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5 毫秒
1.
目的研究肝脏原发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alignant fibrous histiocytoma,MFH)动态CT表现及其病理基础。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病理证实的肝脏MFH的动态增强CT表现及病理学表现。结果 CT显示肝脏MFH呈不规则的囊实性肿块,直径4~15 cm,平扫密度不均,内见更低密度影,边界欠清晰,增强扫描肿块呈渐进性不均匀强化,延迟扫描轻度强化,1例术前肺部、肝内转移,1例术后肝内、肺部转移,1例术后肝脏肿块复发;病理示瘤细胞多为梭形,细胞核较肥胖,形态不规则,部分可见瘤巨细胞,瘤细胞呈束状、漩涡状排列,间质少,可见炎细胞浸润。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示:Vim、CD68阳性,CK、AFP、S100阴性。结论动态CT扫描能较好地显示肝脏原发MFH肿瘤内部结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部原发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FH)的 CT 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7例腹部原发性 MFH 的 CT 表现及临床病理资料。结果腹膜后6例,肝脏5例,肾脏2例,肠系膜1例,大网膜1例,胃1例,回肠1例。肿块呈椭圆形、分叶状、结节形,体积较大。除2例胃肠道 MFH 呈均匀稍低密度影外,余病灶为稍低密度影内夹杂更低密度坏死区。增强后,腹膜后、大网膜、肠系膜及肝脏 MFH 多表现为实性成分、内部分隔呈渐进性或持续性强化,坏死部分无强化;肾脏病例边界不清,呈轻度持续性强化,程度低于正常肾实质;胃及回肠病变呈均匀持续性强化,对应胃肠黏膜正常。结论腹膜后 MHF 影像表现具有间质性肿瘤的特点,绝大部分病灶呈现渐进性及持续性强化的特征,与相应部位的癌肿影像表现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3.
肝胰原发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胰原发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FH)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4例肝MFH和1例胰MFH的CT表现。病理分型:1例为黏液型,4例为多形性型。5例均采用CT平扫和双期增强扫描,其中2例进行了延迟扫描。结果:5例肿瘤最大径6.8~22.5cm,其中位于肝右叶1例,肝左叶3例,胰尾部1例。CT平扫:1例表现为巨大囊性结构为主的肿块,有包膜,边界清楚;4例表现为不规则形低密度肿块,边界不清。增强扫描:动脉期示肿瘤实质呈轻度~明显强化,2例肿瘤内可见细小血管;静脉期肿瘤呈中度~明显强化,肿瘤内坏死区和肿瘤实质显示清晰,边界清楚;延迟期2例示病灶密度稍低于肝实质。5例中合并肝内转移1例,肝内胆管轻度扩张2例,侵犯膈肌2例,腹膜后淋巴结转移1例。术前CT诊断为恶性肿瘤4例,良性病变1例。结论:肝胰MFH的主要CT表现为肿瘤内坏死显著,局部浸润性强,其CT表现与病理所见有很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肝脏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CT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探讨肝脏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FH)的CT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脏MFH的CT及临床资料。3例患者均行上腹部CT平扫、三期动态增强扫描。结果:3例肝脏MFH体积均较大,2例表现为边界尚清晰的单发肿块,1例为边界不清的弥漫性多发瘤灶;瘤内均有不同程度的囊变坏死,无钙化;增强扫描可表现为延迟强化(2例)或快进慢出(1例);1例伴胆管扩张及胆管癌栓。3例均无门静脉癌栓、淋巴结及远处转移。结论:肝脏MFH的CT表现形式多样,临床最终诊断依赖病理,特别需与原发性肝细胞癌或胆管细胞癌鉴别。  相似文献   

5.
肝脏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提高对肝脏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影像学表现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经手术或活检病理证实的肝脏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影像学特点,其中包括CT4例,MRI2例,肝动脉DSA1例。结果4例肿瘤均位于肝右叶,肿瘤呈浸润性生长,与周围肝实质分界不清,3例侵犯肝包膜。4例CT平扫均表现为不规则形低密度灶,CT值28—36HU,其中2例可见片状稍高密度出血灶;增强扫描动脉期肿瘤实质呈轻度强化,CT值52—70HU,静脉期呈中度强化,CT值75—98HU,病灶内部中央坏死显著。2例表现为T1WI低信号,与肌肉信号相当,其中1例病灶内见片状等高信号影,T2WI为较高信号。1例DSA表现为肝动脉分支走行呈“抱球状”,实质期可见不规则肿瘤染色。结论肝脏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主要为肿瘤向外浸润明显,边界不清,肿瘤内部坏死显著,实质部分所占比例很小,瘤内出血常见。  相似文献   

6.
