用TBS分类法及DNA倍体定量分析诊断报告,将诊断意义不明确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及以上病变均列为阳性病例,且在阴道镜下行宫颈组织活检,将DAN细胞学检测结果与活检病理结果作对比分析,回顾分析阳性病例.结果 TCT及DNA阳性及阴道组织病理活检阳性者共162例.南丁液基细胞学与DNA定量筛查检查结果与阴道镜下组织活检符合率平均84.9%.结论 南丁DNA宫颈癌早期筛查诊断(包括液基薄层细胞学和DNA倍体定量细胞学检查)与阴道镜下组织活检病理符合率很高.是一种简便、准确的宫颈癌早期病变筛查方法,为宫颈癌防治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宫颈细胞DNA定量分析在已婚妇女宫颈癌早期筛查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同时运用细胞DNA定量分析技术与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TCT)技术对已婚妇女进行宫颈癌筛查,检查结果阳性的患者给予阴道镜下宫颈活检进行病理确诊。结果:1000例妇女行宫颈细胞DNA定量分析共查出DNA倍体异常者188例(18.8%),其中DNA异倍体1~2个101例,DNA异倍体≥3个87例,经宫颈活检病理诊断,DNA异倍体者确诊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Ⅲ级共121例,宫颈癌12例,细胞DNA定量分析检测宫颈病变(CIN-Ⅲ及以上)的灵敏度为89.3%,特异度为18.5%,阳性预测值为13.3%,阴性预测值为92.5%;1000例妇女同时行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查出异常者共65例(6.5%),经活检病理诊断,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异常者确诊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Ⅲ级27例,宫颈癌4例,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宫颈病变(CIN-Ⅲ及以上)的灵敏度为32.1%,特异度为72%,阳性预测值为13.8%,阴性预测值为88.3%。结论:宫颈细胞DNA定量分析灵敏度高于TCT,有助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早期发现。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泰安岱岳区辖区内符合条件的13680例年龄为25~60岁农村户籍妇女宫颈癌筛查情况进行分析.方法采用宫颈液基细胞学TBS 检查联合DNA定量测定,对结果为意义不明的非典型鳞状上皮(ASC-US)及其以上病变,或细胞DNA 定量分析有≥3 个异常细胞或者细胞增殖比例大于细胞总数10%时,在阴道镜下行多点活检,进行病理检查.结果 13680名受检者中宫颈液基细胞学TBS 检查联合DNA定量测定阳性255例,其中宫颈液基细胞学TBS 检查阳性234例,DNA 定量分析检测阳性245例,行阴道镜下活检病理255例,经病理诊断阳性者即CINⅠ及以上病变共98例,其中经宫颈液基细胞学TBS 检查阳性而确诊的为92例,漏诊6例;经DNA 定量分析检测阳性而确诊的为96例,漏诊2例.结论采用宫颈液基细胞学TBS检查联合DNA定量测定结合活检是目前宫颈癌筛查的有效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用细胞DNA定量分析方法与常规细胞学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诊断中的效果。方法对社区卫生服务站参加"三查"活动的2000名妇女进行了子宫颈癌的筛查,用宫颈刷取材,进行液基薄层制片。巴氏染色做常规细胞学检查,DNA染色用全自动DNA倍体分析系统做DNA定量测定。对以上检查可疑的妇女在阴道镜下行宫颈组织学活检。结果常规细胞学检查发现167例(9.25%)异常,包括101例(5.59%)ASCUS、58例(3.21%)LSIL和7例(0.41%)HSIL。DNA倍体分析系统发现80例(4.43%)异常。101例妇女行宫颈组织学活检发现4例CINⅢ/CIS、10例CINⅡ。以病理诊断结果为标准,计算出DNA定量分析方法在筛查CINⅢ以上宫颈病变的敏感性为86%,特异性为71%;而常规细胞学方法则为57%和91%。结论用细胞DNA定量分析方法可在降低CINⅢ以上的宫颈癌病变的特异性情况下,明显提高宫颈病变的阳性检出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宫颈/阴道残端细胞DNA定量分析联合液基细胞学Bethesda报告系统(TBS)在手术和/或放疗后宫颈癌患者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72份治疗后宫颈癌患者的宫颈/阴道残端细胞标本同时进行细胞DNA定量分析和液基细胞学检查,对比分析单纯液基细胞学TBS检查及其与DNA定量分析联合后的阳性发现率,并与活检病理相结合比较两者阳性符合率。结果 572份标本中,液基细胞学TBS检查阳性发现率为5.42%(31/572),液基细胞学TBS检查联合细胞DNA定量分析阳性发现率为9.79%(56/572),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活检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液基细胞学TBS检查阳性符合率为25.8%(8/31),液基细胞学TBS检查联合细胞细胞DNA定量分析阳性符合率为48.2%(27/56),两者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细胞DNA定量分析联合液基细胞学TBS检查在宫颈癌治疗后随访中的阳性发现率及与活检病理的阳性符合率均高于单纯液基细胞学TBS检查,二者结合可提高随访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宫颈液基细胞学、细胞DNA倍体定量分析系统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中所起的作用。