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观察银杏内酯注射液联合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20年4月129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案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62例和研究组67例。对照组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银杏内酯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清TNF-α水平、血清脑神经损伤标志物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01%(65/67),高于对照组的80.65%(50/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同型半胱氨酸、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S-100β蛋白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杏内酯注射液联合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降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清TNF-α水平和血清脑神经损伤标志物水平,效果优于单纯尿激酶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2.
胡亮  李欣  李雯 《吉林医学》2013,34(22):4424-4426
目的:比较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动静脉联合溶栓和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急性后循环缺血性卒中患者18例,其中静脉溶栓14例,动静脉联合溶栓4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2小时、24小时、3天、7天、21天(出院时)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2小时、3天、7天、21天(出院时)的NIHSS评分和治疗前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之间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动静脉联合溶栓和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后循环缺血性卒中均有效和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动静脉溶栓分层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效果。方法:选取发病时间<4.5 h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8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4例。对照组实施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实施动静脉溶栓分层治疗。比较两组死亡率、血管再通率、治疗前后NIHSS量表评分和临床结局良好率。结果:观察组死亡率为2.27%,低于对照组的7.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管再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观察组临床结局良好率为84.0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发病时间<4.5 h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实施动静脉溶栓分层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效果优于静脉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尿激酶静脉溶栓联合脑局部亚低温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尿激酶静脉溶栓联合脑局部亚低温治疗组(以下简称治疗组,30例)和常规治疗组(以下简称对照组,31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另增加尿激酶静脉溶栓及局部亚低温治疗.结果:治疗组在第7、14天,患者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和临床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联合脑局部亚低温是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张晨红 《中国医药导刊》2012,14(8):1383+1385
目的:研究脑局部亚低温联合尿激酶静脉溶栓来治疗100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将其分为一般对照组50例和尿激酶静脉溶栓联合脑局部亚低温治疗组50例。对于一般对照组和联合静脉溶栓亚低温治疗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于联合静脉溶栓亚低温治疗组,增加局部亚低温治疗联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亚低温联合尿激酶静脉溶栓来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动静脉联合尿激酶溶栓结合动脉成形术与静脉溶栓治疗大血管病变引起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随机将本科收治的由于大血管病变引起急性脑梗死患者36例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各18例,实验组采用尿激酶动静脉联合尿激酶溶栓结合动脉成形术治疗(成形术组),对照组采用行静脉溶栓(静脉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不同时间的NIHSS评分和治疗后30 d的总有效率。结果对照组治疗前、治疗后即刻、24 h、1 d、7 d、14 d的NIHSS评分均低于实验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组治疗的30天总有效率为94.4%,对照组治疗的30天总有效率为50.0%,试验组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静脉联合尿激酶溶栓结合动脉成形术治疗效果优于静脉溶栓治疗,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Meta分析。方法根据预定的纳入、排除标准,在Medline及万方数据率、CNKI数据库中进行相关检索,由2名评价员独立提取资料。应用RevMan5.1软件包对各研究结果进行数据合并分析。结果纳入1999—2011年国内外文献7篇,共352例患者,其中177例动静脉联合溶栓,175例单一静脉/动脉溶栓或基础治疗。(1)动静脉联合溶栓组神经功能缺损的总改善率为67.23%,对照组为4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5,P<0.05),联合组的神经功能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OR=2.67,95%CI 1.68~4.26,P=0.01)。(2)联合组溶栓后24 h ES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加权平均差=15.65,95%CI 9.30~21.99,P<0.01)。(3)动静脉联合溶栓组合并症状性颅内出血率为9.04%,对照组为9.73%,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7,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动静脉联合溶栓疗效优于单一静脉/动脉溶栓或基础治疗,而继发症状性颅内出血率相当。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分析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高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5月至2018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65例高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本次分析对象,根据随机的方式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3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高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取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塞患者脑动脉内溶栓与静脉内溶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96例急性脑梗塞病人随机分为静脉溶栓组和动脉介入溶栓组。治疗前和发病后1、7、14、28d做欧洲卒中量表(ESS)评分。结果两组溶栓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脑动脉溶栓组评分迅速增加,与静脉溶栓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脑动脉溶栓组与静脉溶栓组的颅内出血率分别为2.08%与8.33%,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尿激酶溶栓治疗早期急性脑梗塞疗效好,而且尿激酶脑动脉内溶栓比静脉溶栓相对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管内机械取栓联合动静脉溶栓与单纯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18年12月该院收治的21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将实施血管内机械取栓联合动静脉溶栓治疗的113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实施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的104例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美国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牛津残障量表(OHS)预后情况和治疗期间并发症。结果治疗前,NIHSS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24 h、7 d、30 d时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OHS量表评价致残率为25.6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1.5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94, P=0.011)。观察组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为7.96%,明显低于对照组22.1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85, P=0.017)。结论血管内机械取栓联合动脉溶栓可有效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致残率及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舒血宁联合葛根素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方法选择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20名,随机分为舒血宁联合葛根素治疗组(简称治疗组60例)与葛根素组(简称对照组60例),在其余治疗基本相同的情况下,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0%,临床治愈率31.7%;对照组总有效率76.7%,临床治愈率16.7%;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及临床治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葛根索联合舒血宁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有较好的疗效,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2.