原发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FH)是一种独特的肿瘤,可累及深部筋膜、四肢骨骼肌或腹膜后腔。它极少起源于肝脏,其MRI表现尚未有过报道。作者报道1例经病理组织学证实的肝脏原发MFH。男性,52岁。CT增强扫描证实肝右叶一巨大不均质肿块,内含大量液性密度成份,有多发分隔及壁结节,肿块无对比强化。动脉造影及肝静脉造影显示一个乏血管肿块压迫肝动脉及肝静脉。MRT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肝脏血管周上皮样细胞瘤的多排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肝脏血管周上皮样细胞瘤患者的临床及CT资料.其中3例行CT平扫、双期增强扫描及延迟扫描,3例行CT平扫、双期增强扫描,1例行CT平扫及单期增强扫描.结果:7例中6例为女性,2例为多发,5例为单发,且均位于肝右叶.CT平扫示肿瘤呈等密度-低密度,边界光整,圆形或类圆形,大小3~35 cm;增强扫描动脉期6例病灶呈明显或较明显不均匀强化,1例呈不均匀轻度强化,3例动脉期见粗大血管位于肿瘤边缘或中心,强化方式为快进快出或快进慢出、持续性强化,延迟扫描呈低密度.其中3例含有大量脂肪成分,2例含有少量脂肪成分,2例无明显脂肪成分.结论:多排螺旋CT多期扫描表现结合临床资料对正确诊断肝脏血管周上皮样细胞瘤有重要价值,延迟扫描对本病与肝癌鉴别有很大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肝脏血管周上皮样细胞瘤的多排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肝脏血管周上皮样细胞瘤患者的临床及CT资料。其中3例行CT平扫、双期增强扫描及延迟扫描,3例行CT平扫、双期增强扫描,1例行CT平扫及单期增强扫描。结果:7例中6例为女性,2例为多发,5例为单发,且均位于肝右叶。CT平扫示肿瘤呈等密度-低密度,边界光整,圆形或类圆形,大小3~35cm;增强扫描动脉期6例病灶呈明显或较明显不均匀强化,1例呈不均匀轻度强化,3例动脉期见粗大血管位于肿瘤边缘或中心,强化方式为快进快出或快进慢出、持续性强化,延迟扫描呈低密度。其中3例含有大量脂肪成分,2例含有少量脂肪成分,2例无明显脂肪成分。结论:多排螺旋CT多期扫描表现结合临床资料对正确诊断肝脏血管周上皮样细胞瘤有重要价值,延迟扫描对本病与肝癌鉴别有很大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骨原发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FH)的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对5例手术病理或穿刺活检证实的骨原发性MFH 的MRI 表现、临床及病理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5 例骨原发性MFH发生于股骨下端3例,发生于眶壁及脊柱各1例。MR平扫肿瘤组织呈不均匀长或稍长T1、长或稍长T2 信号,与正常骨组织分界清晰。含纤维组织成分较多的纤维瘤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T2WI则呈低信号强度。静脉注入Gd DTPA后,T1WI脂肪抑制序列肿瘤组织呈明显不均匀强化。结论:骨原发性MFH少见,易误诊为其他恶性骨肿瘤。MRI能清楚显示骨原发性MFH的病变部位、范围、轮廓以及与邻近组织结构的关系,但没有特异性,其最后确诊需临床、影像和病理三者结合,病理检查是确诊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
3例肝脏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误诊为肝癌CT回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脏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FH)与肝癌的CT鉴别诊断。资料与方法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脏MFH患者行16层螺旋CT扫描,均采用平扫加双期及延迟扫描。结果3例平扫呈稍低密度实性较大肿块,增强扫描病灶呈快进慢出表现,2例病灶中心均有明显坏死,1例见丰富的肿瘤血管,1例肝内胆管扩张,3例均未发现门静脉癌栓、淋巴结及远处转移。结论肝脏MFH具备很多肝癌和类似肝癌的CT特征,两者仅是在各种特征的程度上有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影像征象分析及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曾俊杰  田志雄  张在鹏  朱凌  胡慧娟   《放射学实践》2011,26(12):1290-1293
目的:探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FH)的CT及MRI征象,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搜集15例经手术病理确诊的MFH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12例行CT检查,4例行MRI检查,2例行CT与MRI检查.结果:6例瘤体位于四肢,类圆形,边界模糊;其中2例MRI表现为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 WI稍高混杂信号;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原发性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BMFH)的影像学表现,以提高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21例患者的X线摄片、CT和MRI的影像学特征,探讨影像学的诊断价值。结果:21例中长骨BMFH 18例,扁骨或不规则骨BMFH 3例。X线平片均有不规则溶骨性骨质破坏,相邻骨皮质破坏,9例病灶边缘有轻度骨硬化,5例伴有膨胀性改变,14例骨质破坏区周围出现弥漫性软组织肿胀;CT表现为不规则、无结构溶骨性骨质破坏,局部被软组织密度肿块所替代,邻近骨皮质呈不规则虫噬样破坏,同样可以看到有软组织肿胀,5例病灶内部见少许残留致密骨嵴和骨质破坏边缘断续性硬化,另有4例肿块内可见单发或多发囊状低密度区,未见钙化及残留骨结构;MRI表现:8例骨质破坏区均呈不均匀长T1长T2异常信号,其中夹杂斑片状或囊状更长T1长T2信号,均有骨皮质破坏并突破皮质形成软组织肿块。结论:原发性BMFH的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的特征,X线平片、CT和MRI的结合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13.