方法通过对1054名妇女妇科检查,对阳性者再进行阴道镜下活检,比较液基细胞学、DNA倍体定量分析结果与组织性结果。结果 TCT检查的1054例患者中,阳性180例,阳性率17.1%,并进行病理组织活检,符合率70.6%;对TCT及DNA综合阳性269例,阳性率25.5%的患者进行病理组织活检,符合率87.4%。结论对妇女进行TCT及DAN定量分析,并综合其结果,能使宫颈病变的检出率明显提高,尤其是对早期诊断宫颈癌和癌前病变具有一定的价值,适合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TIB-Autoprep 1800全自动液基薄层细胞制片机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TIB-Autoprep 1800全自动液基薄层细胞制片机对我院1600例妇科门诊患者行液基薄层细胞检测(TCT),以伯塞斯达分级系统(TBS)为细胞学诊断依据,对诊断结果为阳性的患者行阴道镜宫颈活检,进行病理诊断。结果1600例患者中,诊断结果为阳性的有203例,全部行阴道镜活检,细胞学诊断与病理学诊断相符合者171例(84.24%)。结论 TIB-Autoprep 1800全自动液基薄层细胞制片机诊断准确率较高,可应用于宫颈癌筛查。  相似文献   

11.
ThinPrep液基细胞学在宫颈癌筛查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评价ThinPrep液基细胞学对宫颈癌筛查的临床价值.方法:ThinPrep液基细胞学检测了769例妇科病例,同时做宫颈巴氏涂片检测.细胞学诊断采用TBS分级系统,阳性诊断包括意义不明的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以上的病变,诊断结果与阴道镜下多点组织活检病理结果相对照.结果:ThinPrep液基细胞学检测的敏感性、准确性分别为87.1%、97.3%,而宫颈巴氏细胞学检测的敏感性、准确性分别为68.1%、93.2%,两种方法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ThinPrep液基细胞学应用于宫颈癌筛查能明显提高宫颈异常细胞诊断的敏感性及准确性,有利于宫颈癌筛查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液基细胞学(TCT)技术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09年1月~2010年12月进行宫颈TCT检查的患者17578例,按照Bethesda系统(TBS)分类法进行细胞学诊断,对其中发现细胞学异常的患者行阴道镜下活检,对比分析宫颈细胞学和组织学检查结果,并对其中组织学异常患者进行社会人口学调查。结果17578例液基细胞学检查结果中ASC—US以上病例为1280例,阳性检出率为7.28%,其中LSIL确诊为湿疣和CINI共179例,HSIL确诊为CINⅡ、Ⅲ38例;ASC—US、ASC—H和AGC确诊为湿疣和CIN共141例(其中CINⅡ和Ⅲ7例)。50岁以上、农村及无业人员、暂住人口以及小学及以下文化人群中CINⅡ、Ⅲ级的比例较其他人群显著增高(P〈0.05)。结论TCT技术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准确度较高,是一种有效的宫颈疾病筛查方法,针对高危人群进行重点筛查,并对其中异常患者行组织学确诊可有效降低宫颈癌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宫颈脱落细胞DNA定量分析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门诊及住院病例885例,同时行宫颈脱落细胞DNA定量分析及液基薄层细胞学(TCT)两种方法筛查宫颈病变,将其筛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885例病例中DNA定量分析方法筛查的阳性病例77例,其阳性检出率、病理诊断的符合率、阳性预测值、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8.70%、74.03%、96.61%,74.03%和75%;TCT法筛查的阳性病例34例,其阳性检出率、病理诊断的符合率、阳性预测值、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3.84%、70.59%,43.64%、70.59%、39.22%。结论 DNA定量分方法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阳性预测值、敏感度、特异度均高于液基薄层细胞学方法,是宫颈病变筛查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宫颈CIN液基细胞学结果与组织病理学诊断的符合率及对子宫颈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774例在我院妇科门诊因宫颈细胞学异常做宫颈活检病理诊断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液基细胞学检查显示:(ASC+AGC)388例(50.1%);(ASC-H)56例(7.2%);(LSIL)237例(30.6%);(HSIL)93例(12.0%)宫颈活检为慢性炎症289例(37.3%)CINⅠ级301例(38.8%)CINⅡ级100例(12.9%)CINⅢ级(含原位癌)77例(9.9%,重度不典型增生70例,原位癌7例)。宫颈浸润癌7例(0.9%)。有少数病例上皮内低度病变,病理组织学亦为CINⅢ级。细胞学显示高度上皮内病变高发年龄组为30-39岁组,病理活检显示高级别CIN(CINⅡ、Ⅲ级)高发年龄组为30-39岁组,与细胞学组二者相同。结论:液基细胞学与病理组织学有较高的符合率,对高级别CIN和宫颈癌诊断准确率高,配合病理活检能及早发现CINⅢ级或原位癌,诊断为宫颈上皮内瘤变均应做病理活检,以防漏诊。  相似文献   

15.