丹红注射液治疗复发脑梗死168例临床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复发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既往有脑梗死病史的168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80例,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组88例,给予丹红注射液静脉滴注;其余治疗相同。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等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水平以及治疗组治疗前后脑微出血影像学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7.7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1.25%(P < 0.01)。治疗组治疗后血浆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均降低(P < 0.01)。丹红注射液治疗前后患者脑微出血影像学无明显变化。结论: 丹红注射液治疗复发脑梗死安全、有效,可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3.
奥扎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81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奥扎格雷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62例诊断明确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1例。对照组采用急性脑梗死的常规治疗措施,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奥扎格雷80 mg静脉滴注,每天1次。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4天进行神经功能缺损和临床疗效的评定。结果: 经14天的治疗后,治疗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治疗组总有效率88.89%,对照组总有效率76.54%,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 奥扎格雷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肯定,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配合镜像神经元疗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症的效果。方法 选取80例缺血性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症患者,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0例。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对照组另给予镜像神经元疗法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另给予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两组均治疗20 d。治疗前后采用波士顿诊断性失语症检查(Boston Diagnostic Aphasia Examination, BDAE)、语言功能评分(Western Aphasia Battery, WAB)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对两组进行评定,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2组BDAE等级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WAB评分均升高(P<0.05),且试验组更高(P<0.05),两组NIHSS评分均降低(P<0.05),且试验组更低(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  相似文献   

15.
杜雪梅  黄铮铮 《西部医学》2012,24(6):1092-1094
目的观察灯盏花素注射液预防缺血性脑卒中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临床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将200例缺血性脑卒中术后DVT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100例静脉注射灯盏花素,对照组100例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临床积分、血栓分型和血管内皮功能指标。结果治疗组在临床疗效和临床积分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特别在改善临床积分方面效果更为显著(P〈0.01)。血管内皮功能指标方面治疗组tPA水平较对照组增加更显著(P〈0.05),ET-1水平、PAI活性、PL活性、AT-Ⅲ水平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灯盏花素治疗组未见明显毒副作用,而对照组出现牙龈出血、鼻黏膜出血和注射部位血肿等不良反应。结论灯盏花素注射液预防缺血性脑卒中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安全有效,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烟酸占替诺对急性缺血性脑梗死近期疗效。方法 采用烟酸占替诺静脉点滴治疗 6 0例与对照组 6 0例比较。结果 治疗前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积分比较 ,差别有显著意义 (P <0 .0 1) ,大小梗死灶的疗效比较 ,治疗前后也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结论 烟酸占替诺对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近期疗效肯定 ,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7.
胡经航 《黑龙江医学》2014,38(2):168-170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2-05~2013-05间来我院神经科诊治的急性脑梗塞患者12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3例,在神经内科基础治疗上加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组63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静脉滴注依达拉奉,21 d为1疗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并分别于治疗前后比较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3%,对照组为54.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263,P=0.001).治疗前两组之间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后两组组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依达拉奉联合醒脑静治疗急性脑梗塞,可以提高临床疗效,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8.
①目的观察紫外线辐射血液疗法对脑梗塞病人的近期疗效。②方法本研究共选择了111例脑梗塞病人,均在发病7d内,其中治疗组62例,对照组49例,治疗前将两组病人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然后每7d评分1次,共评定4次。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前后的比较及两组之间的比较均采用矫正后的t检验。③结果两组病人治疗前既往史评分、伴发病评分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观察28d后发现,治疗组病人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t=1.99,P<0.05),特别是对于轻型病人(t=3.45,P<0.01)。④结论本疗法对急性脑梗塞病人疗效确切,且操作简单,未发现有副作用,可以作为传统治疗的一个补充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在急性脑梗塞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01月-2009年10月我院收治的86例急性脑梗塞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结果,其中急性脑梗塞无糖尿病患者47例,急性脑梗塞伴糖尿病患者39例,并将两组结果作对比分析。结果:急性脑梗塞伴糖尿病患者组糖化血红蛋白明显高于急性脑梗塞无糖尿病患者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是鉴别糖尿病性与非糖尿病性脑梗塞的一个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文拉法辛治疗脑卒中后急性和慢性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抑郁障碍治疗的疗效。方法选择2010-2013门诊及病房收治的脑梗死患者为观察对象。急性组为首次发病住院,脑卒中后即日至2个月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0例,慢性组为脑卒中后3个月~1年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0例,均符合中华医学会第四届全国脑血管会议修订的《脑血管病诊断要点》及《中国精神障碍诊断和分类标准(CCMD-3)》抑郁诊断标准,HAMD抑郁量表评分〉18分。观察疗程均为8周,定期对患者采用HAMD抑郁量表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急性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0.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3.0%(P〈0.05)。两组治疗后HAMD评定,治疗第2周开始较治疗前有统计学意义,且一直持续至观察第8周,急性组较慢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文拉法辛治疗脑卒中后抑郁急性较慢性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抑郁障碍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