Yu RS  Chen Y  Jiang B  Wang LH  Xu XF 《European radiology》2008,18(10):2196-2205
Primary hepatic sarcomas are rare tumors that are difficult to diagnose clinically. Different primary hepatic sarcomas may have different clinical, morphologic, and radiological features. In this pictorial review, we summarized computed tomography (CT) findings of some relatively common types of hepatic sarcomas, including angiosarcoma, epithelioid hemangioendothelioma (EHE), liposarcoma, undifferentiated embryonal sarcoma (UES), leiomyosarcoma, malignant fibrous histiocytoma (MFH), and carcinosarcoma (including cystadenocarcinosarcoma). To our knowledge, hepatic cystadenocarcinosarcoma has not been described in the English literature. The CT findings in our case are similar to that of cystadenocarcinoma, a huge, multilocular cystic mass with a large mural nodule and solid portion. The advent of CT has allowed earlier detection of primary hepatic sarcomas as well as more accurate diagno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In addition, we briefly discuss the MRI findings and diagnostic value of primary hepatic sarcomas.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原发性肠系膜肿瘤(PMT)的CT表现,探讨CT对其定位及定性诊断的价值.方法:对13例经病理证实原发性肠系膜肿瘤的CT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3例原发性肠系膜肿瘤中4例良性,其余均为恶性;位于小肠系膜10例,结肠系膜3例,肿瘤直径6.4~13.0 cm (平均9.5 cm);纤维瘤2例,平滑肌肉瘤2例,间质瘤4例,淋巴瘤2例,脂肪肉瘤2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结论:PMT CT表现缺乏特异性.CT对体积相对较小的PMT有较高的定位价值,对体积巨大肿瘤定位有一定困难,可较准确判断PMT的良恶性.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腹膜后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CT诊断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提高对原发性腹膜后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CT表现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手术或CT导引下穿刺活检病理证实原发性腹膜后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CT表现。13例均行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CT平扫肿瘤大小11~19cm,平均15cm。肿瘤形态不规则伴明显分叶,坏死部分占肿瘤体积的大部分,病灶呈浸润性生长。6例伴瘤内出血,4例伴瘤内钙化。增强扫描肿瘤实质部分不均匀性中度强化,6例可见轨道征。结论:原发性腹膜后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CT表现主要为肿瘤较大并向周围浸润生长,肿瘤内部坏死显著,瘤内出血常见。轨道征对诊断该病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原发性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影像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平有  杜恩甫  李丹  仇俊华  母华国   《放射学实践》2009,24(12):1341-1344
目的:探讨原发性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BMFH)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3例原发性BMFH的临床及X线片、CT、MRI表现,总结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的应用价值。结果:13例中,男8例,女5例,40岁以上10例;长骨骨端11例,长骨骨干1例,髂骨1例。13例X线和CT表现为溶骨性骨质破坏,其中6例病灶边缘有轻度骨硬化,7例骨质破坏区间夹杂粗细不等的骨嵴,骨膜反应1例。全部病例均见超过骨破坏范围的软组织肿块。MRI表现为T1WI等-低信号,T2WI以等信号为主,间有片状短T2和长T2信号,增强扫描病变不均匀强化。结论:原发性BMFH以中老年男性多见,好发于长骨骨端。X线平片为首诊方法,CT和MRI对显示病灶范围及病变细微结构价值大。骨破坏区内粗大骨嵴、超过骨破坏范围的软组织肿块及骨膜反应少见是原发性BMFH的影像特点,有助于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7.
肠系膜罕见原发肿瘤的CT表现(4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描述肠系膜罕见原发肿瘤的CT 特点。材料与方法: 搜集4 例,其中恶性血管外皮细胞瘤( MHP) 和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MFH) 各1 例,神经纤维瘤( NF)2 例,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与手术对照分析这些肿瘤的CT 表现特点。结果: MHP 原发肿瘤不具特征性,肝转移病灶可表现为多发的形态规则、界线清楚的圆形病灶,部分病灶内可见液面,可有双环征。MFH 仅表现为一不规则形软组织肿块。2 例NF 均表现为无痛性的、体积较大的且有明显的偏侧囊变的混合密度性肿块。结论: MHP 肝转移和NF 可能具有一定的CT 表现特征,但仍需获得组织学证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