毛燕宁 《华夏医学》2013,(5):914-916
目的:探讨巴氏涂片与液基细胞学筛查宫颈癌的效果.方法:选2011年11月至2012年12月本院体检已婚女性2 377例,随机将巴氏涂片检查1 188例为对照组,液基细胞学筛查1 189例为研究组,分析两组检查阳性率、符合率等.结果:研究组阳性率(6.73%)高于对照组(1.18%),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阳性患者与病理组织学的检查符合率:癌症100%,CINⅢ100%,CINⅡ90.63%,CINⅠ84.21%.结论:液基细胞学筛选的宫颈癌前病变检出率比传统巴氏涂片高且准确性强.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细胞DNA定量分析联合液基细胞学在宫颈癌筛查中的临床应用. 方法:从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选取实施宫颈癌筛查并且有活检结果的病例1496例. 所有病例均是使用宫颈刷进行取材,行液基方式制片两张,一张实施巴氏染色,用来进行常规的细胞学TBS诊断. 另外一张进行Feulgen染色处理,用来进行细胞DNA定量分析诊断. 结果:本文一共筛查检测1496例适龄的妇女,活检结果显示癌5例,CIN1共40例,CIN2共6例,CIN3共5例. 其中6例的CIN2病例中,实施细胞DNA定量分析检测后结果显示为阳性. 有5例CINl实施细胞DNA定量分析后结果显示为可疑,进而使得活检被延迟. 仅仅使用常规的细胞学进行诊断,有4例CIN2病例被诊断是ASCUS,或会由于被建议进行复查进而导致活检被延迟,使得病情被贻误,特别是有2例宫颈癌也被诊断有AS-CUS. 有12例CINl被诊断表现为阴性,30例CINl诊断表现为ASCUS. 在对较高级别的宫颈癌前的相关病变进行检测时,细胞DNA定量分析方式的敏感性明显大于常规的细胞学检测. 一旦使用联合方式诊断,其敏感性明显得到提升. 然而和常规的细胞学进行对比,细胞DNA 定量分析检测方式的特异性较低. 在联合使用情况下,特异性和常规的细胞学进行对比,尽管特异性降低,但是敏感性进一步得到提升. 结论:DNA定量细胞学和常规的液基细胞学进行对比,能有效提高阳性细胞的检出率和高级别病变检出的敏感性. 两者联合使用,敏感性进一步得到提升,能够有效提升细胞学检测的质量,对宫颈癌筛查起到较为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王少华 《中外医疗》2014,(12):193-194
目的:探讨阴道镜检查结合宫颈细胞学在宫颈病变诊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在该院接收的656例行阴道镜检查结合宫颈细胞学的妇女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对象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单纯行阴道镜检查筛查3例,无漏诊,癌前期可疑1例。单纯行新柏氏液基细胞学检测检查筛选宫颈癌4例,漏诊1例。行阴道镜检查结合新柏氏液基细胞学检测符合宫颈癌病例5例,无漏诊。结论单纯性阴道镜检查或者新柏氏液基细胞学检测宫颈癌存在漏诊情况,而结合两种方法进行检查后无漏诊现象,即结合两种方法诊断早期宫颈癌有助于提高疾病检出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和宫颈DNA倍体分析在宫颈癌筛查中的意义。方法 对18207例宫颈癌筛查人员进行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和/或宫颈DNA倍体分析,并与宫颈活检结果对比分析。结果 TCT报告14378例,DNA倍体分析5932例,两者方法联合应用的有2104例。TCT检查中以ASC-US/AGC为切入点,DNA检查中以可见少量DNA倍体异常细胞为切入点,两种方法诊断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敏感性分别为81.6%、85.3%,联合使用两种方法检查对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敏感性为98.1%。结论 两种方法联合应用,对于宫颈癌的定期筛查和宫颈癌的早诊早治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